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與保守之間徘徊的蘋果 | 愛範兒

2020-12-11 愛範兒

蘋果需要新品,這幾乎是眾所周知的事。但蘋果何時推出新品、推出什麼新品,仍然是眾說紛紜。

近月,獨立分析師 Neil Cybart 蘋果在這兩年研發費用 (R&D expense) 急增(下圖),貌似他們在憋大招,加上目前蘋果的業績不理想,惹來不少人關注未來他們在未來會否推出新品。

但實情是:蘋果並沒有怎麼在 「研發」 上花大錢。

蘋果一直不怎麼在研發上花錢

你沒看錯。蘋果其實一直以來都沒怎麼在研發上花錢,原因 1998 年賈伯斯就有說:

創新與研發資金毫無關係。

著名的分析師之王 Dediu 也曾在 《你不能買來創新》一文裡,指出蘋果在研發費用增長遠不及微軟、三星或諾基亞等對手,但當時的業績增長卻遠比他們要高,可見蘋果在研發上的效率遠高於對手(下圖)。

但在 2016 年,蘋果迎來 2003 年以來的第一次業績同比衰退 ── 故此,蘋果這回打算是想增加研發資金,來對抗衰退嗎?

不是的,因為蘋果的研發資金仍然不算多。

雖然在 2016 年第 3 季度,蘋果的研發費用已經由去年的 20.3 億美元調高至 25.6 億美元,相當於不少公司的一季度收入,但是與矽谷的科技巨頭們相比,這樣的研發資金真不怎樣。

在同一季度,Google 的研發費用已由去年同期 27.9 億美元調高至 33.6 億美元,而以大手筆花研發費用而聞名的亞馬遜 (Amazon),在同一季度度的研發費用,更由去年同期 30.2 億美元調到 38.8 億美元。

根據調查顯示(上圖,2015 年度數據),蘋果在標普 500 強的頭十名的公司裡,研發佔營收比重仍然墊底,即是研發費用的絕對數值上,蘋果也遠遠落後於亞馬遜、Google,甚至是英特爾和微軟。

錢,都花在廠房和機器上?

那富可敵國的蘋果,真的這麼一毛不拔嗎?其實又不是。

分析師之王 Dediu 在 5 年前 《蘋果工廠的成本是多少》一文裡表示,蘋果在 2010 年的資產值突然暴增,而且大部分都用於 「物業、廠房及設備」 一項裡。他對此感到十分詫異,並估計這些支出是為了控制供應鏈。

後來在 Johnathan Ive 的傳記《喬納森傳》中,作者 Leander Kahney 說:

但是到了 2012 年,由於 iPhone 5 和 iPad 3(都是一體成型產品)的投入生產,蘋果公司的資本支出一下子暴增到了難以置信的地步。公司資本支出高達 95 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花在了產品的生產工具和工藝上。相比之下,公司在零售商店上只花費了 8.65 億美元。因此,蘋果公司在工廠上的投入幾乎是專賣店的 11 倍,即便專賣店的地理位置都是豪華地段。

簡言之,當年讓 Dediu 大惑不解的謎團,就是 iPhone 5 所採用的 「一體成型」 技術,對,蘋果的創新資金,除了用在研發,也需要同時用在其它地方。

不過,關於 「物業、廠房及設備」 的故事還未完結。

當年讓 Dediu 咋舌不已的 9 億美元季度增長,到了 5 年後的 2016 年第三季度,已經變成季度急增 24 億,而且在這五年之內,蘋果投資在這方面的金額也累積接近 200 億美元(如上圖)。

愛範兒(微信公眾號:ifanr)並不排除蘋果興建新總部大樓,會導致這方面的支出大增,但他們在 「機器、設備及內部使用軟體」 的支出,多年來一直佔了 「物業、廠房及設備」 的 70% 以上

也就是說,蘋果在創新方面的投入,並非只有 「研發費用」 而已。

創新的三個維度:Google、三星與蘋果

為什麼 Google 和三星就願意花錢在研發上?而蘋果不在研發上花錢,反而要在廠房和設備上花錢?其實是由於 Google、三星和蘋果的 「創新」 方式並不相同。

為什麼 Google 就不用把錢花 「機器、設備及內部使用軟體」 上?因為他們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其創新能力更大程度上體現在 「系統平臺」 之上,而不是硬體和產品。

