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代酷睿i7-8565U評測 到底怎麼樣

2020-12-20 電子發燒友

在英特爾歷代酷睿家族中,擁有15W TDP的U系列低功耗版處理器堪稱「中流砥柱」,它們代表著性能和功耗的完美平衡,並被出貨量巨大的輕薄本和二合一設備獵裝。

然而,由於英特爾產品策略的不斷調整,U系列第八代酷睿處理器形成了少見的「四世同堂」格局。本文評測的主角,就是U系列八代酷睿家族中的「老么」,也是同宗兄弟中能耗比最為傑出的存在——Whiskey Lake平臺。

考慮到不少童鞋懶得閱讀長篇大論,所以小編就先將對比測試的結果放出來,那就是僅有15W TDP的新酷睿i7-8565U堪比45W TDP的酷睿i5-8300H,而i7-8565U集成的UHD620核芯顯卡,其理論性能也能勉強與AMD R530 和NVIDIA 920MX這類入門級獨顯抗衡。

一句話,現階段選購輕薄本,認準Whiskey Lake平臺準沒錯。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英特爾八代酷睿的四世同堂,以及Whiskey Lake平臺和前輩之間在功能和性能上的差異,後面的內容可千萬不要錯過哦。

第一世:Kaby Lake Refresh

英特爾早在2017年8月就發布了代號為「Kaby Lake Refresh」平臺的第一世U系列第八代酷睿處理器,首發成員包括i5-8250U/i5-8350U和i7-8550U/i7-8650U(後者還主打博銳技術),隨後又在2018年Q1新增定位更低的酷睿i3-8130U。

上述型號應該是大家最為熟悉的移動處理器了,得益於4核8線程以及更高主頻的優勢,i5-8250U和i7-8550U在散熱設計的允許下,性能表現已經非常接近45W TDP的七代酷睿i5-7300H了,足以承擔重度辦公和中度娛樂的任務。

Kaby Lake Refresh平臺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輕薄本,並常與NVIDIA MX110/MX130和MX150獨顯搭配,適合注重便攜和性能,但對3A遊戲大作不感冒的用戶選擇。

第二世:Kaby Lake Refresh

2018年4月,英特爾為Kaby Lake Refresh平臺增加了集成「銳炬」(Iris)核顯的新成員,它們分別為i7-8559U、i5-8269U、i5-8259U和i3-8109U。

與i5-8250U等家族前輩相比,新U系列的八代酷睿處理器將TDP從15W提升到了28W,並將UHD620核芯顯卡換成了Iris Plus 650,這顆GPU代表了英特爾顯卡技術的最強音,其性能足以媲美NVIDIA GeForce 940MX級別的獨顯。

此外,新U系列酷睿可以搭配英特爾最新的300系列晶片組主板,從而獲得千兆級無線網卡、原生USB3.1 Gen2和對傲騰內存的支持。可惜,輕薄本們更喜歡搭配MX150,成本高、GPU性能也談不上無敵的新U系列酷睿的定位稍顯尷尬,至今也多為NUC這種迷你PC、以及極少數高端輕薄本獵裝,普通用戶可以無視之。

第三世:Cannon Lake

2018年5月,英特爾官網的ARK資料庫中增加了一款型號為「i3-8121U」的八代酷睿處理器。雖然它同樣隸屬於U系列,但卻首次用上了傳說中的10nm工藝,要知道,英特爾曾表示10nm工藝需要2019年才能商業化量產!

