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知名百億私募保銀投資線上舉辦「2020年中策略會」,公司創始人、投資總監王強就股市投資相關話題進行了分享。他認為,最近出現的股市調整幅度有限,進入盤整後個股行情將繼續演繹,對下半年股市仍然有信心。而正式落地的創業板註冊制,則為國內價值投資者又打開了一扇窗。
王強是中國第一代基金經理之一,擁有超過28年的投資經驗。他在1999年創立保銀投資(PINPOINT),拓展海外和國內資產管理業務,王強管理歷史最長的美元基金成立已經15年,長期業績優異。
為應對當前市場分化的環境,保銀總體對策是投資頭部企業、全球化的企業和產業迭代機會,尋找市場阿爾法;同時投資新興產業和增長行業,以此把握貝塔機會。
核心觀點:
以下內容根據演講實錄整理:
6月11日美股為什麼大幅度下跌?
市場上共同的說法有幾點:第一種解讀,大家認為主要由於美國疫情的二次爆發,我們觀察到美國有20個州疫情在惡化,每日新增人數還在持續創新高。美國政府為了救經濟進一步開放,導致疫情惡化。第二種解讀,主要是美國的遊行和騷擾在進一步演化。第三種,大家覺得美國經濟可能中長期不會太好。
我個人的解讀是怎樣的?美國這次大幅度反彈的時候,一些對衝基金開始加倉,公募基金開始加倉、ETF申購,資金紛紛回流,基本上我觀察大部分機構的倉位都回到了年初的最高點。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已經沒有太多的新增資金入場了,市場趨於一種弱平衡的狀態。
從3月24號、25號最低點一路上漲了大概兩個月左右時間,很多機構從不知不覺到後知後覺,不斷地加倉上來,這周基本上到了一個歷史高位。市場處於很弱勢的情況,再加上11日白天中國的A股先跌了,美股找到一個藉口大幅度下跌,這種大跌我覺得是市場心態不太穩的表現。當然也不排除有我不知道的事情發生了。
對於美國股市下一步演變,我做一個簡單判斷,如果沒有我們所不知道的利空,沒有大的金融機構大幅度減倉,我認為美國股市這次的震蕩不會太大,震蕩會逐漸地收斂。這與2月底、3月初有風險平價策略基金大幅度減倉所導致的美股暴跌完全不一樣。後市好的股票會繼續漲,差的股票會繼續跌,市場暫時進入了上下震蕩盤整的行情。對於下半年股市,我覺得可以樂觀一點,可能下半年還是有行情的。
3月份美國為首的全球市場暴跌主要是由於風險平價策略基金的槓桿太高,加上幾家主權基金的贖回,又碰到石油價格暴跌的導火索,導致所有的商品和股票大幅下跌,風險平價策略基金的槓桿從3.5倍降到1.5倍,大約8000億美金的資產在瞬間被擊中賣出,幾乎創造了美國股市歷史上跌速最快紀錄。巴菲特也說「活久見」,在短短一周內碰到了幾次熔斷,大家經歷了一次全球罕見的大暴跌。
有公眾號在3月25日發過一篇文章:我們認為由於市場環境的悄然改變,有利因素不斷集聚,美股乃至全球市場的大反彈很快即將發生。
我想說一個觀點:「股市短期走勢從來跟經濟不是完全相關的。」這次股市大家可以看到是V型反轉,但我們的經濟可能是從底部慢慢復甦的過程。
美股當時反彈的背景:首先市場的大幅減倉告一段落,風險平價基金的槓桿已經降到1.5倍,減倉告一段落。第二點,市場上沒有類似2008年那樣發生大型金融機構倒閉。2008年雷曼等很多大型金融機構面臨倒閉、或者已經倒閉。金融機構每天的資金拆借往來是很多的,一家公司出問題不能正常兌付,可能會以指數級影響去傳遞,但這次沒有任何金融機構發生倒閉,只有一些投資機構發生了比較大的虧損。和2008年不一樣的還有,幾乎所有基金都沒有大幅贖回,公募基金甚至還略有流入。
而且第三點,3 月23日美聯儲通過了所謂無限QE的一系列政策。簡單講,美聯儲在一周內推出了幾乎大於2008年3個月到半年的擠牙膏式的救市政策。短短幾個月內,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大概從2.5萬億美金擴到了7.3萬億,而且還在增加,未來可能增加到10萬億美金,基本是無限QE的政策,買各類的債券、ETF,就差直接進股市了。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可能,市場也沒有關注到。美國和全球養老金有一個6040計劃,它們在每個季度末會做動態調整,以保持60%股票和40%債券的倉位配置(股市下跌導致市值縮水,要保持比例就需要增配股票),我們測算會有大幾百億美金會流入股市。
基於這些判斷,我們內部在3月24日就認為當時可能會是市場最低點,27日更是明確提出美股不排除創出歷史新高。而到6月10日為止,美股納斯達克已經創出了歷史新高,道瓊跟標普500接近歷史高點。
中美關係從戰略合作走向戰略競爭。美國時間11日,美國財政部長表示,美國可能會考慮採取限制香港資金流動性的措施,金融戰我覺得是剛剛起苗頭,如果對香港資金流動進行限制,對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講一下中概股的問題。今年4月2日瑞幸咖啡在渾水的指責下,報出財務造假。4月19日瑞幸發布公告收到退市通知。瑞幸創造了最快上市的紀錄,也創造了最快退市的紀錄,在中美關係緊張期間,這一事件可能會被無限放大。5月21日美國通過了對中國公司監督法。有三種情況會被禁止在美國上市:受中國政府的控制、財務報表的披露問題,還有其他一些問題,這一法案可能會加速美國中概股的私有化或者轉板交易。
