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葡萄坐完果就爛掉的原因可能有多種,但歸根結底應該還是受環境因素影響和管理不當,使葡萄幼果感染了病害的緣故。最常見的可以危害葡萄導致爛果的病害主要是霜黴病、黑痘病、白腐病等3種。
一、葡萄霜黴病的危害與防治
葡萄霜黴病由鞭毛菌亞門真菌中的葡萄霜黴菌侵染引起,葉片受害,在葉面上會出現半透明油漬狀淡黃綠色形狀不定的病斑,病斑背面會長出白色黴層。葡萄的新稍、卷鬚、葉柄、穗軸受害,首先出現半透明斑,隨後會變為黃褐色凹陷條斑,同時會產生白色黴層。受害新稍停止生長,扭曲枯死。葡萄幼果受害後,病部變硬下陷,長出白色黴層,後期感病部位會變紅同時呈軟腐狀幹縮,並因此早期脫落。
葡萄霜黴菌的病菌孢子最適宜在18——24℃的環境溫度下萌發,華北地區的葡萄幼果一般6月份開始發病,7月份病害逐漸增多,8——9月份進入發病盛期。
預防和防治葡萄霜黴菌,一是秋末可結合為葡萄施肥,對樹盤周圍土壤進行深耕,同時清除病枝和落葉,以減少越冬菌源;二是在生長期內合理澆水,雨後及時排水。做好果園除草和夏季修剪,保持植株通風透光。適量增施磷、鉀肥,提高葡萄植株的抗病能力。三是可以在7月之前為葡萄噴按照1:0.5——0.7:200——240的比例,使用硫酸銅、生石灰和水配製的波爾多液,首次噴施選擇在葡萄開花前進行。7月後將配製和噴施比例改為1:1——1.5:200——240。噴施波爾多液,對霜黴病可起到預防作用;四是葡萄發生霜黴病後,應當立即噴施58%瑞毒黴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加以防治。病害較重時,可噴施55%蓋克600——800倍液防治。一般1次用藥,即可控制霜黴病發展。
二、葡萄黑痘病的危害與防治
葡萄黑痘病俗稱鳥眼病,由子囊菌亞門真菌中的葡萄痂囊腔菌侵染引起,葡萄幼果受害會出現圓形深褐色小斑點,隨後可擴大成2——8毫米的病斑,邊緣深褐色,中間凹陷呈灰白色,類似於鳥眼,後期病斑硬化後出現龜裂。葡萄穗軸發病會變褐枯死,幼果因此脫落。葉片受害時,葉面上會出現針頭大小的紅褐色斑點,發展後可擴展到1——4毫米,病斑中部灰白色,周圍黃褐色。後期,病斑中部破裂表現為穿孔。新稍、葉柄、卷鬚受害,先出現褐色斑點,發展後凹陷開裂呈灰黑色,導致枯萎和落葉。
導致葡萄黑痘病的病菌,在春季葡萄萌芽展葉且降雨後溼度合適時,產生分生孢子,外界氣溫24——28℃,最適合其生長和侵染髮病。華北地區5月中下旬可見病害,6——8月為發病高峰。
預防和防治葡萄黑痘病,首先是要在葡萄日常管理中,注意清園滅菌,隨時清掃落葉、落果,剪除病穗、病稍,刮除老皮和疑似有病害的樹皮,集中燒毀。預防葡萄黑痘病同樣可使用波爾多液,配製和使用方法同預防霜黴病一樣。當葡萄黑痘病發生後,可用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噴霧,嚴重時可改用50%使百勁800——1000倍液噴霧。
三、葡萄白腐病的危害與防治
侵染葡萄引起葡萄白腐病的病原菌,無性態屬於半知菌亞門真菌中的墊殼孢屬,為白腐墊殼孢。有性態屬於子囊菌亞門卡尼囊殼中的白腐卡尼囊殼。侵染葡萄一般會使下部果穗的穗尖首先發病,發病初期小果梗或穗軸上會出現淺褐色水漬狀不規則的病斑,並逐漸發展蔓延到整個果粒,使果粒基部變褐軟腐,病果上密生灰白色小粒點。病果最後會幹縮掛在樹上,長久不落。葡萄新稍發病,多在有傷口的地方出現病斑,初期同樣為水漬狀,淡褐色,不規則,擴展後成暗褐色凹陷,密生灰白色小粒點。後期病枝表皮可縱裂呈亂麻狀。
葡萄白腐病病菌在華北地區一般6月中下旬遇雨後產生分生孢子並傳播侵染,最適溫度為28——30℃、空氣相對溼度95%以上,多數會在7月發病,8月進入發病高峰。
預防和防治葡萄白腐病,需要加強栽培管理,注意增施有機肥,適當提高樹體的結果部位,併合理疏果確定負載量,做好夏季修剪。秋末注意清潔田園,刮除病皮,全面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生長期內及時清理病果、病穗、病葉、病枝等,減少再侵染。發病前,可用80%五氯酚鈉可溼性粉劑200倍液對果園土壤噴霧消毒,花前可噴施1次1:0.7:200的使用硫酸銅、生石灰和水配製的波爾多液,6月上中旬噴施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控制白腐病的發生。葡萄生長期內,遇雨或雹災後,立即噴施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等,加以預防。發病後,同樣可使用上述藥劑。
以上就是關於「剛坐果的葡萄開始爛果,是怎麼回事?如何解決?」的知識分享,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百家號「鄉村螢火蟲」,查看和分享更多的「三農」知識。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