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問題有解了:用深度學習分析多體問題中的混沌現象

2021-02-15 企鵝科學

研究人員正在利用機器學習來解決計算物理學中長期存在的「符號問題」。三體問題,甚或多體問題,或許都有解了。

光混沌現象;供圖:凱文·杜利;版權資訊:CC BY-SA 2.0

來源 | AIP Inside Science

作者 | Yuen Yiu

翻譯 | 孟慶宇

在劉慈欣2008年發表的科幻小說《三體》中,一個外星文明所在的行星正圍繞著三顆互相存在引力關係的恆星運動,他們一直在為精確計算這三顆恆星的運動軌跡而掙扎。在這個富有想像力的故事中,這3顆外星人的「太陽」時而因引力逼近他們的行星,時而又因彈弓效應遠遠地飛向宇宙深處,導致這顆行星上一直是末世般的極端天氣。

如果數學在面對三體運動問題時就已經近乎無能為力,那麼面對四體運動又將如何?如果相互影響的個體更多,增加到一百個,或是一百萬個,又會怎樣?

某個4體問題的特殊解(動圖);圖片來自網絡

某個5體問題的特殊解(動圖);圖片來自網絡

在研究多體問題時,問題的複雜程度會隨著個體的增多成指數級增長,想把這些作用全部考慮在內簡直是不可能的」,德國加爾興的馬克思·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物理學家馬瑞-卡蒙·巴納爾斯(Mari-Carmen Bañuls)說道。

一旦涉及多體問題,事物的運行軌跡可能會非常難以捉摸,難以找到固定規律。圖片來自網絡

計算物理學家們現在希望能使用一種被稱為「深度學習」的計算過程來幫助我們求解這種看似無法回答的問題。上個月在洛杉磯舉行的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德國科隆大學的物理學家西蒙·特瑞貝斯特(Simon Trebst)展示了他的團隊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成果。

在涉及多個相互影響的研究對象時,多體問題在任何研究領域都可以算作前沿問題,不論研究的對象是化學溶液中的分子、磁場中的電子還是其他別的東西。在多體系統中,每增加一個研究對象,計算整個系統變化規律的難度都會有指數級別的增加。

通常,科學家們不會試圖用蠻力計算來分析這些複雜系統,而是集中精力尋找系統中最有意義的參數。比如,兩種化學溶液之間的反應速度,或相互作用的電子產生的磁場強度。但即便有了這些捷徑,大多數多體問題依然需要超級計算機運行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完成一次計算。更糟糕的是,每隔一段時間,計算中就會有些重要參數在0附近波動,一點點誤差都可能使這些參數的正負號發生變化,而這些參數的符號會深刻影響後面的計算,一旦出錯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這被稱為「符號問題」,也是特瑞貝斯特和他的同事們希望用深度學習來解決的。他們取得的一部分成果已經在去年發表於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要理解符號問題的重要性,只需要看一下選舉就知道了。為了選出獲勝者,我們需要清點選票。但如果兩名候選人的票數非常接近,那麼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計數錯誤就可能使最終的選舉結果完全改變。例如,在2000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小布希和艾爾·戈爾都在擁有近6百萬選民的弗羅裡達州獲得了48.8%的選票支持率。在官方的統計結果中,小布希獲得的選票比對手僅僅多出537張,從而贏得了在這個州的選舉——這也讓他最終當選了總統。現在想像一下,假如在統計這些選票時出現了萬分之一的計數錯誤,那麼選舉結果就可能完全不同。

在選舉中,有時一點點的誤差就會影響到選舉的最終結果。圖片來自網絡

當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建模在一組相互作用的研究對象中提取某些關鍵屬性時——不管它們是分子、恆星還是其他什麼東西——有時這種相互作用會像共和黨與民主黨一樣相互競爭。因此,即便在計算結果非常精確的情況下,預測這些競爭結果的誤差也可能非常大。比如,想精確預測一個材料的磁特性,即便是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也常常難以處理。

特瑞貝斯特和他的同事們想看看計算機的深度學習是否可以繞過這些高精度的計算需求,從而避免使用蠻力計算。與模式識別算法能夠識別人臉的過程類似,他們的算法在學習過一定量的訓練數據後,已經能夠識別並確定特定的系統條件,比如一種材料會在何時從絕緣體轉變成導體。

為了測試這種算法,他們選擇了一個可以用兩種方法解決的問題——一種方法相對簡單,而另一種方法則在過程中潛在涉及了符號問題。首先,他們用傳統的「簡單」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然後他們利用上面提到的新算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顯然這次就要涉及其中的符號問題——沒有出現差錯或卡頓,這種新算法有力地解決了其中的符號問題並最終得到了正確的結果。

對於那些沒有定量或定性條件可供利用的問題,這種算法真的能幫助我們」,特瑞貝斯特說。

在未來,這種算法可以用來解決那些以前難以處理的多體問題(當然是在沒有另一種簡易方法也能解決的情況下)。不過,這也產生了另一個難題——如果計算機不能展示它的計算過程,同時沒有現成的其他解決方法來進行驗證,我們怎麼知道計算機給出的結果是正確的?

