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陝西安康市委、市政府把新民風建設作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的重要舉措,尤其是在脫貧攻堅領域與扶貧扶志有機結合,針對「幹部幹、群眾看」「懶漢難扶」等影響脫貧實效的精神貧困頑疾,大力開展「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扶志工程,整治陋習、培育良俗,切實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共開展道德評議10677場次,樹立正面典型17456例,曝光反面典型5528例,先後幫教轉化「等靠要、爭訪鬧」反面典型4978例,2821戶群眾主動申請退出貧困戶。在新民風建設的助力下,安康市從2015年底,全市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8.17萬人、貧困發生率23.5%,分別居陝西第一、第二。截至2019年底,累計減貧54.83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3%。今年2月,安康實現了全域脫貧摘帽。新民風建設實踐經驗榮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與此同時,全市城鄉社會風氣顯著好轉、道德素養顯著提升、法紀意識顯著增強,公眾安全感連續4年位居全省第一,先後獲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地區、全國雙擁模範城等多個「國字號」榮譽,獲評「中國營商環境質量十佳城市」稱號。
為此,近日我們採訪了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郭青。
鳥瞰安康城區
談初衷——推動民風向善向好
記者:安康新民風建設這幾年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評價,我很好奇,當初安康為什麼要開展新民風建設?民風建設之前加上的「新」字又該如何理解?
郭青:古人云:「求治之道,莫先於正風俗。」我在2011年來安康工作之前,先後在河北衡水、邯鄲,湖南株洲等多地工作,感受到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民風,民風對一個區域的發展至關重要。民風與黨風政風緊密相連,老百姓把黨風政風稱之為官風,好民風帶來好官風。2013年我擔任安康市委書記後,狠剎「五股歪風」,即狠剎幹部打牌賭博、缺勤脫崗、公車私用、公款旅遊吃喝、幹部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不良風氣,全市黨風政風有了好轉。隨後,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防止「四風」反彈回潮。「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官風改好了,端正民風就能發揮表率作用。民風和官風相互感染,如果不能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人們的思想認同和行為習慣,不花大氣力去移風易俗、改變民風,依靠高壓使黨風政風為之一新的局面也難以長久鞏固,因此,新民風建設勢在必行。
安康位於南北過渡帶,歷史上就是一個移民城市,可謂「風氣兼南北、語言雜秦楚」「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安康人民如秦巴山一樣厚重,如漢江水一樣靈動,優良的民風是主流,但由於社會加快轉型和深刻變革、多元思想文化和外部環境影響,一些低俗陋習依然盛行,必須進一步釐清民風中哪些是不好的,方能破解制約安康發展的「精神短板」,讓安康大地處處閃耀著黨性的光輝、人性的光輝、文明的光輝。
於是,我們一邊安排了大範圍、多形式的調研,一邊在旬陽縣搞新民風建設試點,嘗試通過道德評議淳化文明鄉風,取得了一定成效。而調研工作則持續到2017年市委1號文件《關於大力推進新民風建設的實施意見》出臺之前。
安排市委宣傳部、市委政研室等部門進行專題調研,看看安康的民風特點到底是啥,究竟存在哪些陋習需要狠剎,促使民風建設更具針對性;又邀請社會各界人士進行座談,談現象、談認知,還專門聽取了一些曾在安康工作過的同志意見,他們的看法可能更客觀、更公正。最終大家認為安康的傳統風氣在「誠孝儉勤和」五個方面有所欠缺,也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不相適應的地方。
比如,認為在「誠」字方面有欠缺,有的同志講到了「正龍拍虎」事件給安康人貼上了不誠信的標籤,以至於和外地人說起安康他不一定知道,但一說華南虎照片造假的事件,卻是盡人皆知。還有的指出政府不夠誠信,招商引資時輕易許諾條件,明顯的「開門迎客、關門宰人」;朋友或者鄰裡之間相處也不夠真誠,當面都是你好我好、互相誇讚,但心裡壓根不是那麼想的。
