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洪玉珊 威海報導
「老話說『小富即安,稍進則滿』,我不喜歡過安於現狀的生活。」這是張華建主任在採訪中常說的一句話。作為北京市(盈科)威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在風雲變幻的市場環境下,強化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是他認為作為管理者必須具備的能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原始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必須調整。」在談到律所發展時,張華建這樣對記者說到。
「小富不安」,「下海」逐夢
1987年大學畢業後,張華建便回到了威海工作。從環翠區司法局到環翠區政府辦,再到環翠區法律援助中心。喜歡挑戰自我的張華建在政府不同職能部門的工作轉換中不斷實現著自我的突破和發展。採訪期間,張華建給記者的印象並不似嚴肅、刻板的管理者,而更像是一個樂觀豁達、生性愛玩的「頑童」。也許正是這樣的性格讓張華建在二十多年前選擇從體制內辭職,離開了讓眾人羨慕的「鐵飯碗」。
「我渴望突破體制的束縛,追尋更大的自由,也期盼著更大的舞臺來揮灑自己的一腔熱血。」
2000年,張華建同幾位律師合夥創建了山東博實律師事務所。沒有了公務員的光環,沒有了公權力的加持,重新回到律師行業,張華建花了整整半年的時間來轉換和適應新的角色。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拼搏,張華建已經在律師這個專業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擁有了屬於自己個人的律師所和優秀的律師團隊,創收和發展已經非常穩定。尤其近些年,進入了事業的平順期,忙時做做業務,閒時品茗聊天,在威海這樣的三線城市, 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律所和一份閒適自由的職業,在很多人看來已經十分圓滿。
然而,市場發展的波雲詭譎,讓所有行業都平穩中潛伏著動蕩和危機。時代腳步的迅猛推進,必然促使行業競爭的殘酷和激烈。尤其是隨著依法治國理念的深入,進一步加快了我國法律進程的全面加速。律師行業更是步入了一個新的紀元,北上廣一線城市的大所、名所紛紛進軍二、三線城市,開始了新一輪的圈地佔地。一些中小律師事務所在新一輪的洗牌中,逐步走向發展的瓶頸。面對這樣的時局,張華建也陷入了思考,讓律所安於現狀發展,是正確的嗎?
有什麼樣的格局就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律師行業同樣如此。只有規範化,才會被認可;只有專業化,才可立足。
秉著對團隊負責的態度他開始四處考察。2018年年底,擁有國內70多家分所、執業律師近萬名人的「航空母艦式」律所——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引起了張華建的注意。「全球視野,本土智慧」的盈科理念和一體化管理的經營模式強烈地吸引了他。在北京盈科律所總部與梅向榮主任面對面攀談交流了一上午,總部的郝慧珍書記及李正主任等盈科總部領導的親切和平易,更是讓他感受到了盈科人不一樣的韜略和情懷,認識到了盈科律所的文化內涵和發展遠景,最終堅定了他放棄既有、求變創新的決心。能站在這樣的平臺,不論是對業務的拓展還是對團隊能力的提升都有極大的助益。就這樣,張華建真的動了心思,決定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
角色改變,初心不變
拓變之路並不好走,難在一個人獨自探路更難在團隊的不理解。「當時很多同事知道了之後都很排斥,因為大家都不捨得多年來共同經營的這一切,不捨得離開家人般的氛圍。」張華建說,但他明白律所的自身發展和向外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拓展平臺才能使團隊獲得更為廣闊的外部發展空間,讓律所獲得更長久的生命力。「不理解就一個個開導吧,我得對團隊負責。」最終幾乎所有律師都追隨張華建來到了新律所。
談到如今的現狀,張華建笑著說「以前只是負責做好自己的業務,如今規模大了,還要負責律師團隊的管理和許多對外的接待,雖說有專業的行政團隊服務,但比之前更忙了。」。儘管平臺變了,但他「敬業、嚴謹、熱愛、忠誠」的初心卻一直沒變。
盈科律所的基本制度是「黨建引領、管委會領導下的執行主任負責制。」強調「黨建帶所建、所建促黨建」,將黨建和所建始終合而為一,以此確保律所發展的正確方向。」去年9月律所成立時,北京市盈科(威海)律師事務所黨支部也同步掛牌設立,這在威海的律所中是非常罕見的。參觀愛國教育基地、帶領黨員律師做普法活動,發揮「領頭雁」作用……在盈科(威海)律師事務所黨建、所建互促互進貫穿始終。
「無公益不盈科」,熱心公益、無私奉獻是盈科文化的另一大重要特色,這也與張華建的執業理念不謀而合。「律師身上不應有銅臭味,而應更多地傳播正能量和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張華建說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律所黨支部黨員律師帶頭捐款捐物,盈科(威海)律師事務所律師還成立了公益律師團,免費為全市企事業單位、廣大市民提供相關法律問題諮詢,協助政府部門處理法律事務、法律援助等。
心有所向,不畏路長
「案件沒有西瓜和芝麻的大小之分。」這是張華建從業以來一直秉承的理念。2009年,一名威海本地青年王某在三亞某公司打工時,因偷竊83萬元被僱主告上法庭,一審判決15年有期徒刑。經了解,王某偷竊是為了讓姐姐風風光光的結婚。婚事辦完後,他帶著父母親自來到三亞欲和僱主道歉,卻在機場當場被捕。
張華建在看守所見到他時,王某精神頹廢甚至有輕生的念頭,「真的不忍心,他還年輕,人生路還長。」因王某主觀上不存在惡意,且有悔過表現,張華建很同情他,決心為他努力爭取一次改過的機會。
王某家庭比較困難,無法按規定支付律師代理費,但張華建依然墊資代理。那時七月的三亞高溫難耐,他依然帶著助理律師頂著酷暑、汗流浹背地搜集證據,準備材料。代理期間趕上春節,航班延誤,在海口美蘭機場一等就是9個小時。而沒時間吃飯、半夜才睡覺也成了常態。最後經過多方努力,王某二審改判3年有期徒刑。十多年過去了,王某現在已是一家公司的老闆。看著王某今天的發展和進步,張華建也因此更加感受到了律師這個職業的神聖和對社會的重要性。
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只有堅持才能達到終點。從業多年,張華建一直秉持「真誠待人,踏實做事」的原則。近年來,儘管張華建所管理的律所和個人多次獲得省、市、區評先進集體和個人榮譽,但他並沒有驕傲和自滿。如今,不惑之年的他名利之心變得越發淡薄,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回饋社會和青年人才的培養上,「我常跟所裡資深的律師講,你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一定要想辦法多培養一些青年才俊,為律所和中國法治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不斷輸送新鮮血液。」張華建不無感嘆說道。
「您對律所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打算?」採訪接近尾聲,記者向張華建拋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我自己的人生已經完成了從公務員—律師—律所負責人的角色轉變。心有所向,不畏路長。接下來我要帶領律師團隊在法律服務實踐中更好的履職,提供更專業優質的法律服務。盈科威海律所未來的目標是提高律所的內部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與國內最優秀律師事務所看齊。我們將繼續秉承盈科總部發展理念,結合威海當地的經濟形勢和社會政策,立足本地,與當地企業及其他律師事務所一起成長、一起提升,立志建設成為一家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如果把律所的發展之路當作一段既漫長又艱苦的馬拉松,盈科威海律所的長跑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