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成
安全教育上沒有敏感詞
把「不準別人觸摸自己的私密部位」寫在校規裡,這看似語言不雅,但實則體現校方注重對學生安全的細節關愛。中小學對於「私密部位」混沌朦朧,往往會造成侵害,寫在規定裡,可以讓他們從規定中學到這方面的防範知識,何必羞於啟齒。對這樣的防範知識的詞語不必過於敏感。
「雷人校規」 彰顯細節關愛。記得臺灣女作家三毛的一篇文章,說她有一次去國外讀書,媽媽在她臨行前對她千叮嚀萬囑託,最後卻交給她一盒保險套,並告誡她假如遭遇強暴時,首先要奮力反抗,如果反抗失敗,最終掙脫不了時就可以使用它。三毛的媽媽送女兒保險套的暗示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她認為:生命比貞操更寶貴!
安全規定是防範作用的,有些需要細化,尤其對於中小學生來說,就是要直白告知,不必隱晦神秘,越是藏著掖著,越是容易出問題。開放時代,觀點需要更新,思想需要解放,21世紀的今天,不應有滯後保守的性教育。具有世界性教育的典範的瑞典從1942年開始對7歲以上的少年兒童進行教育,在小學傳授妊娠與生育知識,中學講授生理與身體機能知識,大學則把重點放在戀愛、避孕與人際關係處理上。1966年,瑞典又通過電視節目實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長難以啟齒談性的局面。美國從小學一年級起就開始傳授生育、兩性差異、性道德等知識,初中階段、高中階段分別講生育過程、性成熟、性約束,婚姻、家庭、性魅力、性病現象等等。最近10年裡,全美有1/3的學校增加了禁慾教育,提倡將性行為推遲到婚後,並告訴學生實行安全性行為的做法。
安全教育不能「猶抱琵笆半遮面」「小曲好唱口難開」。「雷人校規」折射校方的良苦用心。 對於「不準別人觸摸自己的私密部位」這樣的知識普及教育我們還羞於啟齒,過於敏感,這與加強對中小學生的防性侵犯是有害無利的。不利於安全管理和安全防範。「雷人校規」實則是實話實屬的「普通話」,好記易懂,沒了遮掩和神秘,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隱私部位,可以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應該徹底擯棄傳統的教育「害羞感」,與時俱進地進行開放性教育。安全教育管理的字典上沒有敏感詞。
汪代華
新兒童守則更接地氣
毋庸諱言,傳統的中小學生守則,中學與小學摻和在了一起,忽略了中小學生在年齡、成長規律與特點等諸方面的差異,在執行過程中,往往無所適從,無從下手,對於守則的一些內容,老師與學生不知道是針對中學生還是小學生還是全體學生。
此外,傳統的中小學生守則比較籠統,操作性不強,前段時間,就有網友搬出美國的小學生守則,與我國的中小學生守則相對照,對照的結果,發現美國的小學生守則很具體,操作性很強,而我們中小學生守則的言辭太過籠統,給人的感覺是「高大上」式的不著邊際。比如中國的中小學生守則中有「禮貌待人」的規定,而美國則將其細化為「每次都禮貌地稱呼老師,如"×(姓)老師/主任/校長",可見,美國的小學生守則更容易執行。
縱觀以往的中小學生守則,注重的是對學生的教育功能,而保護功能幾乎沒有。須知,對學生進行教育與保護同樣重要,而在特殊情況下,對小學生的保護甚至比教育還要重要。但是不管舊版還是新版的《中小學生守則》都沒有顧及到保護條款,只是教育學生們要如何如何,這種說教式的守則,與世界潮流很不接軌,所以「新兒童守則」中的「穿短褲和內衣的地方不許別人摸」、「壞人的秘密需要告訴家人或老師,壞人可以欺騙」等保護兒童的條款,就顯得尤為重要,令人耳目一新也就在所難免。
「新兒童守則」克服了傳統《中小學生守則》的一些弊端,更接地氣,也更適合於兒童,倘若能夠進一步推廣,必定有助於兒童的保護與成長。
曲徵
結論
防止性侵早該如此
大呼小叫的網友聽好了,這個「十不準」好得很,尤其是第六個「不準」更是切中時弊,好極了。無獨有偶,17日,揚州梅嶺小學西區校發布的「新兒童守則」中也有類似的「不準」:「穿短褲和內衣的地方不許別人摸」。(2月18日《揚子晚報》)顯然,兩地教育部門都從英國兒童十大宣言中得到了啟發,直接照搬了其中的第二條: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洋為中用,點讚一個。
其實,這一「不準」一點不雷人,大凡對近年來頻發的校園性侵案有所了解的人都懂,教育孩子保護自己的私密部位何等重要和迫切。從去年5月曝光的幾起性侵害案看,小學生之所以屢遭性侵,關鍵一點是她們缺乏防性侵害知識,不會自保。君不見廣東省陽春市石望鎮和民小學校長陳世鵬就是以「摸摸、親親可以長高點」的謊言誘姦女生的。
