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城市和鄉村的美景,分享有文化的旅遊攻略。
春天是個分享和花有關的景點的好時候,往年的春天,我也跟很多人一樣,喜歡去踏青賞花。北方的三月可能還是早春,但是南方的春天,已經櫻花爛漫、油菜金黃了。所以翻找以前的照片,找了好久,找到了三年前去武大的時候,拍的這些美景。
我去武漢的次數很少,但是專門為了武大的櫻花去過一次,途徑武漢,只看了武大的櫻花,當時去的時候人還不多,那個時候真是滿足,只是後來就聽說每年都人人滿為患,學校還要限制人流量,我就沒有再去過了,但是美景是種在了我的心裡。
今年武漢情況特殊,看新聞上說,武漢大學的早櫻已經開了,只是沒有人去看,但不是沒有人想去看。因為武漢現在處在最緊要的關頭。所以想寫點東西,說一下武漢大學的櫻花美景,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武大是個英雄的學校。
3月到武大看櫻花,這是往年旅遊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整個中國春天高校景點的一面旗幟,不僅僅是武漢人,全國各地的人,有機會都想到武漢大學看櫻花。今年情況特殊,這個三月,在線雲介紹一下我知道的武漢,讓我們多了解一點武漢,多一點支持!
01武大櫻花的歷史
我去過武漢看櫻花,當時就沉醉了。武漢大學的櫻花有著漫長的歷史,並且這段歷史,其實很多人是有一些誤區的。我第一次去武漢之後,就查閱了很多資料,徹底了解了武漢大學的櫻花的歷史。
櫻花是日本國花,對於武大櫻花的來歷,即便是一些導遊的講解,也是有一定的誤區的,因為武漢大學校園裡的櫻花,絕對不是簡單的日本侵略者在這裡栽種下的那麼簡單。
現在我們看到的武漢大學校園裡的櫻花的歷史,也是複雜的。誠然,日本人首先在武漢大學最初種下20多株櫻花。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當時的武漢大學校園裡有28棵櫻花樹,因為帶著對於日本人的仇恨,這些櫻花樹險些被砍掉。
根據相關的記載和一些了解的朋友介紹,在1957年的時候,被保留下來的日本人種下的櫻花樹,因為已經有幾十年的樹齡,基本都枯萎了,所以應該說日本人種下的櫻花早在之前就滅絕了。
後來又因為中日建交,日本的首相送給周總理一些櫻花,其中有50棵周總理轉贈給武漢大學,這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櫻花,並且後來又有好幾次,日本贈送給武漢大學櫻花樹苗,武漢大學才有了這樣的一個盛景。現在的武漢櫻花,根據官方的介紹,主要有四個品種,包括日本櫻花、山櫻花、垂枝大葉早櫻和紅花高盆櫻。只有其中的日本櫻花是日本人贈送的,其餘的也都是從國內一些地方引進的。
所以其實武漢的櫻花是有自己的文化和故事,有自己的特定象徵意義,不是日本人種植留下那麼簡單。
02武大櫻花有多美
這裡再說下我看武大櫻花的感受,都是幾年前的記憶。
首先我是專門去看武漢櫻花的,當年我還有同學在武漢,確定了武漢的櫻花開了,選了最合適的時間工作日去的,去的時我記得人還是不多的。可能是因為我去的時間剛剛好,別人都在上班。我當時到了現場就吃驚:這真的不像是一座學校!像是一個人間仙境!
我後來也去過日本看過櫻花,但是我更喜歡武漢大學看櫻花的感覺,甚至覺得武漢大學的櫻花更美!我去的時候,就是坐了學生的班車,沿途看著櫻花的那種感覺,真的很享受。翻看以前的筆記,我當時寫下的感受有這樣的幾點意思。
「如果有機會,也一定要來這所大學讀書。因為這樣的美景實在是獨一無二。然後就是武漢大學的櫻花以後一定要多看幾次,這樣的美景真的讓人朝思暮想。日後有機會,自己也要在門前種一棵櫻花。」
這樣的想法其實一個也沒有。但是可以看出當時對於武漢大學櫻花的喜愛。
03英雄的武漢大學
說今年的櫻花,其實我更想說的是武漢大學這所學校,櫻花只是武漢大學這所學校美景的一部分,而這個學校的精神氣,我覺得才是真正今天應該要著重說下的。
今年疫情面前,武漢大學下屬的醫院和武漢大學的學生,為對抗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前幾天的白巖松老師和武漢大學校長對話,說到這次疫情武漢大學的表現和的擔當的時候,真的讓人感覺這是中國最英雄的學校。
也許很多人感受不到,但感受到的人,都很感動。
04寫在最後的建議和想法
回歸到武漢的櫻花本身,其實景色很簡單,但是我們提到這個美景的時候,想到的是這個景致所屬的大學的擔當和責任,就會讓人對於這個景色更加喜愛。介紹武大的櫻花,也不是說現在我們可以去看武大的櫻花了,只是說這櫻花背後,我們應該讚揚這所百年名校。
武漢大學和武漢,都是英雄的。這樣的城市,我以後一定會多去參觀,經歷過這一次疫情,其實武漢我們也應該看到武漢這座城市的魅力,看到武漢人民面對疫情的堅定。武大的櫻花在這個時候,即便是沒有人去看,但是應該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這個最美的校園和最美的櫻花!
最後其實也想說一點關於旅行的建議,最近看到很多關於景區遊客爆滿的新聞,雖然是春天美好的景色無限,但是我們在戰鬥,像是武漢櫻花這樣的景色,我們眾志成城,打敗了疫情之後,仍然屬於我們!
景色再美麗,我們的旅行也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絕對不要鋌而走險,聚集遊玩。我們和疫情的戰鬥進入了最後階段,共同戰鬥才是最好的方式!
武漢加油,武大加油,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