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魯縣東七家子村:富民強村築堡壘,鄉村振興蓄動能

2020-08-25 開魯融媒

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東風鎮東七家子村通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走出了一條基層黨的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互促共贏的新路子,凝聚起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動能。

誠信為本,做好凝心聚力「主心骨」。按照鎮黨委統一要求,東七家子村認真總結嘎查村黨組織星級管理經驗、貫徹執行《東風鎮農村黨員信用管理實施辦法》。從組織管理、村容村貌、公共秩序、文明道德4個方面,對黨員的日常行為做出規定,劃分甲乙丙三個信用等級,激勵全體黨員對組織講忠誠、對群眾講信用、對自己重承諾,充分發揮黨員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2020年上半年,全村評選出甲級信用黨員5人,乙級信用黨員23人,有效促進了黨員重品行、爭優先的思想和行動,村民齊誇「黨員個個都是好樣的」。村「兩委」班子積極籌措50萬元,建立了400平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和600平米的文體活動廣場,將全村劃分為4個網格,選任12名黨員網格員,著力為黨員群眾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便捷高效的服務。積極主動做好「三務公開」工作,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了「三務公開欄」,在人員密集處設立重要事項告知欄,及時更新群眾關注的財務收支、惠民補貼等重要信息,做到「牆裡牆外相呼應,線上線下相結合」,進一步方便了黨員群眾的民主監督。退役軍人出身的黨支部書記於洪春,牽頭組建了黨員志願應急救援隊,自備消防車,義務開展應急救援,幫助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0多萬元。

東七家子黨群服務中心

發展為先,做好產業興旺「領路人」。東七家子村立足村情實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村集體經濟和農戶家庭經濟齊頭並進。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美麗鄉村建設,村「兩委」班子成員挨家挨戶徵求意見,最終選定了發展經濟林的增收路徑。黨支部領辦了鼎紅林業專業合作社,黨員群眾用殘次林地塊入股,統一規劃、統一整地,高標準建設萬畝經濟林示範帶。目前,每畝林果收入6000元,林下種植紅幹椒可收入2000元,兩項相加,可實現畝效益8000元以上。

2019年,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結合經濟林建設發展經驗,依託紅幹椒種植優勢,村黨支部又牽頭創辦了眾順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採取「黨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組織47戶村民,集中500畝耕地入股公司,建成紅幹椒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利用科學規範的生產栽培技術,提高紅幹椒的質量和產量,當年入股農戶每畝分紅800元,村集體實現經營性收入30萬元,同步實現了土地增效、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目標。村黨支部積極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爭取惠農貸款,在紅幹椒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推廣生物有機菌肥、地膜覆蓋等生產技術,定時邀請農業技術專家進行實地技術指導,提前組織椒農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切實推動了全村紅幹椒產業與村集體經濟的協同發展。

教化為要,做好美麗鄉村「守護者」。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廣大農民群眾對建設美麗家園的美好追求。東七家子村黨支部非常注重在黨員群眾中開展生態文明教育,通過「三會一課」和村民代表會、村民大會,用新舊社會農民生活質量的對比分析,感化村民珍惜美好生活、改造生活環境,主動綠化香化淨化亮化街路,帶頭推進「廁所革命」,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村黨支部制定了「門前三包」責任制,修訂了《村規民約》,按照庭院美、居室美、廚廁美、家風美、村莊美的「五美」標準, 深入開展「美麗庭院」創評活動,每月按時進行星級評比打分,營造各家各戶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推進了農村面貌的日新月異。2016年,東風鎮榮獲「自治區美麗宜居小鎮」「自治區級衛生村鎮」榮譽稱號,作為試點示範村的東七家子村發揮了重要作用。

東七家子親子兒童樂園

傳承為魂,做好鄉風文明「助推器」。村黨支部依據底蘊厚重的遼代歷史文化,多方籌措資金150萬元,設計建設了民俗文化館,主要展示當地發現的遼代先民生活器皿用具,以及當地農耕文化的生產生活用具,讓村民和參觀者切實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凝聚起民族團結、鄰裡和睦的強大合力。與此同時,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採取「鎮級公司+村級合作社」的運營方式,傾力打造「親子兒童樂園」,與萬畝經濟林示範帶、民俗文化館融為一體,將種養業與旅遊業有機結合起來,建設集農家樂、兒童探險、採摘、觀光為一體的休閒文化旅遊景點。還組織黨員和「辣妹子」志願者義務建設了「風車長廊」,3萬餘只七彩風車打造出唯美浪漫的花樣長廊,與蜂飛蝶舞的瓜田和果林相映成趣,每天到這裡駐足拍照、流連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為村民和集體經濟帶來了「真金白銀」,助推了鄉村經濟社會的良性發展。