由 Android 開始,到 Chrome OS、Google Glass、Android Wear、再到今天的無人駕駛汽車(如上圖),Google 更傾向於花大錢研發更前沿的黑科技,藉此搭建平臺吸引其它廠商使用,然後由這些合作夥伴去想 「產品化」 的問題。

三星沒有相應的平臺技術,但他有更佳的半導體工藝、也有更佳的顯示屏技術。對三星來說來說,創新更大程度上是在消費者及供應鏈市場上推廣其 「硬體平臺」。

無論是 AMOLED 屏幕、或是柔性屏幕也好,三星一直都很勇於把不成熟的硬體,提早拿出來試水溫。當年 AMOLED 的 Pentile 排列被垢病,但最後也被廣泛使用;他們也首推貴而不實用的柔性屏幕手機 Galaxy Round,但發展到今天的 Edge 系列,也漸漸得到用戶所接納。即使是開創平板手機市場的 Galaxy Note,最初也飽受市場質疑,更不要說還未十分成熟的 Gear VR 了(如下圖)。

蘋果呢?他有自己的軟體技術(macOS 和 iOS),也有自己的硬體技術(Apple A 系列處理器和各種生產工藝),但關鍵是他不會讓別人的產品使用自己的技術,其創新體現在把技術應用於自家的 「產品」 上。

「系統平臺」 與 「試水硬體」

Google 並不會力推自家的硬體產品(Nexus 系列只作為示範之用),而是集中研發資源,開發更出色的平臺。這樣,他們既不用負擔高昂的生產成本,也不用承擔產品失敗的風險,就能推出產品之餘,又能借合作夥伴之力,快速搶佔市場 。

事實上,Android 智慧型手機就是最好的例子。Google 並不需要考慮產品化的問題,什麼同質化、低毛利、軍備競賽等等的風險,通通是合作夥伴的問題。當絕大部份 Android 廠商都不怎樣能賺的情況下,Google 仍然能躺著收錢,並藉此佔據大部份的手機系統市場。

但這種手法的最大限制,是 Google 必須依賴合作夥伴才能取得成功;當如果合作夥伴無力推廣(例如 Chrome OS),或是其平臺不足以吸引合作夥伴(例如無人駕駛汽車),就會變得無以為繼,推廣起來事倍功半。

而三星呢?儘管他們其實很早就開發出柔性屏,但一直找不到產品化的方式,故此他們直接就在無視成本限制和實際應用場景下,快速推出少量產品,測試市場上的接受程度 ── 那就是當年被罵得很慘的 Galaxy Round(如下圖)。

從 Galaxy Tab、Galaxy Note 到 Galaxy Gear 再到今天的 Gear VR,都沿用著三星這種 「亂槍打鳥」 風格:他們因為必須 「試錯」 (Trial and error) ,推出了不少 「螃蟹產品」,當中不少淪為 「雞肋」,不是太貴、就是太沒用。

但三星能通過少量的試水溫方式摸索市場反應,並迅速為硬體進行快速的迭代更新,比起 HTC 或 Motorola 來說,三星能更快速的完善自己的產品;因此,三星才能在一眾 Android 手機生產商中脫穎而出,鶴立雞群。而且,三星更能靠著自己產品的示範作用,進一步吸引其它廠商購買自己的硬體,藉此增加產能,降低單位平均成本。AMOLED 最終能成為不少高階手機的標配,Galaxy Note 系列最終成功,也與此策略不無關係。

以 「產品化」 作為創新

那以 「產品」 為創新核心的蘋果又如何?

無論是 Google 的 「平臺模式」,還是三星的 「試錯模式」,當中並沒有高下之分,各有其優點和缺點。而蘋果的產品化模式也是如此。

蘋果不會像 Google 一樣授權別人使用自家平臺,然後把產品化的責任轉嫁到合作夥伴上;也不像三星能透過出售硬體,來降低產品化的成本。相反,蘋果必須自行承擔所有技術的產品化工作 ,所以他們每一次要進行創新,除了要在研發費用上押注之外,更要在 「機器、設備及內部使用軟體」 等產品化的領域進行投資。

換言之,一切都是為了 「產品化」。

產品化對於創新技術有多重要?想當年施樂 (Xerox) 開發圖形界面系統(如上圖),最後反而造就了蘋果推動圖形界面的革命。而微軟在 90 年代力推平板電腦,結果只有 iPad 大賣。

事實上,施樂或微軟在技術上沒有比蘋果要差,但為甚麼蘋果能做到當年施樂和微軟所做不到的事?原因就是 「更好的產品化」:

  • 如何讓技術找到適合它的應用場景?
  • 如何把技術的產能提升至能滿足所有用戶?
  • 如何把技術的成本降至合理的水平?
  • 如何把技術變得更容易使用?

