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的便便不要扔!可以建食譜、挖磷礦:隔壁科學家都羨慕哭了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說起化石,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恐龍骨骼化石,因為足夠震撼。而「重口味」的我,決定和你們聊聊古生物的排洩物——糞便化石,以及如何製作屬於自己的糞化石。

誰邂逅了第一坨糞便化石?

如果你是一個恐龍迷,想必不會對威廉·巴克蘭(William Buckland)感到陌生,因為他描述和命名了第一隻恐龍,是最早研究恐龍的科學家之一。但是,你未必知曉巴克蘭的另一重要身份——「初代糞便化石獵人」。

1821年,巴克蘭在調查英格蘭北約克郡的一個史前鬣狗洞穴時,發現遍地的鬣狗骨骼和牙齒化石之間,還散落著一些白色小球,懷疑是鬣狗的糞便化石。

鬣狗糞便化石,發現於英格蘭北約克郡的洞穴,保存在牛津大學博物館。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為了證實這個猜想,巴克蘭跑去動物園裡觀察非洲斑點鬣狗的糞便。由於現代鬣狗十分喜歡食用其它動物的骨骼,攝入過多的鈣和磷,導致糞便呈現白色,恰好洞穴中的白色小球主要化學成分也是磷酸鈣。

於是,巴克蘭發表論文並獲得皇家學會科普利獎章,科學地邂逅了第一坨糞便化石。

現代斑點鬣狗的白色糞便。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從史前鬣狗洞出來後,巴克蘭又把目光投向海濱小鎮萊姆裡吉斯。

這兒的海岸線埋藏著大量侏羅紀時期的海洋生物化石,著名的化石收藏家瑪麗·安寧在此發現了第一具完整的魚龍和蛇頸龍化石,並注意到它們的腹腔保存有許多深灰色的小石頭,石頭裡偶爾還會夾雜著骨頭和魚鱗。

英國的萊姆裡吉斯海岸,如今這裡每年還會舉辦化石節。圖片來源:wikipedia

儘管小石頭被當地人稱之為「牛黃石」,並在16世紀曾被廣泛用作解毒劑,但在瑪麗·安寧的研究基礎上,巴克蘭認為魚龍腹部的小石頭其實都是糞便,不久後他創立了一個詞「Coprolite」(糞化石),將所有遠古糞便納入其中。

從此,糞化石的研究領域大門正式開啟。

糞化石的形狀千奇百怪,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夠拉出完全相同的兩坨糞便。而且正常的糞便都比較柔軟、易碎,在埋藏過程中會再次發生變形,甚至遭到食糞動物的破壞和風吹雨打的洗禮,從而出現球形、卵形、錐形、雪茄形、不規則形等等。其中,最令巴克蘭著迷的莫過於螺旋狀糞化石。

(A)威廉·巴克蘭;(B)他於1835年的繪畫,可見螺旋狀糞化石;(C)他收集的糞化石。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關於螺旋狀糞化石的成因,巴克蘭認為是食物殘渣會經過一段螺旋形的腸道,漸漸形成帶有螺旋紋的糞便,並以這一形態排洩出體外,最終被埋藏形成化石。

這一觀點並非異想天開,因為現生鯊魚、肺魚、銀鮫、鱘類的腸道就有這樣的結構:迴腸內的黏膜層排列成螺旋瓣,就像一個螺旋樓梯。

當食物興衝衝來到螺旋瓣後,一圈又一圈的結構不僅可以延緩食物的移動速度,還能增加腸道內的消化面積,讓魚兒們更充分地吸收營養。

鯊魚腸道內的螺旋瓣。圖片來源:圖源wikipedia

樂於動手的巴克蘭哪能放過這些活生生的例子,他直接往鯊魚的腸道內注射一種能夠快速凝固的水泥,最終成功複製出水泥版的螺旋糞便。

在搗鼓糞化石研究的同時,巴克蘭還給自己定製了一張「糞化石桌」,桌面嵌滿經過拋光打磨的魚糞化石,用來招待晚宴肯定別有一番風味。

糞化石桌,如今收藏於萊姆雷吉斯的博物館 圖片來源:Lyme Regis Museum

糞化石有什麼用?