東七家子風車長廊

在東七家子村的發展實踐過程中,每一個重大決策的實現與實施,都離不開黨支部的籌劃、引導和推動;每一項主導產業的確立與發展,都有黨員幹部的率先垂範、辛勤付出。在這個模範群體的組織領導下,富裕起來的村民心更齊、氣更順、勁更足,東七家子村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闊。(記者 宮立靈 通訊員 劉薇薇)

相關焦點

  • 內蒙古開魯縣東七家子村:富民強村築堡壘 鄉村振興蓄動能
    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東風鎮東七家子村通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走出了一條基層黨的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互促共贏的新路子,凝聚起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動能。誠信為本,做好凝心聚力「主心骨」。按照鎮黨委統一要求,東七家子村認真總結嘎查村黨組織星級管理經驗、貫徹執行《東風鎮農村黨員信用管理實施辦法》。
  • 南華縣四措並舉 聚合鄉村振興新動能
    (通訊員 黃雲松 魯宗洲)南華縣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的殷切囑託,切實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團結帶領群眾實幹苦幹、務求實效,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奮力譜寫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探索治本之策,持續提高三個組織化程度。
  • 楚雄州南華縣四措並舉聚合鄉村振興新動能
    important}南華縣切實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團結帶領群眾實幹苦幹、務求實效,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奮力譜寫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始終以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統攬全局,建立鄉鎮黨委委員聯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制度,下派6個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聯繫指導組,加快6個村級集體經濟強村工程項目建設,深化「網際網路+電商富民」「光伏扶貧+村級集體經濟」等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19年,全縣128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標,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741.4萬元。
  • 開魯縣:農村「小廁改」添彩鄉村振興「大文章」
    一場鄉村廁所的「大變臉」行動,正在通遼市開魯縣如火如荼地鋪展開來。施工人員正在吊裝化糞池。(攝影:張美娜)開魯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廁所革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紮實深入推進「廁所革命」,著力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生活品質,以農村「小廁改」為鄉村振興「大文章」添彩。「我兒子小時候就希望屋裡有個衛生間。以前,夏天去外面的旱廁,有蒼蠅、有異味,冬天還特別冷。2019年,趕上了國家的好政策,我家安裝了水衝式廁所。」
  • 內蒙古開魯縣:農村「小廁改」為鄉村振興添彩
    一場鄉村廁所「大變臉」行動,正在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如火如荼地鋪展開來。開魯縣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紮實深入推進「廁所革命」,著力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生活品質,以農村「小廁改」為鄉村振興「大文章」添彩。
  • 解碼鄉村振興的「中南村模式」:村企聯建實業興村 多元發展強村富民
    12月27日下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首屆(海門)鄉村振興創新發展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北京和海門同步舉辦,在這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技術創新與戰略管理研究中心和南通市海門區鄉村振興局擔任會議指導、中南集團主辦的論壇上,鄉村振興的「中南村模式」備受矚目。
  • 【鄉村振興進行時】村強民富 景美人和 ——古田縣奏響鄉村振興...
    翠屏湖 錢錦承 攝 古田縣副縣長劉曉兵說,在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時代答卷的進程中,地處群山之間、江湖之畔的古田縣厚植生態資源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走出了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符合古田實際的鄉村振興之路,讓老百姓有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 點燃「強村貸」引擎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強村貸」助推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經過工作中實踐和探索,形成了幾點思考與體會。黨建與金融互促共融,構建發展共同體。一是「強村系列貸」是黨建與金融深度融合、接地氣、促發展、惠民生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的催化劑。白橋鎮王學詩村利用「強村系列貸」60萬元,打出高標準蔬菜大棚和大蒜產業兩張「優勢產業牌」,開啟鄉村振興「加速器」。
