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餘氏因罵甄嬛被降為官女子,清朝官女子是做什麼的?

2020-12-22 悟空談歷史

導讀:我國大概從兩千多年前已經進入了封建社會,直到一百多年前才結束了封建王朝的歷程。這中間有很多有趣的事情,都在朝代更換中遺失。不過清朝的倒還算比較齊全的,我們說清朝時肯定不會拉下後宮,就連清朝的電視劇都大部分是宮鬥劇。《甄嬛傳》中,有一個橋段,一個從宮女變答應的女子竟然敢當面罵甄嬛。因此引火燒身,被降為了官女子。

其實餘氏本就是宮女出身,因為那夜皇帝看到了甄嬛在梅園祈福,因一句詩,讓皇帝對前面的女子動了心。然後他居然不知道那是甄嬛,反而讓蘇培盛去宮女中找。餘氏當時還是梅園的宮女,被派去折梅了。所以得以目睹了甄嬛跟皇帝在黑夜中的互動。如果不是甄嬛逃脫,甄嬛那一夜怕是就要侍寢了。不過甄嬛逃了,皇帝就錯把宮女認成了那夜一見鍾情的甄嬛。首先就把她升為官女子了,然後餘氏又因為自己的歌喉得到皇上更多的寵幸。還升了答應,親自給了封號叫「妙音娘子」。

於是餘氏就得寵了,開始半夜高歌。給皇帝帶來了一時的新鮮。不過,皇帝當初動心卻不是因為她的歌喉,而是因為那句「容易莫摧殘」。可見皇帝是個喜歡有學識女子的人呀,而這個餘氏卻不懂得。她只是仗著得寵就把什麼人都不放眼裡了。然後好死不死遇到了甄嬛,竟然腦子被門夾了一樣給甄嬛使絆子。恰好讓皇帝看到了,然後餘氏就悲催地重新被降為官女子了。

那麼官女子是個什麼樣的身份呢?其實在清朝之前,官女子只是一般的宮女。是專門用來幹搬東西、掃地等體力活的宮女。她們跟普通的宮女並沒有什麼差別。而清朝入關以後就把官女子也等成了皇帝的小妾。這些官女子除了每天白天要打掃、搬東西幹活之外。偶爾還得伺候皇帝就寢,就像小妾一樣服侍皇帝。也就是說,從清朝開始,官女子就成了皇帝的嬪妃之中地位最低最低的。

清朝統治二百多年,其中有趣的故事太多了。這後宮爭寵雖然有時非常血腥,但是平時還是非常有研究意義的,這裡面包含了理性和感性。更存在著複雜的人倫關係,研究宮廷其實也是研究人性。後宮這個熔爐比起社會這個熔爐,也不逞多讓!

