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家單位承辦,開展52個體育項目,組織近500期夏令營,這個暑期,由上海市體育局委託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協會牽頭組織開展的2019年全國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上海站)暨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夏令營,為上海全市18歲以下的孩子們送上了一份「『滬』享運動、共同成長」的運動福利。
炎炎夏日,超過1萬名青少年在夏令營(上海站)裡走上運動場,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超過5萬名青少年首度在愛心暑託班、安心暑託班裡體驗到體育項目技能培訓課程的魅力……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夏令營這項突出公益性的惠民工程,促進了申城青少年學習與掌握運動技能,也讓他們在多元化的體育項目活動中度過了一段充實、快樂的暑期生活。
政府引導社會參與 36期擴容到500期
全國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上海站)暨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於2018年首次創辦,旨在進一步推動國家體育總局關於青少年體育技能普及工作及上海市的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建設。以公益冬夏令營的模式為家長解決假期青少年的運動難題,幫助青少年掌握2至3項運動技能,進而推動體育項目普及,擴大體育人口,挖掘後備人才,為養成終身鍛鍊習慣打下基礎。
今年體育夏令營以「滬」享運動、共同成長為口號,以服務上海市18歲以下青少年為中心。夏令營突出「項目類別多樣化」,除足球、籃球、羽毛球和桌球等25個熱門引導項目涵蓋其中外,還設置了帆船、鐵人三項等18個適合兒童青少年學習掌握的自選體育項目,共面向全市各區的青少年開設主題夏令營近500期。
為鼓勵青少年積極參加體育活動,豐富假期生活,上海市體育局今年突出「承辦主體多元化」,廣泛發動多方力量,以「政府引導、社會舉辦、多元投入、體現公益、依託平臺、共同監管」的模式,使夏令營範圍覆蓋全部16個區。
在發動各區體育系統、團市委合作單位等基礎上,上海市體育局首次召開了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夏令營的推介會,為各類社會機構搭建平臺、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夏令營推向市場化運作,並非任之發展。上海市體育局要求夏令營舉辦單位「組織實施專業化」,優先考慮具有精英培訓實力的社會俱樂部申報,促進青少年體育普及與提高工作協調發展;在全市遴選青少年體育的優質供應商。此外,夏令營要求技能培訓達到專業化。所有上崗的教練員或體育教師須有資質證書,每期不少於5天或課時不少於10次,每次不少於1.5小時,人數不少於 20 人並配備2名教練。在培訓後對青少年進行運動技能測試, 作為學會的重要依據。
經過近一個月的申報審核,最終確定了147家單位參與今年的夏令營組織工作,總期數也從去年的36期擴充到今年近500期。
獲得承辦排球項目的資格韻穎體育中心,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量身定製了主題嘉年華活動。現場為孩子們帶來排球示範課程、傳球入框、反彈入框、親子拋接球等一系列親子互動項目。看著孩子們歡聲笑語,上海市體育局副局長宋慧在場邊也會心一笑,「非常高興地看到家長帶著孩子們,共同來參與排球嘉年華活動。看到每位同學臉上洋溢著的笑容,能感受到他們內心充滿了自信!」
價格普惠突顯公益 更多孩子走入「社會運動場」
青少年體育夏令營是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體育局的品牌項目,是政府面向社會的公益性服務,承辦項目就是承擔了一份對社會的責任,所展現的不只是俱樂部或者企業的形象,更是政府的形象。
舉辦青少年體育夏令營的初衷,是希望所有的上海青少年能真正享受運動的快樂,在體育項目中收穫成長。今年的體育夏令營突出「公益化」特點,覆蓋全部青少年群體,並根據面向人群的不同,對參與申報承辦夏令營的單位進行三類不同程度的資助和補貼。
全額資助項目主要針對特殊群體、留守兒童、困難家庭青少年開展公益夏令營,比如為智障人士、殘疾人士配送「陽光體育夏令營」,對困難家庭子女開展「送溫暖夏令營」等,按照培訓青少年人數進行全額資助,承辦單位不向青少年收取任何費用。
