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陝西公安不斷宣傳電信詐騙的各類案例、發布反詐提醒,但仍有不少市民遭遇電信詐騙並造成損失。
類型1
投資理財類APP騙局
案例1:投資虛擬貨幣6萬變60多萬,之後始終無法提現
覃女士居住在西安市,去年年底,有位網友通過微信群添加了她,對方稱有一個名為Exmo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很賺錢,沒有風險,投錢後按照程式設計師的指令操作就能穩賺。
覃女士下載Exmo軟體後註冊了帳戶,7月25日第一次充值3萬元。次日14時許,有位程式設計師帶著她操作後,其Exmo的餘額瞬間變成了14萬多元,當日15時許她再次充值3萬元,半小時後餘額變成64萬多元,覃女士立即申請提現,但客服拒絕了申請,並稱其帳戶被鎖定,需轉帳提高信用分。8月13日,覃女士轉帳共計12萬餘元後仍無法提現,網友也已將她拉黑。
覃女士與Exmo的客服聊天記錄中顯示,客服稱覃女士的信用分只有80%,需通過訂單交易量和入金將信用分提升至100%後才能提現,客服提供的收款帳戶名稱為北京嬌嬈富美信息諮詢有限公司。
案例2:在App中進行資產管理,投錢後無法操作提現
50歲的王女士從事服裝生意,今年5月12日,她的微信收到一條陌生的好友申請,對方自稱姓周,兩人聊了一個多月後漸漸成了「好朋友」。
今年受疫情影響,王女士服裝生意並不好做,她向周某吐槽後,對方稱有投資項目,可以帶她一起做。「在周某的催促和指引下,我下載了一款名為『PICTET』的App,在其中投資項目,起初我投資的金額較小,但發現回報率大,也能順利提現,就放下了戒心。」王女士說,不到兩個月,她一共投資了5筆共約2.7萬元,App中收益顯示約5000元,「其實我也沒弄明白投資的是什麼,只當存錢,每天都有收益。」
8月28日,王女士發現,App平臺已無法正常操作,帳戶中的資金也無法提現,緊接著App便無法正常啟動,之後周某也不再回復其微信消息。
記者看到,王女士下載的App(名為「PICTET」)目前已無法進入,其投資項目的基金管理方顯示為「百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通過天眼查App查詢,該公司無任何相關企業信息。
套路分析
01 親眼看到「錢生錢」
受害者下不了決心及時止損
這兩起案例都是在陌生網友的推薦下,受害者第一次接觸到虛擬貨幣投資、私人資產管理平臺,並且在短時間內投入大量資金後,平臺便無法提現或無法打開。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受害者雖然投資的東西比較虛幻,在整個過程中也雲裡霧裡,但他們都實際看到了「錢生錢」的過程,也在小額試水投資中嘗到了甜頭,這也是很多受害者無法及時止損的主要原因。
警方提醒
02 不要隨便進群
說穩賺不賠的都是詐騙
警方分析,相比其他類型,投資理財類詐騙案發率不算高,但案損往往非常大。騙子通過發布一些所謂「資深老師」的講課,不斷給被害人洗腦,當被害人向網站平臺或手機App注入大額資金後,就會被後臺操作造成「持續快速虧損」或「系統故障、無法提現」假象騙走資金。
警方提醒,不要通過不明連結或二維碼下載App。不要隨便進群,說穩賺不賠的都是詐騙。天上不會掉餡餅,堅信「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等投資理財項目都是陷阱。不輕信網絡投資理財推介。對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建議提高警惕。