認為在「孝」字方面有欠缺,有的講到年輕人外出打工,索性把年邁父母扔到鄉政府門口揚長而去。
認為在「儉」字方面有欠缺,有的列舉了旬陽縣紅軍鎮曾在50戶調查對象中統計,每年參與結婚、出嫁、搬遷、滿月、36歲生日、升學、開業、老人祝壽、服兵役、購車、喪事等方面人情消費,戶均達1.7萬元,人情消費佔家庭支出的55.4%,甚至還有低保戶用低保金參與人情消費。
認為在「勤」字方面有欠缺,這個我也是深有體會。一位中央領導同志來安康調研,在進村入戶走訪時,誇讚貧困戶「雖然家裡窮但收拾得很整齊,有一股積極向上的勁頭」。但我知道,他家的房間衛生其實是我們駐村工作隊員提前給收拾好了的。群眾不勤奮,幹部也不勤奮,大家都不太習慣加班。有時候我吃完晚飯去市委各部門看一看,整個辦公樓沒有幾個屋是亮燈的,與我以前工作過地方的幹部只爭朝夕、挑燈夜戰大不一樣。
認為在「和」字方面有欠缺。安康明清時期《府志》《州志》《縣誌》記載安康人「好訟」「善訟」。那幾年安康纏訪鬧訪、越級上訪等信訪問題高發頻發,有的上訪事由令人啼笑皆非,還列舉了個例子,說是白河縣茅坪鎮棗樹村村民謝某某,多年來重複赴京越級上訪,自稱其本人是翰林後代,要求享受縣級領導待遇,讓當地政府為他配備一輛公車,並稱其祖父墳墓藏有金麒麟、蘭亭序等古寶,被人盜去要求政府給予賠償。
針對上述問題,大家都希望市委出臺一個改善民風方面的文件,在廣泛徵求意見後,2017年以市委1號文件出臺《關於大力推進新民風建設的實施意見》和7個配套實施方案,全面掀起了「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熱潮。
之所以在民風建設前加個「新」字,是針對「舊」的民風習俗而言。把「誠孝儉勤和」亮出來,就是「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我們對新民風核心內涵的提煉,賦予了時代性與操作性,通過對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各類社會主體確立了行為規範的基調和方向,有利於走出一條具有安康特色的善治之路。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康市委書記郭青(前排左三)在漢濱區張灘鎮東溝村召開新民風建設調研座談會
談歷程——從試點先行到全面推進
記者:「立物易、立心難。」安康在推進新民風建設過程中,一定經歷了很多困難吧?
郭青:我們的新民風建設是在精神領域搞「工程」,表面上是改變行為習慣,實質上是改變價值觀念,解決的是「老大難」問題,「老」在長期遺風,「大」在千家萬戶,「難」在除舊布新。從一開始我們就充分認識到新民風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在實踐中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2017年前的試點探索。新民風建設發軔於安康市旬陽縣的金寨鎮,這項工作最初就是通過「說論亮」的方式,即「群眾說、鄉賢論、榜上亮」的做法,用來破除當地民風中的陳規陋習和基層治理中的頑疾,這裡面還有個真實的故事,促成了道德評議活動這一新民風建設重要載體應運而生。
說是金寨鎮權口村有位村民,2015年村上在修路的時候塌損了他棄耕的坡地,他要求賠償大筆損失費,協商的費用問題自然難以滿足他的獅子大張口。於是他就到處上訪鬧訪,鎮村幹部多次上門調解未果。他的一位本家長輩實在看不下去了,找上門一頓臭罵:村上修路是好事,為什麼還要胡攪蠻纏?作為晚輩的他不好還嘴,乖乖聽著,居然就此息訴罷訪了。此後,鎮上便定期組織有威望的退休老幹部、老教師和家族長輩,對纏訪鬧訪、不孝父母、好吃懶做等不良習氣、不文明現象進行道德評議,聚焦到了移風易俗問題上來。後來縣委發現這種讓群眾教育群眾的辦法很管用,就從金寨鎮推廣到了全縣,這可以說就是安康新民風建設的雛形。
市委隨後把旬陽縣作為新民風建設的試點縣先行先試,道德評議的內容和程序逐漸明晰,就是在黨組織和政府的組織領導下,以村(社區)為單位,由群眾推選的「公道正派、威望較高、敢於直言、熱心公益」的老黨員、老幹部、老模範、老教師、老軍人「五老」人員,以及道德模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鄉賢精英組成道德評議委員會,設主任1名、副主任2至3名,根據村(社區)的規模和人口總數,原則上由15至30人組成,主持本村(社區)道德評議工作,動員群眾進行說事論理,以院壩會等方式「好壞大家評」「落後大家幫」,引導廣大群眾辨善惡、分美醜、知廉恥,摒棄陳規陋習,自覺崇德向善,實現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通常對群眾評議出來的先進典型上「紅榜」,會在村公示欄張貼照片,對群眾評議出來的後進典型上「黑榜」,「黑榜」既不張貼照片,也會隱去村民姓名,以某某代稱,但會把失當的行為寫進「黑榜」,以示懲戒。之所以「黑榜」不寫姓名,是為了防止過份刺激幫扶對象而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給村民留下改正錯誤的空間。對評議出來的後進典型不是一評了之,而是採取「一人一案、一事一策」辦法,制定幫教方案,落實責任人,通過思想疏導、解決困難等方式,幫助樹立正確的做人做事準則。對於積極糾錯、改掉惡習的,停止曝光;對糾錯改正態度端正、效果明顯的,給予肯定和表揚,增強其上進心和榮譽感,鞏固提升轉化成果。以道德評議為重要載體的新民風建設成為新時代做好群眾工作的一個實用、管用、好用的抓手,而隨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基層對新民風建設有了更加迫切的需要。