沒錯,我們可以將i3-8121U視為英特爾10nm工藝Cannon Lake平臺的試水,壓根也沒打算大範圍量產。所以,迄今為止國內只有聯想IdeaPad 330這麼一款筆記本武裝了i3-8121U處理器,而這顆晶片的性能也就是七代酷睿i3(U系列)的水平,同價位已經可以買到酷睿i5-8250U的機型,所以同樣並不值得我們太多關注。

第四世:Whiskey Lake

2018年8月底,英特爾突然宣布了第八代酷睿處理器家族的新一代U系列成員。需要注意的是,新U系列不再隸屬於Kaby Lake Refresh平臺,而是升級到了最新的Whiskey Lake平臺,首發成員包括i7-8565U、i5-8265U和i3-8145U。

與Kaby Lake Refresh平臺前輩相比,同屬八代酷睿的Whiskey Lake平臺改用了最新的14nm++工藝,不僅大幅提升了睿頻加速頻率,還具備出色的省電特性。

據悉,新平臺在搭載了i7-8565U處理器、使用集成顯卡以及52Wh電池時,可以持續播放16個小時的本地1080P視頻,這個成績比如今普遍的10小時提升巨大。

同時,Whiskey Lake平臺還首次針對輕薄筆記本電腦和2合1產品的網絡連接能力進行了優化,集成了千兆級別的WiFi控制器和原生的USB3.1控制器,增加了語音識別所需要的DSP模塊,可以為眾多語音助手提供相應支持,提供更強的語音識別能力。此外,新平臺還集成傲騰控制器,消費者可以選擇傲騰+HDD的方案達到容量和性能的平衡。

綜合來看,Whiskey Lake平臺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性能,加強了I/O接口功能,並可大幅延長筆記本的續航能力。

那麼,Whiskey Lake平臺的性能到底有了多少提升?下面,我們就以搭載全新八代酷睿i7-8565U處理器的聯想YOGA S730為例(有關該產品的特色,請關注CFan後續針對它的詳細評測),看看它與其他八代酷睿處理器之間的性能差距。

i7-8565U規格詳解

作為Whiskey Lake平臺的「頂配」,酷睿i7-8565U依舊延續了4核心8線程的設計,它和前輩i7-8550U相比,最大的改變就是最大睿頻加速頻率從4.0GHz提升到了4.6GHz,通過更高的頻率享受性能上的增益。

考慮到聯想YOGA S730是一款極致輕薄的筆記本,所以和它進行比拼的產品,也是超輕薄筆記本的代表之一,搭載i7-8550U的惠普ENVY13。同時,小編還找來了45W TDP的i5-8300H和i7-8750H作為陪襯,以方便我們把脈Whiskey Lake平臺i7-8565U處理器的性能檔次。

西洋棋

西洋棋(Fritz Chess Benchmark)是一款針對多線程的CPU性能測試軟體,i7-8565U在這個軟體中的成績可小幅領先於i7-8550U,但較之45W TDP的老大哥還是力有不逮,性能差距非常明顯。

魯大師

魯大師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跑分軟體之一,在這裡我們僅對比CPU子項分數。i7-8565U在這裡的跑分領先i7-8550U大約26.6%,基本和酷睿i5-8300H持平,但依舊被更高檔的i7-8750H所秒殺。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1.5是一款老牌的影像渲染測試軟體,可以有效的測試CPU的基準性能。在單核測試項目中,i7-8565U領先i7-8550U大約8.3%,而多核項目則提升了18.8%。

CineBench R15

CineBench R15較R11.5加強了著色器、抗鋸齒、陰影、燈光以及反射模糊等方面的測試。在單核測試項目中,i7-8565U領先i7-8550U大約10%,多核項目提升了19.4%。

GeekBench 4

GeekBench 4是一款跨平臺的CPU理論測試軟體,也是衡量Android和iOS系統手機強弱的APP之一。i7-8565U在GeekBench 4的單核測試中成績高達5275,領先i7-8550U大約15.1%,甚至較45W TDP的i7-8750H還要強出5.7%,冠絕同宗。不過,在多核項目中i7-8565U的性能就在意料之中了,它只比i7-8550U高出7.4%,性能接近i5-8300H,但卻被i7-8750H所秒殺。

CPU-Z

CPU-Z除了可以檢測CPU參數外,也提供了理論跑分測試功能。在單核測試中,i7-8565U領先i7-8550U大約13.8%,多核項目提升了35.6%。

綜合來看,i7-8565U的性能可完勝前輩i7-8550U,並在爆發力上基本可以和45W TDP的i5-8300H打平,但受制於15W TDP的限制,它無法長時間滿血和高頻運行。

