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天后費雪:每個人還是應該去學習音樂(圖)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如何成為一個傑出的演奏家?費雪說,天賦並不是一切。

  「我今年也已經30歲了,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你很難再說我多麼年輕了。」在昨晚演出開始前,小提琴天后茱莉亞·費雪這樣對記者說。這位4歲開始學琴的德國神童,11歲即拿下梅紐因國際音樂大賽第一名。此後的職業生涯中,她幾乎每年都會獲得世界級獎項;2010年,費雪挑戰成功帕格尼尼二十四首小提琴奇想曲,名噪一時。

  昨天,費雪在廣州大劇院演奏了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她擁有勃拉姆斯協奏曲所要求的一切:自由橫跨兩個八度之間的能力、用燃燒般的手指來給史詩般的作品打上烙印的能力、以及在龍捲風般的旋律裡面保持靜止和小聲吟唱的能力。這個德國人與德勒斯登愛樂樂團的合作,把勃拉姆斯挖掘得淋漓盡致。

  在世人眼中,毫無畏懼的費雪,大概永遠是二十多歲,年輕貌美的樣子。但到今天,已過而立之年的費雪,坦承自己不再年輕了。這種轉變,對於一個偉大音樂家的養成,或許也不是什麼壞事。

  廣州演出 演繹諧和的勃拉姆斯作品

  記者:這次你會演奏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這首曲子最需要注意的是什麼地方?

  費雪:還是樂團、指揮家和獨奏者之間要能達到和諧統一,彼此之間要能非常默契地合作,朝著一個方向前進。如果指揮家僅僅指揮自己的樂隊,獨奏家則只演奏自己的曲子,那整個樂曲最後就會支離破碎。所以我跟樂團之間,一直在不斷地溝通。只有通過溝通,使整個團隊彼此協作,才能讓同一首樂隊實現各種可能。

  記者:你特別重視這種協作,很多獨奏者似乎內心並不在乎樂團的協作。

  費雪:在這樣的演出中,作為一個獨奏家,我一般會做兩件事,一是主動行動,其次就是被動配合,這兩點都很重要。所以我一般會在彩排中,跟樂團說好應該怎樣演繹。但偶爾也有意外發生,如果樂團中某一項同彩排不一樣,比如說單簧管,那我也必須要臨時做出東西配合。這樣才能保證最後的效果。

  古典樂派 用音樂傳達情感最重要

  記者:你演奏的巴赫,同之前的音樂家非常不同,你速度更快,似乎也更歡快一些。

  。事實上,我們現在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巴赫那個年代去原汁原味地演繹巴赫了,你也根本聽不到,比幾百年前的樂器更加洪亮,樂隊的編制也不一樣了。我對巴赫的理解,也並不是為了讓巴赫變得更加快了。我只是覺得我在巴赫的音樂裡,可以不要那麼吝嗇去表達情感,可以讓音樂更加充滿感情,更加有戲劇性。在我眼裡,巴赫的音樂具備某種浪漫主義的色彩,同時裡面也有很戲劇性的東西,所以我覺得在演繹巴赫時,完全可以情感更豐富一些。

  記者:你會希望從浪漫主義的視角去解讀巴赫嗎?

  費雪:不,我並沒說哪個作曲家是怎樣的風格。即便是貝多芬,很多人把他劃分成浪漫主義,但你不能簡單地說他只有浪漫主義而沒有戲劇性。所以我不想去劃分這些,或者給他們上一個很嚴謹的標籤。因為每個作曲家,都是具有多重情感的,這些音樂都是相通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幫助觀眾更好地去理解這些情感。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德國,我彈奏勃拉姆斯的作品,我本不期待中國觀眾的理解和德國的一樣,我希望做到的是,這些樂曲真的將情感傳遞給了觀眾,這才是最重要的。

  關於天賦 演奏家最重要的不是天賦

  記者:你現在這麼年輕,就有很多人稱你是「大師」,你怎麼看「大師」這個頭銜?

