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博物館 感受重慶人文氣質

2020-12-22 中國網

八月十二日,觀眾排隊進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參觀。見習記者 趙迎昭 攝

她靜靜地坐在藤椅上,左手託腮,烏黑的齊耳短髮襯託出紅潤的臉頰,一股青春氣息撲面而來……

這是徐悲鴻於1943年創作的油畫《廖靜文》。8月12日,站在這幅作品前,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講解員高潔說:「徐悲鴻許多作品上都寫有『靜文愛妻保存』的字樣,這些都是畫家最得意的作品。」20餘名觀眾緊緊跟隨高潔的腳步,一同感受「回望歸鴻——徐悲鴻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展」的藝術魅力。當天,三峽博物館共接待觀眾9036人次。

走進博物館,看展覽、聽講解,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市民業餘生活的選擇。據統計,2017年,重慶各大博物館共推出精品展覽207個,接待觀眾3002萬人次。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文化已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文化惠民成為增強群眾獲得感的重要抓手。那麼,我市各大博物館在推進文化惠民方面有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效?博物館推出的各類活動對提升城市品質有何作用?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家門口的大展越來越多

「我們每年來三峽博物館觀展不下10次。」大渡口區市民嚴慶和妻子全程聽完高潔的講解後激動地說,「這幾年三峽博物館推出的展覽越來越多了,去年的傅抱石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展讓我大飽眼福,今年陸續推出的『南張北溥』書畫特展、『千人千面』館藏古代人物畫展、徐悲鴻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展都堪稱重磅,真的是好戲連連!」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來,三峽博物館已推出「抗戰時期繪畫大師作品系列展」「長江文明系列展」「巴渝書畫名家系列展」等多個系列展覽。2017年,該館共舉辦24個臨時展覽,接待觀眾超過200萬人次。「我的同學經常說,三峽博物館的展覽一個接一個,文博盛宴越來越豐盛,真是過癮慘了!」該館志願者高筱瓊說。該館另一名志願者孫琦琦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她已經連續兩年參與了「世界文明與藝術系列展」的講解,「現在正在舉行的『走進非洲——中非珍品雕像藝術展』,我每周都會前來講解,這種機會很難得。」

精品展覽在惠及市民的同時,還向世界展示重慶歷史文化之美。5月26日,「回望百年——大足石刻歷史影像展」在三峽博物館開展,這是大足石刻「四百工程」(即在全球舉辦大足石刻百場展覽、百場講座、百館贈書和百集微視頻展播活動)首站。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表示,「四百工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讓大足石刻活在當下。

多種方式滿足觀眾需求

「你聽她吹(重慶方言,意為你別相信她)!」高筱瓊在三峽博物館做志願者已經11年,她回憶,幾年前問一個來參觀的學生是否需要免費講解時,結果這名學生的媽媽把她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眼神裡寫滿了質疑,說出了以上的話。「現在觀眾的素質有了明顯提升,不僅經常有觀眾主動詢問是否可以提供講解,而且近40分鐘的講解中觀眾能認真聽完,還不時問問題。」她說。

8月11日中午1時,孫琦琦來到一樓臨時展廳,講解「走進非洲——中非珍品雕像藝術展」。重慶日報記者注意到,近1個小時的講解過程中,觀眾越聚越多。「5年前我剛做志願者時,詢問觀眾是否需要免費講解,經常被當成騙子。」她說,可以感受到現在觀眾的觀展熱情逐漸提升。

三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館每年為觀眾人工講解3萬餘場,年均服務30餘萬人次。博物館官微免費語音導覽和視聽導覽更是受到觀眾喜愛,年均收聽人數近50萬人次。

為了適應市民的觀展需求,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忠州博物館、萬盛博物館等也都於近期啟動了志願者招募,發揮志願者的橋梁作用,滿足觀眾不斷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開館近兩個月的重慶建川博物館,已接待觀眾近8萬人次,日最高客流量超過5000人次。為了更好地服務觀眾,該館正在進行微信語音導覽建設,並將啟動志願者招募。

在用新技術服務公眾方面,我市多家博物館也有積極探索。7月,三峽數字博物館建設項目通過了驗收。據介紹,這個數字博物館將結合三維掃描、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虛擬全景技術、互動魔牆展示等多種技術手段,提升展覽展示效果,為觀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8月12日,重慶日報記者在三峽博物館互動魔牆前看到,近10名觀眾正在觸控螢幕幕,體驗魔牆的海量文物資源,還有不少人圍觀。據介紹,該館已完成了300件珍貴館藏文物的三維數位化採集加工,為博物館多方位展示文物和文物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接下來還將持續開展此項工作。