一塊動物骨骼化石,能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遠古生命的不可思議,這是一坨糞化石無法比擬的,那為何巴克蘭沉迷於其中?

因為糞化石能夠提供「另類」的古生物信息呀。

以螺旋狀糞化石為例,它可以直接反映排洩者的消化道內部結構,表明古代魚類的腸道也有螺旋瓣,有利於吸收營養物質;也能作為魚類分類的依據,因為糞化石表面的螺旋紋與腸道內螺旋瓣的數量、疏密程度有關,比如現代鯊魚腸道的螺旋瓣很密集,肺魚次之,軟骨硬鱗魚類則很稀疏;還能反映排洩者的體型上限,比如螺旋紋數量<5圈的糞化石,排洩者體長上限為1~2米。

不同魚類的螺旋瓣形態,有的密集,有的稀疏。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就像你吃了金針菇一樣,糞化石也含有未被消化的食物殘渣,如骨骼、牙齒、鱗片、植物以及微生物等等,這些都能夠反映古生物的獵物選擇行為、食物偏好以及消化方式等相關生理學。

簡單來說,就是重建古生物的食譜。

巴克蘭在萊姆裡吉斯海岸收集的魚龍糞化石,除了包含魚鱗、魚骨以及小型魚龍骨骼外,還有一些烏漆麻黑的糞化石。

後來經過分析,糞化石中的黑色色素和魷魚等軟體動物的墨汁具有相同的化學成分,從而知道魚龍的食譜裡還有魷魚。這是否讓你想起了紅心火龍果的「折磨」?

魚龍吃魷魚復原圖,基於1.99億年前的魚龍的胃內容物所畫。圖片來源:Julian Kiely

當擁有足夠多的糞化石時,還可以重建古生態系統的食物網。

這幅1830年的水彩畫,展現了侏羅紀時期的萊姆裡吉斯海岸,主要基於威廉·巴克蘭的科學研究和瑪麗·安寧收集的化石,是重建古代生態系統的第一次嘗試。

不信你看,蛇頸龍和魚龍互相廝打的同時,還在悄悄拉屎——蛇頸龍腹下的橢圓狀物體就是糞便。

《Duria Antiquior》水彩畫,描述史前時代的萊姆裡吉斯海岸。圖片來源:wikipedia

受時代的局限性,食物網的第一次重建並不完善。

今天,我們已經可以採用新的科學技術,來窺探糞便裡的世界。

2020年10月,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科學家對成千上百坨糞化石進行CT掃描,識別出各類骨骼、鱗片和牙齒,重建了布裡斯託地區兩億多年前的淺海食物網:海洋爬行動物和鯊魚吃小魚,小魚吃更小的魚和龍蝦,魚龍甚至可能還會啃生蠔。

頂部為魚龍,右上角為蛇頸龍,藍色箭頭表示2020年研究的捕食者-獵物關係,紅色箭頭和黑色箭頭來源於2018年的研究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CT掃描結果還顯示,各種糞化石內部的骨骼和鱗片幾乎沒有損壞,這意味著史前海洋動物的消化能力欠佳,無法像現代大多數食肉動物一樣溶解骨頭,只能硬著頭皮,努力把骨頭拉出體外。

最有意思的是,一釐米長的鯊魚糞化石竟混合著三塊骨頭,一塊來自魚類的頭骨,另外兩塊來自小型海洋爬行動物的尾椎。

鯊魚糞化石內部的三塊骨骼,藍色為魚類頭骨,綠色和黃色為海洋爬行的尾椎。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至於這條鯊魚是在食腐撿漏屍體呢?還是活生生啃了一條魚的頭部,轉而又往一隻海洋爬行動物的尾巴末端啃去呢?咱就不得而知了。

