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天,小編還寫了一篇文章,專門講到香港四大殿堂級樂隊。溫拿樂隊、太極樂隊、達明一派和BEYOND,四者論作品及在樂迷中的影響力,從高至低應是從BEYOND到達明,再到太極,最後溫拿;而在香港主流樂壇的認可程度來說,卻恰恰相反,溫拿第一,其次太極、達明,最後BEYOND。後面這個排位,基本可以從代表香港樂壇至高榮譽的金針獎就明顯看得出來,溫拿1988年就拿了,太極2016年拿了,而達明和BEYOND還遙遙無期(香港四大殿堂級樂隊,BEYOND居首還是居末?這個答案很分裂)。沒想到,這話還沒說兩天,金針獎最新消息來了,達明一派果然緊隨太極之後,獲得第41屆金針獎。
據香港電臺官網報導:香港電臺在2018年12月5日舉行的記者會上,署理副廣播處長(節目)陳敏娟宣布「第41屆十大中文金曲」的「金針獎」將頒予樂壇夢幻組合──達明一派,以表揚他們對香港樂壇的貢獻。百度百科「金針獎」詞條也第一時間更新了此結果。
說到達明一派,獲得金針獎的確是實至名歸,以前鍾鎮濤和太極獲獎時還有人質疑,我想這次質疑達明的聲音應該更少吧。雖然達明在內地不算很紅,但就音樂水準來說,他們的地位真的很難有人能撼動。作為一支成立於30多年前的樂隊,可能從80末到00後,都對他們沒有什麼印象。相信我,如果你沒聽過,趕緊先去聽一首《石頭記》,你會回來感謝我的。
達明一派確切地說不能叫樂隊,應該算組合吧,因為就兩個人嘛。當然,跟唱跳型組合草蜢還是完全不同,跟太極、BEYOND等樂隊並列更為合適。
成員一個是黃耀明,主唱;另一個是劉以達,主要負責作曲、編曲及樂器演奏。黃耀明帥一點,也唱得好,而劉以達創作才華令人驚嘆。兩人於1985年組成「達明一派」。1986年,他們籤約寶麗金,隨後推出首張同名EP《達明一派》,宣布正式出道。半年後又推出首張大碟《達明一派II》。但這時還沒能引起太大關注。到1987年,達明推出了第二張大碟,也就是那張石破天驚的《石頭記》。連續三周佔據本地中文唱片銷量冠軍,也確立了他們之後中西結合的電子創作風格。這張獨樹一幟的概念唱片,以《離》開頭,以《棄》結尾,同名主打曲《石頭記》更是令人倍感驚豔,迷幻鬼魅,又古典悽迷,140多個字,濃縮了一部中國文學巨著,教人聽得迷醉,又耐人尋味,堪稱華語音樂中國風之標杆,30多年來無可超越。曾有樂評人這樣評價:《石頭記》是華語樂壇極少數可稱為「逸品」的流行曲目。
當然,達明的經典作品遠不止《石頭記》一首,雖然他們只維持了5年便解散了,但那段時間他們作品甚豐,留下了《禁色》《四季歌》《你還愛我嗎》《天問》《馬路天使》等數不清的經典好歌。相比太極的搖滾、BEYOND的勵志,達明作品中清新唯美、夢幻迷離的特色十分鮮明,在當時樂壇是藝術化與高逼格的港樂代表。
1991年,黃耀明與劉以達因音樂理念的分歧,達明宣布暫時解散。但在後來的20多年時間裡,他們效仿前輩溫拿,每幾年重組一次,發張新專輯或開演唱會。他們先後於1996年、2004年、2012年和2016年四度重組,發行過多張專輯,舉辦過多場演唱會。但出道以來,在內地露面的次數屈指可數。當然,這跟他們的作品風格與題材不無關係。可以說,他們一開始,就註定是為少數人而歌的。他們很多反映現實的歌曲題材,是十分尖銳的,但他們總是試圖用藝術去表現它們,雖然結果不一定完美。
黃耀明的聲音與劉以達的作品,沒有比他們更登對的唱作組合了(當然,僅僅是指音樂上,私底下也可能是很不登對的兩個人)。黃耀明的那把嗓子,如同一泓清泉,能洗滌你的耳朵,恰恰承載了劉以達那不染凡塵的旋律和達明的獨立精神,加上陳少琪、周耀輝、潘源良等大師級詞人的鼎力加持,達明的音樂註定讓時代無法忽視,且能跨越時代,跨越地區的概念。聽他們的歌,其實你聽不出多少港樂的影子,就是這樣,因為他們早已超出了這個限制。如果BEYOND的音樂給了無數人奮發向上的力量,那麼,達明的音樂則給了聽者藝術上的享受與啟發。
金針獎是對香港樂壇對歌手、音樂人最大的肯定。繼溫拿之後,2016年,太極;2017年空缺;2018年,達明;按這樣的趨勢,下一個可能真的輪到BEYOND了。那樣,香港四大殿堂級樂隊(組合)就全部功成名就了。對於此次的達明獲獎,你認為他們是實至名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