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記得一年前剛到美國時,商學院舉行學院迎新儀式,當時每個人發了一件院衫:深藍色的T恤加上以橘黃色書寫的商學院logo,各個大小都有。每個人都穿起來然後合了一張影,照片上整齊的藍橙色超級壯觀。
從那之後,我便逐漸開始留意這些文化衫的動向。實際上,很多大型學校活動最喜歡發放的參與禮品便是校園文化衫,領口小,有時連尺寸都沒有,衣服大的可以當睡衣。文化衫會以校色為主打色,比如UIUC的校色便是橙色和深藍,經常會是一件巨大的橙色T恤加上點綴的藍色字樣,亦或是加上Alma Mater(意為母校,源自於拉丁文)的圖樣。穿上會顯得特別亮眼,遠遠走過來就知道對方穿的是本校的文化衫。
不僅是學校活動,很多一年一度的大型社團活動也會發放文化衫,顏色也同樣向校色靠攏,目的就是為了彰顯學校文化。
說到這裡,忍不住講一點題外話,以前在美國去Walmart的時候,經常看到有本州衫出沒,我在伊利諾州,就會看到很多寫著Illinois的衣服,各式各樣眼花繚亂,價格不菲,但依然賣的很好,據說美國人每家每戶都有這樣的文化衫,可能是以前上過的大學的衣服,當然也有居住州自己打造的。回了國之後就再也沒看到衣服上寫著江蘇浙江湖南湖北之類的。這樣的差異有時候讓我覺得很震撼,而且發人深省。
不過我們回歸正題,再來說說文化衫與大學文化本身。
以前在Facebook上看到一段視頻,兩個不同學校的朋友一起聚餐,其中有一個朋友穿了自己大學的文化衫,碰巧這兩個朋友所在的大學又是死敵,於是另一個人便起身離開了,走之前說了一句:「It’s not about you, it’s about your shirt.」 這段視頻給我的感觸很深,同時它也引起了超級多美國人的點讚轉發。這個視頻給我的思考便是那些外國人們對學校榮譽非常在意,並且很多從骨子裡喜歡自己所在的學校。
而這裡就不得不說說橄欖球和橄欖球比賽,因為這裡似乎是我見到的兩所大學文化爭鋒最激烈的地方,這裡學生們捍衛本校榮譽的壯觀性是其他活動無可比擬的。
在大學兩相對決之時,觀眾不僅包括本地學校大學生,還包括本地市民,賽場幾乎座無虛席。比賽前和比賽時拉拉隊和校管弦樂隊都會集體表演,橄欖球隊隊員們便會在震耳欲聾的音樂和花樣百出的跳操中款款登場。
偌大的橄欖球賽場此刻容納著這兩支球隊,草坪上巨大的校名或校名首字母閃閃發光,好戲即將開演。球場觀眾席一邊坐著的大學生們都穿著本校的文化衫,就如上學期看UIUC對UWM的比賽時,便是一片橙色的海洋。有志願者此時會給觀眾分發各色展板,將展板翻過面來從球場另一邊看便會組成各種不同形狀的圖樣。
很多比賽時會放起校歌和戰歌,足足幾萬人同時大合唱,在加上管弦樂隊器樂的奏鳴,有時兩人之間說話都聽不見聲音。橄欖球是最為激烈的球類比賽之一,球員們橫衝直撞,比賽扣人心弦,在這樣的氛圍下,各個大學你爭我搶的氣勢幾乎達到了頂點。進球時的幾萬人歡呼雀躍會讓所有人都感受到油然而生的自豪和驕傲——不論你在這所大學裡讀了幾年書,是大一還是大四。
一些著名的死敵學校有:杜克大學VS北卡教堂山分校,哈佛大學VS耶魯大學,阿拉巴馬大學VS奧本大學,南加州大學VS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等。
這樣的校園文化表達方式讓很多人都大呼過癮,難怪有學姐跟我說,她每學期都會去看一次橄欖球比賽,就為的是切切實實的感受到這樣的自豪,身為本校學子的自豪。
來美時間不長,但很少聽見有人說自己學校不好或者不喜歡的,大多是都是問起便說「我愛XXX大學」。就算錄取錄的不好,但到頭來呆了一兩個學期,無一不覺得和這所大學融為一體。很多人所了解到的大學文化僅僅流於表面,所謂課堂教學,所謂自主學習,但學習真的只是大學裡很小的一方面,而且它不會讓所有學生徹徹底底的愛上這裡。無論是本文中講到的高校學生必備人手幾件的文化衫還是來美讀書必看的橄欖球賽,這都是真正的美國大學文化的體現。基於篇幅所限,還有許許多多的元素沒有講到,社團、院系、義工、交流活動等等。
在我眼中,教學和學業或許是一所大學的骨架,但血肉在於其文化,教學排名能決定這所大學的高度,但並不是長得高了就會受人喜愛,能否表現的豐滿美麗都基於文化的表現,而這才是一所大學的魅力,才會使人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