當糞化石堆積成層時,還會形成具有經濟價值的磷礦。

19世紀中葉,英國人意識到磷酸鹽能夠提高農作物產量,於是具有高磷酸鹽含量的糞化石開始被開採用作肥料。數十年間,糞化石採礦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形成大規模產業,邊上的餐飲設施、住宅和教堂也一一發展起來。

19世紀中葉的工人們在開採糞化石 圖片來源:Buckinghamshire County Museum

雖然該產業早已衰落,礦坑回填,但那些被毀壞的、被當作肥料、被售賣的重要化石也早已不知去向。

看到這,你或許有疑問,為什麼科學家能找到糞化石的主人?

實際上,在古生物的世界裡,想知道誰拉的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只有當糞化石保存在動物的腹腔時,才能做出準確判斷。而大多數時候,既要獲取糞化石本身的信息,還需要結合時代背景、地理環境、同一地層的動物化石進行分析,才有可能知道是誰拉的屎。

比如這坨長44釐米,高13釐米,寬16釐米的巨型糞便,含有很高比例(30-50%)的骨骼碎片,遠大於常見的食肉動物糞化石,而且又位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所以推測是某種暴龍類的糞便。

疑似暴龍糞便化石,發現於美國南達科他州。 圖片來源:wikipedia

因為普遍規律表明,糞化石體積和排洩者的體型成正比(儘管沒有一個定量關係),那顯然是暴龍類比該地區的其它動物更配得上這坨糞化石,畢竟小個子哪能拉出長達63.5釐米的糞便嘛。

而在眾多的糞化石主人中,肉食性動物數量遠高於植食性動物,因為糞化石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鈣,骨骼和肉類能提供更多的礦物質,促進糞便礦化。

最後,如果你想擁有屬於自己的糞化石,首先請吃肉蛋奶,攝入鈣和磷;其次選擇一個好的天然廁所,比如湖泊或深海等沉積環境;然後確保糞便安全著陸,進入埋藏階段;最後交給運氣。希望經歷過百萬年的地質變動,你的糞便會以化石之身出露於地表,被「後人」拾獲……

