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眾多學霸被清華北大錄取,或許他們並非狀元,但成績卻穩居省內前列,其中不乏寒門子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家庭條件一般,有很多學霸在工地上收到錄取通知書,他們不畏酷暑,只為減輕家庭負擔。
當年魏凱倫以620分的優異成績,報考國防科技大學,之後堅持工地搬磚補貼家用,每天工作量巨大,他從小就想走出大山,最終在工地上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他的事跡廣為流傳,用行動感動了無數學生。
今年高考成績公布後,黑龍江穆稜學霸趙桂寧,趙桂寧考取691分,理綜294分,英語143分,數學138分,語文116分。或許他並非高考狀元,但他有額外加分項——高校專項計劃,
最終憑藉731分的總分數考入清華,當得知成績後,趙桂寧卻在工地搬磚,對此,他解釋道:「父母不容易,高考結束後,想要減輕家庭負擔」,工地老闆十分感動,在每日100元的基礎上,給趙桂寧加了50元。
對此,網友卻提出了問題:「被清華錄取的考生,一定機智聰慧,不能靠其他方法補貼家用嗎,清華準大學生搬磚是不是太膚淺了?」
能考入清華的考生,或有一技之長,或是頂級學霸。能憑藉691分被清華錄取,工地搬磚或許有失身份,去輔導班兼職不好嗎?又輕鬆,賺錢又多。
但網友卻忽略了現實:家在農村。第一,農村家庭教育與城市家庭教育相比有些落後,認為輔導班無用,也有不少家長想:高考落榜,沒什麼大不了,回家種地即可。第二,農村家庭經濟條件有限,很多農村供學生上學都是問題,沒有多餘的金錢來供學生上輔導班,即使有也是少數中的少數。
那趙桂寧可去大城市輔導班兼職,那現在想去輔導班兼職,可不是一件易事,很多輔導班不管吃住,工資不一定比工地高,更何況剛高中畢業,又有什麼教學經驗呢?無法將自身的知識轉化在課堂中,輔導班會要嗎?來自農村的考生,一般並不外向,更不會為了找工作而阿諛奉承,不是實話實說,容易得罪人。這樣他很難在大城市找到輔導班兼職。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並非空話,農村家庭條件差,供學生讀高中就花費大量錢財,若畢業後仍無所事事,這會增大家庭負擔,趙桂寧能去工地搬磚,
憑藉著一天150的工資,最起碼能緩解家庭壓力,能提前攢一些學費丶生活費。
趙桂寧的行為值得我們點讚,高中畢業後並未好吃懶做無所事事,在工地搬磚既能鍛鍊身體,又能補貼家用,何樂而不為呢?多數考生在高考後就沉迷遊戲丶影視劇,因為他們家庭條件足夠優越,但他們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在這一點上,趙桂寧就比他們強很多。
很多人說寒門難出貴子,但事實並非如此,許多學霸狀元均出身寒門,他們知道不讀書沒有出路,不學習沒有前途,這才是推動他們前進的動力。
大家怎麼看呢?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小波談教育丶@職場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