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小說給騙了,古代常用兵器重量也就這樣,有出土文物證據

2020-12-17 歷史魏來

愛好歷史的朋友,無不對古代兵器感興趣。不管是影視劇還是小說,對古代兵器的仰贊之情可謂溢於言表。據傳項羽的盤龍戟一百二十多斤、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八十斤、李元霸的一對破天錘更是高達四百斤。

每當讀到或者看到這些,我常常在想,這麼重,普通人抬起來都費勁,真能舞起來嘛?古代真實的常用兵器到底有多重?

口說無憑,只有實物能說明一切。出土文物就是最好的證據!

我們先來說說影視劇中最常見的佩劍。影視劇中的佩劍,尤其武俠劇中那種,大多外形都是和明代的公卿劍差不多。已知出土的明代中期公卿劍,長度約為96釐米(三尺劍),重量為800克(不足二斤)。

明代常見的公卿劍

那麼古代佩刀有多重呢?寧夏出土的北周時期李賢夫婦合葬墓出土的環首鐵刀,帶刀鞘也才1310克(不足三斤)。

出土的李賢夫婦合葬墓裡面的環首鐵刀

出土的清晚期牛尾刀,刃長68釐米左右,柄長21釐米,合計近90釐米,刃寬尖厚,適合劈砍,重量僅僅為1080克(剛剛兩斤)。

牛尾刀

本文是藍色之鷹原創,獨家發布於百家號平臺,不在其它平臺發布,抄襲必究!

大刀

那麼更寬的大刀呢?如同義和團或者抗戰時期常見的那種大刀呢?已知出土的清雞冠大刀長度為96釐米,重量約為3斤左右。抗戰時期,二十九軍的用的大刀其實和這種大刀非常類似,在二十九軍大刀打造圖紙中也標註了重量為三磅半,一磅約為453克,折合起來就是1.58千克,也就是三斤左右。

大刀

上面說的都是常見的刀劍重量,那麼古代擊打型兵器到底有多重呢?

重兵器

先說說鐧,按照我們的想像,拿鐧的都是猛漢,鐧應該不輕。不過按照實物來說,可能你就會有點失望了。福建博物館館藏的「宋靖康李綱鐧」這件文物,是已知最確切的實物證據,全長96釐米,重量為3600克,這還是帶鞘的重量。也就七斤左右,比之小說中動輒幾十斤還是很有差距的。

福建博物館館藏的李綱鐧

再來說說錘,大家可能覺得錘就是古代的超重兵器,像影視劇中跟大南瓜那麼大,李元霸的雙錘四百斤,單錘兩百斤,其他人再不濟也得有百十斤吧?錯了,古代的錘其實沒那麼大,都是很精巧的。出土的明代金瓜錘單個重不過一公斤左右。假設錘真有幾百斤,我很難想像古人如何在戰場長時間揮舞。

