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 有明確有效的應對戰略,中國經濟未來...

2020-12-09 財經網

財經網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4.4%,全球貿易增長-10%。面對挑戰,我們有明確的,有效的應對戰略,中國經濟的未來一定是美好的。」,11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表示。

本世紀以來全球債務出現新現象,李揚指出,最大的特點是富國即發達國家欠債,這些國家握有國際儲備發行權,應對債務的手段完全不同於非儲備發行權國。發達國家欠債可以通過印鈔解決,由此引發債務等問題,造成債務洪水滔天。

面對新形勢的戰略轉型,李揚表示,不要把「雙循環」理解為回歸自力更生,更不要曲解為閉關鎖國,而是一個在發展中、在開放環境下的「雙循環」,是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戰略的轉型措施。如果國際市場封閉,中國各部門影響不一,需要有不同政策。

他提出,轉型需要注意:一、深化改革進程是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進程,要依賴市場化手段展開;二、循環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存在堵點;三、發揮企業作用,高度重視非國有企業;四、降低成本特別是體製成本,在此過程中加強產權保護;五、金融載體,金融深化為配置提供條件;六,機構、市場調整,需要有商業性、開發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體系,重點發展保險、養老基金和各種非銀行機構,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尤其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以下為李揚發言實錄:

非常榮幸再次參加《財經》有影響力的年會,這個主題非常切中實際,圍繞這個主題我講四點感想:

第一,全球經濟發展的前景,我還是持悲觀態度,經常和大家交流,大概十年以來,我一直持比較悲觀的態度。

我們看權威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有一個非常詳細的分析,不妨引述他們的分析,因為現在的分析差不多,中國社科院也有兩個團體在做這些預測,預測的方法差不多,數據差不多,趨勢也沒有變,所以結果差不多。

全球的經濟增長前景不容樂觀,今年增長是負4.4,值得關注的是,面對這樣一個局面,大家對未來的趨勢不看好,很多人原來覺得是短時間的下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一個堪比上世紀29、33年的一次大的蕭條,我本人也同意這樣一種看法,可能亞太區受的影響更大。

好消息是,在整個全球哀鴻遍野的背景下,中國是一個唯一正增長的大國,這也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一期展望上預測的數據。講全球經濟就不能不說全球分工,經濟學的最基本的道理是分工,專業化分工,交換,是提高經濟增長率的不二法門,而現在的情況是鎖閉了,疫情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有新的鎖閉的發生,我們看兩個指標,一個是全球GDP,一個是全球貿易,如果貿易增長率低於GDP,特別是長期低於GDP,是一個收縮的,不是好消息,意味著未來、再未來的情況比現在還要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今年全球增長是負4.4%,全球貿易增長是負10%,而且還會下滑,貿易對各國的經濟都是負的變量,中國到現在為止,情況還不錯。

第二,讓人擔憂的是實體經濟已經是這樣了,那邊金融問題越來越大,債務危機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前年在《財經》的論壇上,我被安排的主題是債務,我所在的國家實驗室最近幾年做過一件事,就是編資產負債表,根據資產負債表衡量國家的債務。這裡有一個圖,是世界銀行2019年的報告,報告說全球債務浪潮,而且回顧了上世紀以來幾次重要的債務浪潮,債務越來越多,這是沒有問題的了。值得關注的是,本世紀以來,債務出現了新現象,現象的第一個特點是富國欠債,以前我們說拉美國家欠債,亞洲國家欠債,東歐國家欠債,都是窮國,都是發展中國家,而本世紀以來突出的現象就是發達國家欠債。由此帶來的第二個特點,這些國家手頭握有國際儲備的發行權。於是就有第三個特點,他們應對債務的手段和那些非儲備發行權國的是完全不同的,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媒體連編累牘的在報導韓國的老太太小媳婦們捐耳環、捐各種各樣的首飾還債,那是要用真金白銀去還的。如果是發達國家欠債,特別是美國欠債,不用這樣,印鈔票就行了,這就出現了一個新的,我們不得不關注的現象,就是債務問題,債務貨幣化等等都是由此引發的。現在全球來看是這樣的情況,是美國、歐洲、日本欠債,用自己的儲備貨幣還這筆債,於是就有一個結果,就是債務洪水滔天。

