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臺灣頻道-海峽兩岸

2020-12-23 央視網

山西舉辦「兩岸共祭后土大典」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1日 17:40

  主持人 李紅: 5月10日,為期五天的「海峽兩岸后土文化研討會」在山西省的萬榮縣閉幕了。來自海峽兩岸的120多位研究后土文化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同來研究中華傳統后土文化的起源、探討兩岸后土文化的傳承。席間,后土聖母與傳說中女媧的關係、后土文化的歷史價值與現實價值等問題是專家們關注的熱點。那麼后土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神、是一個傳說還是一段歷史?兩岸怎麼會有那麼多人關注后土文化?下面我們就跟隨記者的鏡頭去山西省萬榮縣看一看。

  2004年5月6日是中國農曆的三月十八,也是中國道家傳統文化中后土聖母的誕辰之日。按照民間傳統習俗,老百姓在這一天都會到附近的后土廟裡去祭祀后土聖母,感謝她滋生萬物、哺育人類,祈禱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海峽兩岸后土文化研討會」期間,一百二十多位兩岸專家學者和當地的兩萬多名群眾一起,在山西萬榮汾陰后土祠參加了「甲申年海峽兩岸祭祀后土聖母大典」活動。此外,還有四十多名臺灣臺中縣的后土聖母信眾也專程趕到萬榮縣,參加祭祀大典。

  擊鼓九通、鳴金九響。鼓樂炮聲中,人們一一向后土聖母敬獻花籃並三鞠躬,表達尊敬之意。在大殿內,臺灣道教天一觀的張智雄先生朗聲誦讀致后土聖母的祭文,臺灣信眾向后土聖母的塑像行三跪九叩大禮。聖母大殿內香霧繚繞,一片肅穆。

  后土聖母在臺灣被稱作「地母」或「地母娘娘」,此次參加后土文化研討會的很多臺灣學者都來自臺灣地區的各個地母廟。由於能參加此次后土聖母祭祀大典,他們帶來了印有臺灣地母廟名稱的旗子,等著蓋上一方萬榮汾陰后土祠的印章,他們說這是因為萬榮的后土祠是地母的祖廟。

  同期:臺灣道教總會地母至尊會主任 李益義

  因為萬榮后土祠基於歷史上的記載,是漢武帝的時候建造的,所以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現在在臺灣也好,中國大陸也好,找不到有比現在萬榮后土祠的歷史更悠久的(后土廟),所以我們一致認為它就是祖廟。

  目前,大陸各省市有一萬六千多座后土祠,臺灣地區供奉有地母娘娘的廟宇也達到一千五百多座。臺灣的李益義先生十五年前開始到大陸找尋真正的后土祖廟,他用了三年時間,考察走訪了山西、陝西、河北等地的數座后土聖母廟,經過細緻地對比分析,他認為萬榮汾陰后土祠年代最為久遠,應該是后土聖母的祖廟。談到當時尋訪后土祖廟的過程,李先生感慨萬千。

  同期:臺灣道教總會地母至尊會主任 李益義

  當時我們到萬榮后土祠啊,那個后土祠還沒有路,整個就是樹木雜草叢生啊,後來經過當地的領導用推土機去把它推一條路,讓我們進去朝拜后土娘娘。

  記者:當時的條件是不是也很不好啊?

  當時的條件非常不好,又是下雨,整個都是爛泥巴。

  記者:那您為什麼不惜千辛萬苦,一定要找到這個祖廟呢?

  我們對后土特別敬重,因為在我們的文獻記載,后土是統御我們的整個大地。因為后土是由我們大陸傳到臺灣去的,當然我們也要尋根祭祖嘛,因為我們本是同根生。

  在堅定的尋根信念下,李益義先生終於找到了山西省萬榮縣汾陰后土祠。萬榮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隸屬山西運城市,面積一千多平方公裡,人口四十三萬。據可考的史料記載,萬榮汾陰后土祠地處黃河與汾河交匯處的岸邊,因而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先後因河水的衝淹三次遷址重修。如今人們看到的這座佔地兩萬多平方米的后土祠是公元1870年所建的,至今已有134年的歷史。臺灣的蕭登福教授認為祭祀后土是源於對祖先的崇拜。

  同期:臺灣臺中技術學院教授 蕭登福

  對大地的感恩可以把它當作像是在祭拜祖先一樣,我們對祖先的祭拜,那就是我們感恩心態,不一定要把它蒙上一種迷信的色彩。同樣道理,對後母之神,對大地之神,我們對她的崇敬,對她的感恩,然後把它表現在宗教儀式上,表現在祭拜上面,那是一種很自然的表現方式。

