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會衰落嗎?

2020-12-22 觀察者網

無論美國和英國面對怎樣的不確定性,它們使用的語言仍主宰著這個世界。

任何一位科學家都得用英語發表其研究成果,否則就不可能揚名立萬。當德國人與巴西人、或法國人與安哥拉人做生意時,他們或許還得使用英語。

高盛(Goldman Sachs)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27年前超過美國。然而,中國人壓根就沒堅持讓世界掌握自己的語言,而是埋頭苦學英語,每年新增約2000萬會說英語的中國人。美國傳媒集團沃爾特·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在中國開設了專門針對兒童學習英語的連鎖學校。

然而,與歷史上的那些帝國一樣,所有世界通用語最終都會沒落。還沒有哪種語言達到過英語這樣的全球流行度,但某些語言也曾廣泛用。歐洲的精英階層曾用拉丁文來寫作。尼古拉斯·奧斯特勒(Nicholas Ostler)在其著作《最後的通用語言》(The Last Lingua Franca)中寫道:公元100年時,希臘的演說家從西班牙遊歷到興都庫什地區(Hindu Kush),發現沿途各地使用的都是希臘語。

在這本旁徵博引、引人入勝的著作中,奧斯特勒追根溯源了各種語言的興衰,並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誰會終結英語一統天下的局面?英語的崛起,源於大英帝國的臣民在全球各地開疆拓土。而後,美國憑藉其經濟和軍事實力、國際一流的大學以及在科技與大眾娛樂方面獨領風騷的地位,進一步擴大了英語的影響力。

隨著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上的主宰地位逐漸喪失,作為全球語言的英語能否躲過這一「劫」呢?我覺得,在我的讀者在世之日,英語仍將是全球通用語言,原因就是學習語言既耗時又費力。如果真有另一種語言來承繼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的衣缽,成千上萬的學子又得開始學習這門語言——而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這些孩子眼下正在學習英語。

但奧斯特勒辯稱,有些通用語言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裡就沒落了。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德語從世界主要科技用語的神壇上跌落下來。直到 1910年,自然科學著作更多地是用德語、而非英語出版。到了20世紀中葉,德國的地位一落千丈。原因不僅是它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也是因為,納粹一上臺,就開除了德國三分之一的教授——其中大多數是猶太人。其中許多人移居海外——主要移居到了美國、英國以及當時英國的託管地巴勒斯坦——這使英語成為了首要的科技用語。

這些屬於特殊情況。拉丁語被各國廣泛使用持續的時間要長得多:大約2000年。19世紀時,中東歐地區仍有一些國家在民政管理方面使用拉丁語。

英語也會與拉丁語一樣經久不衰嗎?奧斯特勒指出,英語的流行根基並不牢固。據估計,在全球11億用英語的人之中,大約71%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使用。儘管英語廣泛使用,但新增的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卻不多。學習通用語純粹是出於實用目的。一旦需求發生變化,要學習的語言也會隨之改變。隨著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往來日趨密切,它們最終是否會詰問:為何相互間(印度與南非除外)使用的語言,並不是彼此的母語?中國從世界各地進口了這麼多的資源,為何供應商不用普通話與其進行談判呢?老話說得好:買東西的時候用自己的語言,賣東西的時候則用顧客的語言。

奧斯特勒接下來寫道,雖然漢語在中非貿易中可能會用得越來越多,但在一個國家未晉身「帝國」之際,其語言成為全球通用語的情況尚未有所聞。相反,他提出了一個更為激進的觀點:英語將成為最後的世界通用語。

通信革命是促成拉丁文衰落的根本原因。隨著印刷術的興起,剛建立起自信心的資產階級開始用自己的語言寫作。奧斯特勒表示,機器可能會給英語造成同樣的影響。每人都說自己的母語,然後由電腦把它譯成其它語言。

由於長期以來把電腦翻譯視為一種最為穩靠的當代笑料,我本人對它持懷疑態度。諸位不妨讀一下專門收集搞笑英語的onengrish.com網站上刊登的一則中國某超市中英文告示上使用的英語:「In case of dense smoke,use wet towel to cover your mouth and nose,bend over to evacuate」。至少我們還能明白它想表達什麼意思。奧斯特勒辯稱,機器翻譯正在改進,不過在對付細微語義差別和形象語言時的確還很吃力。

我們是否真能想像一下,將來的世界會是這番情景:大家都對著電腦講話,而翻譯出來的東西讓對方一頭霧水?這樣說出來的話在翻譯中也會有些「損耗」,但通過交換意見,雙方能夠消除誤解。語言是人類交際的要素,交談則是商業談判的根本。我們無法預知明年會發生什麼,但我猜想,應該不會出現太多表明英語日漸沒落的證據。

