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學院成立於2006年,堅持以社會人才需求為導向培養具有優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養、自主創新意識、紮實理論基礎和較強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
公共治理學院設置行政管理、公共關係學、人力資源管理、傳播學、社會工作五個本科專業,齊頭並進、厚積薄發。
該院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工作責任心強的教師隊伍。著名行政管理學家夏書章教授為本院學科建設顧問,陳瑞蓮教授任首席教授,徐文俊教授任院長,譚昆智副教授、羅亮梅副教授任副院長。張緊跟教授任行政管理學科帶頭人,張寧教授任公共關係學學科帶頭人,徐剛教授任人力資源管理學科帶頭人,梁玉成教授任社會工作學科帶頭人,聶靜虹教授任傳播學學科帶頭人。同時聘請來自中山大學等名校的教授、專家授課,並於近年陸續引進了高水平博士和海外名校的教師。
公共治理學院以高質量的教學和科研為己任,以育人為中心,重視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展,矢志不渝的推進各項內涵建設。截至2019年,該院已有九屆畢業生,共1303人,目前在校生1153人。就業單位類型以企業單位為主,也有部分學生成功考上境內/境外碩士研究生以及國家公務員和政府僱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公共治理學院遵循「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堅持「厚基礎,重實踐」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強烈公共服務意識,健康的心理和身體素質,紮實的專業基礎和良好學習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我們積極探索以「以賽促學」「以研促教」為主線的辦學特色,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合格的公共治理和社會服務人才。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創公共治理學院的美好明天!
1. 課程設置模塊化,夯實專業基礎
公共治理學院現設置有5個專業,每個專業以培養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為出發點,按照專業基礎理論模塊、專業特色模塊、實踐鍛鍊模塊設置相關課程,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2. 以賽促學常態化,搭建第二課堂
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原則,舉辦系列學科競賽活動,為學生搭建實踐鍛鍊的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競賽,以賽促學、查漏補缺,在交流中進步,在競爭中成長。
「公管月」為公共治理學院品牌活動,已經連續舉行十一屆,主要有學業規劃大賽、公關策劃大賽等各種學術性、創新性、公益性活動,為學生搭建實踐鍛鍊平臺。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賽也是該院品牌活動之一,2016年和2018年,在夏書章教授、陳瑞蓮教授的指導下,公共治理學院將大賽推向全國,舉辦了兩屆中國大學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賽,共吸引了來自全國近200所高校的隊伍參賽,收到590餘份高質量案例作品,該院學生分別獲得全國賽銀獎和銅獎的好成績。
同時,公共治理學院鼓勵學生「走出去」參加各種學科競賽,2017年和2019年該院學子在「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分別斬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2018年該院獲得第三屆全國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技能競賽第二賽區比賽承辦權,學子們齊聚中大新華展開激烈角逐。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連續三年參加全國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技能競賽,在省賽中獲得特等獎3次、國賽中獲得特等獎1次、一等獎1次二等獎1次的好成績,2017年,該院學子在中國大學生公關策劃大賽中榮獲省級創意獎和國賽一等獎。
3. 實習實踐制度化,加強理論聯繫實際
建立課內實踐、第二課堂、畢業實習的全方位常態化實習實踐機制,與十餘個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建立了長期合作計劃,同時要求學生利用暑假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並提交調研報告,擇優予以獎勵。
4. 積極開展學術活動,以科研促教學
地方政府與區域治理是公共治理學院科研強項,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2015年、2017年和2019年該院先後與中山大學政務學院、華南師範大學、澳門區域公共管理研究學會、香港公共管治學會聯合舉辦全國性「地方政府與區域治理」學術研討會,共吸引來自海內外40餘所高校的專家學者、10餘家專業期刊編輯以及港澳學術社團代表等400餘人參會,研討會得到中國新聞網、鳳凰資訊、中國網、中國行政管理等10餘家主流媒體的廣泛報導,校內外新聞報導共計37篇。
