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恐龍木乃伊留下7800萬年前最後晚餐!

2020-12-24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神奇恐龍木乃伊留下7800萬年前最後晚餐!

提起「木乃伊」,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雄偉的埃及金字塔以及關於法老們的神秘傳說。恐龍的遺體也能變成木乃伊,不信?那今天就給大家介紹最著名的一具恐龍木乃伊「萊昂納多」( Leonardo)。

250萬美元投保一具化石

2000年,一位來自北達科塔州的醫生帶著他的女兒正在荒野中進行一次化石狩獵之旅,他的女兒很快就發現了巖壁上有一些奇特的痕跡。歸功於醫生常年的專業工作經驗,他發現這個奇特的痕跡就如同是X光下的盆骨。

醫生的發現隨後由朱迪斯河恐龍學會(Judith River Dinosaur Institute)和菲利普斯縣博物館(Phillips County Museum)的奈特·墨菲率領的挖掘團隊進行挖掘。古生物學家將挖出的化石命名為「萊昂納多」(Leonardo)。

圖註:朱迪斯河恐龍學會的工作人員正在挖掘恐龍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化石為什麼會被命名為「萊昂納多」呢?它與「小李子」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這個 「萊昂納多」是生活在1917年的牛仔萊昂納多·韋伯(Leonard Webb),他在化石點旁的一塊巖石上刻下了自己與女朋友的名字,這引起了古生物學家的注意,最終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新發現的化石。。

圖註:刻著Leonard Webb字樣的巖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萊昂納多可不是小李子哦,圖片來自網絡

挖掘「萊昂納多」可是艱巨的工作,因為化石全部保存在堅硬的石頭之中,古生物學家不得不找來二十臺挖掘機清理周圍的巖石,甚至還用炸藥來清理包裹「萊昂納多」外面的巖塊。

圖註:正在清除巖石的挖掘機,圖片來自網絡

經過連續9個星期的挖掘,古生物學家終於從巖壁上取下了一塊長5.5米,重5.9噸的巨大巖石,而「萊昂納多」的化石就在巖石之中。將如此巨大的巖石從荒野中運到博物館,路途遙遠而艱險,如果出現什麼閃失,整個工作就會前功盡棄。為了保證化石能夠安全運抵目的地,古生物學家竟然給化石投保250萬美元,看來「萊昂納多」果然是非同一般啊。

一隻青年短冠龍

「萊昂納多」的化石最終被安全運到博物館,在實驗室中,工作人員開始一層層的揭開包裹在化石外面的巖石,讓化石全部顯露出來。隨著化石的露出,古生物學家發現這是一隻加拿大短冠龍(Brachylophosaurus canadensis)。

圖註:工作人員正在清理化石周圍的石頭,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萊昂納多」的化石全貌,圖片來自網絡

「萊昂納多」是一隻加拿大短冠龍,而且還是一隻沒有完全成年的加拿大短冠龍,它死亡時大該3至4歲,不過體長已經達到了6.7米,體重在1.5至2噸之間。成年短冠龍可要比「萊昂納多」大得多,體長可達11米,體重7噸。

圖註:「萊昂納多」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成年短冠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如同其他鴨嘴龍類一樣,短冠龍的嘴中也有數千顆牙齒組成的齒系,這使得它們能夠更好的研磨植物增強吸收的效率,這也是鴨嘴龍科在晚白堊世成為優勢類群的必要因素。短冠龍腦袋後面的脖子較短,身體粗壯,身體後面有一條肉肉的大尾巴。短冠龍的四肢長而有力,它們既能夠以四足行走,也能夠以後肢站立和雙足行走。

短冠龍最大的特徵就是它腦袋上獨特的骨質頭冠,不過與那些腦袋上長著明顯頭冠的鴨嘴龍類相比,短冠龍的頭冠真的如同它名字一樣短到看不見。短冠龍的頭冠僅僅是在頭顱骨上形成一個平板罷了。

圖註:短冠龍的頭部復原,你能看到它的小頭冠嗎?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不同角度上的復原圖,可以看到短冠龍的小頭冠,圖片來自網絡

7700萬年前的饋贈

「萊昂納多」不是簡單的恐龍化石,而是一具恐龍木乃伊!

