民營藝術機構:越過山丘 生長正當時

2020-12-17 央廣網

疫情之下,各大文化場所都遇到了嚴峻挑戰。當前,隨著社會生活趨於正常,看展覽、看演出、看電影……各項文化活動又此起彼伏地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在深入回顧這個不尋常階段的同時,我們訪問了幾家不同類型的民營美術館、畫廊等藝術機構,分享它們今年所遇到的危機與轉型探索的嘗試,共同提振信心,為未來尋覓更加美好開闊的風景。

修煉內功,激發升級

觀眾消失了,疫情期間的美術館運營,對於所有從業者而言都是一項不曾有過的挑戰。然而,優質的展覽始終是吸引觀眾最好的法寶。今年,南京宣和美術館的幾個展覽都獲得了很高的口碑。1月,宣和畫譜系列之「五色」——當代水墨五人展開幕,邀請國內一線水墨藝術家劉毅、杜小同、秦修平、徐鋼、康凱共譜「五色」,帶來一場別有韻味的水墨盛宴。5月,宣和美術館承辦了書畫名家的山水畫慈善義賣作品展,也為戰勝疫情提振士氣。6月,宣和美術館成立六周年之際,宣和書譜系列之「墨華」——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優秀書法家作品展與觀眾見面了,六位書法家黃正明、閻揆、管峻、仇高馳、宇文家林、李嘯精選80多件作品精彩亮相。

宣和美術館邱稚真館長表示,在辦好每一個展覽的同時,他們還有更遠的目標,那就是將宣和的運營策略和手段推廣出去,承接更多場館的藝術運營。「美術館,最重要的就是展陳內容,我們擁有專業的團隊,也有廣泛的資源,目前已經有好幾家美術館在和我們洽談。」

修煉內功、轉型升級,是這段「蟄伏」期間,各家美術機構紛紛採取的策略。

鳳凰藝都美術館,坐落在美麗的無錫太湖之濱,是江南地區非盈利性專業架上油畫美術館。疫情期間,該館曾關閉了整整兩個月之久,3月底才重新回到觀眾視線中。「對於主要通過線下展覽、講座、藝術沙龍等形式開展公共美學教育的民營美術館來說,疫情對我們的影響巨大。」館長鄒芳表示,疫情期間館裡及時調整思路,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線上展覽、「見畫」APP藝術品鑑賞等線上形式服務於公眾,同時加強對館藏作品的梳理,並積極向油畫專業修復領域尋求合作。

「停館不停展」,疫情期間利用藝術鼓舞人心、撫慰焦慮,是美術館的一項重要社會職能,疫情開始後,「鳳凰藝都美術館」微信公眾號開展了十餘期線上展覽推送,內容包括因閉館而暫停的線下展覽、優秀中青年藝術家線上個展,以及館裡歷年來舉辦的精彩展覽回顧,並且通過藝術家創作解析、展覽作品高清圖、高清局部圖等,以方便讀者欣賞,收穫了數萬點擊量。

這段特殊時期,也在倒逼各家美術館數位化腳步的提速。「見畫」APP就是鳳凰藝都美術館最新採用的一款在線藝術智能展示館,具有AI識圖功能以及海量經典藝術作品賞析,幫助觀眾看懂作品。另外,還推出了「智能畫框」技術,推進館藏作品的防偽追溯,保護原創作品的智慧財產權。

美術館的核心價值是藝術作品。「典藏工作是對作者和觀眾最實在的尊重。」鄒芳館長介紹,最近這段時間,除了加強文獻梳理之外,今年4月,館裡的新藝術品倉庫投入使用,這裡配備恆溫恆溼設備,不同種類藝術品合理分區,提升了藏品科學管理的硬體設施。同時,還針對油畫的保存與修復,與國內專業的藝術品修復機構合作,修復受損藏品。

