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雲山有意,軒裳無計,被西風吹斷功名淚。去來兮,再休提!青山盡解招人醉,得失到頭皆物理。得,他命裡;失,咱命裡。——劉致《山坡羊·雲山有意》
有詩有遠方,這句話聽起來又浪漫又有境界,其實詩往往是痛苦的滋味,遠方往往是一條不歸路。詩人、藝術家就是和一群和現實作對的人,他們和科學家一樣都是致力於創新、突破,但科學家是基於現實,對現實進行擴展,而詩人和藝術家卻試圖創造出一種新的現實,或者說是一種只能存在於理想中,而不可能在現實中存在的現實。
在強大的客觀現實面前,就註定了一些詩人和藝術家悲劇性的命運。特別是詩人和藝術家都需要比較自我的氣質,但過於自我與現實的衝撞也越強烈,就會造成雞蛋碰石頭的後果。民國時期,一個清華才子29歲跳海自殺,就是難於和現實相融造成的悲劇。
逆境奮進考入清華
朱湘於1904年出生於湖南的一戶普通人家,他上有一個哥哥,父母在他年幼時就雙雙去世,他全靠哥哥撫養長大。哥哥賺錢供養弟弟十分不易,壓力很大,難免脾氣不好。加上哥哥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和朱湘交流溝通,就養成了朱湘孤僻、敏感的性格。
這種性格讓朱湘把時間和精力都更多地用在了讀書上,而且他在文學方面極具天賦,這讓他年僅十六歲就考上了清華。自幼父母雙亡的朱湘,依靠兄長的養育和自身的努力,迎來了少年得志的人生轉機。
清華園中光彩四溢
在清華園裡,朱湘開始了新詩創作。他的新詩既有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突破又有和中國古典傳統詞曲的融合,形成了一種自己獨有的風格。這讓他的詩投稿到一些文學刊物很快就被發表。朱湘以他在詩歌上的成績,被人們稱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清華學生詩人,還是當時很有人氣的「清華四子」之一。
朱湘才華橫溢被眾人欣賞,但他性格卻並不討人喜歡,這也是很多詩人和藝術家的共同特點。他們總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探秘,不願意也不會隨波逐流。他們與現實發生衝突時,不懂得變通融合。這既讓他們的作品個性鮮明,同時也讓他們的前程布滿荊棘。朱湘因一味自我,多次因違反校規被記大過,終至提前肄業離校。
面對這樣的結局,朱湘仍然不以為意,反倒認為清華對他本就沒有了價值。他這樣想,是因為他感覺清華也不免落俗,用分數來衡量學生的水平而不是看他真實的才華。在這樣的環境裡,他已失去了激情,對清華園也不再有留戀。他的看法非常自我,符合他孤傲的個性和詩人氣質,但也給他的前程蒙上了陰影。
成家之後生活艱辛
清華肄業後,朱湘赴美留學。但在美期間他仍然個性不改,找不到和現實和解的方式。到美國不久,他就因受不了一些美國教授對中國的鄙視以及被教授懷疑偷書等事情而提前回國。出國前國後朱湘已經成了家。他的妻子本是他父親還在世時為他訂的娃娃親。按朱湘的性格,他不可能接受包辦婚姻。
他在清華就讀時,兄長曾帶女方到學校和他商量婚事,被他一口拒絕。離開清華後,朱湘在上海又遇到了這個叫劉霓君的女人。這次相遇不再有包辦婚姻的騷擾,只有劉霓君引發朱湘同情的艱難遭遇,兩人在上海有緣確立了戀愛關係並很快結婚成家。朱湘在美國留學期間,給劉霓君寫了很多情書,這些情書後來被朱湘的好友編輯成《海外寄劉霓君》發表,很多讀者認為這些情書稱得上是新文學的情書經典。
朱湘1929年從美國歸來後,去了安徽大學教書。他拿的薪水不算低,但薪水總是被拖欠。那時他和劉霓君的第三個孩子剛剛出生,劉霓君沒有母乳,朱湘因薪水未發買不起奶粉,這個孩子竟然因此離世。賺不到奶粉錢兒子離世,讓朱湘深受打擊。劉霓君也因這件事對朱湘心生怨懟。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朱湘的封閉和自我把自己坑害到了什麼程度。
但朱湘不願意改變,只顧終日抱怨。劉霓君不堪忍受,選擇了和他離婚。失去兒子和婚姻破碎的雙重打擊讓朱湘更加沉淪,他隨即辭去了安徽大學的教職,靠一點微薄的稿酬度日。在這種環境下,朱湘還是不接受朋友的資助,他寧可讓兒子餓死,有薪水背書他都不會開口求人,他又怎麼會接受幫助呢。他毀滅自我也不改變自我,1933年冬天,他從一艘輪船上投海自殺,逃離了他的自我無法適應的現實。他死後,妻子劉霓君也萬念俱灰遁入了空門。
結語
歷史上,也曾詩人和藝術家選擇自殺,他們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不和現實妥協,最終以生命完成自己最後的作品。他們是精神的冒險家,把難以抵達人性秘境用文藝的形式展現給世人。不妥協是他們才華的源泉,也是他們悲劇的源泉。他們留給後人的遺產,或讓人欣賞或讓人反思。不過把人帶入絕路的才華不要也罷,又有什麼比活下去重要呢?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