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8 20:32 |浙江經信
小微企業園專題
小微企業園是我省高質量發展組合拳的重要一招,是再創塊狀經濟和小微企業發展新優勢的重要載體。重點縣(市、區)經過一年多的試點推進,結合實際大膽創新,探索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經驗做法,取得了積極成效。現擇優選取部分縣(市、區)好經驗、好做法予以刊發,供各地學習借鑑。
溫州聚力提升
小微企業園四大核心指標
持續優化對小微企業和
產業發展的賦能水平
今年以來,溫州市以小微企業園「十條剛性措施」為引領,從「產業集聚度、入園規範度、生產安全度、企業滿意度」四個核心指標入手,全力推進小微企業園建設提質增效,持續優化對小微企業和產業發展的賦能水平。
建設成效
截至2020年上半年,溫州市51個運營滿兩年的小微企業園畝均產值532.1萬元/畝、畝均稅收22.2萬元/畝,分別較上年度增長19.9%、12.4%;共集聚企業2901家,其中規上企業數324家,分別較去年年底增加692家、91家。
特色經驗
1
深化園區廠房資源供給改革,提升產業集聚度
明確規劃標準
規定生產製造類的園區,佔地200畝以下的原則上只能規劃一個主導產業,佔地200畝以上的原則上不超過兩個主導產業。如龍灣建設精鑄小微企業園,佔地168畝,聚焦鑄造產業,為系統流程企業提供基礎配套。
堅定產業定位
把推動產業有效集聚作為小微企業園建設運營的核心目標之一,嚴格入園審查,與主導產業定位不符的企業不予入園。如永嘉縣珠岙輕工產業園對5家不符合主導產業要求的企業予以限期搬離。
強化信息對稱
打造園區廠房租賃平臺,加強園區空置廠房信息、入園標準與限定條件等內容的發布,讓符合條件的企業輕鬆實現一站式對接,提高園區廠房的配置效率,提升主導產業集聚度。今年溫州市納入績效評價的51個小微企業園主導產業集聚度均達到70%以上。
2
完善準入管控機制,提升入園規範度
規範入園合同約定
制定入園管理合同模板,要求園區畝均投資強度不低於200萬元、畝均產值不低於400萬元、畝均稅收不低於15萬元,並明確相應違約退出機制。截至8月底,全市已合計補籤入園企業合同2916家。
規範廠房流轉機制
加強園區廠房轉讓和出租管理,明確入園企業未經批准不得轉讓、租賃廠房後不得轉租。如蒼南縣出臺《工業廠房轉讓、租賃管理實施意見》,明確工業廠房轉讓、租賃相關條件,以及嚴格禁止租讓的相關情況。
強化違規清理
對存在違規出租或轉租問題的企業,通過限期退出、關停企業、騰籠換鳥等方式進行清理。截至8月底,全市已清退不合規入園企業192家,退還違規收費1543萬元。
3
構建全方位、常態化安全監管機制,提升生產安全度
推進建築安全整改
由應急、環保等部門開展聯合行動,對園區內的違章隔層等建築類安全問題進行重點檢查,目前共已拆除企業違章隔層3.26萬平方米。特別是龍港市專門成立三個攻堅組,一次性拆除違規隔層達6058平方米。
常態化實施消防安全排查
消防等部門定期對園區消防安全進行全面檢查,並委託第三方機構加強小微企業園消防安全管理。如甌海區慈湖科技園一次性投入400萬元用於噴淋安裝,化解消防安全隱患;樂清市環保產業園委託第三方監測公司對23家企業免費進行消防設施安全監測。
開展設備安全專項檢查
今年針對部分輕工類園區存在重型機械上二樓的現象,聯合應急、消防等部門進行綜合評估,符合承重要求的進行防震加固,不符合安全規定的立即責令整改。
4
完善配套建設、優化增值服務,提升入駐企業滿意度
加強公共配套設施
規定各園區必須建設必要的生產性和生活性配套設施,尚有欠缺的要採取有效方式補齊短板。如洞頭區針對霓嶼紫菜現代園員工宿舍配套用房不足的問題,由屬地街道收購園區內空置廠房改造為員工宿舍;鹿城區引導鹿翔、潘岙等村集體小微企業園將部分租金用於園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推動村集體和園內企業互促共榮。
提升園區專業化運營能力
規定100畝以上園區開發建設單位必須建立或引進專業化運營管理機構,100畝以下園區須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如龍灣區通過政府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引入浙江科能公司為空港新區等6個小微企業園提供規範化統一管理,讓園內企業享受「一站式綜合服務」。
深化數位化園區創建
制定《溫州市數位化小微企業園建設評價標準》,計劃全年完成30個數位化園區建設。目前,甌海科創園、鹿城裝備製造園等8個園區已獲得省級數位化示範、試點園區稱號,並已實現物聯網設備改造和大數據中心統一管理,入駐企業已可共享智慧安防、智慧車行、智慧消防等數位化管理功能。
點擊標題查看專題往期內容
小微企業園專題報導
供稿 || 企業服務體系建設處 溫州市經信局
責編 || 俞雲飛
編輯 || 陳丹文 夏之冰
美編 || 鄭鈞允
點擊標題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上半年工業經濟形勢分析媒體通氣會:全省工業經濟總體呈現「V型回升」態勢
1600432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