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習工程的下一個前沿:教授其他人工智慧的人工智慧

2021-02-15 鐵光學海

(美)學習工程的下一個前沿:教授其他人工智慧的人工智慧

作者:Rebecca Koenig

翻譯:張鐵光教授、劍橋博士

2020年12月10日

本文是《更好、更快、更強:學習工程如何實現教育變革》(Better, Faster, Stronger: How Learning Engineering Aimsto Transform Education)指南的一部分。

人們輔導其他人的工作相當不錯。問題是,這需要很多人。指導人類的人工智慧工具(artificially intelligent tools tutoring humans)也很管用,但構建這些數字系統需要時間和專業知識。

因此,希望設計出更好的教學和學習系統的研究人員正在努力開發一個新的教育效率水平,通過創造人工智慧工具,使幾乎所有人都能更容易地建立一個人工智慧導師(AI tutor)。

卡內基梅隆大學人機互動和心理學(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psychology)教授Ken Koedinger說:「我們正試圖利用人類輔導和計算機輔導的聯合力量。」

更快地解決學生問題(Speedier Solutions to Answering Student Questions

創造一種能補充甚至取代人類導師工作的人工智慧輔導工具,需要熟練的電腦程式員數百或數千小時。這使得這些工具對於大多數尋找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支持新方法的教師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喬治亞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和認知科學教授Ashok Goel今年早些時候在接受EdSurge採訪時說:「沒有一位教師會為了節省200人時而投入1000人時的時間。」「我不能把它交給你或是某個同事,然後說:『去你的班上運行它。』」

《一千小時》講述的是Goel和他的團隊花了多長時間創建了Jill Watson,一個可以回答學生問題的人工智慧助教聊天機器人。現在,Goel和他的同事們正在研究一種新的工具,只需要一點人類的幫助就可以建立一個Jill Watson。這是一個人工智慧系統,它從課程大綱中吸收信息,並用它來構建一個為該課程定製的Jill Watson。這樣做只需要人類大約10個小時的工作。

在原始時間的一小部分時間內生產出人工智慧教育工具的能力讓Goel興奮不已,他認為每個老師、孩子和家長都應該有機會接觸Jill Watson。

他說:「我認為現在有史密斯探員(Agent Smith)是可行的。「如果我們能在兩個小時內完成任務——我們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但如果我們能在兩個小時內完成任務,那麼我可以看到規模的擴大真的發生了。」

找更多的數學老師(Minting MoreMath Tutors

與此同時,卡內基梅隆大學的Koedinger和其他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創建一個系統,可以輕鬆地從人類老師那裡學習數學技能,然後指導學生掌握這些技能。

當系統中的第一個人工智慧工具稱為學徒學習者(Apprentice Learner),遇到一個新類型的數學問題時,它將要求用戶演示一個逐步解決的方法。然後,學徒學習者對解決方案步驟的工作原理進行假設,並對後續問題的理論進行測試。人類用戶提供正反饋或負反饋,工具從中學習。

Koedinger說,構建一個與學生通過實踐和反饋學習相同的學習方式的工具,意味著「非程式設計師現在基本上可以通過演示來教授計算機」。他還補充道,這也能讓我們洞悉是什麼讓人類難以學習,因為當學徒學習者掙扎時,「它可以很好地預測一個真正的學生什麼時候會掙扎,通常是以人類專家沒有意識到的方式。」

反過來,學徒學習者利用所學知識創建智能輔導系統,為人類學生提供同樣的數學練習和反饋。

「老師教一個『學生』,電腦教所有其他人,」Koedinger說。「人工智慧正在編寫代碼。」

研究人員希望改進這個系統,使教育者在教授一項新技能時所花費的時間與直接指導學生所需的時間相同。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博士生Daniel Weitekamp說:「再快一點就好了。」「仍然有一些漏洞,但我們正在迅速取得進展。」

而且,由於教師通常喜歡用不同的策略來解決數學問題,所以該系統可以學習不同的解決途徑來適應不同的方法。

「一個老師可以讓他們的輔導嚴格,另一種方法可以使它更靈活。你可以按你的方式做。它打開了更多的門。」

建立更好的在線課程(Building BetterOnline Courses

Korbit 是一家加拿大初創公司,由蒙特婁的Mila人工智慧研究所和劍橋大學的校友創立。Korbit的目標是大幅縮短整個在線課程的開設時間,其中包括人工智慧的個性化輔導。

在線教育很容易獲得,但是在線課程的完成率很低。人工智慧導師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但他們需要大量的資源。Korbit 的目標是將兩種教育體系的優勢結合起來,而不需要通常用於創造任何一種教育體系的人力勞動。

Korbit執行長Iulian Vlad Serban說:「建立這些項目需要很長時間——一年的時間和10人的團隊來建立一門物理課程。」「有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可擴展性。」

該公司正在開發一種名為Korbi的人工智慧技術,可以減少創建有效的交互式在線課程所需的時間,這些課程包括基於chatbot的教學支持,如提示和定義。Serban說,這是基於「一種在其他算法之上的算法」。

