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暖看歷史,帶你看遍歷史百態,仍保持人間暖色。」
四大發明,中國人都家喻戶曉。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印刷術。其中有三個發明都是在宋朝時期左右發明的,而指南針的歷史更為悠久,戰國時期就已經發明了。
但是在歷史上並沒有詳細記載由誰首先發明的。並且現代的學者在復原時發現其實古代的指南針並不能準確地指向南方,這是怎麼回事呢?古代的一直作為辨明方向的神器難道是錯的嗎?
起源
司南是指南針的雛形,「司」意思是指向,故司南也就是指向南方的意思。據記載,司南是在戰國時期發明的,而發明者是廣大的人民群眾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積累而造出來的。
這和戰國時期人們開採礦山是分不開的,在時間的積累下,人們發現了一種能夠相互吸引的石頭,並把它叫做「慈」。意思是慈愛的母親吸進愛護自己的孩子。《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便有記載:「慈招鐵,或引之也。」因此,在戰國磁山也就是現代的河北省邯鄲武安人們發現了磁石並為接下來司南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論衡》一書中記載「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由此可以判斷出古代的司南便是天然磁石製成類似是勺子的形狀,放在光滑的地上,勺子柄便會指向南方。人們只是發現了這一現象,但是並不知道其真正的原理是如何,但是這已經是這段時期尤為先進的發明了,體現了古人的觀察力和智慧。
發展
在戰爭外出,或者航海出行是由於各種原因,總會遇到方向不明的時候,司南就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鬼谷子·謀篇第十》中有記載「故鄭人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乘載著裝有司南的車子,所去的方向便不再迷惑了。可見在當時戰爭時期已經開始使用司南辨別方向了。
在漫長的時間中,人們經過不斷地改進和發展,發明並創造了人造磁石,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二十四,有記載:「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這時已經從司南(勺子柄)過渡到了磁針指南(指南針)了。與此同時一併出現的還有羅盤,這也是人們在不斷地實踐之中發明的產物。
在明朝鄭和下西洋中就有廣泛的使用到指南針和羅盤了,這兩種工具為人們在茫茫無際的海洋中找到了方向,為認識和改變世界的進程提供了工具。
而說現代復原的指南針為何不能準確的指南呢?相信大家看了這麼多心裡也有自己的想法了吧!其一,當時製造的指針針所用的磁石是天然磁石。其二,這個和地球的磁場和偏向角也有一定的關係。
雖然我們現在出行幾乎都用不到指南針,但不可否認,在遙遠的歷史長河中,指南針佔據著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以後航海的進程提供了相當大的援助,改變了世界也認識了世界。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評論!
參考文獻:《呂氏春秋》、《四大發明之指南針》、《指南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