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場門前貼著一副對聯,過往行人紛紛駐足欣賞,蘊含深意

2020-12-19 騰訊網

我們都知道,對聯是我國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如今,每到春節,我們都會在家門口貼春聯,對聯上寫一些祝福語,以求來年的一個好兆頭。不過,現在的人們似乎只將貼對聯當成一種過節儀式,並不太關注對聯本身的內容。要知道,在古代,很多文人墨客會經常聚集在一起對對聯,這樣既可以相互交流,又可以鍛鍊自己的才能,可謂一舉兩得。今天,小編就來講一則關於對聯的故事。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比較忌諱談論死亡,關於死亡的話題,人人避之不及。而對於墓園和火葬場這種地方,大家也都儘量離得遠遠的,並不願意多逗留。不過,在某地有一處火葬場卻別出心裁,在門口掛了一副對聯後,讓很多路過的人都停止了躲避,反而願意停下來,仔細品讀其內容的深刻含義。

這副對聯是這樣的:「早來晚來早晚都來,先到後到先後全到」。其上下對聯結構相同且平仄協調,對仗極為工整。不僅如此,上下對聯還寓意相符,對的極為巧妙,並蘊含深意。其實,這副對聯字面意思很簡單。「生老病死」是人人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每個人「固有一死」,無論生前貧窮或富有,都逃脫不了這個規律,只是或早或晚的差別。

但這副對聯要告訴人們的是,死亡終究會來臨,所以沒什麼值得躲避的,要正視死亡,才能更好的珍惜時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這副對聯掛在火葬場門口,也與火葬場相得益彰,讓行人看到後,反而更容易接受死亡,消除內心的恐懼感。所以,很多路過的人都會停下腳步,駐足欣賞。

其實,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可以直面死亡,毫不畏懼。人的一生,最終都會化作一捧黃土,所以並沒什麼可怕的。更重要的是,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能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才不枉來這世間一回,不是嗎?你如何認為呢?

