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信子又名洋水仙、五色水仙、時樣錦。風信子原產歐洲和非洲南部,我國主要種植於長江下遊地區,在北方為溫室栽培。風信子是百合科、風信子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約30釐米,莖直立。地下鱗莖球形。
時基生,葉片肥厚,呈披針形。花序頂生,總狀花序。花朵小,數十朵密生,花瓣4裂,反卷,呈小鍾狀或小喇叭狀。花具芳香,有紅、黃、白、藍、紫、粉等色,花期3、4月。萌果,內有種子8~ 12粒。風信子的花語是:喜悅、悲哀、永遠的懷念。風信子在我國與水仙是姊妹花,與水仙一樣象徵純潔的愛情,是幸福吉樣的預兆。在春節期間向親朋好友贈送風信子,表示節日的祝賀,寓意吉祥如意。
向戀人贈送風信子,表達脈脈情意,寓意愛慕、關懷和思念。在結婚紀念日夫妻互贈風信子,表示幸福、喜悅。在荷蘭,風信子象徵生活的甜蜜與家庭的和睦、美滿,女青年常以此花作刺繡圖案。風信子傳人我國已百年左右,因其植株低矮整齊,開花早,花姿優美,花色豐富絢麗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人們常將它供於案頭,或用以裝飾閨房,慢慢欣賞那嫻靜典雅的姿態,品評那淡淡而又甜蜜的芳香。風信子是春季布置花壇、花徑及草坪邊緣的優良花卉,也可盆栽裝飾廳堂、書房,還可水養或作切花觀賞。
風信子喜歡陽光充足、空氣溼潤涼爽的環境以及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質土壤,較耐寒,夏季炎熱則進人休眠期。風信子的生長規律是:夏季休眠的同時,花芽分化,秋季生根,1月下旬新芽出土,3月開花,5月下旬蒴果成熟,6月上旬地上部分枯萎,鱗莖挖起陰乾,晚秋分球繁殖。風信子繁殖一般用分球法。
母球在種植I年後生出1、2個子球,子球種植3年可開花。地栽於10月進行,施足底肥,栽種深度約12釐米,株距約15釐米,冬季和開花前各追肥一次。盆栽於9月進行,每盆可植3、4個球,覆土不宜過深,澆足水後放在陽光下,保持溼潤,11月移人溫室。水養需選大而充實的鱗莖,用特製的玻璃瓶,瓶口呈杯狀,使鱗莖穩穩地放在瓶口上,僅將基部少許浸人水中,先放在冷陰處,一個月左右,基部髮根,上部抽花後,再移至日光下培養,3、4天換水一次。花後和鱗莖可種在土壤中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