相關焦點

  • 古生物的便便不要扔,可以建食譜、挖磷礦,隔壁科學家都羨慕哭了
    而「重口味」的我,決定和你們聊聊古生物的排洩物——糞便化石,以及如何製作屬於自己的糞化石。誰邂逅了第一坨糞便化石?如果你是一個恐龍迷,想必不會對威廉·巴克蘭(William Buckland)感到陌生,因為他描述和命名了第一隻恐龍,是最早研究恐龍的科學家之一。但是,你未必知曉巴克蘭的另一重要身份——「初代糞便化石獵人」。
  • 裝修剩下的邊角料不要扔,變廢為寶,隔壁鄰居都羨慕哭了!
    這些小物件千萬不可以扔掉,發揮一下創意,讓他們變廢為寶。做成實用的物品,又能美化家居又有其他用途,一舉兩得,隔壁鄰居都羨慕哭了!一、牆紙裝飾樓梯一般情況下,樓梯立面我們通常會忽視,如果是木質樓梯還好,但如果是磚砌的樓梯不做修飾難免會顯得乏味。這時牆布就會派上大用處了。
  • 隔壁小孩都饞哭了什麼梗 隔壁小孩都饞哭了段子大全
    隔壁小孩都饞哭了什麼梗隔壁小孩都饞哭了,這個梗來源於美食主播的口頭禪,意思是不要浪費,不管什麼東西裹上雞蛋液撒上麵包糠都是絕味!然後被美食圈的各種文章和標題使用,用來吸引人的注意。各種用剩下的食材不要扔,裹上雞蛋撒上麵包糖就是美味,而且為了表現好吃,用隔壁小孩饞哭了來形容。
  • 剩飯系列之剩飯不要扔,這樣做隔壁小孩饞哭了~
    平常做飯時沒有把握好量的話總是會多出許多剩飯,如果就這樣扔了呢怪可惜的,可是不扔又實在吃不下了,這種時候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就來教大家如何用剩飯,做出美味佳餚,不再浪費~今天主要來講兩種食材,第一種是剩了的米飯;第二種就是包餃子時沒有用完的餃子皮
  • 你知道嗎古生物的糞便也具有很好的價值
    因為糞化石能夠提供「另類」的古生物信息呀。就像你吃了金針菇一樣,糞化石也含有未被消化的食物殘渣,如骨骼、牙齒、鱗片、植物以及微生物等等,這些都能夠反映古生物的獵物選擇行為、食物偏好以及消化方式等相關生理學。簡單來說,就是重建古生物的食譜。巴克蘭在萊姆裡吉斯海岸收集的魚龍糞化石,除了包含魚鱗、魚骨以及小型魚龍骨骼外,還有一些烏漆麻黑的糞化石。
  • 沒吃完的剩飯不要扔!裹上雞蛋液做成米餅,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準備開鍋熱油,用勺子挖一勺米飯在鍋裡,迅速按壓成餅狀,如圖所示。兩三分鐘後需要晃一晃鍋,用鏟子鏟一下底,以免粘鍋,五分鐘內煎出漂亮的焦焦顏色後,就可以翻面了。以此類推,一勺一勺將米飯按壓煎出餅狀,這個美味的雞蛋米餅就完成啦。
  • 舊充電器殼子不要扔,DIY小改造一個2瓦的小夜燈,隔壁饞哭了
    舊的充電器不要扔,沾,裹,炸,隔壁哭!原來做的一個全白色的燈給奶奶拿走放床頭用了,今天整理物品,發現壞的摩託羅拉充電器,湊好了配件再做一個。過程很簡單,就是開孔,接線,粘合。裡面是這樣的延長接線,套熱縮管,發現兩個觸片不上錫,打磨後刷焊膏也不行,嘗試冷壓,線都斷了還是壓不緊,因為是彈片,沒有強力助焊劑,沒辦法。
  • 爺爺親手給孫子做木製轎車,隔壁小孩都羨慕哭了
    爺爺親手給孫子做&34; 隔壁小孩都羨慕哭了!陪伴孩子長大的除了家人,還有必不可少的玩具,若是家裡有一個能工巧匠,那孩子的童年一定非常有趣。在湖北宜昌就有這麼一位爺爺,親手給孫子做了副&34;,讓孩子有自己專屬的坐騎,果然是&34;,把隔壁小孩都羨慕哭了。
  • 「魯班」級別的木工爺爺為小孫子做螳螂車 隔壁小孩都羨慕哭了
    不論是搖動著兩條「大長腿」的螳螂車還是搖晃走路的小木雞,還有雄壯威武的「鋼鐵俠」……老人製作的每一種玩具都是那樣的精緻可愛,特別的吸人眼球。不要說小孩子看到它們手痒痒,就是大人看到也很難保持淡定。對於這些充滿童趣充滿愛意的作品,錢無法衡量它們的價值。
  • 隔壁城市都羨慕哭了!一大波視頻照片……
    隔壁城市都羨慕哭了!在綿竹大天池,一夜之間便銀裝素裹,整個村莊都覆蓋上一層厚厚的積雪。隔壁城市都羨慕哭了!
  • 抖音上剩下的不要扔是什麼梗出自來源哪裡 內涵介紹
    抖音上剩下的不要扔是什麼梗 ?最近抖音上流行一個段子就是剩下的xx都不要扔,裹上雞蛋液麵包糠都能饞哭隔壁小孩,這是什麼東西呢?下面來看看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介紹,幫助小夥伴們了解一下這個梗的來源處處吧。