第二階段,2019年前的全面推廣階段。我們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17年以市委1號文件出臺《關於大力推進新民風建設的實施意見》和7個配套實施方案,提煉出了以「誠孝儉勤和」為核心內容的時代內涵,確立了「改造民風民俗,塑造時代新風」的主題內核,建立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一約四會」,持續開展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化傳播、文明創建、誠信建設、依法治理「六大活動」,提出「一年初見效、兩年大變樣、三年成新風」的目標。2017年初見效之年,重點抓各縣區三分之一的鎮村作為新民風建設示範鎮、示範村,「六大活動」市級牽頭部門分別在10個縣區抓點示範,推動新民風建設在全市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特別是在當年扶貧對象核實及數據清洗工作中發揮了極大作用,正是這個意想不到的收穫,促使我們把新民風建設作為扶貧扶志主抓手,找到了「富口袋」與「富腦袋」的轉化訣竅,引發了「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巨大嬗變。2018年大變樣之年,我們制定了《以深化新民風建設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細化新民風建設與扶貧扶志無縫銜接的舉措。2019年我們又在《新民風建設「三年成新風」實施方案》中提出,「能量化、可操作、聽得懂、記得住」的成新風具體標準,創新建立了獨具安康特色的「四有兩降兩提升」評價體系,概括起來就是每個村(社區)有1套「一約四會」機制、有1場「五項教育」活動、有4次道德評議活動、有1塊「善行義舉榜」,實現人情消費支出和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群眾知曉率和滿意度全面提升,以此推動新民風在全市鄉村深耕厚植,實現了「組織規範化、活動全覆蓋、新風成主流、群眾都認可」的階段性成效。各縣區根據實際情況也積極創新實踐。比如,嵐皋縣把脫貧先進典型評選與「愛心超市」和「道德銀行」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採取「道德銀行+愛心超市+農戶授信+志願服務+評優樹模」的措施,統一按照「1分=1元」的比例兌換愛心超市物品,道德積分與信用積分「20:1」的比例計入農戶信用等級積分,建立積分換取服務制度,全縣101個村(社區)成立道德銀行,70%以上農戶參與儲蓄活動,總積分達200餘萬分,兌換實物價值120餘萬元,形成「做好事、存積分、換獎品、享服務」的良性道德行為激勵機制。再比如,旬陽縣白柳鎮在新民風建設扶貧扶志中,針對「等靠要、不怕窮」等突出問題,建立「停幫機制」,嚴懲「懶漢」行為。在「停幫」懲戒期內除享受醫療、教育、住房等硬性扶持政策外,暫停兌付財物慰問、產業獎補、惠農補助等幫扶,倒逼貧困戶提振志氣、自主脫貧。對「停幫」戶實行動態管理,把幫教重點放在思想轉化上,「停幫」時限為3個月或半年,最長不超過一年,「停幫」不「脫幫」。這些把新民風建設深度融入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煥發脫貧攻堅生機活力的例子,印證了新民風建設從引導倡議到自然融合、成風化俗的跨越,「誠孝儉勤和」五字新風成為安康扶貧扶志、鄉風文明的靚麗名片。
第三階段,2020年後的鞏固提升階段。在新民風建設成新風的基礎上,我們針對移風易俗的複雜性和長期性,在今年初市委四屆九次全會提出「認真總結過去『三年成新風』工作成效,抓緊制定新民風建設三年提升行動方案,以『掃盲點、抓協同、創新高』為主旨,掃除『六大活動』開展不正常的盲點,在鞏固農村主陣地基礎上,將工作重心向搬遷安置區轉移,實現城鄉全覆蓋」。這主要還是考慮近年來,我市近三分之一人口通過易地搬遷離開農村聚集到社區,打破了原有地緣關係,生活習慣、文化素養、文娛活動、民風民俗等各不相同,以前根據農村實際制定的「一約四會」等措施在社區不一定適用,很多以前在農村不是問題的事情到了社區就成了問題。比如,群眾搬進社區後在樓道亂堆亂放、高空拋垃圾、醉酒擾鄰等問題時常出現,這些問題就要在社區「居民公約」中增加進來,不能讓新民風建設出現「真空」。今年7月出臺《安康市新民風建設三年提升行動方案》,堅持問題導向掃盲點、目標導向抓協同、結果導向創新高,推動新民風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
