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標送給馬修一幅字,「慈善是一種私權力,私權力是不受社會監督的。」本報記者李晉攝
去年9月,「暴力慈善家」陳光標宣布死後將捐出全部財產,同月,全球規模最大的對衝基金之一橋水聯合基金創始人、總裁雷蒙德·戴利奧也宣布死後將捐出財產給蓋茨基金會。今年6月26日,雷蒙德·戴利奧的兒子馬修來華與陳光標會晤對話。本報記者獨家全程見證並參與了這次對話。陳光標稱,由於4月的負面報導風波,打亂了他去臺灣開演唱會和去美國敲鑼打鼓送紅包的計劃。
我要帶中國鑼鼓隊到美國華爾街,讓政府把窮人組織到一起過聖誕,活動就叫『敲鑼打鼓發紅包』,我要邀請蓋茨和巴菲特一起參加。我打鼓,比爾·蓋茨敲鑼,巴菲特打鑔。
陳光標
■對話人物
陳光標: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修·戴利奧(簡稱馬修):中國關愛基金創辦人,全球規模最大的對衝基金之一橋水聯合基金創始人、總裁雷蒙德·戴利奧之子。
珍妮·布朗(簡稱珍妮):美國半邊天基金會執行主任。
■對話實錄
高調讓我樹立了敵人
陳光標:今天非常高興和馬修因慈善走到一起。由於我從小做好事就喜歡告訴別人,長大做慈善也喜歡高調地做,讓更多的人知道。因為我的高調,樹立一部分敵人。
馬修:我也很高興見到您,但這很不可理解,您是這麼善良的人,他們有什麼可說的?
陳光標:這種人是一少部分,他們就是吹毛求疵,在我身上雞蛋裡挑骨頭。比如,今年4月份,一些媒體認為我對慈善事業推動沒有任何影響,對我進行了負面報導,但五六月份,我又捐了2700萬,我下個月還要捐500萬。我捐了我就要說出去,要找更多的媒體報出去。做好事為什麼不能說呢?我認為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你能傳播給十個人,等於你做了十件好事,你能傳播給一萬個人,等於你做了一萬件好事。
人做壞事兒孫遭報應
馬修:在美國,慈善有著悠久的傳統,很多美國人通過各種方式做著慈善事業,但是在中國,還沒有這樣的傳統,陳光標先生做慈善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他在想怎麼把慈善的影響做大。他向人們展示了如何做慈善,而且能帶動別人,非常有特點。中國現在有這麼多富人,我覺得陳先生的做法是最特別的。
陳光標:你主要做什麼?
馬修:我雖然很年輕,但我也一直在做公益。我建立的「中國關愛之家」,給予病殘孤兒醫療救助,有的孩子後來還找到了收養家庭,這些收養家庭對我說,他們聽說了我們做的事後很受感動,想要收養這些孩子。所以,好事傳天下,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珍妮:我想講講馬修的故事。他在11歲時就被父親送到北京的一個家庭裡生活了一年多。他在中國的學校上學,在中國的家庭生活,所以他對中國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想為中國人做點事。
陳光標:中國有句俗話,是孔子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之家」就是多行善的家庭,「必有餘慶」就是以後兒孫一定會有好的結果;「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就是一個人經常做壞事,以後兒孫一定遭報應,這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您在中國繼續有善行,我們可以聯合起來,不在乎捐多少,我們結合一起做,肯定會產生很大影響。關愛之家是怎麼運作的?
珍妮:關愛之家的資金主要由關愛基金贊助,關愛之家暫時沒有註冊,但是十三年前,我在中國民政部下註冊了半邊天基金會。半邊天主要是給孤兒們建立親情,進行教育,關愛基金會是給病殘兒童治病、醫療,這兩個是很好的結合,一起做了十三年,現在遍布51個省市。
想去臺灣開演唱會
陳光標:你們共捐了多少?珍妮:差不多4個億。
陳光標:在中國有4個億了?您的捐助幫助了很多中國兒童擺脫困境。雖然中國慈善文化比西方落後了上百年,但是世界的慈善根源來自中國,慈悲為懷在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是我們祖先把這個文化弘揚了,而我們新發展的慈善卻不如西方國家快。中國有句俗話,「槍打出頭鳥」,「人怕出名豬怕壯」,做好事就是不喜歡說出去。
今年,我本來有兩個動作,一是打算八月十五到臺灣萬人體育館開陳光標個人演唱會,每個來聽演唱會的觀眾可以拿到三四千塊臺幣(折合1000元左右人民幣)或同等價值購物券的紅包,我唱歌不好,那麼來我演唱會領紅包的都是貧困家庭,富人他不會來聽。一個人能拿到一千元人民幣,一萬個人就相當於拿到一千多萬人民幣,這是我第一個構思。
第二個是中美文化交流,計劃聖誕節期間,我帶著鑼鼓隊到美國華爾街,讓政府把華爾街的窮人組織到一起過聖誕,活動就叫「敲鑼打鼓發紅包」。關鍵不是發多少,是通過中國人幫助窮人的行為,喚醒華爾街那些沒有良知的富豪們。我不是帶著鑼鼓隊嗎,為了帶動更多富豪參與,我還要邀請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一起參加。我打鼓,比爾·蓋茨敲鑼,巴菲特打鑔。
馬修:您策劃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