巴納爾斯表示,只要研究人員求解的是物理問題,他們就一定有辦法驗證這一結果。「說到底,如果我們是為了研究新材料而進行計算機建模,通常都可以設計實驗來驗證這些結果」,他說。

數學建模所得到的結果,通常都可以在物理實驗中進行驗證。圖片來自網絡

https://www.insidescience.org/news/using-deep-learning-navigate-chaos-many-body-problems

美國物理聯合會(AIP/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InsideScience專欄獨家供稿


相關焦點

  • 300多年前難倒牛頓的「三體問題」或有解了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劉霞)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讓許多人知道了「三體運動」這個世紀難題。300多年前,艾薩克·牛頓爵士提出了著名的「三體問題」,迄今,這一直是科學界懸而未決的難題之一。在用這些定律描述行星繞太陽如何運動後,牛頓開始思索:如果有第三個天體(如月球)闖入其間會發生什麼呢?實際上,三體方程極難求解。 當兩個(或三個大小和距離差別很大的物體)繞一個中心點旋轉時,用牛頓運動定律很容易計算出它們的運動軌道。但如果這三個物體的大小和與中心點的距離均相當,則「權力的爭奪戰」開始,整個系統陷入混沌。
  • 「三體問題」是否真的無解?
    17世紀時牛頓就提出了三體問題,採用簡單的方法預測三個圍繞彼此旋轉的天體運動路徑讓物理學家大傷腦筋,伴隨科技的發展,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即刻便可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三體問題?三體問題(three-body problem)是天體力學中的基本力學模型。
  • 人類與三體問題的故事(四):三體問題級數解的發現
    他的這一傑出工作擊碎了很多人試圖求解三體問題的幻想。這雖然讓他們感到難受,但與此同時也終於解脫了他們長久以來在三體問題研究中近乎苦行僧般的勞苦。要知道在科學研究中,不確定性是最折磨人的。問題可以無解,但絕不能似乎有解又似乎無解。龐加萊的工作在某種意義上相當於是給出了三體問題的一個確定性的判斷:它沒有代數解。不過,問題的確定性看上去似乎是一種合理的訴求,而實則是一種過於高傲的奢望。
  • 三體問題簡述
    三體問題簡史三體問題是研究三個天體在受相互引力作用下其各自的運行軌道問題.三體問題起源於牛頓的研究工作. 在17世紀早期, 克卜勒提出三大行星運行規律. 在1687年, 牛頓發表著作《自然哲學中的數學原理》, 並提出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利用引力定律檢測了克卜勒提出的三大行星運行規律後,開始研究比太陽-行星系統更複雜的系統.
  • 限制性三體問題及拉格朗日點
    」一、什麼是三體問題學習牛頓引力理論時,大家對二體問題(two-body problem)應該不會陌生:兩個星體在對方的引力作用下,會做怎樣的運動?這個問題的解答對我們理解行星繞太陽的運動、衛星繞地球的運動、或是宇宙中非常常見的雙星系統,有著重要的意義。
  • 從牛頓、三體到混沌:科學認知如何從簡單到複雜
    用經典方法無法解決三體問題 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後,第一個問題是想解決多體問題,既有萬有引力,又有牛頓力學,再加上微積分,這樣的天文學問題變成了數學問題。
  • 出任法國總理的數學家:研究三體問題時,提出了難倒世人的猜想!
    《三體》系列無疑是近年來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小說了,但你知道,曾有一位法國總理也研究過三體問題嘛?而在數學中,「三體問題」同樣存在。這是一個與牛頓的萬有引力相關的古典數學問題:如果有三個星體(無論恆星還是行星)通過萬有引力相互吸引——這就好像三個人在一起談戀愛,情況會變得十分複雜——大多數情景下這樣的三體問題不存在解析解。
  • AI已經破解三體問題?Gary Marcus:你們想多了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人工智慧領域專家 Gary Marcus 與計算機科學教授 Ernest Davis 共同發表文章,分析了最近熱議的 AI 在物理領域的「跨界研究」,指出了其中的局限。文章表示,AI 破解的所謂「三體問題」其實只是三體問題的一個特例,在一般三體問題的求解道路上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別說其他更複雜的四體、五體問題了。論文作者和媒體都有誇大其詞的嫌疑。
  • 兩度出任法國總理的數學家:研究三體問題時,他提出了難倒世人的猜想
    這是一個與牛頓的萬有引力相關的古典數學問題:如果有三個星體(無論恆星還是行星)通過萬有引力相互吸引——這就好像三個人在一起談戀愛,情況會變得十分複雜——大多數情景下這樣的三體問題不存在解析解。也就是說,雖然方程可以寫出來,但任何星體的運動軌跡卻解不出來。
  • 研究成果介紹:三體問題的具體解法
    考慮牛頓三體問題的一般情況:質量為 ms 的單逃逸星體,與質量為 mB = ma + mb 的尚存雙星體,其中 ma 和 mb 是其組成質量。雙體之間的距離為 r 和具有相對動量 p,而逃逸星與雙體質心的距離為 rs 並以相對動量 ps 移動。系統的總能量和角動量,從初始條件啟始並經過一段混沌後的三體相互作用分別為 E0 和 L0。