相關焦點

  • 粵語等方言為什麼逐漸衰落、消失?未來全世界的語言會統一嗎?
    然後進入21世紀後,人們對粵語的興趣逐漸降低,粵語開始逐漸地衰落,連大本營廣州都越來越少人講了,外地人來珠三角也不再學習粵語了。粵語是漢語最強的方言,連它都開始衰落,其它的方言就更不用說了。根據統計,漢語有七大方言體系,細分起來有大大小小几百種方言。這些方言,承載著相對應的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的方言都越來越少人使用,逐漸地衰落。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英語獨大,漢語崛起,那麼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在衰落嗎?
    當今世界,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漢語有著14億中華兒女為後盾,正在隨著中國的崛起而崛起。那麼,世界上其他語言會不會衰落至消失呢?比如說,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印地語,阿拉伯語,日語等等。世界語言多少種?
  • 外媒:英語的衰落很可能與中國興起同時發生
    英國《衛報》稱,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影響力的增強,英語的作用將逐漸減小。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28日援引該文章稱,「英語的榮耀只持續了2個世紀,與拉丁語和波斯語都還無法相比。英語的衰落很可能會與中國當前的興起同時發生,後者有記錄的歷史就有3000年。中文也是門偉大的語言。」《衛報》稱,英語的全球性地位是在大英帝國衰落之際開始崛起的,然而從語言的角度看,英國霸權被其北美的表親接過來是件幸事:20世紀中,英語在全球的作用隨著美國的擴張而不斷增加。
  • 漢語為什麼會取代英語?殖民者語言的衰落?文明的力量
    英語在未來50年的時間裡將走向衰落,而漢語將慢慢在世界範圍內復興,並深刻改變世界,為什麼這麼說呢?而隨著人類社會發展,漢字的數量仍然沒有增加,也不會再增加,因為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早已經把對這個世界的基本認知和理解融入了漢字之中,而後世除了外來事物,如西域的物種外,幾乎一切事物或物質因為都是由自然界的最初的事物組成的,所以都可以用最初的漢字組成詞來表示,幾乎很少會再單獨造一個字,漢字是對世界的濃縮表示,具有豐富的意義和強烈的表達性,這是字母文字所不具備的,因為字母本身無任何意義,只是給外部事物貼了一個標籤
  • 魏國為何會衰落?可能人才的缺失是魏國衰落的根本原因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明白為何魏惠王會找上孟子,也就不難理解魏國衰落的原因了。 一、魏惠王與孟子的千古問答 因為魏國國家地位的衰落,魏惠王就這一問題找上了儒學大師孟子,並且向孟子詢問如何為國家尋求利益。
  • 英媒:英語將走向衰落?或成為最後的通用語
    英國《金融時報》29日刊發專欄文章,題為:英語會衰落麼?  文章稱,無論美國和英國面對怎樣的不確定性,它們使用的語言仍主宰著這個世界。  任何一位科學家都得用英語發表其研究成果,否則就不可能揚名立萬。當德國人與巴西人、或法國人與安哥拉人做生意時,他們或許還得使用英語。
  • 美媒稱中國教改「打壓」英語不代表西方衰落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外交政策》10月22日報導,就在美國人學習漢語的興趣不斷高漲之時,英語在中國的熱度卻很可能要走下坡路。近期,中國教育改革的新舉措包括了降低英語在高考分數中的比重,甚至有中國網友認為這是「東方崛起,英美帝國衰落」的標誌。北京市教委日前公布了一系列高考改革方案,將降低英語在北京高考中所佔分值。
  • 韓政府出資打造的"英語村"衰落 相繼關張或轉型
    資料圖  遍布韓國各地、由政府出資打造的眾多「英語村」因入不敷出,不得不相繼關張或「轉型」。《韓國時報》7日報導,位於京畿道坡州市和揚平市的幾個「英語村」上月決定轉型為多功能培訓設施,該道漢山市2004年在韓國首創的「英語村」由於虧損已在2012年12月結束運營。
  • 衰落的蘭州大學,還有機會復興嗎?
    不過進入新世紀以後,蘭州大學卻迅速衰落,目前在各大排行榜基本上處於末流985位置,每年的高考錄取分數也是985裡面較低的,大量優秀人才流失,實力一步一步削弱,甚至被網友戲稱為中國最委屈的大學,已經不復當年榮光!蘭州大學為何陷入發展困境,竟然衰落得如此之快,蘭大還有機會復興嗎?一、蘭州大學為何衰落?
  • 李陽瘋狂英語走向衰落,只因這幾個原因……