  • 【聚焦】商河縣「三化」推進「強村貸」,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作為鄉村振興「拳頭產品」推出後,商河縣把推廣使用「強村貸」作為加快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建設,推進集體經濟倍增的重要動能,突出系統化部署、項目化思維、標準化打造,確保資金科學投放,發揮最大效益,借金融槓桿撬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全面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 優居強村興產富民:解碼宿豫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要「面子」,也要「裡子」。自2018年啟動農房改善三年行動以來,按照「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的思路,宿豫區統籌推進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不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預計到今年底,全區所有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脫貧鞏固率達100%,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強村達70%。
  • 巡察越有「泥土味」,鄉村振興步伐就越快——我省市縣巡察向村...
    全省各市縣黨委深入開展巡察村(社區)工作,派出工作人員深入鄉村一線、「雙腳沾滿泥土」,著力找準市縣巡察與鄉村振興的契合點,立足「當下改」、著眼「長效治」,推動被巡察村(社區)把巡察整改落到實處,疏通鄉村發展的「痛點」和「堵點」,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施。
  • 【鄉村振興】幸福村: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繼續完善黨員隊伍建設,利用主題黨日活動、固定學習日,依託遠程教育,黨員微信群,通過線下和線上同步學習,加大力度做好黨員的政治理論教育,進一步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歷史中汲取智慧與力量,促使黨員帶著情懷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徵程,不斷提高黨員的政治素養、理論水平、工作能力、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通過強有力的黨建工作力度,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 【鄉村振興】常家鎮:鄉村振興「常家答卷」開啟新徵程
    「今天我們高青縣蓑衣漁鄉鄉村旅遊合作社正式成立了,以後咱們全體村民得擰成一股繩,全村資源共享4月13日晚,常家鎮第一批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高青縣蓑衣漁鄉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高青綠水灣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相繼在蓑衣樊村、說約李村揭牌成立,鄉村振興的「常家答卷」開啟新的徵程。
  • 「大道康莊」江蘇篇 優居強村興產富民:解碼宿豫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要「面子」,也要「裡子」。自2018年啟動農房改善三年行動以來,按照「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的思路,宿豫區統籌推進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不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預計到今年底,全區所有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脫貧鞏固率達100%,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強村達70%。
  • 一線經驗賦能「美美江村」建設 吳江村書記「論道」鄉村振興
    蘇報訊(駐吳江區記者 陸宇其)「美麗鄉村建設讓我們從醜小鴨一舉變成了白天鵝!」在昨天舉行的吳江區2020年度第二期「新時代美美江村新接力」村書記講壇上,盛澤鎮沈家村黨委書記周衛東的一席話讓在座的「同行」頻頻點頭、感慨良多。活動現場,吳江全區近300名村書記和涉農社區負責人齊聚一堂。
  • 河北滄州:黨建引領強堡壘 產業脫貧添動能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701/6b5bcb31e5104cc691b00f839bff7454.mp3 河北滄州:黨建引領強堡壘 產業脫貧添動能
  • 鄉村振興怎麼做?專家學者這樣說……︱聚焦2020年中國經濟社會論壇
    論壇期間,8名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專家圍繞論壇主題「發展富民產業 推進鄉村振興」建言資政。要樹立正確理念,從根本上擺脫傳統的發展模式,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要選對產業項目,防止千村一面,盲目跟風。要扭住關鍵抓手,選對帶頭人,打造好品牌,突出真特色。最後還要落實服務保障。
  • 常書銘在壽陽縣下洲村調研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高質量規劃項目化推進 打造鄉村振興精品示範村
    9月7日,晉中市委副書記、市長常書銘深入壽陽縣宗艾鎮下洲村,調研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落實省委「四位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及有關部署,堅持特優戰略,高質量規劃、項目化推進,確保條條落實、件件落地、事事見效,打造鄉村振興精品示範村。市政協副主席、市政府秘書長連建華一同調研。
  • 鄉村旅遊富民強村 德清莫幹山居好風光
    在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的進程中,坐落於德清莫幹山北麓的仙潭村,無疑是一道靚麗風景——深秋的仙潭村,竹林環抱,蟲鳴鳥語,葉落泉流。秋涼之際,村裡的民宿生意依舊紅火。清晨看日出,夜晚觀星海,在這樣的環境裡住幾天,對看慣了鋼筋水泥的都市人而言,是一種怡人又驚喜的享受。
  • 渠縣|「五特五鎮」激發李渡鄉村振興「新動能」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農業農村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為推動鄉村長效發展和高效治理,李渡鎮緊緊圍繞「五特五鎮」發展思路,堅持興產業強基礎,抓班子帶隊伍,抓民生促和諧,推進鎮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渠縣特色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