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發現海口各大醫院處方上仍使用藥物商品名 通用名處方難倒...

2020-12-22 搜狐網

  感冒了,讓市民買「泰諾」、「白加黑」、「感冒清」,這很容易;不過,要市民去買「對乙醯氨基酚」,這對幾乎沒有醫學知識的市民來說,卻是一頭霧水。原來「對乙醯氨基酚」正是「泰諾」等感冒藥的通用名。衛生部推行「通用名開處方」舉措,不少人認為此舉可堵商業賄賂和醫藥回扣。然而,記者採訪發現,通用名處方也難倒不少醫生和患者。8日上午,記者在海口幾家大醫院採訪眾多患者時發現,各大醫院的處方大多數仍使用藥品的商品名。

  醫生:通用名書寫太麻煩

  昨天上午,海口市人民醫院黃醫師告訴記者,辦法實施後,在處方單上,市民熟悉的「嗎丁啉」要寫成「多潘立酮片」,「泰諾」則要寫成「對乙醯氨基酚」。這些藥名比商品名難記,「儘管使用通用名可以使處方更為規範,但是寫起來有些麻煩」。

  省醫學會一名專家表示,要是西藥只能寫通用名,將會降低醫生的工作效率。比如新康泰克,非得寫上「複方鹽酸偽麻黃鹼緩釋膠囊」,消炎藥「君爾清」的通用名是「羥氨苄青黴素克拉維酸鉀」,太麻煩了。專家認為,對於中成藥,很難找出用來表達其藥品主要化學成分的通用名,因為大部分中成藥是由多種草藥熬製而成的,多數沒有通用名,只有商品名。

  患者:藥品通用名太專業

  在海口市人民醫院看病的吳先生告訴記者,為了觀察病情,一些醫院往往開2~3天的藥,用不了一盒,就會用「小藥袋」分散裝藥。要是處方上只用藥品「通用名」,沒有標註品牌,出現了意外怎麼辦?

  在海醫附院看病的劉小姐認為,通用名都比較專業,市民只知道基本的常識或者藥品的商品名。比如感冒了,知道吃新康泰克、白加黑等,但是這些藥究竟通用名叫什麼,估計絕大多數的市民都不知道。所以處方上寫上通用名讓患者更加看不懂了。

  業界:通用名無法杜絕回扣

  「如果說寫通用名,可杜絕醫生拿回扣,那同一種通用名的藥品,用什麼品牌,就完全由藥劑師決定」。一業內人士認為,採用通用名,還是無法杜絕藥品回扣。

  一位不願意透漏姓名的藥劑師告訴記者,一種通用名藥品,常常有數百家企業生產;醫院招標時往往會就某一通用名藥引進多種品牌。在這種情況下,如醫生只開通用名,而未區分商品名,醫生方面的賄賂可能堵死了,但可能帶來另一種賄賂:拿到通用名處方後,究竟使用哪個企業的藥品,這個決定權就落到了藥房工作人員手中。

  藥店:按藥名找藥稍顯難

  處方單發生改變後,是不是也給藥店帶來不便呢?海口一家藥房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不少工作人員還不懂通用名,但是現在的藥品基本上是「通用名+商品名」的模式,儘管找起來會麻煩點,但還是能夠找到。

  某醫院的朱醫生說,尤其是抗菌素類的藥,商品名多達幾十種,還在層出不窮。一般來說,連續用同一種藥效果比較好,但在判斷不出藥品商品名的情況下,只好開別的藥,若是通用名就可以一目了然。

  衛生廳:將規範處方行方

  記者從海南省衛生廳了解到,下一步我省將規範處方行為,加強臨床合理用藥的宣傳、教育、管理與監督,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實行按藥品通用名開處方。同時,對臨床用藥進行監控,指導醫療機構實施抗菌藥物用量,對過度使用抗菌藥物的行為及時予以幹預。針對貴重藥品用法用量,對照患者的臨床診斷,對價格昂貴的藥品使用的合理性進行分析評價;重點對大處方(超過本院處方平均金額的)進行合理性分析評價。

