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報志願中,一直傳說有四大「天坑」專業。如果被這些專業錄取,就要做好畢業後跨行就業的思想準備,或者考研。考研可以選擇跨專業考研,爬出「天坑」;也可以繼續在「坑」中一坐到底,熬成專家,但今後的薪資待遇也沒有多好。
這四大天坑專業便是人們經常說的「生化環材」,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叫法。因此,很多學校會把這些專業放在提前批次錄取。如果在普通本科批次中,往往是錄取線最低、通過調劑才能招到學生的專業。
那麼,「生化環材」具體包括哪些領域呢?我們可以一個一個來介紹。
1、「生」:生物、生態類。生物主要包括生物學、生物工程等;生態主要與自然環境有關。對不了解的外行人來解釋的話,可以說就是與動植物等有生命力的物體打交道的專業。生物學主要研究微生物的構造、作用等;生態學關注環境修復、生態平衡等。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但既然都以「生」為開頭,便把它們放到了一起,總之都是很難就業的「天坑」專業。需要這類人才的企業微乎其微,基本上需要一直讀到博士,將來從事科研工作。
2、「化」:化學。與生物等所有基礎科學一樣,化學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有兩類,一是偏基礎研究,二是偏應用研究的工科。對後者來說,就業相對還能容易一些,因為應用性更強,做化妝品、食品添加劑、工業製劑等都是不同方向的化學工程。而如果學了前者基礎性研究,就要做好一直讀到博士的心理準備了。
3、「環」:環境學。環境與生態屬於有一部分概念交叉,但卻不相同的兩個學科領域。如果說生態主要是從生物的角度來研究環境,但環境包括的內容更廣一些,比如從地理學、生物學、化學、經濟學等不同角度看待環境問題的學科。隨著我們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環境學也受到人們的關注。但總的來說,該專業未來的就業方向主要仍在高校、研究所及事業單位中,企業的需求很少。因此,學生若想找到對口工作,也需要深造到研究生學歷。
4、「材」:材料學。材料學的具體分類也很多,與化學和生物學類似,如果偏應用型材料工程專業,就業適用度還是能更廣一些。食品包裝材料、工業材料、服裝材料、數據傳輸材料等方向都涉及不同領域的材料用途,相關研發類企業會很需要專業的人才。而如果是基礎研究領域,研究範圍更廣一些,但需要更高的學歷、更長的培養周期,未來就業主要在研究所。
其實,專業沒有好或不好,只是有些專業需要更長的培養周期,且學習難度更高,比如像以上四類專業,以及醫學類專業等。
如果主動或被動地被「天坑」專業錄取的話,應該怎麼辦呢?
一是如果真的發自內心喜歡該專業,就要做好長期學習的準備,研究生學歷是最起碼的,而如果熱愛搞研究,就必須要讀到博士。
二是可以考慮入學後轉專業。但不同學校轉專業的政策也不同。985高校往往更容易一些,普通高校轉專業沒那麼靈活,可能需要成績達到院系前列方能申請。
三是跨專業考研。也可以從入學時就做好未來跨專業考研的長期打算。如此的話,大學課程不必學得太好,只要及格就行,關鍵是要把考研要考的科目學好,提早開始複習準備。
四是畢業後轉行。畢業後也可以從事非專業相關的工作,尤其對企業招聘崗位來說,很多崗位是專業不限的。但這也有弊端,往往專業不限的崗位,招聘競爭更大;而且通常都是一些門檻低、壓力大、技術含量低、工作不穩定的崗位,比如銷售、行政內勤等。
總之,對於主動選擇相關專業的同學來說,相信還是有信心把它學好的。如果是被動被調劑到相關專業,那同學就需要提早做好打算,以上4種建議的2-4,可根據學校的類型和政策,以及自己對未來的規划進行選擇。
在學校轉專業相對容易的情況下,建議提早轉專業;如果轉專業沒那麼靈活,建議考慮第三個建議;而第四個建議是最後不得已的辦法,但如果同學本人性格比較外向、情商較高,那第4條建議或將更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