  這位端坐在萬榮汾陰后土祠大殿中央、鳳冠霞帔、神態莊嚴的后土聖母究竟有著怎樣神奇的淵源?大陸民眾心中的后土聖母與臺灣信眾所稱的地母娘娘是否同出一脈?她究竟是一位人化的神仙還是神話中的人物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採訪了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艾菲教授。

  同期: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艾菲

  后土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文化,在民間很早很早就有「皇天后土」這麼個稱法,皇天是指天,后土是指地。按照一般常規性的理解,后土就應該說是人格化的、人性化的一種最早的神的一種典型,土地神,這樣理解它。也可以理解成我們的先民,我們最早的先民來開天闢地,來為人民創造一種生存的環境。

  艾教授說,中國古代很多典籍中都有「三皇五帝」的記載,三皇分別是天皇伏羲、地皇女媧和人皇神農氏,伏羲畫八卦,女媧鍊石補天、摶土造人,他們繁衍了人類,成了中華民族的「人祖」。而民間一直流傳著地皇女媧就是后土聖母、都是大地之神的說法。

  從遠古開始,人們對孕育萬物、哺乳人類的大地就有著深深的尊敬和崇拜,維持人類生命繁衍的水、穀物和樹木無一不源於大地的養育,甚至人死後還要歸葬於大地之中,因而人們形成了「大地崇拜」,對大地產生了「人格化」的想像,派生出豐富的土地文化。據史料記載,四千多年前,軒轅黃帝就曾經「掃地為壇」,祭祀后土,因此人們推想,后土應該是先於黃帝的人類始祖。

  同期: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艾菲

  這個根據是什麼?根據就是黃帝掃地為壇,黃帝認定他的祖先肯定是我們的祖先嘛!

  據《資治通鑑》記載,兩千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63年,漢文帝正式建立了汾陰后土廟,五十年後,也就是公元前113年,漢武帝改廟為祠,並先後八次巡幸,留下了千古絕唱《秋風辭》,其中「秋風起兮白雲飛」的詩句至盡仍為人們所稱道,而秋風樓也因此得名。漢朝之後,唐明皇、宋真宗等前後共九位皇帝二十四次駕臨這座后土祠祭祀先祖,直到公元1530年,明世祖在北京建立了天壇,才把祭祀后土的儀式遷到了北京。臺灣道教天一觀住持張智雄先生認為:

  同期:臺灣道教天一觀住持 張智雄

  沒有這個土地哪裡有一個國家?沒有一個國家,哪裡能得到人民的安寧?所以這個是一個家園的觀念,家園的觀念,那就是說你要珍惜這個土地,要珍惜這個國家,要珍惜這個社會的祥和。

  在「海峽兩岸后土文化研討會」上,一百二十多位專家先後提交了八十多篇以后土為主題的論文,如何認識后土文化的現實價值是與會專家共同關注的問題。

  同期: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艾菲

  有兩個意義,一個意義就是它可以把中國民族的歷史上溯到九千年到一萬年左右;另一個意思就是從臺灣,從海外華人來講啊,他們還有一個落葉歸根的意思吧,因為她(后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共同祖先,不是我們哪一部分人,更不是哪一個省、哪一個地方的人祖先,這樣的話無形中就像咱們有的同志講的那個,文化是一種紐帶,如果我們把后土文化真要宣傳開的話,那就是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回歸力,凝聚力,一個很重要的力量。

  此次臺灣臺中市仙福堂的四十多位信眾此次就是專為朝拜后土聖母而來,他們帶來了臺灣地母廟的地母娘娘聖像,安放在萬榮后土祠大殿之內,並說以後每年都會到這裡來祭祀。他們還虔誠地用黃緞包起了后土祠的土,準備帶回臺灣。堂主妙仙女士說,祖廟的土是黃金土,帶回臺灣去會保佑他們平安如意。

  同期:臺中市仙福堂堂主 妙仙

  我們昨天(5日)早上從臺中五點出發,一直坐車、坐飛機,到昨天晚上12點到運城酒店,大家都是很虔誠的心來敬拜,拿到地母娘娘所賜的黃金土,我們都很感恩她了。

  臺灣同胞對祖廟的虔誠之心令山西省臺辦主任李永旺先生為之感動,他希望這被臺胞們帶回臺灣的祖廟之土也能在那裡傳延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

