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宋智富,兼任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湖湘大學堂組委會常務副主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統攬全局、思想深刻,內涵豐富,是做好新形勢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定盤星」和「指南針」。學習好、闡釋好、宣傳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社科理論界的頭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務。為此,我們將在以下四個方面發揮作用:
1.當好學習宣傳的排頭兵。社科界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主戰場主陣地,廣大社科工作者是學習宣傳講話精神的「主力軍」「排頭兵」。一是抓好各級社科聯黨組中心組和各級社科類組織黨支部學習,做到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努力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二是注重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注重學立場、學觀點、學方法,注重學習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透徹性,做到學用相長、學以致用、力學篤行。三是組織開展一系列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讓講話精神家喻戶曉、入腦入心。湖南省社科聯已於6月12日組織召開了省社科界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座談會,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文雄同志出席會議並發表了講話。我們還將繼續組織省內專家學者對講話精神進行系統解讀和闡釋;舉辦「學講話·談感悟·促發展」主題徵文活動;組織社科專家和社科普及志願者深入機關、企業、學校、軍營、社區、農村開展「微宣講」;組織湖湘大學堂專題演講,並製作成電視節目面向海內外播出。四是加大宣傳力度,運用「聲、報、屏、網」,開闢專欄、專版、專題,發揮示範引領,形成聯動效應,掀起學習講話精神的熱潮。
2.當好高舉旗幟的戰鬥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省社科聯作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牽頭單位,就要義不容辭、責無旁貸地高舉馬克思主義光輝旗幟,當好衝鋒陷陣的「戰鬥員」。一是針對馬克思主義在有的領域中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籤化和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的狀況,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進頭腦、進講壇、進教材,使之成為黨委中心組學習的主要內容、黨幹校培訓的重要課程、大中專院校教學的主要科目,講清楚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宣傳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廓清馬克思主義過時論、說教論等錯誤認識,讓馬克思主義牢牢佔領思想輿論主陣地。二是引導廣大社科工作者在科研教學和宣傳普及中,旗幟鮮明地劃清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界限,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省委決策部署,對錯誤的思想觀點、雜音噪音,及時發出權威聲音,展現真理力量,引領社會思潮。三是指導各級社科聯要牢固樹立陣地意識,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管好社科講壇論壇和期刊網站,管好社科類組織,管好社科隊伍,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3.當好貫徹落實的推動者。省社科聯作為省委省政府聯繫廣大社科工作者的橋梁紐帶,就要切實履行好繁榮發展社會科學的牽頭職責,發揮「聯」的優勢,做好「聯」字文章,整合各方資源,當好推動者。一是搞好上下聯動。社科聯繫統和各級社科類組織將按照講話精神要求,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細化工作目標,完善工作舉措,推動講話精神落地落實。二是組織聯合攻關。圍繞講話精神確立一批重大專項課題,打破「單打獨鬥、各自為政」的舊模式,形成「聯合攻關、集團作戰」的新格局,力爭推出一批有分量、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貢獻智慧和力量。三是構建協調機制。著力推進社科普及工作創新,建立由科技、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部門和社科聯組成的社科普及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社科普及「大合唱」。樹立「社科普及+」思維,推出社科普及+動漫、+微電影、+公益廣告、+通俗讀物等路徑,運用湖湘大學堂、湖南省社科界學術年會等平臺,把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普及到千家萬戶,不斷提升廣大幹部群眾的人文社科素養,形成推動湖南科學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4.當好服務大局的智囊團。社科聯具有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必須著力打造社科界的「聯合智庫」,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當好「智囊團」。一是按照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完善社科評價機制,發揮好社會科學課題立項、人才評優、成果轉化的激勵槓桿作用,充分調動廣大社科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圍繞建設「一帶一部」、促進「三量齊升」、推進「四化兩型」以及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開展前瞻性、戰略性、操作性和儲備性研究,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學理支撐。三是以重大項目和智庫課題為依託,通過公開招標,扶持創新型研究團隊,努力推出一批具有原創性、實效性的重大成果,為人民群眾立德立言,為黨委政府獻計獻策。四是著力打造一支具有湖湘特色、湖湘風格、湖湘氣派的「社科湘軍」。大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環境;積極倡導「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精神、「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學術追求和「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意識;主動引導廣大社科工作者,拜人民為師,向實踐學習,秉持學術操守,堅持高尚追求,不為物慾所惑,實現人品與學品並重,做人與做學問相統一,努力培養一批融通古今、學貫中西的理論大家,推出一批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優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