差額資助項目是針對所有青少年的普惠性項目,堅持公益性為主,按培訓青少年人數進行差額資助。收費標準低於相關體育項目培訓市場平均價格,並接受物價部門及青少年家長監督。
無經費資助項目則是承辦單位只要符合一定條件,籤約後可授權使用夏令營標誌,可在夏令營網際網路服務平臺發布招生信息。待夏令營結束後,經第三方評估公司評估,以獎代補。
三種不同的資助方式,不僅使體育夏令營這項惠民工程的覆蓋面延伸向全體申城青少年,讓更多的孩子在這個夏天能夠以公益的價格享受到體育培訓,有機會享受到優質的體育公共服務;也給予了想要報名夏令營的家長和青少年更多的選擇空間,走上廣闊的「社會運動場」,在積極運動中感受體育魅力,在揮灑汗水中度過一個難忘的暑假。
上海市閔行區蓁蓁體育俱樂部,是今年體育夏令營差額資助項目入圍單位之一。這家俱樂部曾舉辦過上海市趣味田徑運動會,在田徑教學和辦賽方面有著豐富經驗。首次承辦暑期青少年體育夏令營,蓁蓁體育特別邀請了曾打破110米欄全國紀錄的上海田徑隊教練、「亞洲短跨王」陳雁浩,全國國家隊運動員、國家青年隊教練張洪弟等田徑圈裡知名教練,前來授課。
得知夏令營有高水平的指導老師,今年12歲就讀於上海小學的錢昀萱第一時間就報名了。「我真的很喜歡跑步,平時在學校對田徑短跑項目充滿興趣,還加入了校田徑隊。」第一次參加田徑夏令營,錢昀萱收穫頗豐。「挺不錯的,從基本動作、加速跑、百米訓練等都有很大提高,這些在學校的體育課上是無法學到的。」錢昀萱的奶奶介紹說,孫女堅持練田徑已經兩三年時間,這樣的夏令營很值得來。「感覺很有意義,有專業的教練和指導老師幫助孩子提升。我們覺得蠻幸運的,今年她就小學畢業了,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再參加。」
大小朋友融入在一起的集體活動,即使彼此間運動水平有所差異,但在體育夏令營裡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趣,身體和心理層面都得到鍛鍊。在錢昀萱奶奶看來,夏令營帶給孩子的成長比獲得技能更重要。「孩子在家裡也很枯燥,本來同學間就需要多交流。在夏令營既鍛鍊了體能,又能促進心理等其它方面的成長。如果沒有年齡限制,我們希望每年暑假都來。」
田徑夏令營兼顧選材和零基礎普及,通過配置業界頂尖教練,採用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幫助有田徑訓練基礎的孩子提升成績。對於那些未跨入專業門檻的孩子,夏令營通過設置體適能教學、減速傘阻力跑等趣味訓練項目,讓零基礎或初學者激發興趣,學會更好的堅持。
參加的孩子最小僅有4歲,有些家長特意從寶山區每天騎著電動車將孩子送來,早上6點多就出門,路程要一個多小時「剛開始目的很簡單,孩子學習比較枯燥,希望來鍛鍊身體,豐富暑期生活。」孫杰說,來了之後意外發現有許多專業的田徑教練,而孩子的運動接受能力也很強,「儘管比學校體育課要累,可孩子非常開心,參加夏令營後明顯活潑了很多。」
由上海明勢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組織的體育夏令營,免除所有課程費用,吸引了450名學員參與其中。桌球教學課上,孩子們認真反覆練習託球繞圈、顛球、揮拍等動作,教練認真且耐心的教學,讓家長們點讚感謝,不少孩子學有所獲,回到家中依然處於運動後的興奮狀態。
暑託班「朋友圈」擴容 配送運動新技能
每到暑期,社會的家庭普遍反映孩子託管難,愛心暑託班、安心暑託班成為緩解舉措之一。與往年不同,今年暑託班「朋友圈」擴大了,上海市體育局首次加入,與團市委、市教委等相關機構合作,向全市愛心暑託班的小學生配送體育項目技能培訓課程。增設體育課程,豐富了暑託班內容,促進小學生學習運動技能,為養成終身鍛鍊習慣打好基礎,引導和幫助小學生度過一個安全、快樂、有意義的假期。
今年暑期,上海市體育局對全市16個區500餘個愛心暑託班進行了全覆蓋的體育項目技能培訓課程配送,配送棋牌、武術、體適能、跳繩、跆拳道、籃球、足球、空手道等項目的技能培訓課程,共計派遣了390名教練員,配送了7879個課時,惠及了5萬餘名小學生。
市體育局加強對暑託班體育項目技能培訓課程的管理,要求所有教練員統一教案、統一培訓、執證上崗。同時,聘請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所有暑託班的體育課進行監管、評價。通過隨機對1500名愛心暑託班學生的採訪,學生對體育配送課程的滿意度均超過90%;通過對近3800名家長的採訪,接近98%的家長明確表示希望明年愛心暑託班繼續配送體育課程;超過93%的家長表示體育配送對孩子運動興趣的培養、運動技能的提高產生了一定影響。