金瓜錘

結束語

其實明代戚繼光將軍曾經詳細記載了他麾下部隊裝備的武器重量,可見一斑。比如短兵器腰刀長三尺,重一斤十兩;長兵器長槍長一丈二尺五寸,重三斤、鉤鐮長八尺五寸重三斤。

所以種種情況和證據表明,古代的常用兵器沒有小說中那麼誇張,大體重量跟我們現在人的腕力、臂力、體力相適應的,也就是五公斤以內(十斤以內)。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資料系個人收集整理,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古代武將真的力大如牛,使用上百斤的武器?讓出土文物告訴你真相
    原文標題:《古代武將真的力大如牛,使用上百斤的武器?讓出土文物告訴你真相》關於古代武將們的武器,經常看歷史劇的朋友可能都會有深刻的印象。那些名將們的武器,可以說有一個共同點:沉。而且,古代戰亂頻繁,士兵和將領手中持有的又都是冷兵器,所以對體力的要求也很大,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練就了很強的體力和身體素質。但人的體力畢竟是有極限的,所以很多小說和電視劇中的情節,不能盡信,尤其是關於武將手中的兵器。其實,現在人耳熟能詳的一些兵器,根本就是杜撰的,歷史上並不存在,比如關羽的那把青龍偃月刀,就是《三國演義》虛構的。
  • 1976年,安陽出土3000年前銅鉞,揭開真相
    1976年,在河南安陽殷墟的婦好墓裡,出土了不少文物,除了眾多玉器、寶石等隨葬品外,比較引人注目的還有兩件青銅器——銅鉞。鉞是一種古代兵器,它與斧類似,使用方式以劈砍為主,對使用者力量要求較高。《說文解字》:「大者稱鉞,小者稱斧。」
  • 新疆出土一古代「高富帥」乾屍,屍體成國家級文物,衣服禁止出國
    就我們所知,要保持屍身不腐,必然需要藉助某些藥物,比如福馬林,但古代人卻並不清楚這一點,而且由於福馬林泡過的屍體會變成黑色,醜陋無比,因而很少人願意這樣去做。也正是因為如此,一具完整的乾屍就變得更有考古價值。比如我國就曾經出土了兩具完整的乾屍,分別是「辛追夫人」和「營盤美男」。
  • 現代人比古代人身體更好,為何卻拿不動古代兵器?
    中國從古至今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先後經歷了很多朝代,而很多學者也是很好奇古代的世界,於是便出現了很多研究歷史的專家,開始研究古人留下的那些文物。為了更好的了解古代的人,每個國家都會有很多博物館在博物館裡面展示了很多國家的歷史文物。
  • 古代鐵質兵器之「百鍊法」
    這些生鐵製鋼技術的發明與進步,促使了我國古代鐵兵器的發展,使得鐵兵器性能上和數量上都逐步替代了銅兵器,最終在東漢時期取代了銅兵器而佔主導地位。下面就以生鐵製鋼技術為基礎來分析我國古代鐵兵器的製作技術:  (一)塊煉鐵滲碳鋼技術  世界上各地區冶鐵發展史都是從塊煉鐵開始的,與世界上其他地區冶鐵術的發生相類似,中國的人工冶鐵也是從塊煉法起步。
  • 湖南出土秦朝竹簡,「磚家」秒打臉
    我們現在背誦的口訣表是由阿拉伯數字寫的,因此有人說口訣表是從國外傳入中國的,直到一批文物的出土,才狠狠打臉了口訣表從國外傳入中國的說法。文物出土地是位於湖南省武陵山境內的裡耶,這裡是少數民族苗族的居住地。直到2002年,才出土了一批秦代竹簡,揭開了秦朝的神秘面紗。
  • 四川出土的文物,透露出一切!
    中醫是從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醫術,與西醫有很大的區別。在治療一些慢性病是,中醫被證實有很好的療效。在中國古代醫學歷史上,華佗、李時珍、扁鵲都是非常有名的神醫,但是扁鵲卻突然被踢出了歷史教材。歷史教材為何把扁鵲刪除?四川出土的文物,透露出一切!
  • 考古隊在湖南出土一件瞬間消失的文物,幸好手快,拍下一張老照片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歷朝歷代出土的文物都非常之多,這些經歷了歷史風雲變幻的「見證者」們,一直在向我們訴說著它們的傳奇故事。我們也能通過這些文物,走進它們所處的時代,看到古人的智慧。
  • 古代名將兵器有多重?82斤的關刀不算什麼,他的槍足足有100公斤
    因此,在古代經常有「神兵」這個說法,但在現代說「神槍」,更多是指代這個人槍法不錯,並不是誇槍好。那麼,在冷兵器戰爭主導的古代,成為一件神兵需要具備什麼要素呢?
  • 古代究竟有幾個太陽?此文物出土後,專家:不是9個,而是2個!
    古代究竟有幾個太陽?此文物出土後,專家:不是9個,而是2個!中國古代的一個神話故事《后羿射日》我們每個人都聽過,在這個故事中,講到了天上有九個太陽,燒的人間民不聊生。可是,故事並不是毫無根據隨意遐想的,必然有一些事情或是根據引發了故事的開始,而且不僅僅是古代中國,歷史上還有很多的國家都有天上不止一個太陽的傳說,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出土的這3件文物,全都印證了神話傳說