跨界複合,隨機應變

這個月,江蘇ESPOIR畫廊藝術總監、策展人阮小懿剛剛作為藝術指導,參加了在江蘇省現代美術館舉行的「寫生世界」攝影聯展,充分展現了「90後」一代的新生力量。阮小懿告訴記者,她所在的畫廊原本從事當代藝術與國際展覽交流較多,今春3月,原本要去參加的一項國外藝博會,連定金都交了,最後因為疫情取消。如今,她並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是著眼江蘇,深度發掘各類藝術資源。

「首先,我們加大了與同行之間的合作,採取幾家機構聯合合作的辦展模式,發揮更大合力,同行攜手共渡難關。」 回憶起這幾個月的經歷,阮小懿說,自己一方面加大線上藝術導覽,另一方面也開始做一些藝術衍生品的設計,「比如版畫、筆記本、包包等類型,希望擴大藝術消費群體的邊界,通過普通大眾樂於接受的價格,培養市場對於藝術家的更多了解與興趣。」

藝術家、策展人、畫廊、美術館、博物館、觀眾,這是一個生態鏈,鏈條的最前端是藝術家。疫情後的藝術在短暫「喘息」之後繼續奔跑,鼓勵藝術家的創作和堅持就顯得尤其重要。阮小懿說,ESPOIR畫廊今年仍然繼續堅持青年藝術家扶持的公益活動,比如針對四川美術學院的青年藝術家計劃依索帕拉藝術之星獎學金,今年已經做到第四年了,並沒有因為疫情影響而暫停。「疫情之後我們關注到,部分年輕藝術家的心態受到一些影響,我們會加大扶持,鼓勵他們堅持創作。」

今年三四月之後,各家藝術機構陸續恢復開放,南京各大美術展覽不斷,藝術聲音此起彼伏。這樣的活躍度在阮小懿看來,既有幾分意外,但同時也在情理之中,「即便疫情來了,藝術還是在繼續,始終在發聲。無論是機構還是藝術家,大家都想方設法做著各種新拓展和嘗試。」據她了解,今年江蘇已經出現了好幾個複合型創新藝術空間,比如在南京濱江公園「肆間藝術」,定位青年藝術家的創作展示空間;「比牆藝術」,專做國外藝術名家手稿展陳;泰州近日也出現了一家複合型藝術空間「西區當代藝術」,將個人攝影與藝術展陳相結合。對於未來,她非常期待,「或許還會有源源不斷的跨界複合創意出現在我們眼前,不僅雲上展覽變多,線下體驗也在蔓延生長。」

主打江蘇書畫藝術家的宣和美術館,經過疫情期間的沉澱,也打出了一手好牌。前不久,宣和美術館和江蘇省書法院籤約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既是此次合作的原則,也是目標。」邱稚真表示,雙方將通過緊密合作,共同探索文化事業單位與文化藝術機構創新合作模式。特別是集合雙方的人才、學術及藝術服務平臺資源,創新合作理念及服務模式,為全省乃至全國書法藝術家提供更全面、更完善、更優質的一站式服務,推動江蘇書法持續發展,實現雙方共贏。

危中覓機,創新蝶變

危中覓機,南京以收藏西方油畫為主的上·美術館,在疫情中逆勢而上。最近,這家民營美術館正在舉辦的「張久、張思遠父子歐洲藏畫展」集中展出了包括柯羅、盧梭、安格爾、梵谷、莫奈、馬蒂斯等在內的60餘位歐洲藝術大師的作品。這些作品創作時間跨度接近500年,涵蓋了包括巴洛克主義、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巴比松畫派、學院派、印象派、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野獸派等眾多歐洲主流藝術學派。