類型2
拍賣字畫網絡平臺騙局
案例3:公眾號轉拍字畫賺差價,拍了幾幅畫後無法轉拍
今年7月,葉先生經朋友推薦關注了一款名為「雙人眾藝術品商城」的微信公眾平臺並註冊了帳戶,平臺商城中出售的商品均為名人字畫,拍賣不需要交接實物,可以掛在平臺中繼續轉拍,很快就會被他人拍走,帶來一定差價收益。
葉先生將畫在平臺中拍下來後,隔日在平臺商城轉拍會有6%的價格漲幅,平臺會收取其中4%的上架服務費,剩下2%的收入會直接轉入個人支付寶帳戶中,並不用擔心無法提現。
葉先生說,平臺中的一幅畫大概在2000元至1萬元,差價能賺不到500元,之後他每天都會參與購買和轉拍,投入的錢也越來越多。但在7月14日,該平臺出現了問題,字畫無法上架,轉拍功能停止,價值7000元的幾幅畫都砸到自己手裡了。事發後,葉先生等人已向公司所在地北京市朝陽區轄區派出所電話報案,警方前往公司註冊地址後,並未發現有該公司。
套路分析
03
網絡平臺上字畫可隨時交易
投資者無需等待就能專拍獲利
案例3中,騙局由實體拍賣公司變成了網絡平臺,並且字畫可隨時交易,讓投資者無需等待就能通過轉拍獲得利潤,拍賣次數的活躍使得這類網絡拍賣平臺更受投資者青睞。但當受害者加大投資力度後,往往不到一個月,平臺便無法打開,使投資者的損失遠大於前期收益。
類型3
網絡刷單眾籌騙局
案例4:App上刷單掙上萬元,投入十餘萬後無法登錄提現
今年5月,王宇(化名)在一個兼職招聘網站上看到巴潤慧賺App的廣告,稱參與下單就能領取佣金返利。
王宇在網上查到了該App的註冊信息,覺得是正規平臺,便開始在裡面充值。「這個App是一個眾籌刷單平臺,可以在上面買各種東西(有手機、項鍊、衛生紙等),但實際不發貨,24小時後就能提取本息。」
6月初剛接觸該App後,王宇只投入了20多元,一天後獲利2元,之後他又充值幾千元,正常提取了本息。起初一個月,王宇掙了1萬多元,之後他加大投入。7月初,該App客服告知王宇因公司未完成用戶個人所得稅的繳納被責令整改,需用戶轉帳4萬元,納稅結束後再退還至帳戶裡,若不充值,帳戶將被凍結,本金無法提現。於是,王宇按客服要求給指定帳戶裡轉了4萬元。7月10日18時許,王宇發現App無法正常登錄,帳戶裡10萬餘元的本金無法提現且聯繫不到客服,這時他才意識到被騙了。
案例5:投資醫藥產品後,App和網站均無法打開
今年7月底,李女士受邀加入環球醫藥VIP微信群,群裡有推薦人介紹關於環球醫藥平臺的投資情況,稱平臺跟全國不同的藥廠對接,然後融資去投資各類藥品,投資者可在短期內獲得高回報。
8月6日,李女士通過手機銀行給一個個人帳戶轉帳200元,然後推薦人將這筆錢充值至李女士的環球醫藥平臺帳戶裡,李女士再用這筆錢在平臺上投資。李女士說,第一次投入200元後次日獲利幾十元並成功提現,之後又投入1000元也成功提現。李女士開始加大投資金額,並在8月7-13日投入4萬多元。
8月13日,環球醫藥App進行了周年慶活動,李女士當天投入1.8萬元,但當晚,環球醫藥VIP微信群就被解散,8月14日,環球醫藥的網址、App都無法打開。
套路分析
02
前期都實際獲利並成功提現
投大量資金後平臺就打不開了
案例4、5的投資方式類似於眾籌投資,讓受害者投資後成為「股東」,然後享有大企業的分紅,但受害者均未實際接觸過這些企業,投資後沒多久,平臺打不開,也找不到這些平臺的實際地址。
