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東風鎮東七家子村通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走出了一條基層黨的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互促共贏的新路子,凝聚起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動能。
誠信為本,做好凝心聚力「主心骨」。按照鎮黨委統一要求,東七家子村認真總結嘎查村黨組織星級管理經驗、貫徹執行《東風鎮農村黨員信用管理實施辦法》。從組織管理、村容村貌、公共秩序、文明道德4個方面,對黨員的日常行為做出規定,劃分甲乙丙三個信用等級,激勵全體黨員對組織講忠誠、對群眾講信用、對自己重承諾,充分發揮黨員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2020年上半年,全村評選出甲級信用黨員5人,乙級信用黨員23人,有效促進了黨員重品行、爭優先的思想和行動,村民齊誇「黨員個個都是好樣的」。村「兩委」班子積極籌措50萬元,建立了400平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和600平米的文體活動廣場,將全村劃分為4個網格,選任12名黨員網格員,著力為黨員群眾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便捷高效的服務。積極主動做好「三務公開」工作,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了「三務公開欄」,在人員密集處設立重要事項告知欄,及時更新群眾關注的財務收支、惠民補貼等重要信息,做到「牆裡牆外相呼應,線上線下相結合」,進一步方便了黨員群眾的民主監督。退役軍人出身的黨支部書記於洪春,牽頭組建了黨員志願應急救援隊,自備消防車,義務開展應急救援,幫助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0多萬元。
東七家子黨群服務中心
發展為先,做好產業興旺「領路人」。東七家子村立足村情實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村集體經濟和農戶家庭經濟齊頭並進。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美麗鄉村建設,村「兩委」班子成員挨家挨戶徵求意見,最終選定了發展經濟林的增收路徑。黨支部領辦了鼎紅林業專業合作社,黨員群眾用殘次林地塊入股,統一規劃、統一整地,高標準建設萬畝經濟林示範帶。目前,每畝林果收入6000元,林下種植紅幹椒可收入2000元,兩項相加,可實現畝效益8000元以上。
2019年,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結合經濟林建設發展經驗,依託紅幹椒種植優勢,村黨支部又牽頭創辦了眾順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採取「黨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組織47戶村民,集中500畝耕地入股公司,建成紅幹椒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利用科學規範的生產栽培技術,提高紅幹椒的質量和產量,當年入股農戶每畝分紅800元,村集體實現經營性收入30萬元,同步實現了土地增效、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目標。村黨支部積極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爭取惠農貸款,在紅幹椒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推廣生物有機菌肥、地膜覆蓋等生產技術,定時邀請農業技術專家進行實地技術指導,提前組織椒農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切實推動了全村紅幹椒產業與村集體經濟的協同發展。
教化為要,做好美麗鄉村「守護者」。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廣大農民群眾對建設美麗家園的美好追求。東七家子村黨支部非常注重在黨員群眾中開展生態文明教育,通過「三會一課」和村民代表會、村民大會,用新舊社會農民生活質量的對比分析,感化村民珍惜美好生活、改造生活環境,主動綠化香化淨化亮化街路,帶頭推進「廁所革命」,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村黨支部制定了「門前三包」責任制,修訂了《村規民約》,按照庭院美、居室美、廚廁美、家風美、村莊美的「五美」標準, 深入開展「美麗庭院」創評活動,每月按時進行星級評比打分,營造各家各戶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推進了農村面貌的日新月異。2016年,東風鎮榮獲「自治區美麗宜居小鎮」「自治區級衛生村鎮」榮譽稱號,作為試點示範村的東七家子村發揮了重要作用。
東七家子親子兒童樂園
傳承為魂,做好鄉風文明「助推器」。村黨支部依據底蘊厚重的遼代歷史文化,多方籌措資金150萬元,設計建設了民俗文化館,主要展示當地發現的遼代先民生活器皿用具,以及當地農耕文化的生產生活用具,讓村民和參觀者切實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凝聚起民族團結、鄰裡和睦的強大合力。與此同時,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採取「鎮級公司+村級合作社」的運營方式,傾力打造「親子兒童樂園」,與萬畝經濟林示範帶、民俗文化館融為一體,將種養業與旅遊業有機結合起來,建設集農家樂、兒童探險、採摘、觀光為一體的休閒文化旅遊景點。還組織黨員和「辣妹子」志願者義務建設了「風車長廊」,3萬餘只七彩風車打造出唯美浪漫的花樣長廊,與蜂飛蝶舞的瓜田和果林相映成趣,每天到這裡駐足拍照、流連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為村民和集體經濟帶來了「真金白銀」,助推了鄉村經濟社會的良性發展。
東七家子風車長廊
在東七家子村的發展實踐過程中,每一個重大決策的實現與實施,都離不開黨支部的籌劃、引導和推動;每一項主導產業的確立與發展,都有黨員幹部的率先垂範、辛勤付出。在這個模範群體的組織領導下,富裕起來的村民心更齊、氣更順、勁更足,東七家子村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闊。(記者 宮立靈 通訊員 劉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