博物館走進日常生活

走在三峽博物館一樓文創產品銷售區,印有徐悲鴻《奔馬圖》的手機殼等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設計精美、價格實惠,成為搶手貨。業內專家表示,博物館除了展覽、陳列等基本功能之外,還應積極拓展社會教育功能,重視文創產品的開發,讓參觀博物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據了解,2017年,三峽博物館共舉辦各類教育活動728場,研發生產文創產品134種、10萬餘件,實現銷售收入200多萬元。舉辦類型豐富的講座也是吸引觀眾走進博物館的重要方式。7月26日晚,三峽博物館官方微信推送了著名古琴演奏家龔一講座報名的信息,讓館方意想不到的是,200張門票當晚便被一搶而空。

在如何吸引觀眾走進博物館方面,我市一些區縣博物館也有妙招。巫山博物館開設「巫峽講壇」一年多來,舉辦了50多期講座。「這些講座都很接地氣,比如巫山歷史文化、攝影技巧、飲食文化等。」該館館長張潛告訴重慶日報記者,除了講座外,該館每周還會放映一場在巫山取景拍攝的電影,舉辦一場有地方特色的演出,免費對市民和遊客開放,增加巫山旅遊美譽度。

重慶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院長常雲平表示,博物館在提升城市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博物館絕不僅僅是一個文物展覽的場所,還承擔著延續城市文化和社會教育的使命,是傳遞知識、交流思想的場所。當越來越多的人覺得走進博物館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時,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將大大提升,我們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也將大大提升。」