投資相似點:第一,不管是刷單還是投資醫藥品,這兩個平臺都有明確的收益細則,比如不同產品的起投金額、投資時限、回報率、眾籌進展等;第二,都有類似商城的界面,裡面有實際的產品,但受害者均未實際收到任何產品;第三,回報率高、時間短,有的還有所謂的「推薦人」指導受害者如何投資,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第四,交錢時不是在平臺上直接交易,而是通過個人帳戶進行轉帳;第五,前期都會實際獲利並能成功提現,但投入大量資金後,平臺均無法打開也無法提現。
警方提醒
03 刷單本身就是
違規欺騙客戶行為
警方提醒,刷單本身就是違規欺騙客戶行為,所有需要墊錢的刷單都是騙子。刷單兼職詐騙套路是:利用高額回報、工作自由等兼職廣告吸引用戶;用假證件、假合同等手段騙取用戶信任;誘導用戶點擊惡意連結或下載違規App;前幾次小額返回佣金突破用戶防線;以「刷夠10單才返現」「IP異常」等拒絕返款;用戶警醒後被拉黑。
類型4
證券類投資APP騙局
案例6:炒股十多年仍被騙,投入13萬元後血本無歸
53歲的張女士是西安人,炒股十多年,之前因為炒股在多個平臺註冊了帳戶。今年3月,有位自稱是「東方財富」的工作人員給張女士打電話,稱有專業的「老師」可以免費帶著炒股、推薦股票。之後她被拉入一個名叫「聞道論經」的學習交流微信群,其中4人為「老師」,每天都會視頻講課。
張女士說,5月12日左右,「老師」推薦大家在「贏華在線」平臺上投資進行融資融券。在這個平臺投錢後,可以雙向操作,能買漲也能買跌,而且買入15分鐘後就能賣出,一開始她投入了2萬元,很快就掙了10%。張女士又投入1萬元,之後按「老師」建議進行了買跌操作,但這次卻被強行平倉導致3萬元血本無歸。
「爆倉後『老師』說為了挽回損失,讓我這次投入10萬,保證兩三天內回本,還能掙回本金的180%。」張女士說,為了挽回損失,她向朋友借了10萬元全部投入「贏華在線」平臺,但投入後沒幾天,該平臺就無法打開,帳戶餘額也無法提現,「老師」全都潛水不再回復消息,也不再上課。
西安的另一名受害者呂女士說,她在「贏華在線」平臺投入了5.6萬元無法提現。「出事後,我們聯繫到全國的受害者有40多人,被騙總金額有600萬元左右。」
警方提醒
04 注意核查
證券投資平臺是否正規
警方分析
遭電信詐騙的錢款為何難追回?
為何難追回遭電信詐騙的錢款?
警方分析,騙子人數眾多,大量詐騙團夥隱藏在國外,伺服器多層代理;相比之下,警方警力分配難,基層警察數量固定,辦案還涉及到各級的協調,辦案成本就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電信詐騙的犯罪分子十分擅長偽裝。首先是地理偽裝。騙子熟練掌握反偵察技能,善用各種偽裝,隱去一切可能曝光自己身份的痕跡。其次是身份偽裝。大量丟失、被盜的二代身份證以及黑市為犯罪分子提供了無數的身份信息資源,導致警方無法鎖定真實的犯罪分子。而最難突破的是技術層面的偽裝。浮動IP和改號平臺是犯罪分子經常使用的偽裝方式,有時即使查到背後真實身份,等警察到達定位地點後,現場很有可能只有一臺被黑客控制的私人電腦。
有時抓到騙子,但是追不回錢。這是因為電信詐騙的背後都有專業化的洗錢詐騙集團。這種集團用最短的時間,將同行騙來的錢取出,並用合法途徑返還。集團分工明確、隨時響應,只要有資金被查,相關人員立馬撤退。
這些洗錢詐騙集團還有複雜的帳戶,騙到贓款後,通過銀行帳戶和其他支付手段進行拆分轉移,快速安全地將錢款變身,逃過法律制裁。
來源:網信陝西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