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傑出的演奏家?費雪說,天賦並不是一切。
「我今年也已經30歲了,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你很難再說我多麼年輕了。」在昨晚演出開始前,小提琴天后茱莉亞·費雪這樣對記者說。這位4歲開始學琴的德國神童,11歲即拿下梅紐因國際音樂大賽第一名。此後的職業生涯中,她幾乎每年都會獲得世界級獎項;2010年,費雪挑戰成功帕格尼尼二十四首小提琴奇想曲,名噪一時。
昨天,費雪在廣州大劇院演奏了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她擁有勃拉姆斯協奏曲所要求的一切:自由橫跨兩個八度之間的能力、用燃燒般的手指來給史詩般的作品打上烙印的能力、以及在龍捲風般的旋律裡面保持靜止和小聲吟唱的能力。這個德國人與德勒斯登愛樂樂團的合作,把勃拉姆斯挖掘得淋漓盡致。
在世人眼中,毫無畏懼的費雪,大概永遠是二十多歲,年輕貌美的樣子。但到今天,已過而立之年的費雪,坦承自己不再年輕了。這種轉變,對於一個偉大音樂家的養成,或許也不是什麼壞事。
廣州演出 演繹諧和的勃拉姆斯作品
記者:這次你會演奏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這首曲子最需要注意的是什麼地方?
費雪:還是樂團、指揮家和獨奏者之間要能達到和諧統一,彼此之間要能非常默契地合作,朝著一個方向前進。如果指揮家僅僅指揮自己的樂隊,獨奏家則只演奏自己的曲子,那整個樂曲最後就會支離破碎。所以我跟樂團之間,一直在不斷地溝通。只有通過溝通,使整個團隊彼此協作,才能讓同一首樂隊實現各種可能。
記者:你特別重視這種協作,很多獨奏者似乎內心並不在乎樂團的協作。
費雪:在這樣的演出中,作為一個獨奏家,我一般會做兩件事,一是主動行動,其次就是被動配合,這兩點都很重要。所以我一般會在彩排中,跟樂團說好應該怎樣演繹。但偶爾也有意外發生,如果樂團中某一項同彩排不一樣,比如說單簧管,那我也必須要臨時做出東西配合。這樣才能保證最後的效果。
古典樂派 用音樂傳達情感最重要
記者:你演奏的巴赫,同之前的音樂家非常不同,你速度更快,似乎也更歡快一些。
。事實上,我們現在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巴赫那個年代去原汁原味地演繹巴赫了,你也根本聽不到,比幾百年前的樂器更加洪亮,樂隊的編制也不一樣了。我對巴赫的理解,也並不是為了讓巴赫變得更加快了。我只是覺得我在巴赫的音樂裡,可以不要那麼吝嗇去表達情感,可以讓音樂更加充滿感情,更加有戲劇性。在我眼裡,巴赫的音樂具備某種浪漫主義的色彩,同時裡面也有很戲劇性的東西,所以我覺得在演繹巴赫時,完全可以情感更豐富一些。
記者:你會希望從浪漫主義的視角去解讀巴赫嗎?
費雪:不,我並沒說哪個作曲家是怎樣的風格。即便是貝多芬,很多人把他劃分成浪漫主義,但你不能簡單地說他只有浪漫主義而沒有戲劇性。所以我不想去劃分這些,或者給他們上一個很嚴謹的標籤。因為每個作曲家,都是具有多重情感的,這些音樂都是相通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幫助觀眾更好地去理解這些情感。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德國,我彈奏勃拉姆斯的作品,我本不期待中國觀眾的理解和德國的一樣,我希望做到的是,這些樂曲真的將情感傳遞給了觀眾,這才是最重要的。
關於天賦 演奏家最重要的不是天賦
記者:你現在這麼年輕,就有很多人稱你是「大師」,你怎麼看「大師」這個頭銜?
費雪:我其實並不在乎別人怎麼稱呼我。我關注的只是音樂本身,我在乎的是每場演出中能不能把好的音樂帶給觀眾,而觀眾對這些音樂的反應又是怎樣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我不在乎頭銜,只是相比起頭銜,我更樂意去做一個純粹的藝術家。
記者:那你認為,一個真正的「大師」應該具備怎樣的品格呢?
費雪: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我現在也在教小孩學小提琴,只要年紀足夠小,練習時間足夠長,那我基本就能教會所有人拉小提琴。但是有一些東西,從你五歲拿起小提琴時,我就能夠看出來:你表達情感的能力;你在玩這個樂器時,究竟有多享受這個過程,是否能融入到音樂中去。這兩點直接決定了你能否成為一個好的演奏家。
記者:這是不是說你重視「天賦」?
費雪:不能這麼說,單從演奏家來說,最重要的其實並不是天賦。天賦只能給你較好的記憶力,讓你學得比較快,比較容易上手。但如果你沒有這些,也不要緊,勤能補拙。關鍵的還是,你有多渴望用音樂去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才是最重要的。當然,最理想的狀況就是,你極有天賦,又有足夠的表達渴望,又有相當的演奏經驗去支持你,這樣你就能成為一個非常耀眼的獨奏家。我說的只是獨奏家。
[費雪給中國家長的建議]
找一個好的老師。老師對小孩的影響非常大,他能帶動你對音樂的感情。但最好不要逼著小孩去學樂器,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應該找一個好老師,讓孩子順其自然地愛上音樂,愛上樂器。我現在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是我從不強迫他們學習音樂。當然,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去接觸音樂、樂器,學習音樂並不是要讓每個人都變成音樂家,這也是不可能的,但每個人還是應該去學習它。(記者 顏亮 實習生 李文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