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覺,那就是高中和初中是一樣的,只要考上高中,循規蹈矩的好好學習,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這種觀點很多家長也有,每天都叮囑孩子好好學習,然而,這種囑託忽視了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壓根沒有區分清楚初中和高中學習的區別。高中的課程和學習和初中截然不同,應該按照高中的學習內容去努力,學習方法現羅列如下。
一:知識量和體系大為不同
初中的知識體系非常淺顯,為了適應初中階段孩子的成長,課程非常簡單,基本上聰明和用心的孩子都能考個好成績。很多小孩子邊玩邊學,學習根本不耽誤。帶著這種小聰明去上大學,後果非常嚴重。因為高中的知識體系非常龐大,知識點密集,如果掉以輕心的去學,不出一年,高一就會拉下。
高一是打基礎的時刻,哪怕是文科,拉下的知識點都會很難彌補。所以,上高中的第一課應該是端正學習態度,緊跟課堂,必須掌握課後題的知識點,學會做書上的每一道的例題。這樣才能打好基礎。
二:掌握知識體系
高中的課程,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就是教材的大綱,很多學生一直低著頭去跟著老師學習,學完一節課是一節課。沒有自我學習的能力,自我學習應該從建立知識體系做起。教材的目錄就是綱領,一級標題和二級標題就是樹幹,學習的內容就是枝葉。只有在嚴密的知識體系下學習和完善才是正確的,檢測自己每一科掌握的程度,就是去畫出知識體系框架。在做題檢驗時,如果能從知識體系中定位到知識點,正確率就會大大的提高。
三:注意糾錯
每一個高中生都必須有一個糾錯本,這個錯題本就是學生進步的訣竅。錯題最大的特點是它總是一錯再錯,應該在錯題本上找出自己犯錯的點,然後去改正。區分清楚粗心大意的錯誤和技術性錯誤,粗心大意的錯誤的根源也是知識點掌握不牢固。注意糾錯,就是進步的開端,很多學霸的糾錯本都非常認真,糾錯就意味著真正掌握某個知識點。
四:注重教材
很多高中教育搞題海戰略,學校會集合老師出很多題,這些題像是大海一樣,淹沒了學生。做完了再講,講完了再做,讓學生都不堪重負。這個策略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做了無數高考題,卻連教材和真題都沒好好做過幾次。高考的題都是大學的教授和老師出題,衡量學生的基本素質,給出一份不會偏難怪的題。如果一個學生能掌握教材的程度在百分之60以上,完全可以考取一所比較好的大學。
五:差生放棄筆記本
如果在高中階段,已經在屢次考試中差下了很多,不能緊跟老師的節奏。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棄筆記本,很多高中生並不會做筆記。就用教材當筆記本是最佳的學習方法,隨時緊扣教材知識點,扔掉那些沒用的參考書,抓緊一切時間反覆做書上的例題和課後題,是抓重點抓關鍵的學法。很多學生學習上形式大於內容,每天在課堂上假裝學習,並沒有真正從理解每一個知識點入手,再去建立自己的知識網絡,去做高考真題。
這些關乎學習本質的事情應該多做,並且有自己的節奏。一個高中教材過了5到6輪,真正吃透的學生是不可能成績差的。
所以,我們的總結是,高中學習的本質就是抓教材,練真題,掌握基礎知識點,建立知識體系,糾錯,這樣才能在殘酷的高中競爭中脫穎而出。
編輯:彥宇
審核: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