教師構建課程模塊的構建塊,Korbi根據學生的個人目標和工具識別出的課程為學生組織模塊。對於輔導組件,該工具利用教師放入系統中的數據以及它從維基百科和開放教育資源收集的信息。

Serban說:「我們沒有制定一千條規則。「老師寫問題,寫一兩個答案。Korbi對此進行了分析,並從網上收集數據,構建課程。」

他補充說,目前為止,從網際網路上獲取信息並沒有導致很多不準確的地方,但有時確實會引入不相關的事實。

「我們正在努力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找到學生需要的最相關的信息,」Serban說。

Korbi既是學生又是家庭教師。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系統會隨著它對人類用戶所提供的幹預進行調整,因為它知道什麼是有效的。事實上,這個工具可以同時為成千上萬的人進行大規模的教學,這也意味著它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來改進。

「我們讓人工智慧算法從自己的數據中找出答案,」Serban說。「它所做的大部分是向學生學習。學生們正在教它做得更好。」

Rebecca Koenig(@becky iu Koenig)是EdSurge的一名高級記者,報導高等教育。

這個故事是關於學習工程的EdSurge系列的一部分。這些報導得到了施密特期貨公司(Schmidt Futures)的資助,而施密特期貨對這篇報導的內容沒有影響。

 

相關焦點

  • 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人工智慧前沿論壇在上海交大舉行
    9月18日,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人工智慧前沿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文治堂舉行。中科院院士、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卡耐基梅隆大學Dietrich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人工智慧專家Richard Scheines、雪梨大學教授、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陶大程、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徐雷
  • 萬物|《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教程》:基礎教育如何教授人工智慧
    萬物是一個新欄目,介紹最新的科普圖書,最熱的科普作者,追蹤科技最前沿,為你打開一個萬物新世界。主旨報告結束後,與會專家學者展開了專題討論,探討了智能教育的發展以及未來趨勢,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教育行業如何積極面對新的變化帶來的挑戰。「智能教育可能觸發第三次教育變革。」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賀樑提出。而「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系列叢書,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推出的。
  • 北京大學—東京大學法律人工智慧前沿論壇
    開幕式由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法律人工智慧實驗室/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楊曉雷主持,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北京大學法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主任張守文教授首先代表北京大學法學院致歡迎辭。在致辭中,他指出,北京大學法學院和東京大學法學院是亞洲的兩所頂級法學院,兩校之間多年來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學生交流項目、學術研討活動在雙方的努力下取得了顯著進步。
  • 清華大學唐傑教授:認知圖譜是人工智慧的下一個瑰寶
    近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系副主任,智譜·AI 首席科學家唐傑在 MEET 2021 智能未來大會上作了題為《認知圖譜——人工智慧的下一個瑰寶》的精彩演講。唐教授指出:真正的通用人工智慧,我們希望它有持續學習的能力,能夠從已有的事實、從反饋中學習到新的東西,能夠完成一些更加複雜的任務。唐教授從人的認知和意識中抽象出來了 9 個認知 AI 的準則:    1.
  • 【宅家學習】美國羅文大學唐瑛教授:人工智慧教育與教育中的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作為當今社會的熱門研究方向,對生活以及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人工智慧技術改變了教育的形式,同時教育也為人工智慧培養了人才。那麼教育和科技、教育和人有著怎樣的關係呢?人、教育和科技是一個生態鏈,如圖1所示。
  • 人工智慧專業培養方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本碩博...
    ,能夠將基本的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應用到實踐中;(4) 了解人工智慧技術領域的有關標準、規範、規程,能夠跟蹤該領域的前沿技術,具有工程創新能力並將其應用到相關產品的設計、開發和集成中;(5) 具有全球意識和國際視野,能通過繼續教育、在線學習、培訓或其他終身學習渠道增加知識和提升能力;(6) 有豐富的專業技術工作經驗,能夠解決人工智慧技術領域的複雜工程技術問題
  • 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闡述「人工智慧前沿、競爭與機遇」
    勉勵同濟青年學子要自覺肩負起大國競爭的歷史重任,瞄準人工智慧發展前沿,勤奮學習、刻苦攻堅,為推動我國人工智慧發展貢獻力量。10月20日,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杰以《人工智慧前沿、競爭與機遇》為題,闡述了人工智慧的前沿動態、未來發展趨勢,介紹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 認知推理:人工智慧的下一個浪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2020 年 3 月 25 日,智源研究院學術副院長、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唐傑教授作客首屆中科院「先導杯」並行計算應用大獎賽啟動儀式,並為大家帶來《人工智慧下一個十年》的主題報告。
  • 兩江人工智慧學院:打造全國一流的人工智慧學院
