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劉發英代表在兩會上表示,免費師範生不當老師的,應該記入誠信檔案,確保每位師範生都當老師。消息一出來,就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網友們紛紛對這個政策拍手叫好,認為免師既然享受了權利,那就應該履行應有的義務。
可網友們熱議的這句話,其實並不是劉代表想要表達的重點,國家對免師的培養和就業,早就有極其詳細的規定。看似高熱度的討論,卻忽略了最關鍵的問題。
六年服務期
在討論要不要記入誠信檔案之前,我們先要明白免師是什麼,免費師範生的政策起源於2007年,由北師大、華東師大、西南大學等六所部屬師範院校承擔。國務院和教育部推行這個政策,目的是通過免費的福利,吸引一批優秀的學生就讀師範,畢業之後前往中西部地區和本省的農村地區任教,充實鄉村學校的師資,促進教育的發展。
在實際的操作中,為了確保學生能到教師行業,國家規定了十年的服務期,後來被改為六年的服務期。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政策出臺之初,國家就對免師「違約」有詳細的規定,主要是違約之後要記入誠信檔案,並且要以150%的額度返還培養費用。
這樣的懲罰,是明明白白的寫在免師的合同中的,在被學校錄取前,每一位學生都清晰地知道違約的後果,並且籤訂了這份合同。劉代表引起熱議的這段話,並不是她想表達的關鍵,她的重點應該是前半句話。
鄉村教育資源不足
劉代表更說的前半句話是,「要提高農村的,特別是貧困山區的教育水平,免費師範生就必須當老師」,重點這裡就比較明顯了,強調的是搞好貧困山區的教育,而不是所謂的錄入「誠信檔案」。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免師由北師大、華東師大、西南等名校承擔,想法的確是好的,這些學校出來的師範生,是全國目前能培養出來的最優秀的老師。如果他們都能到鄉村和偏遠山區,毫無疑問能把當地的教育水平一下提升一大截。
兩年服務期
對免師來說,政策出臺的初衷,是為了解決鄉村教師不足,以及鄉村教師水平低下的問題。希望錄取到一批高水平(211級別)的學生,將他們培養完成之後,充實到農村去,所以免師的規定中有「鄉村任教兩年」的條款。
可在實際的操作中,這條規定近乎於無法實現,不僅僅是師範生本人不願意去鄉村,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也不願意他們去鄉村。免師下鄉村的計劃,往往到縣級就推行不下去了,大多數免師都是在市級學校任職。
用一位縣中校長的話說:「我們學校自己都是一大堆師專、三本師範畢業的學生,現在來了幾個高素質的教師,怎麼可能放過?」
從情感上來說也無法接受,簡單的說北師大、華東師大的名校的畢業生,能到鄉村學校去教書嗎?我們國家的人才,好像還沒有富裕到這個地步。
在實際操作中,免師和大多數師範生一樣,基本都是自己找工作,一個個參加面試,能錄取就能去上班,和普通學生沒有什麼區別。唯一的保障就是,如果實在是找不到工作,還有省教育廳來兜底,但是往往也是分配到縣中去。
讓給其他師範大學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靠這六所985、211大學基本沒戲,因為我們的老師太缺了,即缺普通的教師,更缺高水平的教師,單單是地級市一級,就幾乎能吸納目前的這些免師了,學生本人也沒有向下去的意願。
如果強制要求,原來分數就能報名校的這些學生,恐怕就沒有意願再報免師了。想解決鄉村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更多還是得依靠本省的師範大學,以及屬於地市的二三本師範大學,將培養免師的權力下放,這樣才能真正將教師送到鄉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