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協會秘書長周戰偉說,體育夏令營對接「愛心暑託班」和市婦聯針對雙職工家庭開設的「安心暑託班」,成為這些暑託班的有力補充,一靜一動,給予青少年在暑託班裡多一種運動的選擇。
特色體育課程「大餐」備受歡迎,黃浦區老西門街道團的愛心暑託班,以弘揚國學文化、傳播文明修身為主題,通過學傳統武術、上國學課、做非遺手工等課程,讓社區小朋友開眼界、長知識、學本領。在復旦科技園小學操場上,進行著愛心暑託班裡開設的跳繩體育課程。家長閆一鳴對體育配送大加讚許,「暑期我們就怕孩子用眼過度,為了保證他每天運動一小時的目標,想了各種辦法。現在愛心暑託班增加了體育課,有專業體育俱樂部的教練,還不用額外交費用,真是解決了我們家長的一大難題。」
科技體育課作為上海市科技體育運動管理中心暑託班點位的特色課程,一直備受家長及學生的追捧。上海市科技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市芸海青少年模型俱樂部連續五年承辦虹口區愛心暑託班,主動承擔社會公益職責,積極將科技體育特色課程普及給小朋友,鍛鍊孩子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今年聯手將樂高、建築模型、創意模型製作、航海模型、航天模型、編程等科技體育課程調整適合小朋友的難度水平,「直供」暑託班,並協同大學生、高中生志願者共同帶領小朋友動手製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還特別邀請2018年航空模型世錦賽冠軍支正毅為學員講授航天模型課,把不懈努力、代代傳承的精神傳遞給小學員。支正毅不僅用趣味、生動的視頻講述飛機結構及發展歷史,還帶領大家動手製作,為學員答疑解惑。
創新服務不忘初心 夏令營成學校體育課延伸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當前全社會都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體質健康水平仍是青少年素質的短板。「小胖墩」「小眼鏡」、脊柱側彎等問題愈發常見,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近年來,上海市體育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以市場培育、社會力量參與為核心,擴大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量,共同為申城青少年奉獻優質的體育培訓服務。以今年夏令營為例,創新服務能級和塑造品牌層面,積極鼓勵奧運以及非奧項目一起加入運動「菜單」,涉及項目從去年11項上升到超過25項,為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提供更多選擇。
夏令營在設計、報名、實施等各個環節,突出上海特色,認真落實夏令營安全和醫務工作方案、應急處置預案。開營前,上海市體育局編制了《冬夏令營工作手冊》,並對承擔夏令營的社會機構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從了解政策、規範運作、完成目標、安全保障等方面開展培訓,確保夏令營承辦工作的有序和規範。
為了真正提升夏令營品質,上海市體育局還對參與青少年體育夏令營申報的單位進行第三方的評估和驗收。這份評估涉及對承辦單位的具體培訓內容、家長滿意度、出勤率進行考核,從而督促申報承辦方為青少年提供一次保質、保量的夏令營體驗。
讓孩子在鍛鍊中成長、養成經常鍛鍊的好習慣,上海市體育局希望將青少年體育夏令營打造成為學校體育課的一個延伸,讓孩子們在這裡學到更多校園裡學不到的體育技能,感受獨特魅力的體育文化。在體育活動現場,總能聽到鏗鏘的音樂、嘹亮的喊聲,看到孩子們精神抖擻、快樂參與的生動畫面,正是上海體育部門暑期開展青少年體育夏令營的初心。
上海市體育局副局長宋慧表示,「體育健身、健美、健心、健智,學會體育技能,熱愛一項運動,這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今後,上海市體育局將以雙休雙假為重點,全力推進冬夏令營工作,力爭將全國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上海站)暨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夏令營打造成市民喜聞樂見的品牌活動,吸引更多的申城青少年走進運動場,掌握體育技能,激發運動熱情;同時期望藉助體育夏令營的平臺,湧現一批青少年體育的業界精英。(平萍 周陽/文 上海市體育局青少處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