    「人工智慧是一個全新領域,全球高校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但關鍵問題是不是誰都能摸著『石頭』的!」兩江人工智慧學院副院長張小川告訴記者,這塊「石頭」就是學院開創的國內新工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兩江人工智慧學院圍繞「面向先進裝備的智能感知技術」展開科研,以大健康、工業大數據、機器人等為應用場景,在學校支持下,建立了軟體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等四個專業,今年申報了人工智慧新專業,形成了軟硬數智全新專業布局。
  • 兩江人工智慧學院:打造全國一流的人工智慧學院
    兩江人工智慧學院圍繞「面向先進裝備的智能感知技術」展開科研,以大健康、工業大數據、機器人等為應用場景,在學校支持下,建立了軟體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等四個專業,今年申報了人工智慧新專業,形成了軟硬數智全新專業布局。「這樣的專業布局,在全國已建人工智慧學院中獨樹一幟。」
  • 全國人工智慧職教集團軟體工程專委會成立暨湖南省人工智慧學會高職AI教育專委會、湖北信息技術職教集團人工智慧+產教聯盟年會成功舉辦
    12月12日,天氣晴朗、陽光和煦,全國人工智慧職教集團軟體工程專委會(以下簡稱「AI+軟體工程專委會」)成立大會暨湖南省人工智慧學會高職AI教育專委會、湖北信息技術職教集團人工智慧+產教聯盟年會在美和易思成功舉辦。應新冠疫情防疫政策需要,此次會議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
  • 賓夕法尼亞大學人工智慧夏令營報名開始啦!
    不要急,讓我們先來看看去年參加項目的小夥伴們感受如何吧~一年前的夏天,在「他」的帶領下,100名高中生和即將步入高中的初三畢業生,曾一起沉浸在人工智慧的奇妙領域,一起享受超有趣的頭腦風暴,玩轉硬核科技、感受代碼之美!「他」就是——覺得這些頭銜還不夠直觀?
  • 第四範式首席科學家楊強教授:人工智慧的下一個技術風口與商業風口
    作為第四範式首席科學家、範式大學的導師,楊強教授近日在第四範式公司內部進行了一場主題為「人工智慧的下一個三年」的培訓,深入淺出地分享了自己在人工智慧產業推廣上的經驗,並預判了人工智慧即將爆發的技術風口與商業風口。此前,楊強教授與第四範式曾提出人工智慧的五個必要條件,為人工智慧行業提供了權威的準入標準。以下內容根據楊強教授主題演講編寫,略微有所刪減。
  • 武漢工程大學校長王存文:引領人工智慧教育 加快傳統專業轉型
    校長的使命是明確辦學方向、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建章立制、爭取資源、領導課程改革、激發學習熱情,形成思想,明確任務等等。2020年4月,由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組織編寫的&34;榮譽出品,《校長賦能人工智慧教育》是業界第一本介紹、詮釋我國高校人工智慧專業建設及教育教學的時代讀物。
  • 全球人工智慧大學有哪些_人工智慧全球大學排名
    人工智慧全球大學排名一——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素以世界頂尖的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而享譽世界,其計算機科學學科位列世界第一,與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稱為工程科技界的學術領袖。   在UCSD,所有CS專業的學生都有機會能夠將人工智慧作為他們的一個專業方向。
  • 清華大學唐傑教授:認知圖譜是人工智慧的下一個瑰寶(附PPT下載)
    近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系副主任,智譜·AI 首席科學家唐傑在 MEET 2021 智能未來大會上作了題為《認知圖譜——人工智慧的下一個瑰寶》的精彩演講。
  •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之間的差異是什麼?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都是屬於一個領域的一個子集。但是人工智慧是機器學習的首要範疇。機器學習是深度學習的首要範疇。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的一個子集,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子集這個領域的興起應該歸功於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這個領域近年來一直在解決一系列有趣的問題,比如從自動化的雜貨店購買到自動駕駛汽車。
  • 中國高校人工智慧專業最全院校排名&課程對比-虎嗅網
    計算機和人工智慧是非常年輕的學科,正處在飛速發展的朝陽時期,學科知識更新換代很快,大部分最新知識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及時沉澱到教科書中。而進入教科書的那些知識,與實際應用場景往往已有較大距離。很多CS/AI高科技公司自身就站在學科最前沿,亟需有快速學習和獨立解決開放問題能力的人才。
  • 專訪西電焦李成教授:做人工智慧領域先行者、擔當者、推動者
    當前,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和美國可以說是並駕齊驅,雙方各有優勢。兩國政府都把發展人工智慧作為未來戰略的主導,出臺了發展戰略規劃,在國家層面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研發促進機制,從國家戰略高度整體推進人工智慧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攻關和產業應用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在國家多項政策和科研基金的支持與鼓勵下,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
  • 【光明日報】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闡述「人工智慧前沿、競爭與機遇」
    勉勵同濟青年學子要自覺肩負起大國競爭的歷史重任,瞄準人工智慧發展前沿,勤奮學習、刻苦攻堅,為推動我國人工智慧發展貢獻力量。10月20日,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杰以《人工智慧前沿、競爭與機遇》為題,闡述了人工智慧的前沿動態、未來發展趨勢,介紹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陳杰首先對人工智慧發展歷程作了總體概述。他表示,人工智慧是改變世界格局的新工具,將成為信息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將推動社會智能治理、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能交通、智能農業等社會民生領域的產業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