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南京醫科大學與蘇州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發展協議籤約儀式在蘇州舉行。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陸新,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王翔,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俞杏楠,副市長曹後靈、胡志斌,市政府秘書長周偉,校領導王長青、沈洪兵、王瑞新、馬水清、唐金海、趙俊、季勇、丁強,黨委常委、宣傳部統戰部部長沈瑞林,蘇州市委市政府和南京醫科大學相關職能部門、附屬醫院負責人出席儀式。
此外,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學浩、中國科學院院士顧東風、陳子江;北京協和醫院江驥教授、東部戰區總醫院秦叔逵教授、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捷教授、南京醫科大學陳峰教授;基石藥業江寧軍董事長、江蘇恆瑞醫藥陶維康副總經理、德諾醫療趙亦偉董事長等專家代表出席活動。蘇州市委、市政府相關副秘書長、副主任,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同志,以及學校各相關部門、各直屬附屬機構負責人等200餘人參加活動。蘇州市常務副市長王翔主持了儀式。
雙方將在高層次人才培養、重點專科建設、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響應、生物醫藥研發、大數據與人工智慧醫療、醫學成果轉化等方面邁出重大合作步伐。
雙方將共同創建和建設南京醫科大學姑蘇學院,學院一期建設規劃五年,以研究生教育培養、臨床和公共衛生研究等為主要方向,下設研究生院和三個創新中心。三個創新中心分別是:省部共建惡性腫瘤個體化診療(蘇州)協同創新中心,致力於創新型腫瘤防治體系研究及臨床應用。生殖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蘇州)中心,致力於出生缺陷防控治療、幹細胞前沿技術研發等生殖醫學關鍵技術的優化創新、臨床轉化和產業融通。江蘇省心血管病轉化醫學(蘇州)協同創新中心。通過臨床、基礎、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交叉融合,結合生物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探明高發心腦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發生、發展的規律,搭建重大心腦血管病研究公共平臺。
雙方還將共同建設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蘇州市公共衛生高等研究院,充分發揮南京醫科大學學科、平臺、人才和臨床資源優勢,依託當前蘇州衛生健康事業的良好基礎和醫藥創新載體平臺,促進蘇州衛生健康和醫學教育事業發展,實現高端醫藥衛生人才集聚,進一步做強蘇州醫療機構和疾控中心,在腫瘤、心血管、生殖醫學等重點方向形成領先優勢和重要影響力,並推動產學研協同發展,加快高質量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實現共贏發展。
李亞平市長、沈洪兵校長代表雙方籤署《蘇州市人民政府和南京醫科大學戰略合作發展協議書》;許昆林書記、王長青書記共同為「南京醫科大學姑蘇學院」揭牌;曹後靈副市長宣讀聘任通知,聘任江寧軍等5位醫藥行業企業家為南京醫科大學姑蘇學院產業教授,唐金海等6位教授為南京醫科大學姑蘇學院臨床研究及臨床試驗首席專家,陳子江等18位院士為南京醫科大學姑蘇學院諮詢委員會專家;陸新部長為產業教授、首席專家分別頒發聘書;李亞平市長為院士代表頒發聘書。
校黨委書記王長青在致辭中指出,南京醫科大學與蘇州市有悠久的合作傳統和良好的合作基礎。雙方本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指示要求的貫徹落實,也是校府合作服務人民健康事業、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職責所在。他表示,學校將通過合作,把南京醫科大學姑蘇學院建設成醫教協同、產教融合的新高地;把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建設成醫療衛生事業的新航母;把附屬蘇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蘇州公共衛生高等研究院建設成公共衛生的防護網。學校將與蘇州市委市政府及各級部門同心同向,打造一流醫療服務、開展一流醫學研究、培育一流醫學人才,不斷探索醫教協同、產教融合的新模式,不斷構建人才富集、勇於創新的新格局,不斷形成防治結合、造福民生的新體系,使雙方的戰略合作能夠在衛生健康和醫學高等教育事業各領域形成全國示範引領效應,成為堅持「四個服務」的新標杆、助力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新支點和「健康中國」「健康蘇州」建設的新樣板。
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在講話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構築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平戰結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此次校府合作,就是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對江蘇的總要求為指引,藉助高校的科研實力和人才優勢,全力打造長三角地區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健康中國典範城市」。他希望校地雙方緊緊圍繞「做強市屬醫療衛生機構」「組建產學研創新聯盟」等合作目標,聚焦公共衛生資源配置、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藥衛生人才交流、健康醫療業態培育等領域,強化「各展所長、強強聯合」的戰略共識,推動一批原創性、引領性的科技成果落地和產業化,加快形成腫瘤、心血管、生殖醫學等重點方向的國內領先優勢,服務蘇州發展,造福蘇州人民。
籤約儀式後的院士學術報告會上,南京醫科大學沈洪兵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顧東風院士分別進行了《基因組學新技術與精準醫學應用》《健康中國:心血管疾病防控挑戰與展望》兩場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