因此,輕薄本和遊戲本之間依舊存在天塹一般的隔閡,搭載Whiskey Lake平臺的輕薄本(在CPU性能上)完全沒有取代八代酷睿遊戲本的能力。

3DMark測試

3DMark是業內通用的3D基準測試軟體,i7-8565U集成了UHD620核芯顯卡,只有搭配雙通道內存時才能100%釋放性能動力。

在3DMark11-P測試中,UHD620可以和NVIDIA 920MX打平,在3DMark Cloud Gate測試中還能遠勝AMD R530獨顯。就理論性能而言,Whiskey Lake平臺足以媲美入門級的獨立顯卡。因此,如果還有廠商拿武裝AMD R530級別獨顯與之搭配,那就顯得毫無誠意可言了。

對Whiskey Lake平臺而言,要麼就取消獨立顯卡,用節省出來的空間和散熱冗餘實現進一步的瘦身和降低售價;要麼就搭配NVIDIA MX150級別的獨顯,從而實現流暢運行《守望先鋒》級別遊戲的重任。

啥?你想流暢吃雞?

這個需求還是留給採用45W TDP八代酷睿和GTX1050 Ti獨顯起步的遊戲本們吧。

選購建議

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熱門機型都已經推出了基於Whiskey Lake平臺的新八代酷睿筆記本,而且價格也僅是較搭載Kaby Lake Refresh平臺的老型號略貴一點而已。考慮到Whiskey Lake平臺的高主頻和功能上的優勢,舍他其誰?

不過,小編則建議大家優先考慮搭載新酷睿i5-8265U的「標準版」或「低配版」,原因是輕薄本的散熱效果都一般,哪怕武裝了新酷睿i7-8565U,也會因溫度牆和功耗牆而無法長時間滿血運行,實際表現不會比i5-8265U強到哪裡。