產品化的概念,究竟是怎樣一回事?愛範兒當年曾轉引過《賈伯斯傳》的的片段,其中談到今天玻璃界的巨頭康寧 (Corning) 其實早在 20 世紀 60 年代就研發出 「大猩猩玻璃」 (Gorilla Glass),但當時因找不到市場而停產了。

然而,賈伯斯最初在研發 iPhone 時找到康寧公司,希望他們能在 6 個月內為 iPhone 大量生產大猩猩玻璃(如上圖),康寧的 CEO Wendell Weeks 表示做不到。不過,最後他還是經不住賈伯斯的 「現實扭曲力場」,結果真的成功量產,讓 iPhone 配上康寧玻璃 。

當然,愛範兒(微信號:ifanr)並不是說沒有蘋果,康寧就不能 「產品化」,但這件事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科技的產品化,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容易。

即使蘋果在研發費用上仍然落後於其他巨頭,也不代表他們真的在省錢;他們向來善於利用手上龐大的資金,促進產品快速的量產;也善於利用品牌吸引力所產生的巨大需求,降低每單位產品的成本;蘋果曾經豪擲接近 40 億美元來保障 iPad 屏幕的產能,也曾為了解決 NAND flash 的需求而用 5 億買一所公司。我們今天能用上 iPhone 、iPad,某程度上也是因為蘋果不顧一切地確保了這些新技術能被量產。

高風險的創新模式

然而,無論是圖形介面也好、多點觸控屏幕也好、視網膜屏幕也好、指紋辨識也好、壓力感應屏也好,都不是蘋果首創的技術,蘋果的最大特點,就是利用已有、但未能普及的的黑科技,變成能讓蘋果用戶可以使用、也願意使用的技術。

而作為 「產品化」 的回報,就是蘋果往往能通過產能增加,快速的把成本壓下,在短時間之內降低售價,搶佔市場。

不幸地,這種通過產品化的創新,也為蘋果帶來巨大的限制。由於蘋果必須為了確保產能而投入大筆資金,如果產品銷量不佳,會為他們的財政帶來巨大的負擔。《Inside Steve’s Brain》一書,就曾透露了蘋果當時研發 iPhone 時(上圖),風險是多麼的巨大:

蘋果的律師 Harold McElhinny 描述了這個工程所需要的巨大工作量:「它需要一個全新的硬體系統……它也需要一個全新的使用者界面,而且這個界面必須要完全變得很直覺。」

他表示蘋果仍敢於跨一大步進入這全新的範疇:「想像一下當中的風險,蘋果當時已經是一家非常成功的電腦公司,蘋果也是一家很成功的音樂公司,而他們卻仍然要進入這個被其他巨頭統治的行業……蘋果在這個行頭裡,沒有名氣,沒有聲譽。」

如果這個專案真的失敗了,那麼對於蘋果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換句話說,蘋果的創新模式更像是 「孤注一擲」,透過領導層的 「靈光一閃」,然後把大量資源投入在既定領域上,成功當然是很風光。但失敗了呢?

蘋果上一次出現嚴重的業績下滑,就是 2001 年賈伯斯把注碼押在 Power Mac G4 Cube(如下圖,它被視為 Mac mini 的前身)。根據《賈伯斯傳》指出,當時蘋果預期能每季度將賣出 20 萬臺 Cube,但在其第一個銷售季度,只賣出了預計銷量的一半,到了第二季度,銷量低於 3 萬臺,導致當年蘋果的營收同比急跌接近 30% ── 比 2016 年今天的情況更糟糕。

同樣地,在 2016 年蘋果出現近 10 年來的另一業績滑坡之時,他們正好在 1 年前押注在 Apple Watch 之上。可是,Apple Watch 並沒有預期一樣,在 iPhone 光環日漸褪色之時撐起業績。

