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8月26日電
幼兒園該歸哪個部門管?或許絕大多數人的答案是教育部門。其實,幼兒園的主管單位並不僅限於教育部門,目前除了公辦園,還有單位自辦園、村辦園等。但有一個現象引起記者的關注,即在佔幼兒園相當比重的民辦幼兒園中,有很多竟是由在工商部門註冊的公司開辦的,這是為什麼?
發現
一顆齲齒引出的質疑
今年3歲的菡菡正在通州某幼兒園就讀,是一顆齲齒讓菡菡的媽媽對幼兒園的資質產生了質疑。
「孩子的牙齒不太好,才3歲,一顆門牙就有齲齒了。」菡菡媽說,她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說衛生部門將給在園兒童進行氟化泡沫治療,防治齲齒。「當時聽了好高興!」於是連忙打電話問幼兒園,回答卻是沒接到通知說有誰會來園為孩子治療。
這事兒不能耽誤,一周之內菡菡媽打了40多個電話,問過十幾個單位,但都說「不知道」。「新聞裡明明說了的嘛!」直到找到牙防所,疑問才解開。
「牙防所說他們只給在教委註冊的幼兒園的孩子做這種治療。」這讓菡菡媽有點兒蒙了,難道自己孩子所在的幼兒園沒有在教委註冊?
打電話問通州區教委,接電話的工作人員告訴說,菡菡所在的幼兒園的確沒有在教委註冊。事後據記者查詢北京市教委網站公布的幼兒園名錄後發現,豈止菡菡所在的幼兒園,在其周邊的幾個幼兒園也都沒有經過正規註冊。
「沒註冊咋就開園招生了,為啥沒人管呢?」對菡菡媽的質疑,教委工作人員沒作明確的回應。
諮詢教委後的第二天,菡菡媽早早地來到幼兒園,當面詢問園長。「園長倒是很實在,直接告訴我教委註冊手續還沒辦下來。」這讓菡菡媽明白過味兒來,怪不得之前拿到的孩子入園繳費的收據時,納悶兒公章上的主辦單位怎麼是一家公司呢? 原來是這麼回事!
至今菡菡媽的顧慮也沒全消除: 「不能在幼兒園裡做氟化泡沫防齲齒沒關係,我自己也能帶孩子去做,但沒在教委註冊,萬一出現其他問題,誰負責監管呢?」
揭秘
民辦幼兒園多數是公司辦
在通州區,像菡菡上的這種編外民辦幼兒園,主要集中在城區南部新開發的社區。這種情況在其他區縣存在嗎?
在豐臺區一新建小區附近,記者找到了一家幼兒園。這家幼兒園利用的是社區的底商,一處非獨立的二層建築用房。幼兒園的教室、廚房等主要功能區都集中在二層。負責人劉女士告訴記者,目前該園在園幼兒約有150名,處於滿園狀態。在園兒童從2歲半至5歲不等,分成幾個大小不等的班級。
走上二層,記者發現,這所幼兒園的內部裝飾很精細。地面鋪設了防滑地膠,牆壁包著防潮牆襯,門把手都高於兒童的頭部位置,桌角等帶尖的部位都小心地用軟質材料包好。走進一間教室,只見兩名老師正帶著小班的孩子一起做遊戲,旁邊還有一位保育員。
在中控室,劉女士指著幾個碩大的電腦顯示器告訴記者,從幼兒入園到下午放學,全程都有監控,家長可以隨時調看, 確保放心。接著, 她拉開辦公室裡會計的抽屜,取出一個大檔案袋,裡面裝滿了家樂福、歐尚等商場超市開具的食品原料發票。另一個紙袋裡裝著廚師的健康證和體檢證明。「我們這個幼兒園的管理、師資、夥食絕對是一流的。」劉女士很自信,說為了辦幼兒園,已經投資上百萬元了。
即使這樣用心,劉女士還是不願提及幼兒園是否「正規」這個話題。最終,她告訴記者,目前幼兒園持有的是工商部門核發的藝術培訓公司的法人執照,在教委註冊的事兒因為戶外活動場地的問題擱淺了。就在距離這家幼兒園幾百米遠,一家原本以語言教育為主的培訓機構,前不久也悄悄辦起了「特色幼兒園班」。這個幼兒園的信息在市教委的網站上同樣查不到。
天通苑是大型社區,據記者在當地調查,除幾家大型幼兒園作為知名幼兒園的「連鎖店」或分園存在外,很多小型幼兒園也沒有在教委註冊。經營幼兒園的高先生倒是挺坦白,他說曾諮詢過教委,但因自己租的房子面積和戶外場地都不符合要求,所以沒法兒註冊,但並沒影響他這所僅能容納幾十人的幼兒園年年滿員。
調查
辦個幼兒園成本不低
毛先生一直想辦一所能接納180個孩子的幼兒園,但從教委諮詢回來後有點兒垂頭喪氣。他告訴記者,儘管有各種辦園的鼓勵政策,但現在申辦一個符合標準,能在教委註冊的幼兒園,難度還是太大了。「如果一切都嚴格按規定辦,就得投巨資。即使有錢,還有運行虧本兒的風險。」這段時間他在考慮,究竟是繼續申辦,還是索性退出呢?