  • 深度學習與統計力學(I) :深度學習中的基礎理論問題
    我們回顧了最近的工作,其中的物理分析方法植根於統計力學已經開始提供這些問題的概念見解。這些見解產生了深度學習與各種物理和數學主題之間的聯繫,包括隨機曲面、自旋玻璃、幹擾、動態相變、混沌、黎曼幾何、隨機矩陣理論、自由概率和非平衡統計力學。
  • 三體星人為什麼算不對飛星?
    在上一節,我們講了兔崽子函數的複雜性,下面我們繼續探討「混沌」的概念。《禮記》中有一句話:「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裡。」大家看前四個字「君子慎始」,如果翻譯成物理語言,就是:正經人應該謹慎的選擇初始條件。初始條件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差若毫釐,謬以千裡」,如果初始條件有些許的不同,也許事物最終的運動、發展變化會完全不同。這就是古代樸素的混沌現象。
  • 限制性三體問題特解—拉格朗日點,為何成為太空飛行器的「停車場」
    需要再作簡化,就是所謂「平面限制性三體問題」,就是要求三個質點都在同一個平面上。所以我們所說的限制性三體問題僅僅是對物理實際簡化的結果,現實生活中是無法用簡單的質點來模擬運動的,其額外因素非常多。如果我們用現如今最快的計算機模擬三體運動他們的模型是這樣的,完全處於混沌狀態。而不同的天體組成「三體問題」,它們的運動軌跡只能一個個去計算,那麼它的數值解肯定是會不一樣的,而求解過程中的計算會存在誤差,但這些微小誤差由於互相累積會被極度放大,其結果也是發散的,即可能與實際情況偏差極大。
  • 中國巧用三體問題,發射全球首顆月球中繼衛星,美國都不敢這麼玩
    如果我們用現如今最快的計算機模擬三體運動他們的模型是這樣的,完全處於混沌狀態。而不同的天體組成「三體問題」,它們的運動軌跡只能一個個去計算,那麼它的數值解肯定是會不一樣的,而求解過程中的計算會存在誤差,但這些微小誤差由於互相累積會被極度放大,其結果也是發散的,即可能與實際情況偏差極大。
  • 《流浪地球》:地球去的比鄰星有三個太陽,會不會遇到三體問題?
    《流浪地球》:地球去的比鄰星有三個太陽,會不會遇到三體問題?文/猿飛日月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想必大家都已經看了,關於這部電影,很多人都看得熱血沸騰,這部電影更是被稱之為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之作,其實流浪地球和三體一樣都是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不過這確實是兩個世界的故事,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交集。
  • 三體究竟有多可怕?用Python建模來深度了解
    生活在僅有一顆主要恆星的太陽系是值得慶幸的,因為這使得這顆恆星(太陽)的軌道有可預測性。即使增加一顆恆星,這個系統仍能保持穩定。該系統有個被稱為分析解的解法,即描繪解方程式,並得到可以精確提供該系統從一秒到百萬年時間演變的函數。然而,當加入第三體時,就會發生特殊情況。系統會變得混亂而不可預測。沒有分析解法(除了少數特定情況),並且只能在計算機上用數字解方程式。
  • 劫波研究系列之二:混沌-矛盾-演化
    (04)小說作者劉慈欣描述的三體世界的場景,其實就是我們在天體力學中經常提及的三體問題。該問題主要探究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為任意的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之間引力作用下的運動規律。 根據萬有引力定律,我們很容易計算出宇宙中兩個天體在引力作用下的運動情況,從而獲知天體的運行軌道。但是如果有第三個天體存在的話,它們之間的作用力關係將突然變得很複雜,整個系統也會極不穩定。 小說的多處描寫都能讓我們感受到這種不穩定性。在三體系統中,很小的擾動就可能對這個系統的長期運動規律產生天翻地覆、難以預測的影響。
  • 世界級難題「三體」出現曙光!Nature:牛頓350年前遺留之謎迎新解
    他認為這些問題既能被簡明清楚地表達出來,然而問題的解決又是如此的困難,以至於必須要有全新的思想方法才能夠實現。對此,希爾伯特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著名的費馬大定理,而另一個則是 N 體問題的特例——三體問題。
  • 世界級難題「三體」現曙光!Nature:牛頓350年前遺留之謎迎新解
    與其使用多個初始條件來逼近,不如在 「各態歷經假說(ergodic hypothesis)」 的大前提下,假設 「三星系統」 作為一個孤立系統從任一初態出發,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後將經歷一切可能的微觀狀態,反過頭來在得到的所有可能結果中採用統計工具加以分析。簡單來說,他們將 「混沌」 變成了統計數據,並從中得出了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 解三角形問題中的常見錯解分析
    解三角形問題是個難點,怎樣才能突破這個難點呢?只有正確理解三角形中的邊角關係,即三角形中的邊角等量關係、邊角的不等關係及內角和關係,才能克服這個難點。下面快和包sir一起對解三角形問題中的常見錯誤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