上·美術館館長張久希望這些藝術品能承載起社會大眾的審美塑造。上·美術館展廳中,每幅油畫都附有一張二維碼,掃描之後就跳出一個頁面,裡面不僅有畫作簡介,還有這幅畫從最初到現在的收藏流轉過程,每一次轉手,每一家機構出具的證書,都赫然在列。「這些資料全是兒子張思遠整理出來的。」張久說,「在國外,藝術品收藏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疫情期間,與張久長期合作的義大利畫廊為了渡過難關,主動以較低的價格出讓了十餘幅名家手稿和畫作給他,其中就有包括安格爾、梵谷、莫奈的作品,於是才有了這次的「張久、張思遠父子歐洲藏畫展」。

南京青年策展人辛心欣與多家南京民營藝術機構有過展覽合作。在她看來,疫情既是危機,同時也是一次快速洗牌、重構生態、激發轉型的過程。「就我所知,目前已經有南京本地民營藝術館支撐不下去了,今年以來一直在整理庫房,沒有新展覽推出。」但同時,目前南京的藝術展覽生態已經在康復中,甚至這段時間以來,美術展覽呈現「反彈」之勢。她這兩天就非常忙碌,「我最近一個月策劃了四場展覽,本周末就有一場將在金陵美術館開幕。」

展覽熱情為什麼在激烈「反彈」?「前段時間減少聚集,藝術家沒有了應酬,能夠沉下心來作畫,作品產量很高。幾個月下來,不少畫家攢了一大批精品在手上,現在是拿出來亮相的時候了。」辛心欣分析說,疫情其實也在不知不覺間重塑著藝術生態。她注意到,今年3月份恢復線上微拍時,年輕作者三五千元一幅的作品,物美價廉,很受市場歡迎。「通過這個階段的市場洗牌,以往那些靠炒作而價格虛高或者應酬型的作品,紛紛被淘汰,藝術市場觸底重建,年輕藝術家開始穩穩走入主場,各項展覽需求很旺盛。」

面對2020年下半場,辛心欣坦言,如今觀眾越來越習慣線上展覽,當前線下美術館裡的現場的確暫時「冷」了一些,但這不是簡單的代替關係,也並不妨礙觀眾對於藝術的熱愛,展覽、市場都在復甦,美好的藝術是人們永恆的需要。