  費雪:我其實並不在乎別人怎麼稱呼我。我關注的只是音樂本身,我在乎的是每場演出中能不能把好的音樂帶給觀眾,而觀眾對這些音樂的反應又是怎樣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我不在乎頭銜,只是相比起頭銜,我更樂意去做一個純粹的藝術家。

  記者:那你認為,一個真正的「大師」應該具備怎樣的品格呢?

  費雪: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我現在也在教小孩學小提琴,只要年紀足夠小,練習時間足夠長,那我基本就能教會所有人拉小提琴。但是有一些東西,從你五歲拿起小提琴時,我就能夠看出來:你表達情感的能力;你在玩這個樂器時,究竟有多享受這個過程,是否能融入到音樂中去。這兩點直接決定了你能否成為一個好的演奏家。

  記者:這是不是說你重視「天賦」?

  費雪:不能這麼說,單從演奏家來說,最重要的其實並不是天賦。天賦只能給你較好的記憶力,讓你學得比較快,比較容易上手。但如果你沒有這些,也不要緊,勤能補拙。關鍵的還是,你有多渴望用音樂去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才是最重要的。當然,最理想的狀況就是,你極有天賦,又有足夠的表達渴望,又有相當的演奏經驗去支持你,這樣你就能成為一個非常耀眼的獨奏家。我說的只是獨奏家。

  [費雪給中國家長的建議]

  找一個好的老師。老師對小孩的影響非常大,他能帶動你對音樂的感情。但最好不要逼著小孩去學樂器,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應該找一個好老師,讓孩子順其自然地愛上音樂,愛上樂器。我現在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是我從不強迫他們學習音樂。當然,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去接觸音樂、樂器,學習音樂並不是要讓每個人都變成音樂家,這也是不可能的,但每個人還是應該去學習它。(記者 顏亮 實習生 李文培)