相關焦點

  • 走進重慶大學,感受不一樣的精神氣質
    原標題:2019全國主流網媒記者團走進重慶大學:感受不一樣的精神氣質 13日上午,「2019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重慶高校行」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首站走進重慶大學。 來自全國的主流網絡媒體記者不僅走進重大校園參觀校史館、深空探測中心、虎溪雲湖、電鏡中心等,還就重慶大學辦學特色、校園文化、新工科建設、文科突破等話題進行深入採訪。
  • 臺灣棒球小子走進南山博物館 領會歷史人文感受深圳變革成就
    臺灣棒球小子走進南山博物館 領會歷史人文感受深圳變革成就 2018年12月06日 17:4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參賽中小學生參訪深圳南山博物館。(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6日深圳訊 (記者 尹賽楠 雍紫薇)第二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於5日落幕,本著比賽和交流並重的宗旨,臺灣參賽中小學生6日上午來到深圳南山博物館進行參訪。
  • 觸摸歷史感受人文 336萬人博物館度清明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觸摸歷史感受人文336萬人博物館度清明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19-04-09 16:06 字號:
  • 走進博物館 感受歷史魅力(組圖)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人們紛紛走進博物館,感受自然與歷史的魅力。新華社發(蘇陽 攝)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人們紛紛走進博物館,感受自然與歷史的魅力。新華社發(牛書培 攝)
  • 晉城:走進博物館漸成日常 感受歷史與文化魅力
    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那麼就去這座城市的博物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讓我們走進博物館,時空不再阻隔,晉城的歷史風雨和文明點滴全都濃縮在這裡。為了更好地做好文化傳播與傳承,晉城博物館利用我們的節日,常年開設各種活動,讓觀眾參與進來,去體驗、去感受曾經的文明與文化。
  •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2018年05月18日 16:10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百名中外記者探訪武漢3所高校博物館,感受「大學之城」的顏值與氣質
    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1日訊近距離觀賞現世僅存一枚的孤本錢幣,在多彩服飾和燃情歌舞中感受燦爛紛繁的民族文化,「穿越」2億年時光與古生物一起嬉戲……21日,「軍運會城市採訪線」活動第三站走進武漢市洪山區,百名中外媒體記者踏上美麗的「大學之城」,先後「打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等
  • 「流動博物館」走進淄川蓼塢中學
    通訊員 馮璐 近日,淄川「流動博物館」走進蓼塢中學開啟了第六十次展覽活動。此次活動,講解員帶領學生們回顧淄川這塊紅色熱土上的革命故事,了解淄川當地的民風民俗和人文風情等,與學生們一起感知古般陽的人文歷史。
  • 法國人零距離感受南京氣質
    本報記者 馮興攝    為期一周的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巴黎站活動啟動以來,三大板塊14項各具特色的主題活動先後在巴黎舉行,在當地引起不小的反響,一系列豐富的文化、藝術、創意、旅遊和美食活動不僅全方位展示了南京多樣的文化面貌和開放的城市氣質,更打造了親民的國際都市形象。
  • 厚植家國情懷,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走進華渝實驗學校
    2020年9月7日下午,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紀念中國抗戰勝利75周年」公益研學進校園活動走進華渝實驗學校,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在華渝實驗學校,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的研學導師們專業而生動地講述了抗戰期間重慶人民英勇抗擊日軍侵略者的史實
  • 樹人景瑞小學舉辦遊學活動 學子們走進三峽博物館感受濃濃巴渝情
    近日,樹人景瑞小學二、四年級的同學走進三峽博物館遊學,感受歷史悠久的巴渝文化。  當天下午,學校參加遊學的同學坐著大巴車前往博物館。同學們非常激動,因為這樣的機會難能可貴。在博物館門口合影后,大家就開始了遊學之旅。  同學們參觀了抗戰歲月、三峽水利工程、人類的進化歷程等多個主題展館,長江三峽展館其中有一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白色的三峽水利工程地形模型,後面有個大屏幕,投影儀可以根據大屏幕的內容照出不同的投影,讓模型「配合」大屏幕展示所要展示的內容,大家看完後都沉浸在裡面。
  • 重慶新增2家國家一級博物館!
    ●《偉大壯舉 輝煌歷程——三峽移民精神展》通過沙盤、浮雕、壁畫、照片、投影、多媒體互動等多種方式,全面展示三峽百萬大移民的艱難歷程,讓觀眾親歷百萬移民壯舉,感受可歌可泣的三峽移民精神。●《萬川匯流——萬州歷史文化陳列》以萬州歷史文化發展脈絡為主線,分為「邁向文明」「巴風楚雨」「羊渠華彩」「南浦盛事」「川江門戶」「萬商之城」六個單元,通過聲、光、電、複合多媒體等多種方式,為觀眾展現出一幅幅萬州在各個時期的歷史變遷和人文風貌。
  • 走進博物館科普學習度暑假
    8月5日,家長帶著孩子在重慶自然博物館參觀暑假期間,位於重慶市北碚區的重慶自然博物館吸引眾多家長和學生參觀遊覽。孩子們走進博物館,學習自然科學知識,豐富暑期生活。新華社發(秦廷富 攝)8月5日,觀眾在重慶自然博物館參觀。 暑假期間,位於重慶市北碚區的重慶自然博物館吸引眾多家長和學生參觀遊覽。
  • 「蟲」此遇見你——蝶語昆蟲世界走進重慶巴人博物館
    展覽信息展覽主題:「蟲」此遇見你——蝶語昆蟲世界走進重慶巴人博物館主辦單位:重慶市九龍坡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承辦單位:重慶巴人博物館 重慶蝶語世界昆蟲博物館展覽時間:2020年1月8日--2月29日展覽地點:重慶巴人博物館B區臨展廳展覽形式:免費
  • 走進博物館 弘揚愛國情——青山區檢察院幹警參觀湖北省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 弘揚愛國情 ——青山區檢察院幹警參觀湖北省博物館 為了進一步強化全體黨員學習教育,深入學習中國史,激發乾警愛國情懷,2020年12月30日上午,青山區檢察院組織部分黨支部委員赴湖北省博物館參觀學習。
  • 【看展】來巴渝民俗博物館 感受拓古傳今!
    【看展】來巴渝民俗博物館 感受拓古傳今!歐雲霄 攝碑石遺韻——渝北、梁平兩地館藏精品拓片展,近日在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民俗館)展出。這些題刻,是研究、考證、學習、傳承地方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原始資料,是人文歷史的見證。
  • 在陝西禮泉:解讀九穀山的人文氣質
    在他管理下的疆域巡遊之後,在幾萬名山大川中,自九穀山被封為長眠以來,其人文氣質已經完全顯現出來,這比一些在歷史長河中消失的學者淺薄的歌聲更顯帝王的霸氣。至今,它的人文氣質煥發出一種文化力量,成為一種堅定的信仰,一種世代傳承的基因,成為禮泉人的精神圖騰。要實現九穀山的人文氣質,就要從九穀山在世界上的本來面目入手。
  • 雛鷹小隊走進山師動物博物館 感受神奇的大自然
    11月26日上午,山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一年級三班雛鷹小隊的小隊員們走進山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博物館,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實踐教學活動。  山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博物館是山東省內建館較早、擁有種類較多的動物標本館之一。館內收藏著百餘個動物實物標本,這些標本有分布於全國各地、生活在各個不同環境的各類動物,每一個標本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段歷史。小隊員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鳥類、哺乳動物等主題展區,通過聽講解、看實物的方式,對自然界的各類動物有了直觀的感受和體驗,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 原創組圖 | 瓊海留守(困境)兒童夏令營(第三期)走進南海博物館 品南海文化遺產魅力
    8月27日上午,瓊海2020年留守(困境)兒童夏令營(第三期)的35名小營員走進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近距離感受南海自然生態、人文之美,開啟一場「向海而生」的獨特之旅。,近距離感受南海自然生態、人文之美。
  • 走進青島紡織博物館 感受"非遺"扎染魅力
        青島洮南路小學的師生走進青島紡織博物館,親手體驗千變萬化、魅力無窮的扎染工藝,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中,扎染藝術作為一種古老的工藝被人們喜聞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