與純粹的骨骼化石相比,木乃伊化石除了能保存骨骼之外,還留下了石化的皮膚、肌肉、臟器等部分,這絕對是奇蹟。

圖註:「萊昂納多」化石的俯視圖,圖片來自網絡

恐龍化石的形成條件非常苛刻,恐龍木乃伊化石的形成條件就更為苛刻啦,這也是為什麼恐龍木乃伊化石如此少的原因。

「萊昂納多」在一條淺淺的河流(或者湖泊)中死去,它的屍體迅速被流水和淤泥掩埋,周圍沉積物的樹葉樹枝開始腐爛,釋放了一種特殊的醛,正是這種物質逐漸滲透進入「萊昂納多」的屍體,使其逐漸的木乃伊化。之後又經過了化石化的過程以及漫長的歲月,「萊昂納多」的化石才被我們發現。

圖註:「萊昂納多」的死亡現場重現,作者Julius Csotonyi,圖片來往網絡

「萊昂納多」的化石保存了近90%的骨骼,更重要的是保存了大部分皮膚化石和部分內臟。從皮膚上看,「萊昂納多」全身布滿了如同子彈頭大小的五邊形鱗片,背脊上有一排亞矩形的棘刺,一直從頸部延伸至尾巴。就連脊椎上端的骨化筋腱,也被完美的保留了下來,這種結構能大大增加脊椎的強度,更好的支撐強壯的軀幹。

圖註:「萊昂納多」的皮膚,你能看到它的小頭冠嗎?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短冠龍的一處尾椎化石,可以看到骨化的筋腱和脊部矩形的棘刺保存的非常好,圖片來往網絡

古生物學家在檢查「萊昂納多」的胃部時發現了它的最後一餐,這一餐相當豐盛,有40多種植物,包括樹葉、花卉、蕨類植物、藻類等等。古生物學家甚至還在「萊昂納多」的內臟中發現了寄生蟲留下的痕跡。

通過對「萊昂納多」的研究,古生物學家不僅能夠重新認識這種恐龍的外貌以及身體結構,還可以通過它的胃容物來了解其食性以及白堊紀的古環境等。總而言之,「萊昂納多」是地球留給我們的瑰寶,其極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們對恐龍以及它們所生活的環境的認識。

圖註:由CM工作室製作1:1的「萊昂納多」復原模型,圖片來自網絡。

「萊昂納多」是一隻生活在距今7800萬年前晚白堊世的短冠龍,它在一次懼龍攻擊中身受重傷,最終死在河灘上。經過神奇的化石化過程,「萊昂納多」最終變成了一具木乃伊,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遠古時代的大門。

圖註:短冠龍生存的時代,一隻俱龍正在攻擊「萊昂納多」,作者Julius Csotonyi,圖片來往網絡

參考資料:

1. Horner, John R.; Weishampel, David B.; Forster, Catherine A (2004). "Hadrosauridae". In Weishampel, David B.; Osmólska, Halszka; Dodson, Peter (eds.). The Dinosauria (2nd e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 438–463. ISBN 0-520-24209-2.

2. Fowler, Elizabeth A. Freedman, and John R. Horner. "A New Brachylophosaurin Hadrosaur (Dinosauria: Ornithischia) with an Intermediate Nasal Crest from the Campanian Judith River Formation of Northcentral Montana." PLOS One 10.11 (2015): e0141304.

3. Sternberg, Charles M. (1953). "A new hadrosaur from the Oldman Formation of Alberta: Discussion of nomenclature". Canadian Department of Resource Development Bulletin. 128: 1–12. Paul, G.S., 2010,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304

