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香港天水圍發生了一件慘案。一名男子殺害妻子與兩個女兒後自殺身亡。這名男子生前曾多次家暴妻子,可惜妻子一直隱忍不言,致使男子變本加厲,終釀成滅門慘案。
2009年,著名導演許鞍華以天水圍慘案為藍本,通過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重現了當初那一幕催人淚下的人間悲劇。
過埠新娘與香港底層平民之間的愛恨交織,帶給觀眾極具震撼力的視覺衝擊,更讓憧憬著婚姻浪漫的女孩子們,從中品味到一絲不一樣的甘苦。
01、釣得「金龜婿」
影片中,張靜初飾演的女主曉玲,是獨自一人從四川來香港謀生的農村妹子。
她勤勞、能幹、顧家、肯吃苦,辛辛苦苦打工賺來的第一筆錢,曉玲自己捨不得用,拿去給家裡添了彩電,讓她家成為了村裡第一戶擁有彩電的人家。
傳統的美德,在曉玲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然而,縱使曉玲溫柔賢惠,但沒有文憑依然是她闖蕩香港這座大都市的硬傷。
迫於無奈,曉玲只得一邊為了生計去風月場所工作,一邊在無數個夜深人靜的時刻,憧憬著自己的愛情。
可惜,曉玲的愛情在認識任達華飾演的男主角李森後,就完全變了味。
片中的李森是住在天水圍的香港本地人,年紀比曉玲大了許多,但在涉世不深的曉玲眼中,卻是個有點小錢的理想結婚對象。
於是,曉玲小心翼翼的試探,在得到李森同意結婚的承諾後,興致勃勃地帶著李森回到自己四川的娘家,還滿懷著對未來婚姻生活的憧憬,懷上了李森的孩子。
那時的四川農村,幾乎沒什麼香港人光顧。於是,李森的到來成為了曉玲村裡的大事,全村的人都因為李森這位大城市「有錢人」的到來而與有榮焉。
曉玲的父母,更是將李森當作金龜婿。每日好吃好喝招待,將李森照顧的無微不至。
而李森也顯露出「大城市」人的實力,他出資幫曉玲家蓋了新房子,引得同村的村民一片羨慕嫉妒恨。
村民們或許不知道,人人羨慕的李森不過是「大城市」街頭的無業游民,靠著政府的綜援金生活,算是香港最底層的平民了。
但四川農村與香港的巨大經濟差距,依然讓底層平民李森找到了在四川農村做王者的既視感。
曉玲懷孕期間,李森在後山的竹林裡騷擾曉玲的妹妹,可曉玲的父母得知後,竟然絲毫不予追究,只因李森是他們眼中的「有錢人」。
可惜,好景不長。李森在農村揮金如土的生活沒過多久,便漏出了窮人的本色。
現實的曉玲父母發現李森沒錢後,對李森的待遇立刻急轉直下,氣得李森在一次丈母娘未按時送飯過來後,將曉玲家的狗裝進麻袋中活活打死來示威。
其實,此時的李森已暴露出他性格上的缺陷,冷血、偏執、毫無憐憫心,但曉玲一家被李森「大城市有錢人」的身份蒙蔽了雙眼。
不僅沒覺得李森打死小狗之舉有任何不妥,還放心地讓李森將曉玲帶去了香港。
02、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
來到香港後,曉玲住進了李森在天水圍的家裡。那是一個擁擠狹小的屋子,卻要住夫妻兩人以及一對雙胞胎女兒。
即使做了爸爸,李森依然不願工作,曉玲無奈之下,只得自己出去工作貼補家用。
誰知,李森聽說曉玲出去工作後,立刻勃然大怒,他擔心曉玲紅杏出牆,也擔心曉玲見過世面後瞧不起自己。
於是,李森白天跟著曉玲去她工作的餐廳,監視曉玲的一舉一動,晚上還要盤問曉玲各種瑣碎細節,甚至各種腦補曉玲出軌的橋段,並因此在家裡亂砸東西。
砸爛的碎玻璃劃傷了曉玲的腳,但李森依然不依不饒,他怒斥曉玲上班時穿了略顯單薄的襯衣,是想要勾引其他男人的「鐵證」。
此時,李森性格上的缺陷已完全暴露在曉玲面前,但曉玲是個顧家的女人,一直隱忍著不願將婚姻中的不幸訴諸於人,而李森也在曉玲的沉默中,愈發的變本加厲起來。