    因為人人都知道三星堆遺址太重要了,其地下的文物尤其是上古歷史文物非常之多,若是輕易的全部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存在被破壞的風險。事實上,因為三星堆的種種神秘事件而被認為是外星人遺留、瑪雅文明、西方文明。不過,三星堆博物館都曾直接反駁,認為其中可能會有很多未解之謎,但這絕對是不同於中原文明的中華文明遺址。
  • 李元霸使用大錘,水滸中有使用大錘的武將麼,古代兵器真有大錘麼
    文 / 布衣如是說 短篇小文之六 水滸傳》中也有使用錘類兵器的好漢。原著中混世魔王樊瑞,使得一手流星錘,但他擅長法術,所以流星錘並不常用。
  • 中國古代有哪些奇形怪狀的兵器?
    钂在古代十八般兵器中,有一種特別有意思的武器,叫做「钂「,又被稱之為稱钂鈀 、钂鏡 叉。钂最早出現於西漢時期,漢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將兵器進行了嚴格的挑選和整理,篩選出了矛、钂、刀、戈登18種類型武器,欽定為「十八般兵器」。這便是「十八般兵器的由來」。
  • 三國兵器大全,每一件兵器都有一段故事
    從小說三國演義開始,三國人物被人們普遍尊崇。自古神兵配英雄,三國中凡是叱吒一時的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兵器。後人更是將這些英雄的光芒繼續發揚光大,各種神兵也不斷地湧現出來。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關於三國故事中的兵器。七星刀:東漢亂世剛拉開序幕的時候,這個把刀就曾成為一時主角。
  • 考古學家發現了青龍偃月刀,重量很奇怪,學家:不符合關羽的形象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濤哥說評書」,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
  • 這件文物一出土,專家就斷定是古人的夜壺,看到其刻字後才知錯了
    因為那些東西沒有流傳下來,所以人們並不認識,也不知道它們有什麼用途,甚至還可能認錯了。比如有一種文物出土了很多年,專家一直以為它是夜壺,誰知道最後才發現竟認錯了。這個文物就是青釉虎子,它產自越窯,越窯是我國早期最主要的窯場,主要盛產青瓷,又因為在南方,所以被稱為「南青」。
  • 專家:看看出土的文物,不敢研究了
    其規模非常宏大,其中出土的大量的文物與其它地方亦是略有不同,所以才獨自形成了一個三星堆文化。這一發現也將就四川地區的文明史往前推了兩千多年,也為古老的蜀國存在提供了特別的證據。 然而,最終卻停止了對三星堆遺址的挖掘,又是為何呢?或許還得從挖出來的東西裡面找原因。
  • 荊州出土青龍偃月刀,原屬關帝廟,莫非真是關羽兵器?
    《三國演義》不是正史,只是一部歷史類小說,但不可否認的是,書中有許多人物及其事跡等都是真的,一些大戰役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也都是真的。因此,後人對這本書有「七實三虛」之評價。以關羽的兵器為例,陳壽在《三國志》中並沒有記載,只說他曾「策馬刺顏良於萬軍之中策馬刺顏良於萬軍之中」。而羅貫中在演義中卻說得清楚,關羽兵器就是「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演義固然不能全信,但正史也不是盡善盡美。在今天的湖北荊州,荊門博物館收藏有一把青龍偃月刀,分量足足有81斤。
  • 7件出土文物串起惠州發展簡史
    商周青銅矛:見證人類從新石器向青銅時代轉變 出土時間地點:2000年,惠州博羅橫嶺山 發現過程:1999年廣惠高速公路建設,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惠州博物館對沿線進行了文物調查,在該處地表發現早期陶片,考古工作人員斷定此處為一處古代遺址,2000年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300多座墓葬,出土1000多件文物。
  • 我國古代戰爭中常見的兵器有哪些?
    我國古代兵器分為殺傷和防護兩大類。目前所發現我國最早的兵器實在商代。商代殺傷類兵器,常見的有青銅戈、矛、鉞、刀、鏃等。戈、矛是當時的主要兵器,銅戈象一把寬刃的大匕首,單面刃,用以橫擊、鉤殺。矛是雙刃,形狀比較寬大,矛頭裝在柄上,是直刺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