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假聲」,是指演唱時通過有意識的控制而只使部分聲帶發生振動所發出來的聲音,這種聲音比由整個聲帶都振動的「真聲」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
什麼時候需要「假聲」呢?當你從低音往上唱,唱到一定的地方感到困難,容易卡殼的時候,那個地方就是換聲區了,這時,你必須運用假聲才能繼續向上唱。
1.假音如何煉成?
1)首先找到自己假音共鳴位置,例如鼻腔、頭腔,舉個慄子,張宇的共鳴位置是後位聲帶發聲,上顎震動,鼻腔頭腔共鳴的唱法。
2)注意音高的位置,找到自己聲音中的優缺點,什麼音高唱的遊刃有餘,什麼音高唱的吃力,要充分了解自身條件。
3)假音要順滑流暢,切不可斷斷續續。
4)實現假音,需要大量氣息的支持,平時多練習腹式呼吸,增加肺活量。
2.真音轉假音
真音跟假音是兩種不同的處理系統,就有如Fm與Am波段的不同,經過適當的調變,真音唱罷,通過呼吸的調換,使氣管擴張進行轉音,這種轉音需要在找到自己的真假音的換聲點後,把假音的低音區練好,再和真聲音域重合起來,獲得最好的轉音效果。
3.假音位置與假音音響區別
「假聲位置」是在深呼吸支持下的一種欲發假聲時的狀態,這個狀態酷似在陌生人面前不好意思張大嘴打哈欠而偷偷向下吞咽哈欠,尚未咽下時的「內開」狀態。此時各腔體的狀態是:
1)鼻腔因欲咽哈欠的感覺,仿佛鼻子上端(眉心處)向軟硬顎交接處拉緊、靠攏而引起的軟顎提起,鼻腔打開。
2)下巴(下頜關節)因欲咽哈欠像掉下來似的鬆開。
3)軟顎因欲咽哈欠而繃緊提起。
4)喉頭因欲咽哈欠而穩定地落下。
5)咽壁因欲咽哈欠而加強張力,向後擴展,向下繃緊。
6胸腔因欲咽哈欠而自然挺起。
7)腰腹因欲咽哈欠呈前後左右對抗擴張狀。
以上七點就是欲咽哈欠時呼吸和共鳴腔體的狀態,這個狀態就是我們所提到的「假聲位置」的具體感受。一旦找到「假聲位置」,演唱起來聲音寬廣,上下統一,能夠產生高亢、粗獷的音響效果。
唱歌初學的注意事項
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適當地練唱,發聲練習的時間,初學時20分鐘一次為宜,以後逐漸地加至半小時或一小時,堅持每天練習最重要,絕對避免用全音量來練習。大聲地亂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損。
在沒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練習,經常唱一組你最滿意的音,選擇曲目更要謹慎,不要唱不適合自己的曲目。每次練習應有新鮮感,精神集中,感興趣地練習。練習時要多用慢的、短的樂句作為最初的練習。聲樂訓練特別需要時間,奇蹟是沒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