自2006年起開始招生,學制四年,學生入學後在東莞校區學習。學生按要求完成學業並符合學位條件要求者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了解管理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行政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具備較高的管理、經營、策劃、調研、溝通等能力,適應各級政府機關、基層社區、企事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研究、宣傳策劃、行政秘書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以行政管理學、政治學原理、管理學、經濟學原理、憲法、社會學、社會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分析等課程為核心,設置「三個模塊」的課程體系:專業基礎理論課程模塊、表達能力課程模塊、行政實操課程模塊。安排10周進行畢業實習與社會調查、安排16周進行畢業論文寫作。此外,要求學生利用暑假期間進行社會實踐,撰寫調研報告。開學兩周交由院內組織評獎。
自2012年起開始招生,學制四年,學生入學後在東莞校區學習,學生按要求完成學業並符合學位條件要求者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知識面寬、創新能力強,具有紮實的公共關係專業理論知識,能夠在各類企事業單位以及政府部門從事公眾信息傳播、關係協調與組織形象管理事務的調查、諮詢、策劃與傳播實施工作,掌握新媒體環境中公共關係專業知識和技能,善策劃、會傳播、能管理的應用型人才。
以培養學生「靜下來能夠想、坐下來能夠寫、站起來能夠講、跑出去能夠幹」為目標,設置系列核心課程:公共關係學、公共關係策劃與案例、廣告學原理、傳播學、市場營銷學,同時,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鍊,設置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社會調研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堅持以賽促學,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中國大學生公共關係策劃創業大賽」。
自2015年起開始招生,學制四年,學生入學後在東莞校區學習。學生按要求完成學業並符合學位條件要求者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堅持「盡精微、致專實」辦學定位,盡心於精益、細微的教育手段,致力於專業、實用的培育目標,培養面向全國行政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熟知國家人事政策、通曉地域人才規律、勝任人力資源工作,兼具「精英素養」和「工匠品質」的應用創新型人才。
圍繞人力資源管理六大模塊設置專業基礎課(管理學、經濟學原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組織行為學等)、專業核心課(工作分析、勞動關係管理、人力資源招聘、人員素質測評的理論與方法、績效管理、薪酬管理、開發與培訓等),注重課內外實踐鍛鍊:「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平臺」軟體、人力資源沙盤模擬軟體的應用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全國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技能競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學生競賽也為學生提供了鍛鍊的機會,各門課程的設置也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自2018年開始招生。學制四年,在東莞校區學習,學生按要求完成學業並符合學位條件要求者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堅持「以新察本,融創傳播」定位,致力培養適應新媒體時代,兼具科學人文素養與綜合傳播能力、國際視野與開創精神,熟練掌握新傳播技術與傳播形態,以及策劃管理能力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以政治傳播、健康傳播、企業傳播為特色,堅持理論與實踐並重,傳播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健康與環境、新媒體與文化研究融會貫通,注重理論穿透力和現實洞察力、知識全面性和系統整體性並舉。
可從事新聞宣傳、企業傳播、整合營銷、公共管理、新媒體創意等傳播、策劃、管理相關的工作。
自2018年起開始招生,學制四年,學生入學後在東莞校區學習,學生按照要求完成學業並符合學位條件要求者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主要通過價值構建、理論學習和專業實習等途徑,培養具有紮實的社會工作理論知識和工作方法,具有分析社會問題、承擔社會調研任務、組織策劃及實務操作能力,能夠在各類社會組織從事社會服務、社區發展、管理與評估等工作,在政府公務員崗位和事業單位從事社會政策研究的應用型人才。從而服務社會弱勢群體,協助個人、家庭及社區發展潛能、解決問題。
課程以基礎理論模塊與實操模塊構成,設置社會工作導論、社會學概論、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等核心課程和系列專業課程,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多元化的實習實踐基地,實習時數累計達到800小時。實踐基地涵蓋了民政部門下屬事業單位、社區組織、珠三角地區乃至粵東西北地區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或鎮街社工站等單位,為學生掌握前線服務實踐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公共治理學院畢業生的整體就業情況良好,每一屆應屆畢業生平均最終就業率均達到99%以上,就業單位類型以企業單位為主,就業地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及其周圍地區,平均薪酬在5000元左右。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學生成功考上境內/境外碩士研究生以及國家公務員和政府僱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學院主頁
http://ggzl.xhsysu.edu.cn/
諮詢電話
0769-82676835
微信公眾號
公共治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