我們必須面對這個情況,從國內來說,國際上有很多泛濫的流動性。怎麼辦?我遍翻國際文件,沒有人研究這個問題,只有一些嚴肅的經濟學家說債務怎麼辦?一個國家內也許說債務貨幣化,特納教授說過債務是魔鬼,他在中國推銷。國內可以有這樣的措施,但在國際上,他發出去了,你持有它的貨幣還趨之若鶩,美元增長你還很高興,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處置債務?實際是一個新的挑戰。

當然我覺得國際貨幣體系恐怕到了一個要重新評估,需要改變的時候了,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幣國際化一定會發揮較大的作用。一個國家的貨幣從從屬的貨幣到能夠主導性的貨幣,我們叫做大尺度的事件,10年、20年都見不到太大的變化,但是值得追求的,而且可能是一個趨勢,我們值得為這個前景努力。

中國的情況簡單展示一下,2017、2018實實在在的去了槓桿,這在全世界是很少的,提出去槓桿並且真去槓桿,中國在大國裡是獨一份,但是到了2019年末,特別是到了今年,槓桿率提高的非常快,可以印證一下,我們易綱行長說了,在經濟遇到問題的時候,特殊情況下要容忍槓桿率的上升,央行的統計司司長也說到這個事情,也就是說為抗疫,我們必須放一點流動性,但是易綱也說了,要知道這個事情的過程只是一個階段,這裡面有道德風險,讓我們的政策必須激勵相容,對它存在的危險給了提醒。

簡單看一下居民部門槓桿上升,坊間很多說,居民消費貸款在上升,至少我們的統計顯示不是這樣,上升只是住房貸款,住房的風險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中第一次作為一個主要風險點。居民的消費也沒有因為一些機構的推動,消費信貸就有多大的增長,這個問題是很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分析的。非金融企業也在上,這是沒問題的。

看一下政府的槓桿率在上升,總體來說,中國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的槓桿裡上升的不算太快,絕對是在一個安全線內,這邊有負債,這邊有更大的資產,它就不會成為一個問題。我們發現宏觀調控開始有地方化的傾向,至少我們高度依賴地方政府的行為,宏觀政策指導它會如何如何,這是我們下一步值得注意的問題。

第三,我們面對這樣一個新形勢的戰略轉型,我主要想說的是,不要把雙循環理解為回歸自力更生,更不要曲解為閉關鎖國,而是一個在發展中、在開放環境下的雙循環,是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一個戰略的轉型措施。而且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對外依存度也不能太高。如果國際市場對我們封閉,對中國各部門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需要有不同的政策。我們肯定要轉型,轉型需要注意幾個要點:第一,它應當是一個深化改革的進程,是一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進程,是一個要依賴市場化手段展開的進程。

第二,循環暢通。政治經濟學開始又回到了政治經濟學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這幾個環節都存在著需要疏通的堵點。

第三,在轉型過程中需要發揮企業的作用,必須要高度重視非國有企業的作用,尤其在現在這種情況下,甚至對於小微企業,也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

第四,降低成本是最重要的,特別是體製成本,體製成本是非常高的。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強產權保護,發展格局的變化意味著資源配置格局的轉變,現在資源配置主要在要素層面上。

第五,金融,金融是載體,兩頭在外到雙循環為主,意味著資源配置格局的調整,而這個調整的載體是金融,所以我們要把金融深化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有兩個要點:一是要為整個配置提供條件,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三率」,即利率、匯率、國家收益率曲線,到現在還沒有完成。試想這樣一些市場調整的參數不準確、不靈敏,談何有效配置,所以這個問題要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第六,整個機構,整個市場都需要調整,我們需要有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體系,我們特別重點需要發展保險、養老基金和各種非銀行機構,我們要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尤其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當然對外開放肯定是題中應有之義。

總之,我們面對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好在我們有一個明確的,而且我們自己覺得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應對戰略,希望這個戰略發揮作用,中國經濟的未來一定是美好的。

謝謝各位!

(編輯:劉欣穎)