相關焦點

  • 淺析小提琴學習中的音樂聽覺訓練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它是用聲音塑造音樂形象,通過人們聽覺的感知,作用於人的思想情感,使人獲得美的享受。馬克思曾說過:「對於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 無論演奏者還是聽眾都需要通過聽覺來欣賞音樂,鑑別其藝術效果的優劣。
  • 成都男孩三歲學小提琴 對流行音樂一竅不通(圖)
    「能在四川音樂學院裡舉辦音樂會,就證明你有一席之地了。」  今年,趙天被美國排名前十的伊斯曼音樂學院、皮柏蒂音樂學院錄取,因其只提供半獎,趙天最終選擇到提供全額獎學金和住宿費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秀桃音樂學院讀大學——師從於活躍世界一線的小提琴家錢舟。
  • 中國十大小提琴演奏家——陳曦: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音樂?
    同時,陳曦還是第一位獲得由著名小提琴製作師斯特拉底瓦裡親手製成的、價值600萬美金的「紅寶石」使用權的中國人。   頭頂如此多的光環,陳曦在交流中卻十分平易近人,現場分享了很多自己學習音樂的故事。「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音樂?」他說,很多人常常會以「我沒有音樂細胞」為由而將自己拒之門外。尤其對於現在很多學習音樂的孩子來說,往往會存在很多誤導,比如我能考多少級、學習音樂有什麼用等等。
  • 成人學習小提琴,應該找個什麼樣的老師?
    而成年人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經常的耽誤上課,這對小提琴老師來說是很難應對的,這也導致了他們接納成年學生持謹慎態度。如果你的日程安排完全不可預測,或者你的工作或者生活方面不太穩定,一定要提前和老師說清楚,以免給雙方造成麻煩。沒有穩定生活的成年人,他們的練琴時間也是會很受影響的,如果你經常出差或者琴經常不在身邊,更是要謹慎地考慮是否要學習小提琴。
  • 悠揚小提琴|學習|智力_網易女人
    因此,父母不妨讓孩子練練鍵盤樂器,使其耳朵保持對音樂的敏感。備忘四 :集體課還是個別課單獨請個老師教寶寶,還是讓他和幾個小朋友同上集體課?有些家長拿不定主意。其實各有利弊:一對一的方式很有針對性,能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但因為是獨自學習,孩子有可能會覺得枯燥。
  • 小提琴教學跳躍式學習
    關鍵詞:小提琴教學跳躍式學習誤區  目前,全民教育與終身教育已成為兩大教育思潮,教育的普及化和終身化使得音樂教育正向著開放性和多樣化軌道發展。隨著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精神文明和文化素質的要求越來越多,特別是對美育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增強,人們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欲望,小提琴的學習浪潮隨著學習音樂的熱潮日益高漲。
  • 孩子學習小提琴的最佳年齡是幾歲?
    現在很多「天才琴童」「小提琴天才」的報導刺激著家長的心,讓家長產生了一種就應該讓孩子早早地去學小提琴,要不就耽誤了孩子的錯覺。想演奏出好的音樂,小提琴的學習前期將面臨一個長期的枯燥乏味的揉弦等一個基本功練習,對手及指頭尚小、力量不夠的幼兒來說,是過於勉強的。還有一點也十分關鍵,小提琴不同於鋼琴,有專業的調音師進行調音。
  • 菲利普·費雪:這五個錯誤,投資者應該避免!
    費雪在文中使用「安打率過低」(棒球術語,指成功擊球的概率較低)來形容創業型企業,這也是後來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反覆引用的概念——對大多數難以擊中的球視而不見,僅僅在安打率極高的情況下出手擊球。事實上,觀察巴菲特的歷史持倉,裡面沒有一家創業型企業或剛剛上市不久的企業,原因或許還是因為發掘一家值得投資的創業型企業太過困難。
  • 初學小提琴第一年,都應該學會哪些知識點?
    經常有琴友給我說自己想要自學小提琴,問我說學一年能拉一首歌曲嗎?當沒遇到這種琴友,我都會非常耐心的勸他,小提琴並不是一個速成樂器,不可能學1-2年就能完全學好,要不然,那些從小上音樂學院附小、附中的孩子,為什麼大學還要進入專業音樂學院進修。
  • 黎姿不僅只會演戲,她還是一個音樂天才,5歲就會拉小提琴
    當然黎姿做歌手並不是心血來潮,她也並不是沒有任何的音樂基礎。相反,她還是一個音樂小天才。我們都知道黎姿出生於一個名門望族,她的爺爺就是有「電影之父」之稱的黎民偉。所以說,在這樣的大家族中,家人肯定不會鬆懈對女兒的教育。在家人的教育下,黎姿從小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藝術考級受熱捧考生低齡化 一年級考小提琴十級