相關焦點

  • 甄嬛傳:皇上封餘氏為官女子後,為何念了一句詩就走了?到底何意
    在《甄嬛傳》第五集,甄嬛因之前的「福子事件」、夏冬春的「一丈紅」以及在碎玉軒裡挖出麝香等一系列事件之後,甄嬛深深明白後宮爭鬥的可怕,於是就找溫實初幫忙裝病避寵。新年將至,合宮夜宴,因甄嬛的身體不適所以就沒能參加。
  • 甄嬛傳:甄嬛因禍得福,從常在晉封為貴人
    在《甄嬛傳》中,甄嬛剛進宮時,定的位分是常在,後來還沒有侍寢就被皇上封為貴人,佔盡了榮寵,這些都多虧了餘答應的反向助攻。俗話說,吃虧是福,這件事正應了這句話。甄嬛在御花園裡蕩鞦韆,正好被餘答應碰見,餘氏仗著自己得皇上的寵愛,對位分比自己高的菀常在非常不敬,蠻橫衝撞、惡語相加。
  • 《甄嬛傳》皇上到死都不知道,果郡王是第一個知道餘氏是冒牌的
    除夕夜倚梅園,竟成了皇上、果郡王、甄嬛第一次「非正式的」見面。甄嬛的後宮生涯也由此開啟。甄嬛恰巧被獨自一人來的皇上聽到了,但是甄嬛因為先前得到特許,因得時疾,不能外出。於是便慌忙躲起來,並自稱是倚梅園宮女。
  • 清朝唯一被降為官女子的妃嬪,歷經四朝,頗為坎坷
    導讀:在清朝後宮,除了眾多妃嬪之外,還有大量的宮女,其中有一種宮女被稱為官女子。官女子一般做一些體力勞動,比如說端茶倒水、打掃衛生之類的,就像《步步驚心》中的馬爾泰若曦。除此之外,官女子還有一項職能就是陪皇帝睡覺,稱為皇帝身邊最低等的小妾,位列九品之外。
  • 甄嬛傳:皇帝也勢力?為啥僅封餘鶯兒為官女子,誰能解釋一下!
    皇帝在倚梅園偶遇甄嬛,謊稱自己是路過的果郡王,甄嬛也騙了皇帝,稱自己是個宮女。皇帝回去後對甄嬛朝思暮想,這個時候綠茶婊餘鶯兒上場,頂包了甄嬛,成了皇帝身邊最得寵的女人。皇帝把她封了個官女子,這裡解釋一下什麼是官女子。甄嬛和安陵容進宮時,太后派遣了老嬤嬤芳若來給甄嬛她們「上課」。芳若先把宮裡嬪妃的等級理了一遍,安陵容還說了個「冷笑話」——答應是最低的嬪妃。老嬤嬤糾正了她的說法,官女子才是最低位份的女人。說白了講,官女子是皇帝可以臨幸的宮女,在名門貴族裡,就是個通房丫頭。
  • 皇上封餘氏為官女子後,到底念了哪一句詩?為何說完就立馬走了?
    甄嬛跟皇上在倚梅園的所有談話,都被一個名叫餘鶯兒的宮女聽到了,這個宮女雖然只是一個丫鬟,但是卻心比天高,膽大包天,在得知皇上尋找那一夜的女子之後,憑藉自己偷聽來的話,餘鶯兒冒充了甄嬛,聲稱自己就是那一夜的女子。
  • 甄嬛傳:在餘鶯兒被冊封官女子時,有誰注意到當時果郡王的眼神?
    文/甜心娛樂圈在甄嬛傳裡,像安陵容之所以被入選,也全靠了甄嬛給她插的那朵海棠花引來了蝴蝶,皇上才對她另眼相看。還有一個人也是因為甄嬛的原因,才被皇上看中,那就是倚梅園的宮女餘鶯兒。甄嬛:除夕許願,被餘鶯兒偷聽當時正當除夕夜,因為甄嬛一直抱病,所以沒參加晚宴,瑾夕就建議一起剪窗花。後來甄嬛的雅興一上來,就決定去把這些窗花掛到梅花上,在倚梅園賞花許願時,結果碰上了同樣出來散心的皇上。甄嬛也是立即躲了起來,她害怕暴露身份,就順口說自己時倚梅園的宮女,因為一句「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 電視劇《甄嬛傳》,餘氏的悲慘結局,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 眾所周知,電視劇甄嬛傳是一部良心之作,該劇的第十集說的是餘氏的死,這一集介紹了餘氏得寵的原因,和迅速失寵的原因。相信看過甄嬛傳的網友都記得餘氏,她就是先後成為餘官女子、餘答應,然後有妙音良子之稱的餘鶯兒。
  • 清朝唯一留下名字的官女子,身上眾多疑團,她與雍正發生了什麼?
    導讀:在清朝後宮的女人之中,官女子就像是一個另類,她們即是皇帝的女人,又要與其他宮女一樣從事體力勞動。能夠轉正成為皇帝妃嬪的官女子那真的是鳳毛麟角了,但並不是代表著一個也沒有。比如說鹹豐皇帝的玫貴妃徐佳氏,原先是內務府滿洲正黃旗的包衣,參加內務府選秀,因為長相出眾成為一名官女子。這樣一位標緻的美人,鹹豐皇帝怎能錯過,徐佳氏獲得了寵幸,誰知她不知為何惹怒了鹹豐,於是便連續被降為官女子,重新成為一名需要在後宮幹活的女人。不過後來,徐佳氏重新獲寵,並生下了皇次子,最終被晉升為玫貴妃。
  • 甄嬛傳中十二位歷史原型:甄嬛活到了84歲,而端妃很得雍正寵愛
    2.甄嬛——原型: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應該算是大清朝有史以來最享福的一位太后了,很多清史劇中都有這位人物,比如《還珠格格
  • 清朝歷史上是否有甄嬛此人?不僅有,而且其貌不揚
    它不僅僅讓世人對於清宮生活有了一個極大的認知,更是把甄嬛這個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這個在後宮裡一步步走到了皇后之位的女子,背後的心酸和堅毅的性格都讓人無比喜愛。然而真實歷史上是否有「甄嬛」此人呢?不僅有,而且還其貌不揚。 在《甄嬛傳》裡,甄嬛被指定為弘曆的生母,而她的歷史原型也正是真正的乾隆帝生母——孝聖憲皇后鈕鈷祿氏。