  本報記者 常珊珊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新規要求開處方要用藥品通用名
    新規尷尬    醫生寫處方先查通用名    在越秀區兒童醫院,記者看到,醫生隨身攜帶醫院列舉列印的藥品通用名目錄表,上面密密麻麻列了幾百個通用藥名,前面是通用名,後面是商品名。有些通用名長達12個字。「每個醫生都籤領了一份藥品通用名目錄表,以防有時一下記不住或改不了舊習慣。」
  • 新規讓「新處方」明明白白:藥品通用名、商品名須同時開
    新規讓「新處方」明明白白:藥品通用名、商品名須同時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2日 22:06 來源: 來源:黑龍江日報  本報訊 《處方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實施以來,在實際操作中遇到許多困難,醫患雙方都表示「麻煩不小」。
  • 浙江:用藥處方和價格清單必須註明藥品通用名稱
    新華社杭州12月1日電(記者謝雲挺)12月1日起,浙江所有的醫療機構向就診者出具的處方和價格清單必須註明藥品通用名稱,並規定醫療機構應當公布藥品價格、醫療器械使用的價格,方便就診者了解、對比和監督。    《浙江省醫療機構藥品和醫療器械使用監督管理辦法》12月1日起實施。
  • 如何區別藥品通用名 商品名和別名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泌尿外科餘小祥隨著醫藥企業的增多,越來越多的藥物出現在市場上,甚至同一種藥物有多個名稱,讓患者眼花繚亂。要想識別藥物的「廬山真面目」,正確選擇對自己疾病有利的藥物,做到「對症下藥,藥到病除」,首先應把藥物的通用名、商品名和別名區別開來。
  • 衛生部出臺處方管理辦法 醫生開藥須使用通用名
    專題:國家各部委動態   醫生開藥須用通用名  禁用藥品縮寫或代號 字跡不得潦草  衛生部出臺《處方管理辦法》  北京晨報訊 處方藥應當憑醫師處方銷售、調劑和使用,醫生的處方上則要使用藥品規範名稱。
  • 康王洗髮劑等產品成處方藥 患者憑電子處方或去社區醫院可購買
    公告指出,藥品零售企業應憑處方銷售複方酮康唑發用洗劑、複方酮康唑軟膏、酮康他索乳膏,各生產企業也被要求對新增不良反應發生機制開展深入研究。公告詳情》》未能來得及換包裝它們成了處方藥櫃裡的「非處方藥」9月15日,記者走訪成都街頭二十餘家藥店發現,除了「康王」,各家藥店裡還有「依然」「採能」等複方酮康唑發用洗劑。
  • 記者體驗零售藥店開電子處方 在線醫生開處方很謹慎
    一位顧客在開電子處方過去市民去藥店買處方藥,必須先到醫院開處方,現在,西安市食藥監局在零售藥店推行電子處方,市民可以通過藥店的電子處方共享平臺,讓在線醫生開具電子處方。昨天,記者體驗發現,在線醫生問診開處方很謹慎。
  • 手寫處方字跡潦草 電子處方讓患者「喜憂參半」
    當天,記者走訪了瀋陽的一些醫院,發現按照新的《管理辦法》,瀋陽醫院的處方現在還有很多地方不規範。瀋陽市衛生管理部門和醫院都表示,在短期內要進行改進,在5月1日前達到衛生部要求標準。  電子處方有喜有憂  《處方管理辦法》規定,醫師利用計算機開具、傳遞普通處方時,應當同時列印出紙質處方,其格式與手寫處方一致。
  • 衛生部:今年5月起醫生須用常用藥品通用名開方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記者 周婷玉)記者10日獲悉,衛生部近日發布《處方常用藥品通用名目錄》,以配合將於今年5月1日起實施的《處方管理辦法》,推動臨床合理用藥,規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處方行為。
  • 衛生部:自編藥名代號禁入處方
    衛生部公布管理辦法,引導處方走向「透明化」   昨日,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了最新制定的《處方管理辦法(試行)》,對處方的開具、調劑、使用、保存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其中首次規定了用紅、黃、綠、白四種顏色的處方箋區分不同類處方,還包括禁止醫生在書寫處方時使用模糊筆體、不得限制病人持處方到他處購藥等多項規定。
  • 處方不能寫得規矩點?
    鬼畫符處方仍在盛行  記者近日走訪了齊魯醫院、省中醫、千佛山醫院、省立醫院等大型醫院以及華夏醫院、同濟醫院等小型醫院和部分社區診所,發現「天書處方」仍在盛行,一些市民看病後手裡拿著天書般的處方,可就是不知道醫生在上面寫的啥。