中概股大概在9、10 年前左右有過一次比較大的爭議,後來雙方達成默契,可以把財務的工作底稿放在香港。因為中國的法律規定,中國上市公司審計的工作底稿不能出中國境內,但是美國證監會規定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一定要工作底稿,要美國的審計委員能看到。9年前我們達成默契,工作底稿可以放在香港,由香港四大會計事務所代為審計。
關於中概股的法案還要經美國眾議院通過、美國總統籤署後,才能成為正式法案,還需要三年的時間,所以公布這個消息後,當天股價跌了一天,第二天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繼續上漲,大家覺得這個事情還比較遠。
還有一個影響中美關係的因素是美國大選,大家知道川普的民意支持率在下降。第一是疫情應對不利。第二是美國經濟正在經歷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大幅度的萎縮,失業率創出了歷史紀錄。第三是川普在這次美國騷亂、示威活動中表現不力。每次大選前,兩黨候選人誰對中國態度越嚴厲,就越會取得選民的支持,所以不排除在11月正式選舉前,美國候選人對中國會採取嚴厲態度,這對市場會產生一定影響。
困擾市場的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因素,就是疫情。疫情基本已經從北半球蔓延到全球,全球疫情可能常態化,除非有疫苗或特效藥被發明出來,否則很難杜絕。疫情爆發對中國的經濟兩個影響:第一是出口影響,第二是供應鏈的影響。
我們認為對中國產業鏈轉移的風險不可盲目樂觀。大家可以看一些數據,中國出口佔全球的比例從2015年的13.6%下降到去年的13.1%,下降了0.5個百分點。東南亞其他國家從2015年的7%上升到了7.5%,中國的下降正好等於他們的上升。從這個數據看,中國的產業鏈已經在慢慢地向東南亞一些國家進行轉移。需要防範疫情成為加速產業鏈轉移的催化劑。
美國從2008年底到2019年末,這11年的大牛市,納斯達克2800多家上市公司中,中位數平均漲幅為33%,但前10%漲幅的股票平均漲幅達到20倍,而且這前10%股票的市值佔總市值的50%。簡單講就是少數贏家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中美股市的結構是在趨同的,頭部企業越來越集中,好的公司股價在不斷地上漲。大家可以看到這次美國納斯達克創新高,主要是由於像Facebook、Apple、Google這些公司股價創出了歷史新高。
還有一個趨勢很重要,就是全球分化。全球分化大家看到全球實體經濟緩慢復甦、去全球化風險、貧富分化更為嚴重。對上市公司也有重要影響,頭部企業和新興行業是高增速,尾部企業慢慢被淘汰。
再講講保銀的對策:這裡有阿爾法的機會,還有一些貝塔的機會。
在Q&A環節,王強還對很多投資者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回答。券商中國記者節選了其中一些比較熱點的話題。
1、保銀會參與科創板嗎?對創業板註冊制是怎麼看?
王強:我們不會特地去看哪個板。如果從基本面角度發覺一隻股票有做多或者做空的機會,我們都會參與。創業板註冊制為價值投資者又打開了一扇窗。註冊制後公司上市的節奏會越來越快,股票越來越多,精挑個股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專業投資者取得阿爾法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
2、國內資本市場改革會對券商行業帶來較大的投資機會嗎?
王強:資本市場的改革一直在推進,未來券商的分化會特別嚴重。大家知道現在券商牌照在逐步放開當中,外資的券商也會逐漸進來,實際上行業競爭是在加劇的。當然中國政府和監管部門也是希望扶持中國的高盛、中國的摩根史坦利,大券商會有更多機會。所以說我們覺得這個行業也跟其他行業一樣,頭部的券商會更有機會。
3、如何看待醫藥股和科技股?
生物製藥的板塊我們相對來說還比較看好,傳統製藥板塊相對比較看空。因為傳統製藥企業,國家基本上三年左右對所有的藥品要輪選一圈,要求進醫保降價,所以相對來說這些公司業績增長會比較吃力。
A股上市的科技股其實是比較貴的,我們覺得風險可能更大一點。但如果中美真正脫鉤的話,我相信這些公司還是可能有一定的表現。
4、白馬股的投資機會是否到頂了?
王強:其實剛才其實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美國10年牛市就漲了頭部的10%的股票,納斯達克2800多家公司,10%的股票漲了20倍。中位數第1400名的股票10年平均漲幅是33%。一個是20倍,一個是33%,所以我覺得行業當中頭部的股票還能漲。
5、中概股回歸對香港資本市場的影響?
王強: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在三年內應該問題不大。中概股如果都是回到香港來上市,對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反而有提升。現在阿里巴巴大部分成交量還是在美國,如果阿里巴巴全部回到香港,京東、網易雖然在香港二次上市,大部分證券還在美國,如果他們全部回到香港來上市,香港的成交量會活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反而會上升。
6、下半年是不是難有行情?
王強:我覺得要樂觀一點,下半年可能還是有行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