通過這幾年的探索實踐、持續發力,黨員幹部普遍反映,新民風建設拉近了幹群關係,群眾工作更好做了,他們真切感到市委當初作出這個決策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是真心實意地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推動移風易俗方面,從城市街道到鄉鎮社區,「人情消費」逐步回歸理性,大多數人改掉了往日的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等陳規陋習,不會想方設法辦些「無事酒」,習慣了紅白喜事小範圍簡辦,都說「大家現在人情交往彼此『簡單』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反而濃了,因為很多事情不需要『拿錢說話了』」。與2017年相比,我市農村擺酒席減少了三分之二,人情份子錢下降了七成。可以說新民風建設讓廣大群眾擺脫了身在其中、深受其苦的人情怪圈。2020年春節抗擊疫情期間,安康有1453對新人遲辦婚禮,380個家庭簡辦喪事,冷了「場面」,暖了人心。助推產業發展方面,新民風建設倒逼貧困群眾當下改「懶病」、長久立志氣,學會靠自己雙手創造幸福生活。2017年以來,全市共樹立勤勞致富典型4562個,脫貧攻堅自強標兵3713人。與此同時,群眾勤勞致富的勁頭使我們有了更加充足的勞動力資源,能夠承接住東部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促進了全市以新社區工廠為代表的就業主導型產業蓬勃發展。在開展新民風建設以前,項目建設中堵門阻工、攔路鬧事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今民風社風得到淳化,營商環境持續好轉,為安康連續五年經濟增速領跑全省作出了積極貢獻。國家發改委還將我市列為2018-2019年度企業債券「直通車」10個激勵地區之一。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方面,新民風建設通過身邊人說身邊事、講身邊理,將「普通話」轉化為「地方語」、「大道理」變成「心腸話」,用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方式,解決了空洞說教太軟、法律和行政手段太硬等問題,群眾滿意、社會接受、政府省心。2017年3月以來,共評選表彰「最美家庭」8000餘戶,各類先進人物12710人。其中,3人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40人榮獲陝西省道德模範提名獎,47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21人榮登「陝西好人榜」。安康一改過去貧困落後、自然災害頻發、容易產生震蕩性負面新聞的對外形象,得到各界廣泛好評和媒體大力關注。
平利縣城關鎮組織幹部群眾籤訂「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承諾書
記者:可不可以這麼理解,安康的新民風建設並不是為脫貧攻堅量身定製,但卻在新民風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中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我讀過《新安康評論》關於新民風建設的系列評論文章,其中有談到「作風硬、民風正,脫貧才能贏」的觀點。後來知道,這篇文章出自您之手,當時怎麼會提出這個觀點?請分享一下思考的過程。
郭青:可以這麼理解。在安康這樣一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我們始終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新民風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這也是因勢利導、乘勢而為的事情。
2015年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在進行問題整改時,很多「坐機關」的同志都拿基層幹部的作風說事,認為脫貧攻堅效果不佳、政策措施落實不力的主要原因是幹部作風不實。但是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這還不完全是基層幹部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基層幹部為了貧困戶能夠早日脫貧,又是上門送政策,又是聯繫產業項目,盡心盡力、殫精竭慮,可一些貧困群眾「懶漢難扶」行為,基層幹部也受委曲。比如,有的扶貧幹部給貧困戶送去扶貧雞苗,轉手就被賣了,然後就換酒喝了;給貧困戶聯繫扶貧小額貸款用於產業發展,產業「還在路上」,麻將桌上已經欠了一屁股債。