如果你不追求極致的輕薄,希望性能更強一點,則可以考慮稍微厚實一點,進一步強化了散熱模塊的筆記本。比如,這款搭載i5-8265U的產品,其在CineBench R15的多核測試中甚至就能跑出633的分數,較之文中的i7-8565U跑分還要高。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升級八代酷睿性能爆表 惠普ENVY 13評測
    【中關村在線】惠普ENVY13-AD108TX評測:在市售的產品中尋找一款既漂亮耐看又實惠好用的輕薄本並不容易,但對於熟悉惠普的朋友來說卻非常簡單,因為ENVY 13就是這樣一款產品。在此之前筆者已經分別測試過集顯版和獨顯版ENVY 13,如今測試的這款產品更有八代酷睿的加持。下面筆者就解析一下這款全金屬輕薄本。
  • 10代酷睿和9代酷睿新老交替,i7-9700K和i7-10700該選哪個好呢?
    英特爾桌面CPU又到了一輪更新換代周期,10代酷睿已經準備替代9代酷睿,而在這個節骨眼上,如果想買一顆8核心處理器,那麼老款i7-9700K和新款i7-10700到底哪一款更值得買呢?在我看來,電腦買新不買舊,尤其是英特爾的10代酷睿CPU的提升幅度不小,i7-10700相比i7-9700K增加了超線程技術,直接達到了8核16線程規格,多核性能要比i7-9700K高不少,按照網絡上的搶先評測數據來看,10700的性能確實幾乎達到了9900K的水平,比i7-9700K的綜合性能提高了不少,尤其在多核心性能方面。
  • 八代酷睿每天爆料③:新包裝審美超前 欣賞不來
    【PConline 資訊】八代酷睿桌面級CPU即將發布,正式發布時間已經確定下來了,「敲黑板劃重點!」,正式解禁評測的時間將會在今年的國慶期間,10月5日晚上9點鐘,所以呢,我們PConline的評測也已經在進行了,大家期待一下。那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這新一代酷睿的包裝盒...有點鄉村非主流風啊。
  • 從八代酷睿處理器說起 惠普ENVY 13輕薄本評測
    【PConline 單機評測】英特爾前不久推出了最新的第八代酷睿處理器,性能方面的提升引起了用戶的廣泛討論和關注。而對於處在快速發展時期的輕薄型筆記本而言,英特爾此次帶來的八代酷睿低壓處理器可以說為輕薄本市場注入了更多的活力。那麼第八代酷睿低壓CPU的性能究竟如何?又給整機綜合性能帶來了怎樣的提升?
  • Intel 酷睿 i7-8086K 處理器評測
    Intel 酷睿 i7-8086K 處理器評測 2018年06月26日 04:51作者:孫斌編輯:孫斌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Intel作為PC行業毫無疑問的龍頭企業,在如今的全球科技行業擁有著極強的話語權
  • 11代酷睿i7-1185G7輕薄本跑分評測 辦公表現怎麼樣
    在2020年下半年,英特爾發布全新的第11代酷睿處理器後,為輕薄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此前市場中的很多痛點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回顧下第11代酷睿的特性,相比前代產品,第11代酷睿可謂是做到了脫胎換骨般的全面改變,CPU內核方面升級為比Sunny Cove二級三級緩存更大的Willow Cove,增加了一組新的AVX512_VP2INTERSECT指令集拓展,並用10nm SuperFin工藝打造,頻率最高可達4.8GHz,性能對比上代提高可達24%;GPU方面搭載了全新的英特爾Iris
  • 八代酷睿每天爆料⑤:連i3都升級成四核了
    【PConline 資訊】昨天Intel解禁了八代酷睿相關的部分內容,當然6核12線程的i7-8700K評測我們也第一時間跟進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信息,例如這兩款4核4線程的酷睿i3,它是歷史上是首款4核心的i3。
  • Intel八代酷睿i7-8700K/i5-8600K最詳盡評測
    年初發布的Kaby Lake七代酷睿缺乏誠意,而且在已經知曉AMD將會發布八核Ryzen的情況下,擠了酷睿發布以來最大的牙膏,算是比較難看的一步棋。所以,Intel也是前所未有的壓縮了七代酷睿的銷售時間,僅僅在大半年之後就緊急推出了大幅更新第八代酷睿處理器產品。究竟Intel心急火燎髮布的新產品是否可以一掃今年以來的頹勢,還是讓測試數據來說話吧。
  • 酷睿i5-10500處理器天梯榜評測:溫度與功耗表現更好的酷睿i7-8700
    在目前第10代的酷睿處理器中,有不少型號相信大家能讓大家產生第8代和第9代產品的即視感,例如6核12線程的第10代酷睿i5在各種意義上就是第8代酷睿i7,在加上第8/第9/第10代酷睿處理器的核心架構都基本一致,因此從各種意義上說,第10代酷睿處理器更像是在整合第8和第9代產品後衍生出來的LGA1200平臺起始產品。
  • 英特爾十代酷睿桌面處理器初步評測流出:i7-10700接近i9-9900K