4. Newhouse, Eric (2008-06-02). "Badlands yield another impressive fossil". Great Falls Tribune. Retrieved 2008-07-13.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相關焦點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如何導致恐龍滅絕的
    也許你曾在博物館看到過恐龍的化石,它們生活在2.3億年前的地球,那是中生代,它們是那時的地球之主。它們統治地球長達1.7億年之久,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但是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它們卻突然的滅絕了,他們的統治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結束了。那麼,地球霸主恐龍是如何消失的呢?
  • 加拿大12歲男孩與父親遠足,發現6900萬年前恐龍化石
    出於對恐龍的迷戀,很多小朋友都有一個做古生物學家的夢想,而加拿大一名少年不但這樣夢想著,還在小小年紀就有了重大發現。據CNN10月16日報導,加拿大卡爾加裡(Calgary)的12歲少年南森·赫魯斯金(Nathan Hrushkin),與父親到馬蹄峽谷(Horseshoe Canyon)遠足時,發現恐龍化石,好運氣讓人羨慕。加拿大自然保護局披露,新發現的恐龍化石是一個幼年鴨嘴龍的肱骨,這一物種生存於約6900萬年前。
  • 中美學者發現1500萬年前「木乃伊」南酸棗化石
    就像人們熟知的木乃伊,這些乾枯、脫水的化石將遠古南酸棗的形態結構立體保存了下來。南酸棗是一種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的喬木,在我國浙江、福建、雲南等地有分布。考古證據顯示,早在8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經開始食用南酸棗,並且將其果實大量儲存起來。
  • 7500萬年前的神奇角龍「髮型很酷」
    7500萬年前的神奇角龍「髮型很酷」關於梅杜莎角龍,上一期給大家介紹了它的發現和分類,這一期就來看看梅杜莎角龍的真面目,以及它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之中。梅杜莎角龍的大角有兩個重要作用:一個作用是與食肉性恐龍對抗,另一個作用就是同類之間的打鬥。梅杜莎角龍的腦袋後面是寬大的頭盾,頭盾可以有效的保護脖子,同時上面還可能有鮮豔甚至可變色的花紋圖案,用於同類之間的炫耀。
  • 神奇:恐龍即將重新誕生
    是為了了解已經滅絕的恐龍是如何行走的。據西班牙《趣味》月刊7月號文章稱,第一個出於好奇決定這麼做的是馬修·卡拉諾。哺乳動物和鱷魚是依靠胯關節推動身體移動的,卡拉諾認為,如果讓現在的「恐龍」有了尾巴,也許就能知道它的祖先是否也是依靠胯關節來走動的。不幸的是,他的假體不太合適。
  •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恐龍的崛起與統治根據已發現的恐龍化石看,最早的恐龍出現在三疊紀距今約2.3億年前,它就是生活在南美洲的小型肉食恐龍-始盜龍。它們的祖先應該是早期的二足掠食性動物。而且它們之所以有了進化的空間,是因為在三疊紀的大滅絕事件中有超過95%的物種都滅絕了,大多數物種的滅絕給了原始二足動物足夠的生態位,於是,恐龍正式登場。
  • 加拿大發現5.7萬年前狼崽木乃伊 曾以溪流中的食物為生
    來源:環球網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加拿大育空地區道森市附近融化的凍土中,科研人員發現了一隻5.7萬年前的狼崽木乃伊。這表明在幾萬年前的間冰期,哺乳動物種群就已經存在。2016年,一名金礦礦工發現了這隻年幼母狼的遺骸,它是目前已知的最完整的狼木乃伊,被命名為Zhur。甚至狼口唇上的乳突到皮膚和皮毛,在被發現時都保存得異常完好。雖然大型哺乳動物的木乃伊化石遺骸曾在西伯利亞發現,但在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區卻不那麼常見。這種狼屬於一個與阿拉斯加和歐亞大陸的野狼都有親緣關係的種群,但與如今生活在育空地區的狼群沒有親緣關係。
  • 那些和恐龍有關的奇特化石:新品種擁有天鵝脖頸
    這副恐龍化石2013年出土於美國懷俄明州,站立高度2.6米,長9米,完整程度達70%,歷史可追溯至1.55億至1.48億年前,拍賣行工作人員估價達120萬至180萬歐元(約合930.8萬至1396.2萬元人民幣)。沒想到一副恐龍的化石居然貴到令人咋舌,不過這也沒什麼,因為在過去的一年裡發現的一些和恐龍有關的化石,因其獨特稀有恐怕要算是無價之寶了。
  • 神奇的老皮又出精品!奧丹姆奇兵堪比大片《木乃伊》
    當然,還有我們的老朋友"神奇的老皮"也為新版本奧丹姆奇兵帶來了新的真人版爐石視頻。還記得上次暗影崛起的視頻,一出場就驚豔了不少的小夥伴,不知道這次的真人版爐石傳說會不會青出於藍呢?老皮出品,必屬精品。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老皮這次的真人版爐石"奧丹姆奇兵——英雄集結"更是讓小夥伴們驚呼堪比當年的大片《木乃伊》。
  • 7000萬年前北美最小恐龍和雞一般大