那段時間正值新一輪數據清洗,最頭大的事情是在貧困戶識別時,少數經濟條件好的年輕人,他們故意與沒有勞動能力的年邁父母分家另過,讓老人當貧困戶。雖然我們後來明確要求杜絕此類情形,單獨分戶的父母不能成為貧困戶,但群眾的變通方式也是五花八門,表面上看父母都有子女同戶,但與最窮的子女在一起,把稍為富裕的分出去;有的三代之家,老年人和中年子女在一起,讓第三代年富力強的單獨立戶。某鎮有贍養能力的五個子女,與沒有勞動能力的年邁父母分家另過,有意讓老人當貧困戶,鎮上扶貧幹部做其思想工作,反而被他們毆打。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極端的事件?一名基層幹部扳起指頭給我算了一筆帳,那時候一個三口之家的貧困戶比非貧困戶拿到手的政策收益要多出13萬元,這些政策性收益無疑具有很大吸引力。他還告訴我,「有的村競選貧困戶比選村幹部還激烈」。
類似這些現象的根源是貧困文化作祟。貧困文化突出表現為安於現狀的生活態度、「坐等靠要」的依賴思想、以貧為榮的扭曲心理,其形成並非朝夕之間。一方面,源於以往的扶貧工作沒有把精神幫扶和物質幫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給錢給物簡單了事的做法助長了貧困戶的「等靠要」心理,內生動力不足;另一方面,對於「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要懶懶到底、政府來兜底」等行為,整個社會尤其是民間輿論缺乏評判和譴責的壓力,甚至有的把通過不正當手段當上貧困戶作為本事,鄰裡間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據此,市委旗幟鮮明地提出「打好脫貧攻堅戰是一次黨風和民風的雙向交融」,幹部作風要硬,民風也要正。只有兩者齊頭並進、共同用力,作風硬、民風正,脫貧才能贏。
我們把開展新民風建設扶志工程,列入安康脫貧攻堅五大工程之一:通過倡導「誠」,引導貧困戶如實反映個人收支狀況,客觀反映幹部幫扶實績;倡導「孝」,教育群眾重塑家庭倫理之道,自覺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倡導「儉」,剎住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之風,減輕貧困群眾請客送禮造成的沉重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倡導「勤」,激勵貧困戶以自強不息的精神狀態和自信自立的主體意識,把擺脫貧困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倡導「和」,妥善化解爭當貧困戶、脫貧不願退出等纏鬧扯皮甚至奢望以鬧求決、以訪謀利等問題,有效遏制歪風邪氣滋長,防止「越懶越有收益」的負面示範效應發生。此後,新民風建設喚醒了部分貧困戶自立自強意識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平利縣雙楊村顏某因好吃懶做,經村裡道德評議會評議,成為他們村第一個上「黑榜」的人。他對此感到很羞愧、下決心做出改變。村裡就專門安排兩個人對顏某進行幫教,不僅督促檢查他家裡的衛生,還幫他找來一些活計增加收入,顏某的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來。2019年10月24日,央視《新聞聯播》就以《貧困村裡的「紅黑榜」》為題,用了4分鐘時間介紹了平利縣雙楊村「紅黑榜」道德評議的做法。再比如,寧陝縣梅子鎮安坪村胡某某,不思進取,好逸惡勞,酗酒成性,經過道德評議並勸說、幫教無效後,對其做出「停幫」決定,促使胡某某認識到錯誤,把精力轉移到發展生產上來,發展中藥材、核桃、板慄種植。胡某某的事例,讓當地「等靠要」的貧困戶深受觸動;白河縣倉上鎮裴家村有一個出了名的「懶漢二混子」柯某,平時不是在牌場,就是在酒桌,還經常到政府要救濟,道德評議委員會將其評為負面典型,上了「黑榜」,幫扶幹部針對他的情況開展幫教工作,給他講解惠農政策,組織參加技能培訓,提供就近務工的機會。一段時間後柯某就像變了個人,不僅在工地上勤勞苦幹,還主動到社區打掃衛生,教老年人使用家電和手機等,還當上了社區保潔員和村上的生態護林員。後來再次召開道德評議會時,柯某被評為「自強勵志」標兵,上了「紅榜」,還被選為省、市「我的脫貧故事」村村行宣講團成員,以親身經歷鼓勵廣大群眾自立自強、勤勞致富。今年前不久被省委宣傳部表彰為「優秀群眾宣講員」。總之,通過鄉賢評議鞭撻、「黑榜」公開曝光、群眾議論施壓、幹部耐心引導、能人貼心幫帶,著力營造脫貧光榮、後進可恥的輿論導向,引導群眾見賢思齊,警醒教育行為失當的群眾,逐步形成了貧困戶比著幹、搶著幹、爭當先進、奮力脫貧的良好態勢。新民風建設扶貧扶志走出了一條直擊靈魂深處、涵養脫貧志氣的新路子,有效徹底扭轉了「幹部在幹,群眾在看」「幹部著急,群眾不急」的局面,為補齊脫貧攻堅「精神短板」進行了積極探索、實現了重大創新。
寧陝縣城關鎮城南社區召開道德評議會
談亮點——打通新民風建設「最後一公裡」
記者:安康把「一約四會」作為新民風建設的載體,單單是修訂完善村規民約這件事,要在每個村(社區)都推行下去,想必是一項浩瀚的工程?
