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營一桿槍」,這半年以來,這句話在華為公司非常流行。這是一句臺詞,出自一部軍旅題材的電視連續劇,片名《絕密543》。電視劇以真實歷史背景和人物為原型,講述我軍解放後組建地對空飛彈部隊的故事。獨具個性的二營長「肖佔武」,帶領手下性格各異的戰士,克服技術、資源、人員素質、作戰條件等重重困難,擊落來犯敵機,首創世界防空史上用地對空飛彈擊落高空偵察機的紀錄。
這部劇可能很多人感到陌生,在穿越劇、宮鬥劇、都市愛情劇大行其道的當下,這部劇顯得頗為小眾,但並不影響它在華為內部的傳播。有網帖稱「任正非曾多次推薦該劇」。我抱著好奇和質疑,認真地追完了此劇。
看完後,我得出一個結論:任正非對影視作品有著不俗的鑑賞力,看他推薦的電視劇,我不覺得是浪費時間。我想,除了本劇質量過硬,可看性強以外,任正非推薦這部劇的出發點是什麼呢?
完成飛彈發射,需要指揮、操作加維修保障三套班子的密切配合。指揮的靈活沉著,操作的合乎規範,維修的技藝精湛,三者需要精密配合。曾有一位空軍首長把這一現象稱為「全營一桿槍」,後來,全營一桿槍被引申為一種特殊的戰鬥精神。英雄的二營和二營長,之所以創造了史無前例的輝煌戰績,也跟這種戰鬥精神緊密相關。把這句話放入現實中的華為,大致能做如下一些解讀。
第一,不拘一格用人才。劇中主角肖佔武,個性十分突出,他有信仰,不盲目迷信權威,敢於嘗試,敢於決斷,善於決斷,勇於擔當。他的手下,儘管在外人眼中,他們都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和缺點,但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說話結巴的通訊員,卻有一副好耳力;書呆子氣嚴重的大學教員,原本已被一營淘汰,卻在二營的土壤中成長為技術骨幹。正是這些外人眼中的「歪瓜裂棗」,關鍵時刻發揮自己的獨門技藝,形成強大的集體智慧,最終取得戰鬥勝利。
華為一直強調領導隊伍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身為主官,要具備戰略洞察能力、決斷力,要心懷夢想、勇於挑戰、敢於當責,是華為對優秀主官的要求,這些特質,與絕密543劇中主角肖佔武高度重合。
肖佔武軍人出身,文化素質並不高,當初組建高炮部隊,本來他並非欽定人選。但他抱持著強烈的信念,在他達成目標的道路上,一直都在向「不可能」發出挑戰。他請求老領導拉關係、走後門,目的是想成為絕密543的一員。一開始,他和他的隊伍並沒有獲得上級的認可與支持。蘇聯專家上課講解飛彈系統,他們只有旁聽資格,還不許提問。肖佔武用了很多「歪招」,鼓勵甚至是壓榨手下,攻克專業技術難關。戰鬥要求他們,從雷達開機8分鐘壓縮至完成發射8秒鐘,否則敵機就會溜掉。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肖佔武偏偏不信邪。經過勤學苦練,最終只用時6秒,便完成發射取得勝利。肖佔武和戰友經歷一次次失敗,一次次面對外界的和自己的質疑,這個過程有如煉獄,但他們最終還是達成了目標。
第二,燒不死的鳥是鳳凰,泥坑中爬起來的是聖人。2018年1月17日,華為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儀式,主旨是關於批判與自我批判。早在2013年,任正非在華為年度幹部會議上就說過「對自己、對今天、對明天批判,以及對批判進行批判」。華為的自我批判是上下貫通的,也是由來已久的。「開放」、「妥協」、「灰度」是華為文化的精髓,也是領導者應有的風範。一個不開放的組織是沒有活力的,沒有適度的妥協和灰度,就沒有審時度勢的正確抉擇。絕密543的中的二營,每次演練或戰鬥後,不管戰績是勝是敗,他們都要進行反思與總結。這與華為的一貫做法倒是頗為相似。
今年儀式正式開始前,安排了茅臺紅酒,身著紅色T恤衫的部門頭腦齊刷刷很少搶眼,現場氣氛既有些凝重,還隱隱透出悲壯的色彩。再不會喝酒的人,在這樣的氣氛之下,只怕也會豪飲幾杯。紅T恤衫們爭搶著上臺發言,有慷慨激昂者,也有貌似委屈者,有人說到動情處,聲音幾近哽咽。有一哥們的發言非常接地氣,他有句話大意是,感謝華為給了他老婆……引得座下眾人一陣鬨笑。當然,這算個可愛的小插曲吧。這種儀式在華為並非第一次。
這次儀式,是華為自我批判精神的延續。因「部分經營單位發生了經營質量事故和業務造假行為」,1月17日,任正非籤發了《對經營管理不善領導責任人的問責通報》。對華為五位核心高層處以罰款並通報。任正非罰款100萬;華為三位輪值CEO(胡厚崑、徐直軍、郭平)以及常務董事李傑各被罰款50萬元。市井閒漢對此嗤之以鼻,認為華為此舉不過是作秀,或是左口袋出來的錢再放回右口袋。可以說,他們對華為的理解與判斷,不是基於了解的基礎之上,而是從自身的認知出發,顯得淺薄而可笑。
第三,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這是華為創業初期確立的企業精神,它提倡的是榮辱與共、團結奮鬥的集體主義。絕密543的肖佔武霸氣、剛強,他的二營卻是一個具有高度粘合力的集體。領導的兒子被安排到此鍛鍊,從開始的排斥到最後的不舍;被懷疑為洩密者的技師,頂著壓力完成任務;為搶救設備,領導的兒子犧牲自己一條腿,換回連長的安全。二營成員之間雖然有些摩擦,卻通過磨合建立了一種互相信任的情感關聯。以此為基礎,每次戰鬥,他們都能將團隊精神發揚到極致。軍人擁有普通人沒有的強烈使命感,他們的團隊意識更具備天然性。在商業化的技術型公司華為,18萬員工的團隊精神與使命感靠什麼作為凝結,這個問題,不僅華為內部進行著不間斷地探索,就連外部,也對此保持著密切關注。
華為早期,團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出現問題,往往是研發、市場、客服一起上。公司發展至今,規模擴大數倍,部門細化、分工明確,考核繁多,面對敗局,還能像從前那樣的拼死相救嗎?
任正非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同時,他身上還閃耀著某種英雄主義的光芒。軍人出身的他,對於戰略戰術的理解,對集體意識以及使命感責任感的追求,更多體現在對華為公司的管理方面。從這個層面出發,或許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要推薦絕密543,又為什麼要在華為推行「全營一桿槍」。
(作者系深圳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