    科學家發現北美洲最小的恐龍  北京時間9月30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加拿大學者發現了北美地區體形最小的恐龍化石。研究人員24日透露,這種動物和雞一般大小,以昆蟲為食,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北美大陸。  它的學名叫北方亞伯達爪龍(Albertonykus borealis),相貌奇特,具有鳥類特徵,例如長著苗條細長的腿、像鉗子一樣的下顎和有大爪子的粗短上肢等。這些骨骼是在蘊藏大量化石的加拿大阿爾伯達省中南部城市紅雲附近出土的。2002年,有人在這裡挖掘出約20個亞伯達龍化石,卻沒有引起注意。
  • 6500萬年前,恐龍並不是瞬間滅亡的!這是一場持續數百萬年的死亡
    根據地質學家和科學家們的考古發現,地球的上一個霸主是恐龍,它們是在二疊紀末期和三疊紀初期開始發展起來的。在經過了上億年的發展後,終於在白堊紀晚期,整個地球上都遍布了恐龍。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它們無處不在,恐龍成為了地球唯一的霸主。
  • 小行星正面撞擊地球,使恐龍滅絕,最後去了哪裡?
    「星星在眨眼,月亮在畫問號,彗星拖著長長的尾巴,架起彩虹的橋……」這首歌詞對很多8090後來說並不陌生,它來自藍貓淘氣三千問的主題曲,這部中國自主製作的動畫片從1999年開播就獲得了很多孩子的喜愛其中的「恐龍時代」的章更是男孩們的出行,當時的宇宙人是恐龍的基因利用新創造的兇暴的複合恐龍
  • 恐龍胃內容物幫助科學家確定其最後一餐食物及死亡時間
    研究人員不僅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分辨出恐龍生前最後一餐是什麼,還能分辨出它們是如何覓食的甚至還能分辨出它們是在一年中的什麼時候死亡的。這些發現來自於迄今發現的最矚目的恐龍化石之一。這個1.1億年前的標本是一種名為Borealopelta markmitchelli的新物種,屬甲龍類。
  • 福建發現8000萬年前恐龍足跡群 有大型三趾型獸腳類等8種足跡
    福建發現8000萬年前恐龍足跡群 有大型三趾型獸腳類等8種足跡 2021-01-12 17:38:18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福建發現8000萬年前恐龍足跡群
  • 我們還能看到恐龍嗎——通過恐龍化石能否復活恐龍?
    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4億年前的生活,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約1.6億年,大概在6500萬年前滅亡。恐龍我們確認存在的地球上最大的物種,全盛時期的恐龍遍布海陸空!雖然恐龍已經滅絕,但迄今為止人們發現了很多的恐龍化石,那麼,通過這些化石我們能否讓恐龍復活呢?
  • 瑪雅文明與恐龍居然有著神奇的聯繫?尤卡坦半島的秘密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科學家們在仔細研究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衛星圖像時,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神奇圖案——一個直徑約200公裡,幾乎完美的大圓環。這些天然水井組成了一個神奇的半圓,另一半則被淹沒在了海洋之中。天然水井是當地瑪雅人的飲用水來源。
  • 地球上最後的巨人!在阿根廷發現了25米長的恐龍化石,距今七千萬年
    在阿根廷南部的卡拉法特地區發現了一種七千萬年前在地球上遊蕩的恐龍怪物,這隻恐龍長達驚人的82英尺(25米),是一輛雙層巴士的兩倍多。據來自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古生物學家稱,發現這隻恐龍的人是阿根廷自然博物館的伯納迪諾·裡瓦達維亞,他們稱這隻恐龍為「Nullotitan Glaciaris」,它有超長的脖子,用四肢行走,是食草動物。
  • 7600萬年前的它們,已經開始折磨恐龍
    恐龍也曾患癌提到癌症,很多人都會感到害怕,雖然如今的醫學手段已經很發達了,而且一些癌症如果是早期發現,也是可以治癒的,不過,人們仍然對它感到恐慌,畢竟癌症分為很多種,而且至今都沒有特效藥。在法新社8月6日的一篇報導中,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早在7600萬年前,恐龍就已經患上了癌症。這次的研究對象,是一塊發現於1989年的尖角龍化石,這隻恐龍是非常特別的,因為它是一個「瘸子」。一開始,科學家認為這隻尖角龍的腿部曾經骨折過,認為是骨折慢慢治癒後留下來的後遺症。
  • 6600萬年前南極洲化石蛋表明:最初的恐龍蛋可能是軟殼的
    6600萬年前南極洲化石蛋表明:最初的恐龍蛋可能是軟殼的 2020-06-18 科技日報 張夢然 團隊認為,鈣化硬殼蛋在恐龍中至少獨立演化了3次,而且可能從一系列原始軟殼型發展而來。軟殼蛋可能被埋在溼潤的土壤或沙中,之後藉助植物物質分解所發的熱來孵化,就像如今的某些爬行動物一樣。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團隊則在另一項研究中描述了一個近乎完整的足球大小的軟殼蛋,它來自大約6600萬年前南極洲的白堊紀沉積物。
  • 新木乃伊最後彩蛋是什麼意思? 木乃伊公主為什麼會復活
    ­   根據1999年經典版《木乃伊》翻拍,由艾裡克斯·庫茲曼執導,湯姆·克魯斯、索菲亞·波多拉、羅素·克勞、安娜貝拉·沃麗絲主演的奇幻冒險電影《新木乃伊》正在中國大陸院線熱映中。該片講述了古埃及木乃伊公主阿瑪內特穿梭到現代倫敦,復回人間的她企圖尋回她曾被奪去一切的故事。這部影片目前在內地的總票房已成功突破5億,不少影迷看完影片後都有一些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