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西環江縣農業、文化、旅遊、企業等部門組成的廣西桂臺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環江參訪團赴臺灣考察,學習臺灣地區民俗旅遊和生態休閒農業開發理念、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成功經驗,推動環江縣與臺灣產業合作、共同發展。
讓我們一起隨著考察團的腳步,感受他們的學習之旅……
6月14日,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政協主席譚勉率考察團,首先拜訪了臺灣中華海峽兩岸青農文教環保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馮光化一行,雙方坦誠交流,增進彼此了解。
環江縣臺辦主任蒙建立與該協會董事長劉慶河合影留念。
當天上午,考察團一行來到苗慄客家文化園區,參觀客家文化展館,該展館以圖、文、模具、影視等多種方式,全面展示臺灣客家人的歷史沿革、人文風俗、經濟社會發展等,對傳承和保護臺灣客家文化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環江考察團一行在臺灣苗慄縣壢西坪產業文化發展協會
下午,考察團來到苗慄縣卓蘭壢西坪產業文化發展協會,學習了協會機構組建、產業管理、產品營銷、技術開發等方面的經驗,併到基地實地觀摩,了解到該協會採取「農戶+協會」產業管理模式,由農戶出地,協會統一經營、統一管理。在經營上集科學種植、精深加工、區域文化、觀光旅遊為一體。
6月15日,廣西環江縣考察團在臺灣屏東縣農業生物科技園。
用菠蘿皮當飯碗,
用大樹葉來盛菜,
傳授農技採取搶答方式……
這是參訪團在臺灣高雄市
第一次體驗
「趣味式」休閒觀光農業
讓人樂在其中,嘆為觀止
6月17日,考察團來到高雄市大樹區休閒農業區。負責人熱情地向考察團介紹休閒農業經營發展情況,帶領考察團成員到農場參觀、摘鳳梨果、品荔枝……在體驗中進行經驗交流和技術傳授。為使考察團成員記住相關知識,負責人採取舉手搶答題方式,對搶答正確的成員獎勵用果枝、果葉製成的小風車等獎品。
6月16日,環江考察團一行考察臺灣高雄駁二文創園區。
隨後,考察團到社區休閒亭就餐,就餐方式更是別具一格,盛飯用的是挖掉果肉後的鳳梨皮,裝菜用的是大果葉,喝的是鮮榨果汁。飯後,考察團還參觀了「門前均有果樹,村中全無垃圾」田園式社區環境。整個考察學習活動在輕鬆休閒、妙趣橫生的氛圍中進行。
6月16日,環江考察團一行考察臺灣南投縣休閒農場。
6月18日,參訪團到臺灣臺東縣、花蓮縣、宜蘭縣參觀考察特色農業,在考察中發現,當地農業經營團體在致力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還注重發展體驗式和教育式農業,使考察團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18日上午,考察團來到臺東縣關山鎮米國學校。該農場採取水稻種植—食品加工—產品銷售—旅遊檢驗「一條龍」式的經營模式。
據負責人介紹,農場還擔負了勞動教育的任務。每到假期,城市農村的中小學生會到此地體驗勞動,了解水稻的種植過程,感受勞動的艱辛和樂趣,培養珍惜食物和熱愛勞動的意識。同時,也把勞動體驗作為旅遊項目,提高吸引力。在考察中,每位成員都親自體驗了大米加工過程。
環江考察團在臺東縣米國學校。
18日下午,考察團來到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江玉寶有機農園考察。該園由農民江玉寶自主經營,主要借鑑荷蘭經驗,發展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用機械鬆土的生態高端有機農業。生產出的大米、蔬菜等生態環保產品,價值比一般的產品高5-10倍,但仍供不應求,是臺灣有機農業的一個典範。
值得關注是,江玉寶在農機園大門口建了一個無人售貨零售店,店中只放價格表和錢箱,顧客自己到園中摘果,自己估價投錢。農機園成為了一個社會誠信教育基地,吸引許多遊客和學生前來旅遊,感受誠信的魅力。
環江考察團在花蓮縣江玉寶有機農場。
18日下午,考察團一行還來到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村立川蜆精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立川漁場考察,該漁場是全世界唯一生產黃金蜆(錠)相關產品的公司。考察時,正逢該公司舉辦摸蜊比賽,場面別開生面,熱鬧非凡。
公司負責人說,企業做大做強了,也不忘社會教育工作,經常舉辦「摸蜊抓魚」、「水塘探險」比賽活動,向來自城市、農村的中小學生科普知識,同時讓他們感受鄉土野趣和勞作樂趣,盡到企業的社會公益責任,同時也通過此舉提升企業的知名度。
環江縣考察團在立川漁場合影。
桂臺之聲報導
來源:環江縣臺辦
文:蒙建立
編輯:林潔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