  同期:山西省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 李永旺

  看今天他們祭拜的時候,嘴裡一直在念叨,我們是中華兒女的子孫,回來了,我們要帶土回臺灣。所以這個充分說明兩岸同胞血濃於水,想割也割不斷的東西。臺灣同胞能把后土廟的土帶會臺灣,把我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在臺灣的根扎地更深。

  主持人:

  山西省萬榮縣的武宏文縣長告訴記者,現在萬榮縣已經和臺灣的相關部門籤訂了一個三年的文化交流協議,每年都將會有三十批人數不等的臺灣同胞去往萬榮后土祠參觀祭祀。我們也相信這樣的尋根之旅會使越來越多的兩岸同胞了解后土,了解根祖文化,了解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歷史。(編導:柴潞 攝像:雷昊)

相關焦點

  • 2007·陽光海峽——兩岸快樂小天使活動營開營
    2007·陽光海峽——兩岸快樂小天使活動營開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1日 07:55 來源: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31日,閩臺首次以少年兒童為主體的大型交流活動「2007·陽光海峽——兩岸快樂小天使活動營」在福州舉行開營儀式
  • 臺灣海峽兩岸特產美食節在南京舉行
    臺灣海峽兩岸特產美食節在南京舉行 2014年08月14日 09:56:14  來源:新華日報
  • 兩名臺灣選手獲海峽兩岸電視主持人大賽金獎
    中新社福州12月1日電 (記者 林春茵)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電視主持新人大賽1日晚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決出三甲。其中,臺灣選手顏定瀚、蘇子朋分獲第二、第三名,同時獲得本屆大賽的金獎和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的工作邀約。
  • 李沃源等臺灣藝術家來蘭進行海峽兩岸書畫藝術交流
    李沃源等臺灣藝術家來蘭進行海峽兩岸書畫藝術交流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2015年08月28日15:55 李沃源等臺灣藝術家來蘭進行海峽兩岸書畫藝術交流 人民網蘭州8月28日電(楊祥智)8月27日,前來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海峽兩岸書畫邀請展的兩岸和平文化藝術聯盟創會理事長、臺灣港澳臺美協主席李沃源等15位臺灣藝術家在蘭州進行了文化訪問和藝術交流
  • 臺灣寫真:海峽兩岸酒文化源遠流長
    「酒是我們唯一的飲料,酒是黃河浪,酒是錢塘潮,酒是洞庭水,酒是長江嘯」……臺灣戲劇泰鬥曾永義在酒席上與詩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填詞而成的《酒黨歌》,以流行的風格,成為海峽兩岸酒文化的絕唱。  海峽兩岸同胞血濃於水,好酒要有好水。中國是白酒的發源地,大陸與臺灣一衣帶水,都盛產白酒。大陸貴州茅臺聞名天下,臺灣第一名酒金門高粱聲名崛起。
  • [018][視頻]兩岸遊泳健將首次橫渡臺灣海峽
    CCTV.com消息(中國新聞):來自大陸、臺灣的二十多名遊泳好手今天從臺北淡水碼頭出發,接力遊泳前往馬祖,230公裡的距離計劃用三天時間遊完,從而實現人類首次橫渡臺灣海峽的壯舉。
  • 「兩岸小圍爐——2017海峽兩岸少兒春節大聯歡」啟動
    中新網福州9月27日電 (記者 劉可耕)「兩岸小圍爐——2017海峽兩岸少兒春節大聯歡」,27日在位於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的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啟動儀式。  主辦方表示,「兩岸小圍爐,溫暖一家親」,一年一度的「海峽兩岸少兒春節大聯歡」是海峽兩岸的少兒文藝盛事,是兩岸少兒文化交流與融合的優質品牌。
  • 中央電視臺四套美洲頻道節目單
    中央電視臺四套美洲頻道節目單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9日 11:33 來源:CCTV.com    > 中央電視臺四套歐洲頻道節目單    中央電視臺四套美洲頻道節目單 2007.01.22 周一 V6    北京時間    04:00 中國新聞(直播) 2007.01.22    05:00 互動空間2007-3    06:00 中國新聞(
  • 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在臺灣彰化開幕
    新華社臺北6月24日電(記者 汪奇文 章利新)2017邁向成功之路——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24日在臺灣彰化鄭成功廟開幕,主辦方希望藉此機會增強兩岸信眾情誼,加深對鄭成功文化的認同與理解,擴大兩岸民間互動與交流。據介紹,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自2009年以來,已成功舉辦8屆,並於2013年和2015年分別移師臺南和新北。
  • 2019海峽兩岸大學生籃球賽開賽在即
    2019海峽兩岸大學生籃球賽開賽在即 2019年10月21日 13:4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中國臺灣網10月21日福州訊 記者從福建省臺港澳辦獲悉,2019海峽兩岸大學生籃球賽(簡稱CCBM)將於2019年10月25日—11月1日在福建省舉行,16支兩岸頂尖大學生球隊將展開激烈角逐。
  • 中央電視臺四套美洲頻道節目單 2007.01.29