郭青:的確如此!2017年全市推廣新民風建設伊始,我們就拿出了《關於加強村規民約建設的實施方案》,組織全市1831個村(社區)通過「四議兩公開」、村民會議表決、人人籤字確認等方式和程序,將「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納入村規民約,直擊大操大辦、人情攀比、好逸惡勞等突出問題,充實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親敬老等內容。當然,後來也發現有些相鄰村之間村規民約存在照抄照搬現象,甲村和乙村的村規民約幾戶一模一樣的走過場現象。對此,我們引導每個村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重新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強調要以務實管用為原則。事實上,不同村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村人情風濃一些,有的村衛生環境「髒亂差」,有的村「懶漢子」多,有的村信訪積案多,等等。可以說,堅持「因地制宜、因村而異」的原則,村規民約在修訂完善後,其約束力和操作性大大增強了。比如,石泉縣對95個村村規民約進行了「大瘦身」,指導38個村「千篇一律」「順口溜」式的村規民約重新修訂,158個村(社區)的「四會」機構做了調整補充。嵐皋縣部分村規定宴席每桌不得超過14個菜,隨禮不得超過100元;旬陽縣金寨鎮則將「倒垃圾、不隨意,磚瓦柴、擺整齊…」等寫入村規民約,為群眾提供普遍認同的行為規範和約束準則,雙河鎮金盆村和棕溪鎮棗園村《村規民約》被推薦入選《全國優秀村規民約彙編》。
各地在修訂村規民約時,創造性地將其同家訓族規結合了起來,真正讓村規民約成為村民的價值遵循。例如,漢陰縣通過實施沈氏家訓「五個一」工程,把「持家不可不勤儉」等內容寫入村規民約,引導廣大群眾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奔小康。該家訓也是我省首個受到中紀委推介的家規家訓。全市共總結推廣「漢陰沈氏」「白河黃氏」「嵐皋杜氏」「安康謝氏」等12部家訓家規,廣泛開展家風家訓「六進六上」活動,推廣優秀家訓1.6萬餘條,以「家風」帶「民風」,以「家風」建「新風」的效果正在顯現。
在修訂完善好村規民約的基礎上,我們堅持將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貫穿新民風建設全過程,讓五字新風教化於民、成風化俗。在安康日報、安康電視臺和安康廣播電臺開設「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新民風」「脫貧攻堅扶貧扶志」等專題專欄,廣泛宣傳拒絕「等靠要」、勤勞能致富的先進典型。漢濱區創編「新民風訓言」,把「誠立身、孝當先、儉養德、勤為本、和為貴」等內容印製成27萬幅年畫,免費贈送給群眾,成為春節裡最走心的文化年貨。白河縣創作「新民風七字歌」,「黃土地裡門路廣,社區工廠做工忙……」等民謠朗朗上口、廣為流傳。市民風辦推出了《我們的新民風圖本》電子書,50個百字「小故事」,圖文並茂地講清了「安貧可恥、勤勞光榮」的「大道理」。除了把新民風「掛在牆上」「寫在紙上」,各縣區還紮實開展「扶貧扶志」宣講村村行活動,以民歌、兒歌、花鼓、快板、小品等形式,讓新民風建設家喻戶曉、入腦入心,自立自強、向上向善的社會氛圍不斷形成。漢濱區還專門以深受當地群眾喜愛的「小場子」,這種在八仙桌上表演的兩人小歌舞在歡聲笑語中把新民風理念送進群眾心裡。
白河縣倉上鎮紅花社區開展新民風建設宣傳活動
記者:您剛才講到「官風引領民風」,安康在推進新民風建設中注重「黨員幹部帶頭與發動群眾相結合」,強調把新民風建設融入基層黨建全過程,這有什麼深意嗎?