前年8月,在北京工作的程女士回安徽潛山老家休假,在與鄰居家幾個孩子聊天時,她無意中說起英國的「兒童十大宣言」。當介紹到「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小秘密要告訴媽媽,不保守壞人的秘密」等內容時,一個14歲的女孩突然站起來說:「我有一個秘密,天明學校的楊老師是個壞人,小學三年級時侮辱過我。」假如這些女生早接受了「不準別人觸摸自己的私密部位」的告誡,未必就會落入禽獸校長的魔爪。也正因為這位女孩子的告發,禽獸校長楊啟發性侵女生案才東窗事發。
雷翻的網友還記得嗎?自去年5月8日海南萬寧發生「小學校長帶女生開房」事件到5月27日,20天內至少有8起校園內猥褻性侵幼女案被曝光。而這,還僅僅是被公開報導的案件。如此高發的校園性侵害案中外罕見。據中國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說,「教師性侵害學生案件的隱案率是1:7,如果有一起性侵案暴露出來,背後會有7起不被人所知。」照此推算,那個五月,在各地學校,至少有幾十起性侵害案發生,一年算下來又不知凡幾。
校園性侵案何以如此頻發?原因之一在於學校性教育闕如,假大空的《中小學生守則》沒有教會學生自保的能力。為此,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沈曙虹連發多條微博,建言教育部修訂中小學生守則。他在對比了美國、英國等國的守則後,認為一切教育的「人為」必須絕對服從並有效服務於「為人」,而高度抽象化、理想化的守則內容難以照亮兒童的精神世界。可喜的是,教育部表示已經開始啟動修訂工作。
明白了這些,被校園新規雷翻的網友可以站直了,同時希望與筆者一起,建議教育部在修訂守則時,將瀘州市和揚州梅嶺小學的新規由點上升到面,正式納入新版的守則中,成為全國所有的中小學普適的規範。
王學進
建議
不妨把私密部位說具體
網友大呼「雷人」,但筆者認為,「私密部位」有些模糊,新規不妨把「私密部位」說具體。
英國兒童十大宣言第二條明確規定: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這就說得非常具體了,瀘州校園新規何必要躲躲閃閃、遮遮掩掩呢?西方國家可能開放一些,中國人相對傳統一些,但校園新規中把「私密部位」說具體,似乎與開放和傳統不沾邊。再說,英國兒童十大宣言針對的是兒童,瀘州校園新規針對的已經是中小學生了。
校園新規中規定這一條,目的只有一個,無非是讓中小學生更好地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防止受到性侵犯。如果教育部門和學校連「私密部位」都不敢直說,如何對中小學生進行性教育?如何提高未成年人防性侵的能力?
開展性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而學校理所應當承擔起主要責任。相比家庭而言,學校開展性教育更系統、更全面、更大膽、更開放,性教育不應再是「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作為一項世界性課題,青少年性教育在國外已經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而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這是不是落後太多了?性教育不僅要走進學校,而且要走進家庭、走進社區、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堂而皇之地走上社會,這是每個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肩負的光榮任務。
毛開雲
三言兩語
●節操從此是路人!對不起!爸比不能給你解釋這是神馬規定!
—莫聰
●有網友評論「不準別人觸摸自己的私密部位……難道有人經常觸摸?」說出這樣話的人,還真以為你沒有讀過書,沒有接受過人的教育。—孫建偉
●贊!學習英國兒童十大宣言是當務之急!哪怕是照搬硬套,然後再在實踐中修正,這也是一個大的進步和飛躍!—成林
●道理沒錯,但如此直白地列入「十不準」,就純屬惡搞了。出臺新規的人把孩子當弱智了,孩子儘管單純,但沒哪個孩子會允許其他人觸摸自己的私密部位,不信的人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除了讓男女生之間產生尷尬,此規定達不到任何科普效果。—馬軍將
●天啊,你們這群邪惡的老師,校長,小學生們天知道啥是私密部位啊?—寧景
●為啥不是「不準觸摸別人的私密部位」?
—韋修其
●小學男老師以零食作誘餌,在廁所性侵男童長達半年。7歲男童染性病,肛門外部都是肉瘤。槍斃一萬次都不夠,性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至少要告訴寶寶私密部位別人是不能碰的,在我們家,爸爸都不準打赤膊。
—包包巫
●從小就應該告訴她他,什麼是私密部位,不準別人碰的,如果遇到該怎麼處理,要是有這些教育,我想也不會受這麼多傷害了。—司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