終於,在一次曉玲不慎打翻米缸後,李森將曉玲和女兒一起趕出了家門。
誰知,此時鄰居歐太太恰好回來,李森聽見腳步聲後,本想招呼曉玲回家,以維護自己人前「好丈夫」的人設。
但李森到底慢了一步,婚姻中的不堪盡數落在歐太太眼中。同為女人,歐太太瞬間明白了曉玲的苦,她將曉玲帶去區議員辦公室尋求幫助。
很快,曉玲被送到了庇護中心。這個聚集了無數女人落魄與淚水的地方,成為曉玲在異鄉最溫暖的避風港。
但李森的糾纏並未停止,他瘋狂給曉玲打電話,有時竟達到了一天數百個之多。而香港的社工們也本著「寧拆十座廟,不毀一門親」的想法,積極在曉玲夫妻間調和。
李森抓住調節的機會,告訴工作人員他沒有家暴,兩人間只是家庭糾紛,甚至還當著工作人員的面跪下求曉玲原諒,一手漂亮的苦情牌瞬間為自己加分無數。
最終,區社工被李森的誠意打動,建議兩人暫時「分居」。曉玲只能無奈地去深圳投奔妹妹,但李森卻如鬼魅一般如影隨形,他一路追去曉玲妹妹家,還拿著刀「切腹」,以此威脅曉玲回家。
曉玲究竟是顧家,她心疼李森受傷,也擔心自己一時衝動離婚,會讓女兒成長在單親家庭,造成親情的缺失。
更何況,傳統文化的理念中,人們對於家暴的看法更偏向於是家庭內部矛盾,這使施暴者總是更容易得到人們的寬容。
於是,善良的曉玲選擇原諒李森,跟隨他一起重回香港。哪知一進家門李森就露出一臉猙獰,再次對著曉玲拳打腳踢。
曉玲拼盡全力逃出李森的魔掌,但卻因走得太急沒能帶上女兒。很快,李森的電話便打來了,只聽電話那頭李森陰森地告訴曉玲:「立刻回家,否則便等著給女兒收屍」。
嚇傻了的曉玲急忙去報警,但警察卻將此事歸結為普通家庭糾紛,不予理會。救女心切的曉玲只得鼓起勇氣回家,結果一到家就被李森殘忍侵犯後一刀捅死。
一旁的女兒被眼前的一幕嚇得大哭起來,哭聲惹來李森的注意。或許是為了避免女兒將自己殺人的真相說出來,李森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兩個女兒一起殺害。
隨後,李森報警稱曉玲瘋了,拿刀砍傷了他還殺了女兒。掛了電話後,李森為了偽造受傷的假象,自己對著腹部劃了一刀,卻因沒控制好力度,意外自殺身亡。
一家四口,轉眼同赴黃泉。《天水圍的夜與霧》用血色悲劇,告訴人們,一味忍讓並不能阻止家暴,與其忍氣吞聲,不如拿起法律武器,堅決捍衛自己的權利。
因為,家暴永遠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03、過埠新娘的底氣
一部《天水圍的夜與霧》,將家暴對婚姻的傷害展示得如此震撼人心。
不過,家暴之下,這部影片更為難能可貴之處,則是導演以不一樣的視角,向觀眾構造了一幅香港與內地之間巨大的經濟鴻溝。
影片中的男主李森,在香港不過是一個領著綜援金的底層平民,但香港的繁榮讓即便是處於底層的李森,依然能夠成為四川農村人眼中的多金男。
若非經濟上的差距大,曉玲的家人或許不會高看李森一眼,進而不會同意曉玲的婚事,那麼曉玲的悲劇,或許可以避免。
所幸近年來內地的經濟在不斷騰飛,GDP增長一直保持穩定,經濟發展欣欣向榮。
如今,內地一線城市霓虹璀璨,高層次人才匯聚一堂,文化、旅遊、金融等各行各業全面發展。
而曉玲的故事也已成為了當時特定背景下的特殊案例。
如今,內地與香港跨境結婚的夫妻越來越多,據人民日報公開數據顯示,香港回歸二十多年間,跨境婚姻宗數已累積逾48.8萬,約等於現時香港家庭住戶總數的20%。
當跨境婚姻走熱,兩地人民相戀相守,共築美好婚姻成為常態時,這或許就是《天水圍的夜與霧》帶給人們最深刻的思考與最現實的意義吧。
作者:梨院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