辦個幼兒園,成本不低。
毛先生遞給記者一份列印的《北京市幼兒園、託兒所辦園、所條件標準》,其中幾個關鍵處還用紅筆勾了出來,特別醒目。
「按教職工與在園幼兒的比例規定,招收180名兒童入園,至少得配30名工作人員,按社會平均工資計算,每月開支就超過15萬元。」據毛先生計算,即使180名兒童全部繳費入園,每個月的保教費、夥食費收入不過22萬元,除去工資,只有7萬元「活錢」可供支配。
「再看看房屋面積要求,至少得900平方米,按現在每平方米租金一天2元計算,一個月又得花掉5萬4千塊。」這一來,「活錢」只剩下1.6萬元了。而水電開支、日常運行經費、夥食成本等還沒計算在內,如果加上這些,辦個幼兒園在沒有財政補貼的情況下,篤定是要賠本兒的。
對這份已經制定了十幾年的《標準》,毛先生研究了許久。「不是標準太高,而是現在幼兒園的運行成本太高。」《標準》要求,幼兒園每班配備2名老師和1名保育員。這樣的人員安排,在公辦園可能沒壓力,但投資民辦園心裡就要盤算:3個人的工資、保險等加起來每月至少1.5萬元。
《標準》對園舍建築的要求更讓毛先生頭痛。每個班活動室兼臥室70平方米、廁所6平方米、盥洗室8平方米、衣帽教具儲藏室9平方米、音體活動室70平方米、廚房80平方米、辦公用房152平方米。6個班、180人的幼兒園,面積至少要在2000平方米以上。
「租金還好說,關鍵是地方難找。」毛先生曾動員各種關係,找到一些場地,但都不合適小區配套幼兒園,開發商預留的戶外活動面積小;寫字樓房間不合適,須投巨資進行改造;社區底商沒有操場。
支招
規範民辦園其實也簡單
編外民辦幼兒園的出現,反映出社會的需求,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加強引導,依法管理,甚至需要及時調整政策,爭取將符合條件的幼兒園納入到學前教育事業中來。
建議一
對工商登記的培訓企業逐一核實
「認真監管是批准機關的職責。」從事法律服務工作20餘年的律師吳樹友認為,註冊成商業性質的培訓機構,卻行幼兒園之實,工商部門有監管、制止的義務。
「達不到條件,教委不給批准註冊,就改頭換面到工商部門登記一家培訓公司,再以這個公司的名義對外招生、辦幼兒園,這已經不是鑽空子,而是違法了。」
律師建議,工商部門應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對登記的企業,尤其是培訓企業應逐一上門核實,發現違法超範圍經營的應該責令改正。對發現經營需要前置行政許可、審批的,應當要求其獲得相關資質後才準許恢復營業。
吳樹友認為,工商部門在日常檢查中發現以公司名義登記的幼兒園,應摸清情況區別對待,根據房屋設施條件、招生情況、食品衛生安全、消防安全等,可將幼兒園分為「取締」和「經整改能基本達標」兩類,對後者應督促其儘快辦理相關許可並及時向教育部門通報情況。
建議二
適當降低幼兒園的申辦門檻
在研究了本市出臺的《北京市舉辦小規模幼兒園暫行規定》後,畢業於北大教育專業的博士李瑩認為,適當降低幼兒園的申辦門檻十分必要。她建議,應進一步理清申辦幼兒園的準入障礙,制定出更加符合實際情況的準入標準,對符合基本條件的予以註冊發證,既有利於主管部門監管、指導和規範,也能解決入園難的問題。
目前,本市的編外幼兒園至少有上千所,這些幼兒園雖沒拿到辦學許可手續,但解決了一部分適齡兒童入園需求,部分緩解了入園難的矛盾。專家建議政府部門正視這些幼兒園所發揮的作用,對符合條件的幼兒園應儘量納入學前教育監管體系,降低編外園的辦學隱患。
專家表示,對未辦理登記的民辦幼兒園,應進行認真篩查,給予指導、扶植,幫助其升級,達到國家標準後應準許其註冊。只有在限定時間內達不到相應標準的,才強制關閉。
李瑩說,對一些地產開發項目,政府應嚴格審查配建幼兒園的建設情況,防止開發商在幼兒園建設項目上搞「縮水」,遺留下隱患。在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在人口密集的新城、新建小區等地,可適當放寬幼兒園建設標準,例如放寬生均建築面積、戶外操場面積等。
建議三
政府出資購買民辦園學位
市政協委員朱敏(微博)在做客首都之窗時建議,政府可以通過購買學位的方式緩解民辦幼兒園收費貴的現狀。同時,減免民辦幼兒園的稅收,並對水、電、氣、暖費實行民用標準。