    「我六點就起床了,擔心考試人多,結果還是只排到了第二批。」見到記者時,徐燕剛剛把娃託付給帶隊老師,準備到休息室去等候了。徐燕告訴記者,兒子小提琴已經學了一年,今年是第一次參加考級,從放假開始全家就忙這一件事情,每天上午和下午各練習1小時以上,「剛開始的時候,他有點吃不消,說太累了,在堅持了10多天後,他逐漸適應了這種節奏」。
  • 小提琴教育家周世炯:讀書+音樂>只讀書
    「小提琴課堂」提供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考級機構考級課程精講視頻以及鈴木小提琴教材、小提琴初級練習曲等演奏基礎等課程精講視頻。因為現在要以特長生身份考進一間名校,最重要的還是要靠面試時的表現,證書不能代表一切,值多少錢都沒用。如果只是為了讓孩子獲各種獎而不斷讓孩子參加比賽,家長以後可能會後悔。  功利地學習音樂是社會現實,就像很多人反對高考(微博),但還是得參加。我們不能不準家長帶著功利目的,只能希望這不是他們唯一的目的。  羊城晚報:單純是因為興趣而師從您學小提琴的學生多嗎?
  • 「2020星海音樂學院」小提琴社會音樂教師培訓圓滿落幕 蔡淼淼出席
    近日,由星海音樂學院舉辦的「2020星海音樂學院社會音樂教師培訓——小提琴」在廣州圓滿落幕,來自廣東、山東、江西、雲南、東北等地近百名小提琴音樂教育工作者參加培訓。活動特邀廣東省提琴學會副秘書長、Reunion樂團創始人,小提琴教師蔡淼淼出席活動。  據悉,此次培訓課程的開展,不僅推動了全國小提琴音樂教育的發展,也為老師們搭建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課程內容獲得大家一致好評之餘,還都非常期待下一次課程的開展。
  • 他是音樂的倖存者,在戰火中奏響小提琴
    流亡黎巴嫩之後,不通音律的祖父勒令他的長子、馬利肯的父親學習小提琴。就像是命中注定,馬利肯的童年也在沒日沒夜的練琴中度過。枯燥的練習,在往後歲月中成為唯一的慰藉。馬利肯7歲那年,長達15年之久的黎巴嫩內戰開始。一家人需要連續數十天藏身於暗無天日的地下,在連綿戰火中,父親藏防空洞裡,教他和弦,每次拉起小提琴,都像是最後一次。
  • 曹氏| 廣東音樂小提琴與廣府制琴大師曹樹堃(廣府人雜誌報導)
    我想這位就是曹樹堃了,上前一問,這人卻說曹大師到朋友的攤位串門去了。我圍著偌大的展場轉了幾圈,在這個「聯合國」式的喧鬧人叢中,尋找我想像的曹樹堃……突然,一雙明亮的眼睛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見一位中年亞裔男士坐在一個安靜的位置,注視著整個喧鬧的展場,仿佛在探索著什麼奧秘。一問果然是曹先生。
  • 今日推薦——那些著名的小提琴女神
    鄭京和鄭京和生在韓國,12隨時離開故國在美國紐約朱利亞音樂學院學習音樂,師從加拉米安。在長達25年的藝術生涯中,鄭京和是國際舞臺上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她獲得了國際上表演藝術家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1972年,韓國政府授予鄭京和以最高榮譽:市民成就獎。她被《星期日泰晤士報》譽為對英國文化貢獻最大的人。
  • 費雪「探索&學習」系列玩具上市
    新時代的學習,不只是對知識的積累,而是能力的培養。本次費雪「探索&學習」系列玩具上市,凝聚品牌86年的專業積累,致力於開拓孩子在探索中學習的能力,助力新時代孩子的能力培養,使每一個孩子,在玩樂中探索到更多知識,啟發更多能力。
  • 王子銘|稱你「小提琴王子」不過分吧?
    一對一的輔導形式傳統枯燥,讓他常常羨慕小提琴大班授課的熱鬧。也就是在這時,小提琴在王子銘心裡留下了最初的「夥伴感」指向:學習小提琴是不孤獨的、是自由的;小提琴比琴鍵冷冰冰、不可輕易搬運的鋼琴更為親切,更像是一位隨時能牽手的玩伴。
  • 學小提琴真的很貴嗎?還是說在你心裡沒給音樂留地位?
    也因此,收到一些家長詢問關於「學小提琴很貴吧?」這類問題。人們常說:「學藝術得大投入,音樂最燒錢。」 的確,就拿我們學小提琴的來說,一般一節課45分鐘-1小時。課費100-400不等,這還算正常價位的。像我本人小時候在音樂學院教授那裡學過幾年琴,一節課的課費基本在500-1000元。
  • 珍妮聊小提琴:學小提琴的3大忌,你應該知道
    很高興你能看到這篇文章,我是珍妮,是一個堅持在學習小提琴技巧和交流小提琴心得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的小提琴愛好者。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學小提琴的3大忌,你應該知道。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小提琴,現在家裡都有條件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長,提升孩子的能力,所以會有很多人學習小提琴,既然學習了小提琴,那麼肯定都希望好好學,有一個好的成績,但是在學的過程中也會有一些問題,要想學好小提琴,有些事情是需要改變的。1、只去上課,而不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