相關焦點

  • 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及榮譽學部委員
    汝 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術專長為哲學、美學。  江 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專長為科學社會主義。  江藍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術專長為漢語歷史語法與詞彙。
  • 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雙循環轉型中要高度重視非國有企業的作用
    來源:新浪財經11月25日-27日,「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在北京召開。11月25日,在「全球經濟挑戰與產業鏈重構」的討論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 立足學科前沿,展示學術成就——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40周年學部系列...
    為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祝賀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40周年的賀信精神,集中展示中國社會科學院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中的成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立時代潮頭,通古今變化,發思想先聲,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的指示精神,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辦
  •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方克立逝世
    【光明追思】  4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南開大學首批傑出校友方克立逝世,享年82歲。  方克立,1938年6月出生,湖南湘潭人。1973年至1994年任教於南開大學哲學系,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 賈偉平參事入選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12月1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公布2020年增聘28位學部委員,市政府參事賈偉平教授入選。據悉,中國醫學科學院於2019年8月成立學術諮詢委員會,邀請在醫學衛生健康領域取得傑出成就、享有卓著聲譽的專家作為學部委員,為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與核心基地的建設、國家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提供戰略諮詢和智力支撐。
  • 國醫大師劉嘉湘教授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國醫大師劉嘉湘教授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2020-12-21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經濟奇蹟能延續下去嗎
    ——————————聊正事之前,我們先看看一組名單。  賈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陳錫文: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  李揚: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蔡昉: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商學院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是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經黨中央批准設立的培養人文社會科學拔尖人才的研究型大學。2020年9月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商學院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含原財經系)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原工商學院、原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稅務碩士教育中心以及經濟學院的兩個本科專業「科教融合」組建而成。現任院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研究員。
  • 校長李校堃院士當選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學部委員
    2020年12月1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正式發布了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2020年增聘學部委員名單,28名傑出專家獲聘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是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經中央批准成立的培養人文社會科學拔尖人才的研究型大學。經濟學院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自成立起即設立並開始招生的學院之一。2020年9月,經濟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融合,經濟所領導同時擔任經濟學院主要領導。現任院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研究員。
  • 中國醫學科學院增補28名學部委員,曹彬、陳薇、饒毅在列
    中國醫學科學院增補28名學部委員,曹彬、陳薇、饒毅在列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0-12-19 20:34 來源
  • 「中國新聞網」江西國醫大師伍炳彩當選中國中醫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
    【中國新聞網】江西國醫大師伍炳彩當選中國中醫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發布時間:2020-12-23點擊次數:17次日前,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成立大會在京舉行,會議正式宣布首批學部委員名單,我省江西中醫藥大學國醫大師伍炳彩教授當選為首批學部委員。
  • 國醫大師唐祖宣當選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河南唯一
    人民網鄭州12月20日電 (時巖)12月18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成立暨院慶65周年大會在北京召開,河南南陽國醫大師唐祖宣當選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這是醫聖故裡南陽、也是河南省首位和唯一當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向唐祖宣頒發學部委員證書。
  • 中國社科院院長謝伏瞻等12人獲增選為社科院學部委員
    9月25日,《光明日報》第09版刊發的「中國社會科學院2018年新增選學部委員公告」,公布了中國社科院院長謝伏瞻等12名2018年新增選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名單。公告稱,「2018年,依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章程》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等規定,經提名、評審、公示、院外學術評鑑和學部委員大會,選舉產生12名學部委員,現將新增選學部委員進行公告。」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金融學專業高級課程簡章
    為國家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和貨幣金融政策服務、為創立有中國特色的金融學理論體系服務、為各級政府部門發展本地區金融業提供諮詢服務、為培養金融高級研究人才和高級金融實務人才服務、為推動國內外金融學術交流和研究合作服務、為國內外金融機構和工商企業提供應用研究成果和諮詢服務。
  • 首都醫科大學5名專家獲聘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中國醫學科學院12月18日正式公布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2020年增聘學部委員名單,經嚴格遴選,共計28名傑出專家入選。我校饒毅、王松靈、王寧利、王擁軍、曹彬5名專家獲聘。基礎醫學與生物學部: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生物學,饒毅教授。口腔學部:首都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王松靈院士。
  • ...中國醫學科學院2020年學術諮詢委員會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學部委員
    12月1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公布學術諮詢委員會2020年增聘學部委員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增聘為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學部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成立於2019年8月,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努力把中國醫學科學院建設成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的重要指示精神,為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與核心基地的建設、國家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提供戰略諮詢和智力支撐
  • 學校解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2015年,中宣部批准的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落戶學校。 合併建校2016年11月26日至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學術調研團來青島,與青島市政府籤訂了戰略合作意向書。2017年1月7日,青島市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建設高等院校,合作共建青島研究院。
  • 中國醫學科學院增補28名學部委員 我院王擁軍教授獲聘臨床醫學部學...
    中國醫學科學院12月18日正式發布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2020年增聘學部委員名單,經嚴格遴選,28名傑出專家獲聘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9年MBA招生簡章
    【MBA中國網訊】一、項目介紹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於1977年,以學科齊全、人才集中、資料豐富的優勢,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創造性地進行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負著從整體上提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水平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