  • 《甄嬛傳》:甄嬛,教給女人們的那些事
    倚梅園相遇是皇上和甄嬛的第一次遇見,第二次是在花園的鞦韆旁邊,皇上看到妙齡芳華女子甄嬛安靜坐在鞦韆上蕩漾,走過去與她攀談。這時的甄嬛還不知皇上的身份,而皇帝也欲蓋彌彰,借了果郡王的身份來替自己掩護。一來二去,見的面多了,皇帝就經常來此,甄嬛也對整個人多留了一份心思,漸漸地,兩人都有了一份期待。盼望著下次再見面。看過甄嬛傳的人都知道,甄嬛之所以那麼讓皇上傾心,是因為她長得像純元皇后,那個死去的卻永遠活在皇上心中的女人。
  • 《甄嬛傳》:「嬛嬛一嫋楚宮腰」有何深意?抬眸似純元註定悲劇
    我之前在對《甄嬛傳》的分析裡說過,甄嬛心氣高,想嫁給世上最好的男子。因而也不屑入宮,與她們爭什麼恩寵。不過是清朝規矩多,實在沒辦法才來的。為了不被選上,還打扮得簡單而又泯然眾人,不想自己的容貌受到太多的注意。
  • 《甄嬛傳》中的女主甄嬛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甄嬛傳》這部電視劇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主要演繹了一個平凡的少女甄嬛如果在清朝勾心鬥角的後宮中脫穎而出,成長為一個在後宮中呼風喚雨的一代太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部劇背後的真實劇情。
  • 甄嬛傳復播多年熱度不減 各位小主的位分等級可是大有學問
    清朝後宮妃嬪制度可分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等分級。清代的后妃制度是在明代后妃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到了康熙以後,後宮的位號就有了具體的規定:一共分了八個等級,其中皇后一名,皇貴妃一名,貴妃兩名,妃四名、嬪六名,另外,地位比較低的貴人、常在、答應等不限人數。
  • 《甄嬛傳》甄嬛許願時念的詩,成就了餘鶯兒,而再一次把自己雪藏
    皇上就說,你就問她:逆風如解意的下一句是什麼,這時候蘇培盛明白了這差事該怎麼辦了。甄嬛傳甄嬛主僕幾個人想著今晚通宵,一起打馬吊提神守歲,還沒過多久,這一個一個的都犯起困來。而皇上呢,沒有理會果郡王,一個勁的看著餘鶯兒,說看著你眼生,是什麼時候來到御前伺候的。餘鶯兒則直接說出,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一直待在倚梅園侍弄花草,幸虧得到蘇總管的關愛,才有這麼一次來到御前伺候皇上的機會。皇上聽後,關心起來,問她這一路過來冷不冷,餘鶯兒又說,外面的風雪已停,比之前除夕那晚弄溼鞋襪要好許多,便又說到,倚梅園那邊還有事情要做,便要先行告退。
  • 甄嬛初次承寵,一直在說這2個字,難怪皇上將她視若珍寶!
    相信大家對於《甄嬛傳》這一部宮鬥大戲很熟悉,畢竟這一部劇剛剛播出的時候,也是火爆全網,哪怕到了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回味一遍。不管在什麼年齡階段的人都看過這一部戲,大家也表示對這一部戲裡面,對於甄嬛和皇帝之間的愛情表示羨慕,這兩個人就是一見鍾情。雖然一開始甄嬛生病躲避和皇帝正面相遇,但是後來她發現只有得到寵愛,才不會受到他人的欺負。可是皇宮裡面有那麼多妃子,為什麼獨獨甄嬛在第一次侍寢之後,受到了這樣的寵愛呢?
  • 清朝後宮的又一鈕祜祿氏,不是甄嬛,但比甄嬛幸運
    大家在看電視劇甄嬛傳的時候,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細節,當甄嬛從寺廟回到皇宮時她將自己的姓氏改成了鈕祜祿,這對她後面的發展究竟有什麼影響呢?其實,在古代尤其是清朝,特別注重一個人的家世背景,如果沒有顯赫的家世,那就難有出頭之日。
  • 《甄嬛傳》:剖析甄嬛和眉莊的結局,女人一定要為自己而活
    每一次刷《甄嬛傳》,都讓人有一種不同的認識,一次比一次深刻。第一次追《甄嬛傳》的時候,看到的是後宮中的女子一定要飽讀詩書,這樣才能保護好自己或者獲得寵愛。第二次追《甄嬛傳》,看到的是善惡終有報,讓我堅信好人一定會有好報。
  • 甄嬛傳:怪不得甄嬛會舉薦端妃做皇貴妃,看她安的什麼心?
    甄嬛把端妃的位分舉薦的比自己還高,不但讓端妃的家族勢感恩戴德,無話可說,關鍵時刻端妃還能為甄嬛扛雷——以「皇貴妃」的身份。有了端妃在前面做擋箭牌,甄嬛才能真正架空皇后,成為實權在握的「無冕之王」。端妃究竟能給甄嬛扛什麼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