相關焦點

  • 火葬場貼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了下聯讓人不舒服
    在我國,每逢新年過節,貼對聯是必須有的環節。對聯的發展史很久遠,在我們歷史文化中也有華麗的篇章來敘述,古人云:人事有更迭,往來成古今,歷史就是要靠那些過往的人們不斷創新不斷推進來形成的。我們不斷的對文字進行創造,漢字拼疊成了我們的古詩詞,連成句子成了我們的詩歌,最有意思的創造就是寫對聯。對聯的創造和別的詩詞不太一樣,它有自己的創造體系,相對於詩詞來說,對聯的要求比較簡單也有一定的趣味性。
  • 火葬場貼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讓人不舒服
    引言對聯的發展歷史十分的漫長,在我國古代文化中形成了一種獨特亮麗的風景線。在《與諸子登口峴山》中說到:「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歷史的沉澱其實就是那些過往人物一代代變換得來的。而且自從文字被發明出來後,我國古人就開始不斷地對這些文字進行創造,將他們寫成詩詞,而且其中最有趣的創造就是將它們寫成對聯。對聯跟那些詩詞很多都是不一樣的,詩詞要求的規矩比較多,但是對聯規矩比較少而且還比較有趣味性。在過去幾乎每個百姓都能夠說一兩句對子出來,而且對對聯也是他們生活的一種娛樂方式。
  • 火葬場門口的一副對聯,看了讓人感慨萬千,一語道出了人生真諦
    說起對對聯,在現在的一些古代題材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中,都會有這樣的場景,比如《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中,就有大量的對對聯的鏡頭,這說明,對聯在古代時候,也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情感的方式,而現在雖然人們不經常沒事就像古代人一樣吟詩作對,但現在在過年的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來表達祝福。
  • 火葬場門口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
    對聯在中國已經傳承了上千年,它可以寫在紙、布上,也可以刻在木頭、竹子上,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被濃縮的詩詞。在現在,貼對聯除了是一種習俗之外,也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火葬場門口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
    火葬場門口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對聯文化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比如我們過年的時候就要貼春聯,這是我們的習俗,這春聯裡面的內容可講究了,一般好的對聯讀起來還是很押韻的。
  • 火葬場掛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則讓人不太舒服
    ——桑塔亞那對聯文化傳承已久,直到現在家家戶戶還會貼著對聯。對於對聯的印象,可能人們都停留在過年的時候。過年時很喜慶,對聯的顏色是紅色。而除了貼對聯,人們也習慣在門上貼上「福」字,貼「福」字時有個講究,就是要倒著貼。倒福也就是福到的意思。貼「福」字有講究,貼對聯也有講究。
  • 光棍門前貼了一副對聯,網友:太有才了,寫出了光棍多年的原因
    導讀:春聯作為一種對聯,據說起源於五代十國的蜀國晚期。它們在宋代流傳開來。當時,他們被稱為「桃符」。例如,宋代著名文學家王安石曾撰文稱「千家萬戶以桃符換舊」春聯最早出現在明代。據說朱元璋登基後,為了增加節日氣氛,他下令寫春聯,用紅紙貼在門上。因此,春聯在全國流傳了幾百年。按照習俗,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開始張燈結彩,貼上紅彤彤的春聯,展示新的一年即將來臨的天氣,為來年的好天氣、幸福和財力祈福。所謂春聯每年都貼,但內容每年都不一樣。春聯的內容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
  • 火葬場貼出經典絕對,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網友的橫批絕了
    對聯的歷史悠久,發展至今,萬變不離其宗,都要求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這是最基本的;都要求平仄相合、詞性相關、內容相關等,對對聯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如今在網絡上依然可以看到不少精彩對聯的出現,而火葬場也有對聯,有一對聯特別有深意,貼出的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堪稱經典,讓人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 一財主過60大壽,窮秀才送上一副壽聯,眾人一看,紛紛捧腹大笑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誕生於五代時期,是中華文化重要的一環,它的應用範圍最為廣泛,生命力最強,最精煉,自古受到廣大老百姓的歡迎,字數相等,形式多變,講究對偶等特點,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對它更是情有獨鍾,一副上佳的對聯,可媲美一部鴻篇巨著。
  • 火葬場門前一副對聯,上聯下聯都搞笑,看到「橫批」頓時瘮得慌
    對聯又稱楹聯,開始運用是在明朝時期,經常懸掛在樓堂宅殿的楹柱上,後來逐漸以「對聯」稱之。 對聯可以說得上是漢族的一個傳統習俗,以前多是在春節時作為祈求來年平安幸福、生活富足的,但是逐漸演變著在任何場所都能出現,客棧、青樓等等都有。
  • 10副格言對聯,總有一副適合你貼在書房了
    現收集十副文理俱佳的對聯,向大家分享,大家不妨選擇一兩副中意的貼在書房。01.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此聯摘自王維的詩《終南別業》,原詩為:「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此聯寫隨遇而安、閒適恬淡之情,頗有出塵之感。
  • 王者榮耀:過年了,大峽谷家家都在貼對聯,你最看好哪一副對聯?
    意思是說,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換上新的對聯。王者榮耀作為一個很遵守傳統的遊戲,對於這樣的傳統,也是很樂意繼續的傳承的,這不大峽谷家家也在貼對聯。 接著問題就來了,大峽谷內貼對聯,到底哪家貼的對聯最好呢?
  • 關帝廟門前的對聯:四個日觀天下,四個月照乾坤,這其中有何深意
    關帝廟門前的對聯:四個日觀天下,四個月照乾坤,這其中有何深意文/講史中郎將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關老爺,就是我們所說的關公,他是山西運城人,現在在運城就有一座關帝廟,但是這個關帝廟的修建還是有一個小故事這裡面的
  • 一副讓人害羞的對聯,上聯:天天新人鴛鴦被,下聯堪稱一絕
    說起對聯,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就是在過年,或者是辦喜事的時候貼的,大多都是一些帶有祝福味道,比較喜慶的那些對聯,但其實對聯的用途有好多,形式也有很多種,比如在古代的時候,對對子的門檻比較低,上到才子下到百姓都可以對,而且在好多酒館店鋪門前都有對子,來顯示自己的招牌,這不在一個青樓的門前就有一副對聯,堪稱千古絕對呀,讓人看了不禁臉都紅了。
  • 經典對聯
    跟詩詞君一起,欣賞史上最著名的經典對聯。-1-這樣的對聯,賊都不偷相傳,有一年臘月,王羲之從山東老家遷移到浙江紹興落戶,喬遷之喜又值新年之慶,不禁揮毫寫就一副門聯: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景新家此聯嵌了三個「春」字和三個「新」字,非常貼切地展現了「新春」景象。他自感十分滿意,就叫家人貼於門口。
  • 道教的這3副對聯,蘊含了深刻的智慧,看懂後人生會豁然開朗!
    古代的對聯又叫楹聯,一開始是用桃符寫成的。楹聯文化歷史悠久,而且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百姓布衣,都能玩味其中,怡然自得。對聯可以做到雅俗共賞,世人同樂的境界。比如我們春節要貼春聯,給老人祝壽要獻上壽聯,給逝去的人哀悼也會寫輓聯。
  • 火葬場的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好對,橫批卻讓人為難!
    在古時候有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秀才,他特別的喜歡旅遊,就在一天,他來到了我們現在所說的桂林,來到了這裡的一座山裡,這座山叫做鬥雞山,他其實本來只是想來這邊遊覽一下風光,他在爬山的時候,四處遊覽山水風光,後來站到山頂上的時候,他看到在山上看到的下面的一切,覺得非常的美,於是詩興大發,就想要寫一副對子,他想了一會兒,說道,鬥雞山上山雞鬥,這其實僅僅是一個上聯,但是下聯他想了很久都沒有想出來
  • 大學生寫對聯祝願來年脫單,每一副對聯都內藏深意
    新年貼對聯一直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代表著對新年的一年一種美好的祝願與依託。在大學每個人都用共同的兩大祝願,一是考試不掛科,能夠順順利利的完成學業,二就是能夠在大學能夠來一場轟轟烈烈,或者是溫柔細雨的戀愛,找到心中的完美另外一半,來一個學業和家庭雙豐收。
  • 火葬場貼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讓人很不自在
    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對聯被不斷細分,其中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此外各種公共場所也會出現對聯的身影,比如學校的「園內桃李年年秀,校中紅花朵朵香」;醫院的「壽世壽人杏林春滿,為醫為藥桔井泉香」等等,都能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彰顯自身的職能。一副優秀的對聯能夠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但某些場所的對聯,讓人細細品來只覺得渾身不自在。比如火葬場的對聯,其中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後家屬紛紛表示:很不自在!
  • 春節對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王羲之各添了3個字,成為絕對
    比如選拔才子,有的主考官就會出一副上聯,而考生需要在短時間內對出下聯,這種即興應對,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才學和敏捷度。還有的才子運用對聯直抒胸臆,借著對聯來歌頌祖國的山河壯麗,或者針砭時弊,甚至帶有暗諷詼諧的味道。現如今對聯文化蔚為大觀,尤其是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貼上春聯,貼春聯的習俗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生活中,成為中華兒女血液中流淌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