    IT之家4月1日消息 HKEPC網站放出了英特爾十代酷睿桌面處理器初步評測信息, 測試的型號為 i7-10700、i5-10600K ES、i5-10500 ES、i5-10400。以下為i7-10700測試對比信息匯總:Cinebench R20:i9-9900K 單核513分,多核4937分i7-10700 單核493分,多核4828分
  • 酷睿i7-10700K處理器天梯榜評測:朋友你的9900K掉價了
    大家應該都已經發現,第十代酷睿桌面處理器除了頂級的10核20線程的酷睿i9之外,其他的規格是不是很眼熟呢?8核16線程的酷睿i7不就是第九代酷睿i9嗎,6核12線程的酷睿i5就是第八代的酷睿i7,而4核8線程的酷睿i3就是第七代以及之前的酷睿i7,所以不少人都笑稱自己手上酷睿i9/i7都降級了。
  • 首發英特爾十代酷睿 i7 處理器:華碩新 ZenBook Deluxe 14 體驗評測
    八月初,英特爾在臺北Conputex上正式發布了第十代酷睿系列處理器,如今消費者已經可以購買到搭載新處理器的筆記本產品了,我們今天要體驗的這款華碩新款Deluxe 14便是首批搭載英特爾十代酷睿i7的新產品,一起來看一下新處理器表現如何?
  • 八代酷睿每天爆料②:Intel解釋為何只支持Z370主板
    [PConline 資訊] 再過10天時間,Intel就要發布8代酷睿處理器Coffee Lake的桌面版了,這一代比7代酷睿Kaby Lake更有誠意,Core i7、Core i5全系列升級6核架構,而且曝光的信息顯示性能還不錯。
  • 談笑間力壓酷睿i7 影馳B460 GAMER主板評測_影馳 B460 GAMER_遊戲...
    影馳B460 GAMER是一款中端晶片組主板,目前最佳的搭檔處理器就是在今年上半年發布的十代酷睿,這次十代全部搭載了超線程技術,正好可以與影馳B460 GAMER組合性價比超高的板U平臺。和影馳B460 GAMER主板的組合則向我們展示了這一點,在這幾項生產力軟體的測試中發揮很好,說明這款主板與高端十代酷睿處理器也能組成性能不錯的生產力平臺。
  • Intel十代酷睿i5-10600K評測 勝過i7的中端神U
    Intel第十代桌面酷睿i5-10600K評測前不久,Intel正式發售了第十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臺式機處理器,代號Comet Lake-S,雖然還是基於14nm工藝製程,但是在單核性能、超頻特性等方面均有相應的提升。
  • 8代酷睿i7 8550U測試
    4核8線程PK標壓HQ!8代酷睿i7 8550U測試          周一我們已經放出了第八代移動酷睿低電壓處理器i5 8250U的性能首測,不過由於功耗牆和溫度等原因掣肘,成績並不理想。今天我們從其他渠道拿到了i7 8550U 的筆記本測試平臺,將為大家帶來Kabylake U Refresh 完全體的性能對比測試。
  • 十代酷睿i7-10875H遊戲本值得買
    英特爾酷睿十代處理器發布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段時間裡搭載十代酷睿處理器的遊戲本也是如雨後春筍一般陸續上市。這不機械革命剛剛更新了他們的十代酷睿處理器遊戲本——深海泰坦X3-S。
  • 英特爾十代酷睿i7-10710U移動處理器跑分曝光
    不久前,英特爾發布了第 10 代(Comet Lake-U)移動酷睿處理器。而作為 U 系列中的首款 6 核處理器,酷睿 i7-10710U 這款 SKU 是最讓我們感興趣的。(題圖 via PClab.pl)首先是 Geekbench 5,十代酷睿 i7-10710U 處理器的單核得分為 1139,多核得分為 4067 。儘管仍遜色於六核 / 12 線程的酷睿 i7-8750H,但這樣的成績已經相當亮眼了。
  • 11代酷睿i7曝光:性能大幅提升,但還是被AMD吊打
    近期,海外爆料者@APISAK公布了11代酷睿桌面處理器的相關信息。他表示,一臺惠普OMEN 30L臺式機最近在GeekBench平臺上曝光,該臺式機搭載了11代酷睿i7處理器。GeekBench信息顯示,11代酷睿i7採用了8核16線程設計,主頻達到了3.4GHz,睿頻可達5GHz,16MB三級緩存。
  • 十代酷睿i7-10750H性能怎麼樣 i7-10750H什麼級別?很強嗎
    不過好在,得益於十代酷睿i7-10750H穩定的性能輸出,我們也獲得了一個穩定於15ms上下的幀生成時間,相當於穩定66 fps的遊戲體驗,完全不會影響操作。好在,十代酷睿的其中一個賣點,就是對Wi-Fi 6的支持——簡單來說,新的Wi-Fi 6協議最大的改進就是在Wi-Fi 5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對編碼和調度方式的增強,大幅提升了空間復用的效率,並使支持它的設備實現了更低的延時以及更快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