相關焦點

  • 國產劇《越過山丘》開播:聚焦中國汽車人
    > 10月9日,由中廣天擇、容悅影視出品,寧波靈和文化聯合出品並發行的都市勵志職場劇《越過山丘》在京召開發布會。
  • 工業題材影視劇創作如何「越過山丘」
    近日,在江蘇衛視、愛奇藝和騰訊視頻聯動播出的電視劇《越過山丘》圓滿收官。該劇由中廣天擇、容悅影視聯合出品,以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民營汽車行業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歐陽夏蘭和彭越在命運的波折中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人生價值,走到一起的故事。
  • 《越過山丘》計日可待,高瀚宇帥氣出鏡,女主更是颯爽英姿!
    譬如,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部新劇《越過山丘》,便是一部有關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都市勵志類情感劇作。 《越過山丘》海報 那麼關於《越過山丘》這部劇的整體質量究竟如何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
  • 楊宗緯新歌越過山丘歌詞 越過山丘試聽
    楊宗緯新歌越過山丘歌詞下載 越過山丘在線試聽  致李宗盛先生  楊宗緯唱人生如歌,高曉松寫《越過山丘》  就讓我隨你去,讓我隨你去  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  向著開滿鮮花的山丘  揮揮衣袖  人生最好的結語,或許只是一首歌:輕輕地唱,淡淡地印在心裡,慢慢地遺忘……人世間遊過一遭
  • 《越過山丘》10月9日將登陸江蘇衛視開播
    信息時報訊(記者 蔡慕嘉)都市勵志情感劇《越過山丘》即將接檔《在一起》於10月9日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播出。劇集由沈煜傑執導,張儷、高瀚宇、周奇奇等主演,以民營汽車行業為背景,講述商業調查師歐陽夏蘭(張儷飾)在一次任務執行過程中,與天冠集團二公子、「越過山丘」汽車研發機構創始人彭越(高瀚宇飾)的命運巧妙連結在了一起。
  • 「越過山丘」不止是一首歌,還是一段關於新能源汽車的傳奇故事
    告別了催人淚下的《在一起》,今晚,由沈煜傑執導,由張儷、高瀚宇領銜主演,蔣冰、陳牧揚、張楊智子、陳昱同主演,寇振海、寧理特別出演,柳小海友情主演的《越過山丘》將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播出。
  • 當《山丘》遇到《越過山丘》,當李宗盛遇到高曉松
    2013年,李宗盛推出新歌《山丘》,頓時在華語樂壇引起巨大轟動。這首充滿人生感悟的肺腑之言,再一次像很多首老李的歌一樣,付獲了無數人的心。當時還有一個非官方MV,分別從一個罹患重病的老男人、中年失業者、失業遇到瓶頸的舞者等幾個視角展示多舛但積極的人生,與歌曲形成了絕配。
  • 越過山丘李宗盛
    越過山丘 雖然已白了頭 喋喋不休 時不我予的哀愁 還未如願見著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丟 越過山丘 才發現無人等候 喋喋不休 再也喚不回溫柔 為何記不得 上一次是誰給的擁抱
  • 聽《山丘》《越過山丘》有感
    今天,偶爾從收音機中聽到了楊宗緯唱的《越過山丘》,那熟悉的旋律「越過山丘,越過山丘」深深地吸引了我。相同的旋律,不同的情境,這也許就是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年齡,帶給我們不同的感覺吧。李宗盛的《山丘》也是如此,遺憾我們從未成熟,人就老了。曾經年少輕狂,不懂得珍惜。讓女人把妝哭花,也不去管 。到現在人老了,才發現無人等候,頭白了,把自己搞丟。於是開始向真情挑逗,直至死休。這是多麼地悲涼,六十歲回憶往事,傷了別人傷了自己,一生掙扎一生奮鬥,卻錯事連篇。歌詞中央雜著悔恨和無奈,一杯咖啡夾著酒,已經不知是什麼苦滋味了。
  • 陳牧揚《越過山丘》今日開播,「人間理想」林嘉陽即將上線
    由沈煜傑執導,張儷、高瀚宇、周奇奇、陳牧揚、蔣冰、柳小海等領銜主演的都市勵志情感劇《越過山丘》將接檔《在一起》登陸江蘇衛視幸福劇場。該劇以民營汽車行業為背景,講述了新時代「汽車人」堅定與追求。陳牧揚作為實力派演員成功塑造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本次在《越過山丘》中將演繹林嘉陽在這場暗潮湧動的商場與愛情戰中的情感衝突與轉變。今日,陳牧揚出席在京舉辦的《越過山丘》開播發布會,分享出演林嘉陽一角的感受與心路歷程。今晚19:30《越過山丘》將在江蘇衛視開播,騰訊、愛奇藝也將當日更新。