    中央電視臺四套美洲頻道節目單 2007.01.29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6日 10:54 來源:CCTV.com     CCTV.com消息:    中央電視臺四套歐洲頻道節目單    中央電視臺四套美洲頻道節目單 2007.01.29 周一     北京時間    04:00 中國新聞(直播) 2007.01.29    05:00 互動空間
  • 兩岸健兒泳渡臺灣海峽存五大懸念
    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責任編輯:杜靜   兩岸健兒攜手泳渡臺灣海峽於臺灣海峽早期被稱為「黑水溝」,水流湍急洶湧,因而有「10去6死3留1回頭」的傳說。臺灣海峽海底地形由深變淺,容易造成漩渦,洋面由寬變窄,水壓增高水流變快,急速的水流加上漩渦,使得臺灣海峽兇險異常。而以下幾大因素,或許是此次挑戰能否成功的懸念所在。  懸念一:人類能否成功泳渡臺灣海峽?
  • 臺灣海峽兩岸海上客運票務平臺今日啟用
    手機隨時購票 往來兩岸更方便  臺灣海峽兩岸海上客運票務平臺今日啟用,10條海峽兩岸海上客運航線實現24小時、一站式票務服務  廈門日報訊(記者 張珺 通訊員 廖麗華)在兩岸實現全面
  • 海峽兩岸舞蹈學子在臺灣交流展演
    人民網臺灣花蓮9月10電(記者王連偉 陳原)今天傍晚,臺灣花蓮原住民文化館氣氛熱烈,來自大陸的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舞蹈學院的舞蹈學子登上舞臺,與當地的原住民組成的「原舞者藝術團「一起,為花蓮觀眾表演了精彩的節目,一出出韻味濃鬱的民族舞和意象悠遠的現代舞,將人們帶入了遼闊的草原和想像中的未來,引發了觀眾熱情的掌聲。
  • 2019年海峽兩岸大學生籃球賽在福州揭幕
    揭幕戰現場福州新聞網10月25日訊(記者 邱陵)25日晚上,由中國籃球協會、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福建省體育局指導,海峽衛視、福建籃球協會、體育頻道共同主辦的2019年海峽兩岸大學生籃球賽在福州開賽。
  • 臺灣專家:海峽兩岸交流親歷與感想
    海峽兩岸開放交流已歷三十年。對我而言,中國大陸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長期生長、受教及生活於臺灣,我深受中國國學、史地、社會、文化的教育和陶冶;美國求學五年、英國智庫客座研習一年,以及後續的工作與教學研究,則提供了從全球格局檢視兩岸的視角。
  • 北京臺灣會館獲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10月24日,」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在臺灣會館舉行。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右)在儀式上將「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牌匾授予臺灣會館。 劉大煒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24日電 (張舵 劉大煒)國務院臺辦在北京臺灣會館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並於24日授牌。  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在授牌儀式上將「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牌匾授予臺灣會館。全國臺聯副會長紀斌、北京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等出席儀式。
  • 廣州市首家省一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
    廣州市首家省一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 2020年12月07日 08:56:00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此次揭牌的「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為廣州市首家省一級的交流基地,涵蓋了大新美術館文創園區和石頭記礦物園區,也是廣東省首家由臺籍人士創辦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適應兩岸大開放、大交流的形勢要求,突出海峽兩岸交流地方特色、深化穗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 兩岸遊泳健兒新竹下水 首次接力橫渡臺灣海峽
    人民網新竹8月18日電(記者吳亞明、陳曉星)今天中午12時40分左右,來自海峽兩岸的14位遊泳健兒從臺灣新竹的南寮漁港下水出發,將以接力形式橫渡臺灣海峽,到福建平潭島龍鳳頭沙灘上岸。如果挑戰成功,這將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橫渡臺灣海峽活動。 此次橫渡臺灣海峽活動,兩岸各有7名選手參加,每人遊3個小時後替換。
  • 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落幕 臺灣東吳大學奪冠
    7月27日,第五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在福州開賽。來自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廈門大學以及臺灣的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等海峽兩岸十六所高等院校參加本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圖為復旦大學代表隊和來自臺灣的銘傳大學代表隊在辯論賽上展開激烈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