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網站公示了《上海市長寧區單元規劃(含重點公共基礎設施專項規劃)》,規劃將於11月16日到12月15日期間廣泛徵求公眾意見。記者從長寧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了解到,本次規劃明確了長寧區至2035年的發展目標願景,將進一步優化空間結構,撬動長寧東西「兩翼」聯動發展,構建完善的「生活+專業」公共中心體系,並建設生氣盎然的公共開放空間。
此次規劃範圍為長寧區行政轄區,面積約37.18平方公裡。規劃範圍內轄華陽路街道、江蘇路街道、新華路街道、周家橋街道、天山路街道、虹橋街道、仙霞新村街道、北新涇街道、程家橋街道和新涇鎮,共9個街道、1 個鎮。
新一輪單元規劃以「上海2035」為指引,根據規劃,2035年的長寧,將傳承歷版規劃中「虹橋品牌、國際特色、智慧創新、時尚活力、綠色品質」等特點,在上海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標指引下,發揚長寧區在區位、歷史、生態等方面的先天優勢,強化國際貿易、現代服務、時尚創意等產業的發展基礎,打造國際貿易核心承載區、服務經濟品牌示範區、智能智慧創新集聚地、時尚文化創意策源地。同時,以建設「國際精品城區」為總目標,建設多元開放的「國際長寧」、產業共榮的「創新長寧」、時尚精緻的「活力長寧」、和諧友好的「宜居長寧」。
其中,「國際長寧」將採取彰顯多元開放的國際特色戰略,強調功能提升和設施提質;「創新長寧」採取促進產業共榮的創新動力戰略,強調集群發展和產城融合;「活力長寧」採取塑造時尚精緻的文化活力戰略,強調有機更新和活力激發;「宜居長寧」採取營造和諧友好的生態宜居戰略,強調設施完善和環境塑造。
城區空間結構方面,長寧區將著重撬動東西「兩翼」聯動發展,提升全球城市功能承載能力,打造要素集聚、空間聯動、優勢互補的空間,提升核心功能集聚,形成具備區域競爭力的功能核心,強化東西向廊道聯繫,塑造引領全區發展的空間軸帶。其中,規劃重點將強化「東翼」中央活動區內國際貿易、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全球核心功能集聚。同時,推動「西翼」虹橋商務區(虹橋臨空經濟園區和虹橋東片區)高端、特色和新興臨空產業發展,塑造要素集聚、空間聯動、優勢互補的東西兩翼經濟增長極和高質量發展引擎。
根據規劃,長寧區將構建由「城市主中心-地區中心-社區中心」三級生活中心和虹橋臨空經濟園區、虹橋東片區兩個專業中心構成的公共中心體系。
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動區)中,中山公園-愚園路地區將重點發展商務辦公、文化娛樂和創新創意功能;新華路地區重點引導文化休閒、創新創意、時尚消費等功能集聚;虹橋國際貿易中心重點集聚商務商業、國際貿易、文化展示功能。古北地區中心作為高品質、國際化的綜合服務中心,以國際貿易、文化娛樂功能為特色,融合商務辦公和商業休閒等功能。社區中心作為社區公共服務和活動中心,充分結合軌道交通站點,布局社區級行政管理、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滿足社區居民和就業者日常使用需求。專業中心作為長寧區承接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科技創新、航空服務核心功能為引領,支撐特色產業發展。
此次規劃還對保護和突出長寧區生態資源特色進行強調,將加強生態綠廊、綠帶建設,促進生態節點均衡分布,形成「兩橫兩縱多點」的生態結構。下一步,長寧區將持續打造外環綠帶、吳淞江楔形綠地以及蘇州河、新涇港等濱河綠帶,變「生態底線」為「環境優勢」,建設水綠交融的生態城區。
規劃還提出,構建邊界可達、舒適宜人且富有藝術內涵和生活趣味的開放空間體系。具體包括,通過建設楔形綠地、地區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和濱水廊道五類重點空間,實現400平方米以上開放空間5分鐘步行全覆蓋。打造串聯公共空間、文體設施,兼顧交通連接、社區生活、休閒健身等需要的慢行系統。
面向2035,長寧區將既著眼於重要功能區,又關注社區生活圈,加快城區深度轉型,推進產業能級提升和城市有機更新,將繼續高品質完成老舊住區、創新園區、歷史街區、慢行網絡等的城市更新行動計劃,形成具有長寧特色的城市更新範式,促進經濟發展,激發城區活力,不斷提升全區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來源:上觀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