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挪威神劇
《羞恥》
(Skam)席捲了全球。
從第一季到第四季,季季評分超高。
甚至到了第四季,在超過一萬人參與打分的情況下,仍有超過76%的觀眾給出了五星好評。
此劇得到推崇的原因很簡單。
大膽勁爆且現實。
在每集僅19分鐘的時間裡,本劇將同性戀、初夜、霸凌、撕逼······等爆點內容來了個大集合。
第三季中,小可愛和E神這對萌出天際的cp,堪稱腐女收割機。
讓人慾罷不能。
更重要的是,《羞恥》的實質,其實是反應了青春期少男少女內心的彷徨迷茫。
性衝動,愛情,友情,學業焦慮···
現實的題材加每分鐘都是高潮的劇情,使這部劇風靡全球,《羞恥》有多受歡迎,光看翻拍就能感受到。
美國、法國、義大利都將其翻拍,劇本過硬的情況下,每個版本質量都不算太差。
現在,翻拍隊伍又增一員,德國。
不過德國在保留原版的基礎上,稍稍改了一點細節,比如劇名——
《壓力》
德國版本的演員顏值質量真心高。
這是Jonas。
這是Hanna。
還有Metteo。
光是兩人坐在一起的場面,就能感受到青春感十足。
劇情方面,《壓力》依舊走老版刺激又勁爆的路線。
一開篇,上一秒還在高甜親親抱抱滾床單的情侶Jonas和Hanna,下一秒就開始出現矛盾。
先是基友Metteo,眼力見零分,明明Hanna有個趴體想帶Jonas一起去。
可好巧不巧,Metto偏偏在這時提醒Jonas他們還有一起看演唱會的約定。
而求生欲一點都不強的Jonas選擇了基友的演唱會,拋棄了女友的趴體,甚至還答應度假的時候帶基友一起。
接著,Hanna就在Jonas的手機上發現了他和其他女生的簡訊。
這個女生,被Hanna稱為「婊子」。
她們是曾經的閨蜜,如今的對頭,現男友與前閨蜜的簡訊,讓Hanna瞬間炸毛。
於是,這兩人就在派對上,開始了對罵。
一口一個「婊子」「蕩婦」相當不仙女。
但Hanna沒想到,她的青春期,與前朋友撕逼僅僅是個開始。
她接下來,還要面對男友被男人撬,自己站隊參與團體撕逼······
《壓力》翻拍的很成功。
尤其相對原版色調的陰暗,德國版本顯得青春陽光。
對於徹底改名,官網還特地解釋了一番:
「年輕的你,是堅強的,又是脆弱的,你高興,但又害怕。
你想要一切都保持現狀,但又想一切都有另一翻模樣。
你有野心,偶爾你也厭惡所有事物。
你有壓力,你正是壓力本身,每天,每一秒——在你的思緒裡,在你的身體裡。
有想變得酷炫的壓力,甚至有性生活的壓力。
而現在,想有個完美的計劃,也是壓力。這,就是「壓力」,你的電視劇,你的生活。」
不管《壓力》也好,《羞恥》也罷,這部劇最核心的優點還是直擊了「青春」這個問題,老老實實講述了青春期的困惑。
青春中,有壓力。
學業,家庭,愛情,友情。
青春中,有羞恥。
性衝動,焦慮,性取向。
劇中雖然以戀愛情節為主,但細節心理活動等都非常的寫實,完全沒有偶像劇的架空感和虛無。
就拿Hanna與Jonas來說,當Jonas跟Hanna說基友要和他們一起度假時,Hanna還沒有特別生氣。
對她而言更多的是無法享受二人時光,所以在這個時候,Hanna最明顯的心情還是失落。
她轉身離開的理由,則是Jonas沒和她商量,便要去兄弟提起的演唱會。
她真正在意的,是男友絲毫不考慮她的感受。
在這件事上,Jonas無非就是情商感人,但青春期中,一件事,甚至一句話,都可能給對方造成傷害,都可能是矛盾的爆發點。
青春期的愛情,脆弱且敏感。
而友情,更是不堪一擊。
Hanna與閨蜜變得不說話後,Hanna其實想挽回過。
她們在校園中迎面遇上時。
Hanna眼神躲閃一下後似乎想說點什麼,可閨蜜則趾高氣昂不屑一顧。
還有在派對上,Hanna本想示弱和好,可閨蜜卻仍然一副臭臉。
這導致了後來的對罵。
但這件事也讓Hanna明白了一個道理:
有些人,註定三觀不和,註定無法維持表面友誼。
青春期的愛情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雖然對於成年之後來說,這僅僅是記憶與回憶。
但對於身處青春期的少年們來說,這是整個「時光」,這是最重要的事。
拍好這點很難,必須把握好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細節,觀眾看的才有代入感,才能想到自己的青春期。
青春期中,誰還沒懵懂過。
誰又沒因為友情煩惱過。
反覆不斷的犯錯,彷徨猶豫後,內心才會強大,才會成長。
壓力襲人。
內心都有羞恥的秘密。
但又對生活愛情友情永不放棄,人人都有跌倒了也可以重來的勇氣。
青春本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