  • 這4種東西不要扔,拿來泡水喝,隔壁老哥都眼紅了
    今天小編來帶大家看一下哪些東西我們在平時用過之後不要扔。這4種東西不要扔,拿來泡水喝,隔壁老哥都眼紅了1.柚子皮柚子皮是我們在平時吃完柚子以後,一般都會選擇扔掉的東西,其實柚子皮泡水對我們的身體是非常有幫助的,柚子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拿來泡水可以起到敗火的作用,而且柚子中含有的維生素e對我們的,身體組織細胞都具有保護的功能。
  • 黃瓜不要涼拌了,加一塊五花肉,隔壁的小孩都饞哭了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超時光解饞坊和我一起聊美食,對於吃貨來說,這世間上就只有兩種東西,一種是可以吃的,一種是不可以吃的。人間極品千千萬,而我只鍾意美食,我想屏幕前的你也對吃有一定的研究,下面和我一起探討一下吧。黃瓜不要涼拌了,加一塊五花肉,隔壁的小孩都饞哭了。
  • 企鵝號美食季:把各種美食包進自製春卷皮,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企鵝號美食季:把各種美食包進自製春卷皮,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春卷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維生素及鈣、鉀、鎂、硒等礦物質,因捲入的餡料不同,營養成分也有所不同 企鵝號美食季:把各種美食包進自製春卷皮,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 北大教授哭了:校長點讚的古生物獨苗,一屆畢業一人,轉行AI了
    古生物畢業生一屆只有一個人,最後也轉行了,北大古生物教授都哭了,這可是幾代單傳的獨苗啊。竟然都轉行了。你學古生物年薪幾萬,誰也受不了啊。上大學一定要謹慎選擇專業,這個古生物美女,因為接觸到數據處理才轉行到ai。如果你學護理,你能轉行麼?
  • 拳願阿修羅漫畫最新話:真主角王馬成功復活 隔壁烈海王羨慕哭了
    作為全員阿修羅這部作品的核心主角十鬼蛇王馬,可以說是全書中最具有魅力的角色,其在第一部完結之時以最壯烈的方式完美退場,讓不少觀眾依依不捨,而近日根據其後續作品的最新話情報來看,真主角王馬成功復活,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 迷你世界:教你製作香噴噴的烤蛋糕,連隔壁家的孩子都被饞哭了!
    蛋糕是我們現實中非常美味的一種食物,相信許多小夥伴們都喜歡吃,可能受限於種種因素,在現實中未能自己親自動手做一做美味烤蛋糕,但是我們有迷你世界呀!在遊戲裡面可以創造出一切我們想要的世界,接下來,老秦就教各位小夥伴如何在遊戲當中製作出一個香噴噴的烤蛋糕,隔壁家的孩子都饞哭了!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但是,由於甕安生物群富含磷礦,又被稱為「亞洲磷倉」,當地大部分財政收入均來自磷礦開發,致使甕安生物群被大規模破壞,這座有著6億年歷史的化石寶庫,代表著生命大爆發起源的地方,被開採殆盡,引起了大量地質學家的抗議。經過媒體多方報導和南古所的努力下,在2006年成立了甕安動物群化石保護區,然而直到2017年當地政府才真正停止開採。
  • 非洲磷礦爭奪戰:摩洛哥、西撒哈拉主權之爭背後的中國元素
    2020年,隨著世界糧食可能出現價格大幅上漲的消息,磷礦及相關化工產品價格繼續上揚。關注著中東和非洲事務的土耳其記者克裡斯騰·邁克提格曾撰文說,全世界的糧食供應事實上都依賴於摩洛哥。2020年世界磷肥市場價格新一輪上揚又一次似乎印證了這種說法。
  • 最開始人們以為大象是這樣的,復原古生物都鬧過哪些烏龍?
    我們文末揭曉哦~)既然如此,我是不是可以懷疑……我們看過的古生物復原圖……會不會也有烏龍?接下來,我們cos一把「名偵探」,看看栩栩如生的古生物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很多時候,我們得到的可能只有一小塊骨骼以及牙齒,甚至很多生物連一塊完整點的化石都沒有。但科學家們仍將它們復原了出來,把它們從冰冷的化石變成「有皮有肉」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