    如果你沒有相應的語言環境,也沒有一定的語言天賦,想要學好一門外語,比如英語,就會很困難了。偏偏在中國,英語高考的分值是150分,非常關鍵。許多人就是因為英語拖後腿,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這個時候,李陽就像一個救世主一樣的出現了。說起李陽,幾乎所有90後讀過高中的人都會對他有印象,當年的他和他所創立的瘋狂英語實在是太火了。
  • 衰落的孔子學院,面對高考我們要不要取消英語及初中歷史的弊端
    (百度百科)從上面的資料看得出我們國家對於輸出中國文化這件事上還是很舍的花錢的,但有用嗎?對於那些國家來講它的人民為什麼要會講中文?它的人民不需要講中文幹嘛要理解中華文化?那既然不需要理解中華文化為什麼要上孔子學院?上了之後對於「我」來講是不是可以更好的就業來改變我的生活?你的學院是入學門檻低,含金量高?
  • 英語在歐洲衰落無可避免,誰來替代?
    還是說,大家都使用英語會更方便些?英國人、香港執業律師內維爾·薩洛尼2017年5月17日在《亞洲時報》發表評論文章:《關於英語地位衰落的閒言碎語》雖然法國人喜歡在這類事情上花心思,但法語成為全歐洲通用語言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更不必說德語了。
  • 中國東北,德國魯爾區,美國五大湖區,老工業區衰落是必然的嗎?
    中國東北,德國魯爾區,美國五大湖區,老工業區衰落是必然的嗎?一種觀點認為,不論是中國東北,德國魯爾區,還是漂亮國的五大湖區,都是本國自然資源相對豐富甚至是最豐富的地方。隨著科技的發展,運輸成本的降低,是否接近原料產地顯得不那麼重要了,老工業區的衰落也是必然……
  • 衰落造句和解釋_衰落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曹禺《北京人》:「這敗了的垂了頭的菊花,在這衰落的舊家,算是應應節令。」]衰落參考例句:1、從此以後,倭馬亞家系的繁榮就衰落了。2、這漁港因為漁民轉業而漸趨衰落。3、奢侈是民族衰落的起點。4、定窯在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後,由於連年兵災,逐漸衰落和廢棄。5、這老房子的悽涼景象,活畫出世代簪纓的大家,於今已是衰落了。6、到那天,雅各伯的的光榮必要衰落,他肥滿的身軀必要消瘦。
  • 英國為何會衰落至此
    加拿大)1磅麵包屑(英國)6盎司蜜汁果皮條(南非)8盎司麵粉(英國)1英鎊紅糖(印度)4枚雞蛋(愛爾蘭自治州)1/2盎司肉桂末(錫蘭)1/2盎司肉豆蔻末(海峽殖民地)1/2盎司丁香末(桑給巴爾島)1把布丁香料(印度)1湯勺白蘭地(賽普勒斯)2湯勺朗姆酒(牙買加)1品脫老啤酒(英國)在當時每個英國人都生活無憂,個個都是貴族,也正是這樣的條件導致英國不思進取,產業沒有創新力和競爭力,為以後衰落埋下了伏筆
  • 王建民:蔡英文的治理理念只會加速臺灣衰落
    原標題:王建民:蔡英文的治理理念只會加速臺灣衰落  蔡英文在日前名為「找回自信、點亮臺灣」的演講中提出了她的治理理念,華廣網26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分析指出,蔡英文的經濟發展主張看似誘人,卻虛無縹緲,無法「點亮臺灣」,更不可能救臺灣,只會讓臺灣陷入萬丈深淵,加速衰落。
  • 美國的衰落是偶然還是必然?
    從歐巴馬到拜登,前後不過12年,為什麼美國會從信心滿滿的世界領導者,演變到川普任內要強調「美國優先」、「要讓美國再次強大」,甚至到拜登時代竟然開始擔心美國還能不能繼續作為世界領導者?美國政治學者福山最近提出「衰敗中的美國」說法,美國是真的開始衰落了嗎?如果是,這樣的衰落是暫時的短期的,還是會長期的持續下去?如果是長期的,那麼是偶然的、外在的因素造成的,還是美國本身發展脈絡和邏輯的結果?
  • 定窯之衰落
    第一部分:學界對定窯衰落的認識第二部分歷年發掘報告第三部分:定窯衰落過程和時間的劃分第一部分:學界對定窯衰落的認識1.臺北故宮蔡玫芬老師認為:考古與文獻均已證實具特徵的定窯作品一直風行至十三世紀二十年代的金代未年,考古家認為定窯址在十三世紀中葉金朝滅亡後便衰落了,雖然明代史料一再強調曲陽每年缸瓶罈之貢,不過當無實物資料可茲陳述
  • 不與華為合作,AT&T會衰落嗎?
    標題是偶然間在網上看到網友提到的一個問題,之所以會有這個問題,背景是在2018年初,AT&T作為運營商放棄銷售華為手機。這個問題其實是有bug的,因為華為在美國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業務,僅有的業務也是與AT&T等大運營商不願去的偏遠地區當地運營商合作。所以多年來,兩家公司都是在楚河漢界兩邊,各自發展各自的。
  • 美國衰落就在眼前?從衰落到墮落,美國為何盯著中國不放?
    於是,美國衰弱了這句話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大肆流傳,我們開始推測美國什麼時候會難以維持霸主地位,中國又什麼時候可以超越美國。在最近這幾年,世界各地的許多政治家們都開始逐漸意識到,美國確實已經在走向衰弱,甚至會突然衰弱,喪失其向全球投射力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