數據顯示,1990年北京幼兒園有4793所,而到2008年,本市註冊幼兒園僅1266所,在園人數27萬餘人。近幾年,京籍和非京籍新生兒每年在18萬左右。也就是說,註冊幼兒園可提供的學位數僅有適齡兒童的一半。雖然本市計劃在3年內投入15億元建立118所公辦幼兒園,5年內投入50億元,在新建300所幼兒園的同時再擴建300所,但供需矛盾突出已是不爭的事實。
朱敏表示,在物價高企,又沒有政府財政補貼的情況下,民辦幼兒園只能靠高收費來解決經濟困境。對於降低民辦幼兒園收費的實現途徑,她建議政府以獎勵的方式購買服務,以降低民辦幼兒園的成本。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購買學位。對民辦園服務半徑內上不起幼兒園的孩子實行公辦園的收費標準,差額部分由政府補償。」朱敏還認為,應用政府支付民辦園教師工資的方法來降低師資負擔。政府可向民辦園派駐公辦園教師,並要求民辦幼兒園降低收費標準。
將民辦幼兒園的水、電、氣、暖收費按民用標準收取,適當減免稅收,也將大大降低幼兒園的運營成本。據測算,本市城區民辦幼兒園每個孩子每月的運營成本約為1500元。
此外,專家們還認為,應該使公辦幼兒園的師資流動起來,建立優秀幼兒教師到其他較差公辦幼兒園及民辦幼兒園代課的機制,通過優秀幼教師資傳幫帶, 提高普通園的辦學質量和幼教老師的教學水平,使優質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最大化。
舉措
學前教育政府在行動
面對突出的入園矛盾,本市教育部門也採取了積極的行動,擴大公辦幼兒園規模、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提供更多的學位。本市制定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13年,建設和改造769所幼兒園,使全市幼兒園總數達到1530所左右,全市公辦性質幼兒園比例達到65%以上。
據介紹,2011年至2013年本市計劃分別增加學前教育學位26901個、23879個、23280個,滿足戶籍適齡兒童入園需求,學前三年學位供給實現全覆蓋,入園率由85%提高到95%以上。對目前未能入園的在京適齡兒童及家庭,提供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指導服務。
到2013年底前,市、區縣兩級財政將安排20億元基本建設資金和18億元財政專項經費,用於370所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的建設和設施設備,接收147所小區配套幼兒園,扶持舉辦小規模幼兒園、小學附屬幼兒園和擴班等;7億元資金用於對250所左右部門、集體辦園進行條件達標改造。
教育部門辦園生均經費標準將有所提高,由每生每年200元提高到1200元。通過減免保育費等方式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兒童接受學前教育。市、區縣兩級政府將安排3.6億元資金,保證相關政策實施。三年內,本市還將培養5000餘名幼兒教師和4000餘名保育員。各級財政安排約1億元經費,完成3萬人次的幼兒園管理者及教師繼續教育培訓,95%以上的幼兒園園長和85%的幼兒教師達到專科及以上學歷。
入園提醒
擇園三要素
一、年齡。孩子3歲再入園,3歲前儘量不要入園,有條件的可以考慮家庭教養。
二、就近。就近入園,可減輕家長的負擔,也可免去許多路途的奔波和擔憂。
三、適合。優先考慮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特色是否符合孩子和家長的需求,讓孩子快樂輕鬆地享受學前教育。
它山之石
外省市破解入園難
上海市:針對非上海戶籍適齡兒童入園的緊迫需求,上海市創新政府管理模式,由政府向附近的民辦幼兒園購買「學位」,鼓勵興辦規範的、收費較低廉的三級民辦園或「看護點」,孩子在此就讀,享受公辦待遇,以補充公辦學前教育資源。目前上海市3到6歲適齡兒童入園率達98%以上。
蘇州市:雖然蘇州市學前三年幼兒受教育率連續多年達到99%以上,但政府仍注重引進社會資源,以「公助民辦」方式迅速擴容幼兒園教育容量。即政府出基建、出硬體,民間出軟體,出師資共同快速興辦和擴容幼兒園。對入園兒童按公辦園標準繳費,差額部分由政府補貼。
鄭州市:以財政補貼方式支持現有民辦園,保障其提升辦園質量,擴容招生規模、降低收費標準,以緩解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