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fd
由於不同廠家為適應不同場景和需求,會對皮革的生產材料進行一些更改。
沙發麵料性能上:真皮>超纖皮≈科技布>PU>PVC,價格也大致是這個排列。
PVC(仿皮):很少用在沙發,或只會被用在超低端沙發。
PU(仿真皮):一般用在辦公沙發和真皮沙發的非接觸面。
超纖皮和科技布都會作為沙發的接觸面料,超纖皮更側重皮感,科技布更側重布感。
實際廠家生產的很多科技布,確實是布感的,也許這也才是科技布不叫科技皮的真正原因吧!科技布銷售時通常都塗覆有防水層,因為成本低,噱頭大。
1
如何區分PU皮和超纖皮
如今商家用PU冒充超纖皮的現象非常普遍。因此這個問題相當重要。超纖皮和PU皮的不同在於,超纖皮底基的微觀結構是立體網狀結構,因此肉眼看其底基剖面(皮的背面)有類似真皮膠原層被切割後的毛糙感、粗糙感。而PU僅僅是平面經緯結構,所以底基剖面是順滑的。另外最重要的是,超纖皮沒有發泡層。因此辨別PU和超纖皮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底基入手。
實物圖:左邊是超纖皮,右邊是PU
超纖的底基可以看到很多被切斷後直立起來的纖維,用手撫摸可以撥弄到這些纖維束。它的底基非常類似真皮,所以也可以拿真皮的底基來對照,辨別是超纖皮還是PU。
PU的底基纖維是平面經緯。所以PU的底基是順滑的,不會看到直立的纖維。摸起來就跟摸最最普通的布料一樣。有些0.7mm薄的PU是針織底,還能看到非常明顯的經緯纖維。
0.7mm針織底PU,質量較差
2
如何挑出優質的一張PU皮
從消費者能夠辨識的角度來說,越厚以及越軟的,通常代表更優質的PU革。
越厚的PU革有更厚的粘連層,因此使用過程不易掉皮,另外有更厚的毛布底基,因此不易開裂。這樣整個皮面的使用壽命就更長,不會坐沒一段時間,塗層就開始掉,一些轉彎拐角的地方皮裂開露出海綿。薄的PU,通常是針織底,0.7mm,底基經緯纖維明顯。
越軟的PU革,塗層使用的塑料配劑通常更優。(當然不是一概而論,只是大部分情況是)。較好的塑料配劑色牢好,不易變脆開裂掉皮。
3
如何挑出優質的一張超纖皮
下圖右邊的超纖皮是左邊超纖皮的兩倍價格。
區別在於:
1.右邊的是磨砂超纖皮,相比左邊的加了工藝,所以貴點,這個是後話了。
2.右邊的底基更厚,跟PU一樣,越厚就越抗張力,使用壽命長。
3.右邊底基的立體網格做得更均勻更細密,從底基剖面直立纖維的長度和均勻程度可以看出。
當然還有一點是塗層問題,這裡先行省略。
誤區1:通過燃燒辨別皮質
以下幾個常識需要知道:
第一,燃燒只能區分真皮和仿皮,不能區分PU和超纖。
第二,燃燒的方法只能說明唯一一個問題:是真皮還是仿皮
第三,真皮的底基是動物膠原組織,纖維不規則而且有明顯的動物膠原感,另外真皮沒有發泡層;仿皮底基是織物,纖維十分規則,而且有明顯的布感,有發泡層。
因此鑑別真皮仿皮通常都不會拿去燃燒,只要摸和看,就規則度,發泡層,皮感布感三個方面就能辨別出來
結論:通過燃燒辨別皮質只是商家吸引眼球,搞得像是有那麼回事,吸引低端消費者的做法。
誤區2:通過吸水性辨別皮質
這是個理論正確但不實用的方法。雖然在透氣和吸溼性上,真皮>超纖皮>PU>PVC,但實際上,一些真皮的修麵皮因為塗層厚而且密,使得吸溼和透氣性跟仿皮其實差得不多。另外超纖皮和PU在吸溼性上其實差別也不大。
另一方面,用水滴在皮面上,吸收的速度跟滴的量和表面積有關。而且除了粒麵皮以外的皮,吸水速度都很慢,你可能要等很久,這時候說不定水是被風乾而不是被吸進去了。
綜上,如果不是科學的實驗,無法通過滴水看吸水性來辨別皮質。
誤區3:真皮優於仿皮
我們通常認為,真皮比仿皮更耐用。但事實上如今好的超纖皮,在強度和使用壽命上已經超越大部分中低端真皮。而且顏色、外觀、手感也十分逼近真皮。只有在透氣性、吸溼性、耐寒度、彈性幾個方面,還趕不上真皮而已。所以如果追求皮革耐用,首推超纖皮。價格通常也只是真皮的1/3左右。說真皮比仿皮好,只能說在某些方面好罷了。
國內大多數人之所以買真皮,都是貪圖耐用。但是站在專業角度,購買真皮的動機應該是出於真皮的舒適性和藝術性。
首先,就舒適性,真皮是天然的動物蛋白纖維,手感細膩,坐臥在真皮上非常柔軟有彈性,有我們常說的「肉感」,同時它的毛孔使得其透氣親膚,這是仿皮所不具備的。
另外,就藝術性,第一,真皮由於彈性好,用來捫制皮革製品的時候,一些拐角轉彎的地方,會非常自然,線條優美流暢,而仿皮由於彈性差,拉扯捫制就會有硬邦邦繃直的感覺,不自然,沒有美感。第二,真皮的紋理是自然的(這裡指半粒面和全粒麵皮),不像仿皮的紋理是人造的重複的。重複的東西通常都沒什麼美感,這點從事設計或藝術的人都能懂。
真皮>超纖皮≈科技布>PU>PVC
真皮沙發
來源: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