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飾首先是女人的事(雖然正如好多人一再強調的,也絕不僅僅是女人的事)。在電視、電影中經常看到一些小女孩,將小花戴在頭上或者耳朵上,那是她們最初的珠寶。而旁邊總有那麼一個青梅竹馬的男孩子,好像是第一次「發現」她似的凝望著她的臉龐。恰如那「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少女,含羞帶怯,卻已心知人似梅花媚的道理。
隨後,女人的首飾漸漸增加,從金屬到寶石,從珍珠到翡翠,獨屬於女人的魅力開始在首飾的光芒中日益明顯:耳環「讓眼波流轉」,戒指令「手指修長」,黃金「襯的膚色更美」,翡翠「雍容華貴,帶著一種典雅的風韻」,而項鍊則「裝飾了裸露的脖子」,最後直至西方女性的婚戒,中國女性作為嫁妝的全套飾品。
正是贈送首飾這件事成為女人的成年禮,年輕女人也必須慢慢學會在「藏」與「露」之間微妙地遊移。如何使用珠寶,有一整套的不成文規定,因為這正是女性之所以成為女性的秘密所在。
這件事大概古今中外皆同,陳蓮痕在《京華春夢錄》中說:美人視珠翠,猶英雄之於名驥,寶釵明璫,妃青儷白,庶幾雲鬢柔荑,不嫌寂寞」,珠寶之於女人,就如寶馬之於男人一樣,它們不僅是個人的選擇或身份的展示,也隱藏著社會對兩性的隱秘期待。
首飾盒裡的秘密當然不僅僅是性的秘密,名畫《戴珍珠的女孩》為何單單選擇珍珠?八十年代以後的年輕一代為何選擇了耳環作為自己反叛傳統的標誌?在眾多風格中,嬉皮士們為何偏愛異域風情和銀質首飾?戒指與胸針為什麼總是採取植物枝葉的外觀?女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會選擇什麼樣的不同首飾?年輕女孩為什麼偏愛一起購買並分享同款首飾?
那小匣子中的珍寶專為保守秘密而製造的風景,也成了女人身上最誠實部分的洩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