  • 阿齊黴素竟有藥名11個
    千種藥品萬個名藥名混亂影響用藥安全  本報訊(記者張雪梅)在昨天舉行的首屆藥品安全性監測與再評價北京論壇上,協和醫院的李大魁教授提道,一個阿齊黴素竟有11種商品名,「泰力特」是,「齊諾」是,「希舒美」也是。這還不算多的,據《首都醫藥》最近的調查,同一個藥物最多的竟有60多個名稱。李教授指出,藥名混亂已影響到用藥安全。
  • 醫生寫的是天書還是處方?自己能看懂嗎?
    1996年,享譽世界的頂級綜合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記錄了這樣一個實驗,研究人員找來了209名志願者,其中有82人是醫生。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綜合性報紙《台州晚報》的記者,對台州市一家三級醫院的專家門診進行了調查,他發現,周平均門診量最多的一個科室,一個醫生一上午要看70多個病人,少的時候也要看40多個病人,平均到每個患者的時間只有3到5.5分鐘。醫生通常要一邊向患者詢問基本情況、解釋病情,或是叮囑用藥的注意事項,一邊開處方。
  • 醫生的處方,為什麼完全看不懂,原因在這裡!
    正文有人去醫院就診,當醫生開好藥方,發現完全看不懂,大多數人很想問「醫生寫的是什麼啊?我怎麼看不懂呢?」不只是國內,國外醫生的字同樣讓人看不懂。美國醫學會曾經在7年內頒布了三條政策,就是為了讓醫生們改進挺潦草的處方筆記。
  • 醫師處方不得隨意塗改 每張處方不得超過5種藥
    醫師處方不得隨意塗改  本報訊 (記者郭瑩)處方藥應當憑醫師處方銷售、調劑和使用,醫生的處方上要使用藥品規範名稱,而且書寫必須字跡清楚,不得隨意塗改;如需修改,應當在修改處籤名並註明修改日期。昨天,衛生部出臺《處方管理辦法》,該《辦法》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 中山市電子處方流轉服務正式上線服務 醫院藥店藥品「同品、同規...
    全市二級以上醫院負責人、市處方流轉平臺藥店代表、新聞媒體代表等共 120 人參加了本次啟動儀式。根據國務院《關於促進 " 網際網路 + 醫療健康 " 發展的意見》,探索醫療衛生機構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為推進 " 網際網路 + 醫療健康 ",進一步方便群眾就醫和改善群眾就醫體驗,深化醫改工作提供先行經驗,中山市開展了處方流轉試點工作。
  • 使用抗生素治療支氣管炎的處方或佔很高比例
    在過去的15年間,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領導了各種措施以減少針對急性支氣管炎的抗生素處方。根據文章的背景資料,自2005年以來,醫療保健有效性數據和信息集(HEDIS)檢測已經提出,急性支氣管炎的抗生素處方率應為零。波士頓市布裡格姆與婦女醫院的Michael L. Barnett, M.D. 及 Jeffrey A.
  • 278個常用藥的通用名和別名一覽
    藥品常用的名稱有通用名、英文名、商品名。藥品的通用名指中國藥品通用名稱(China Approved Drug Names,簡稱:CADN),由藥典委員會按照《藥品通用名稱命名原則》組織制定並報衛生部備案的藥品的法定名稱,是同一種成分或相同配方組成的藥品在 中國境內的通用名稱,具有強制性和約束性。
  • 數據挖掘技術在中醫處方經驗研究中的應用
    從廣義上說,數據挖掘是對資料庫知識發現(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KDD)的一個過程。作為一種通用技術,數據挖掘可以用於任何類型的數據,只要數據對目標應用是有意義的,數據源可以包括資料庫、數據倉庫、web、其他信息存儲庫或動態的流入系統的數據[2]。
  • 567種常用藥品通用名和別名匯總
    因此,凡上市流通的藥品的標籤、說明書或包裝上必須要用通用名稱。其命名應當符合《藥品通用名稱命名原則》的規 定,不可用作商標註冊。 英文名稱: 採用世界衛生組織編訂的國際非專利藥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簡稱INN);INN沒有的,採用其他合適的英文名稱 商品名: 是藥品生產廠商自己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