  • 越過《山丘》,誰在等候
    《山丘》是李宗盛親自創作的一首歌,其實這首歌的旋律他早在2003年就寫好了,但詞是到2013年才真正完成的。2003年他初抵上海,當時是個悲傷的夏天,一個旋律進入腦海。
  • 《越過山丘》曝陣容 張儷高瀚宇聯手演繹商戰愛情
    《越過山丘》以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民營汽車行業為背景,講述了由張儷飾演的商業調查師歐陽夏蘭,在一次任務執行過程中,與高瀚宇飾演的天冠集團二公子彭越的命運巧妙連結在了一起,身份與使命決定了兩個人立場的不同,兩人如何在劇中克服重重困難走到一起?汽車行業的商戰愛情即將上演。
  • 從山丘到越過山丘:歲月不可回頭
    小編最近就是被一首楊宗緯的《越過山丘》洗腦。楊宗緯低沉細膩的嗓音仿佛一個千帆歸來的歌者,伴著動人的旋律低吟淺唱,將年少的那些遺憾緩緩道來。歌曲《越過山丘》人生最好的結語,或許只是一首歌:輕輕地唱,淡淡地印在心裡,慢慢地遺忘。人世間走過一遭,好與壞都已看淡,歲月如歌。
  • 從電視劇「越過山丘」的劇情設計說起
    變成了電視劇「越過山丘」,由容悅(北京)影視文化傳媒、中廣天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源自晉江文學城籤約作家阮棹的小說《金龜記》,原著編劇:蘇芸盟、蔣冰、孫柯、虢爽。改編/編劇:吳瑕、白晶、馬驍——《越過山丘》電視劇劇本。總編審:周勁翔,導演:沈煜傑,由張儷、高瀚宇、周奇奇、張楊智子、柳小海、陳牧揚、陳昱同等主演。
  • 《越過山丘》首播3集,豆瓣0劇評
    越過山丘:「速度與激情」撲街,首播3集豆瓣0劇評由沈煜傑》正在江蘇衛視熱播中,該劇講述了商業調查師歐陽夏蘭,在一次任務執行過程中,與天冠集團二公子、「越過山丘」汽車研發機構創始人彭越的命運巧妙連接在了一起,兩人幾經波折,最終克服重重困難走到了一起的故事 。
  • 越過山丘,是否有人等候
    如果有,越過山丘,你就看得見。你一回頭,也一定看得見。他其實,一直在遊著你的腳步,從不曾走遠。他生怕,你會找不見。甚至,他擔心,你回頭,會跑得太累太遠。作者:徐培鴻 分開小路兩邊的枝條到達和越過山丘是我今天的目標 不時被灌木叢擋住視線看不見山丘之巔好比人生和遠方總被現實攪擾變得不確定和模糊
  • 李宗盛:越過山丘,終是有人在等候
    而此時,李宗盛的事業正處於上升期,由於此前一直都被瞧不起,如今好不容易迎來事業的轉折點,他哪能不拼命!當時有人向李宗盛推薦了林憶蓮,可是他壓根沒有放在心上。後來林憶蓮轉投飛碟唱片,飛碟推出《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令當時好勝心極強的李宗盛十分懊悔。他發誓無論如何要把林憶蓮給挖回來,於是,《當愛已成往事》便橫空出世,林憶蓮瞬間就被李宗盛俘虜。兩人由最初的互相欣賞,變成了暗生情愫。
  • 高曉松與楊宗緯合作《越過山丘》 致敬59歲李宗盛
    最讓人感慨的就是《山丘》這首歌吧,一句「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李宗盛大哥寫了10年,其中無限滄桑感慨,讓多少人黯然淚下。上個月,李宗盛大哥59歲,當時的高曉松發了這樣一條微博:《越過山丘》,一首高曉松作詞作曲、楊宗緯演唱的歌曲,把它作為致敬李宗盛的禮物。看高曉松的口吻,全無「矮大緊」的調侃。
  • 李宗盛越過山丘:遇見更好的自己
    越過山丘 才發現無人等候喋喋不休 再也喚不回了溫柔為何記不得上一次是誰給的擁抱,無知地索求,羞恥於求救,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個山丘,越過山丘,雖然已白了頭」所寫,一生所求太多,會很累,到頭一場空。越過山丘,雖然已白了頭,喋喋不休時不我予的哀愁,還未能如願見著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丟。
  • 我越過山丘,卻發現你沒等候
    有朋友問,李宗盛的《山丘》中「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是什麼意思?我說,就好像你匆匆忙忙終於將手機充上電,開機了才發現,他沒有回覆你。看完這個回答,莫名的心酸。越過山丘,喋喋不休,卻沒有往日溫柔。我覺得,李宗盛說的那些感情,應該在婚後多年才能感知的東西,只是為什麼我一個未婚大齡青年也能品味到其中的無奈呢。是感情與年齡無關,還是年齡本來就有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