郭青:俗話說的好:「組看組、戶看戶,群眾看幹部。」黨員幹部怎麼做,對於培育引領新民風具有極其重要的示範作用。村上黨員尤其是村幹部自覺執行規定,大操大辦、互相攀比等不良風氣就難以抬頭,如果言行不一、陽奉陰違,新民風建設就容易浮在面上,伴隨而來的是「微腐敗」問題頻發。有次我去縣上調研,聽說一些幹部把自己生日改在春節過的。為啥?因為在外打工的人春節期間基本上都回來了,這個時候過生日給他送禮的人就多。在群眾舉辦婚喪喜慶時,幹部自己隨份子較「輕」,等自己辦事時,群眾給他隨份子則「重」,這「一輕一重」之間達到變相斂財目的,既敗壞了社會風氣、違背了道德底線,也觸碰了紀律規矩。由此可見,全面從嚴治黨還要繼續向基層發力、讓「微腐敗」無處遁形,新民風的教化作用要持續深化融合,讓「誠孝儉勤和」成為黨員幹部的自覺自為,真正做到以優良黨風帶政風促民風。
2017年以來,我市相繼出臺了《關於發揮黨員幹部示範帶頭作用深入推進新民風建設的通知》《關於規範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暫行規定》,查處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違規案件人數583人,起到了高壓震懾和激勵感召作用,基層「微腐敗」問題逐年減少,群眾深惡痛絕的人情攀比風等大幅降低,滿意度全面提升。此外,古人云,「官德如風、民德如草,風行則草偃。」很多時候看起來是民風出了問題,實際上深層次還是黨風政風的問題。官風正則民風淳。過去一些村幹部之所以在群眾面前說不起「硬話」,是因為自身正氣不足影響全村民風不正。現如今在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新民風向基層全覆蓋的雙重作用下,一些村幹部以「婚喪嫁娶、蓋房買車、生日做壽」等名目藉機斂財的「微腐敗」行為也失去了土壤。黨員幹部給群眾帶好這個頭,才能讓淳樸的民風民俗紮根鄉土、深入人心,匯聚起強大的脫貧攻堅正能量。
旬陽縣甘溪鎮十字嶺村新民風「善行義舉榜」和「曝光臺」
記者:我想問最後一個問題,安康很多縣區都選擇把大力整治操辦「升學宴」「謝師宴」等作為新風塑造的突破口,能給我們講講原因嗎?
郭青:曾經一段時間,安康操辦「升學宴」「謝師宴」的風氣相當盛行。家長以孩子考上大學為名邀請學校老師及親朋好友共同慶賀,這本無可厚非。但由於受不良風氣影響,實際上都成了變相收份子錢。令我擔憂的是,「升學宴」「謝師宴」相比於其它「人情風」來講,是以孩子的名義辦的,而青少年時期正處在形成思想、鑄造靈魂的關鍵階段,讓他們覺得請客送禮是「正常」的社交禮儀,那必然會導致不良風氣的代際遺傳。所以,我才會把狠剎「人情風」尤其是整治操辦「升學宴」「謝師宴」看得特別重。
新民風建設絕不是冷漠無情、萬馬齊喑。孩子考上大學、金榜提名,慶賀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堵」不如「疏」,「破」更要「立」。2017年紫陽縣率先在全市開展「集體升學禮」,2018年全市推廣以後,我們就以「集體升學禮」代替了以往的「升學宴」。縣鎮領導出席,為大學生佩戴大紅花並送上愛心助學款以及行李箱之類的物品,以文明簡約的方式表達祝賀,這些孩子和家長也會現場籤下拒絕「升學宴」的承諾書。2018年以來,我市各級已累計舉辦「集體升學禮」超3600場次,22000多戶家庭主動放棄舉辦「升學宴」。
紫陽縣洄水鎮集體升學禮照片
安康新民風建設雖然取得了豐碩成果,我們將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要求,推動全市新民風建設持之以恆、再創新高,努力把安康打造成陝南首善之地、全省民風高地。(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哲浩 楊永林)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把新民風建設作為扶貧扶志主抓手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康市委書記郭青談扶貧扶志的實踐與探索》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