「產品化」 對創新的限制

由於蘋果通過技術產品化來創新,會為公司帶來巨大的負擔和風險,故此,當蘋果每次推出新產品,都必須慎重行事,任何一個輕微的產品化過失,都會帶來巨大的連鎖反應。

也許,對於三星或華為等產品種類繁多的公司來說,幾臺產品掉了鏈子並不是多大回事;但對於蘋果這種產品十分單一的公司來說,只要走錯一步,就會牽連甚廣。

2010 年蘋果推出 iPhone 4,就曾因為 iPhone 4 的 「天線門」 (Antennagate) 而惹來巨大的麻煩。接下來每一代 iPhone,在引進新技術時都遇上過小麻煩,再因為 iPhone 的高關注度,使負面形象快速被放大,就例如以下例子:

  • 2012 年黑色 iPhone 5 的 「掉漆門」,使後來的 iPhone 5s 索性以 「深空灰」 來取代黑色;
  • 2014 年 iPhone 6 的 「彎曲門」,也使後來的 iPhone 6s 不得不加固機身;
  • 2015 年 iPhone 6s 的 「晶片門」,也可能逼使蘋果把傳說中 iPhone 7 SoC 晶片,全部改由臺積電負責。

除了是產品化的問題,更有的是各種產能上的問題。由於每一代 iPhone 在剛推出時都會極受歡迎(上圖),但往往也因為新技術在產品化過程中遇上各種困難,導致空有需求而無貨可賣的情境。

明明有需求,但供應趕不上;當供應趕得上,需求又下降,這正是蘋果的最痛:

也由於蘋果產品每次需要應付龐大的需求、以及巨大的關注度,使他們在為新技術進行產品化時,變得更為保守。當坊間不少旗艦手機都在用 AMOLED,但蘋果直到 Apple Watch 才首度引入,而 iPhone 仍然與 OLED 無緣,坊間相傳也是因為 OLED 產能不足使用。蘋果也亦曾考慮藍寶石屏幕取代金剛玻璃,但傳聞因供應商 GT Advanced Technologies 最後掉線了,被逼擱置計劃。

蘋果的新品可能是什麼?

總括而言,儘管蘋果經常都會引入一些還未成熟的技術,例如在 iPhone 4s 時引入 Siri,在 iOS 10 引入差分私隱算法;但他們在 「產品化」 的大前題下,在最近的幾年不可能推出激進的新品。

關鍵是蘋果的新產品,其核心技術不可以不成熟:以 VR、AR 等產品為例,無論是微軟、三星、Google 還是 HTC 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一直在試錯;而自動駕駛汽車呢?試想想蘋果出品的自動駕駛汽車出了致命意外,那將會是怎樣的光景?除此之外,蘋果亦不見得會引入一些難以大量生產的核心技術,例如傳說中的石墨電池等等。

但蘋果善於把本來不完善的初創產品,改良得更完善;也善於把本來成本高昂的產品,通過大規模生產壓低成本,並迅速擴張市場。

而目前市面可還有那些極具潛力、而技術又開始成熟的產品?

一個叫做電動車,另一個叫做無人機。然而,好像沒聽說蘋果打算做小飛機吧。

而我們可以也看到,特斯拉的 Model S 售價仍然不菲,而他們的業績也一直被產能問題所拖累。

 

題圖來自 giphy

相關焦點

  • 「This is going to be better than sex」 | 愛範兒
    1000 多人,澳大利亞雪梨市中心喬治街(George Street)的 Apple Store 聚集了 500 多人,法國巴黎市中心國家歌劇院(Garnier Opera)附近的 Apple Store 聚集了 500 多人,日本東京銀座的 Apple Store 外聚集了 750 人……香港今年新開業的國際金融中心商場(IFC Mall)裡的 Apple Store 的火爆程度更不必說了——愛範兒即從
  • 蘋果真 TMD 是個天才 | 愛範兒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虎嗅 APP」(ID:huxiu_com),作者宇多田,愛範兒經授權發布。從前天到昨天,虎嗅科技組史無前例地進行了兩場激烈討論。而討論的對象,只是一個蘋果新 iPad Pro 裡的零部件。雖然說蘋果新 iPad Pro 的外形和具體配置,已經被眾多數碼博主扒的非常到位了。
  • 愛範兒對話蘋果副總裁,她給 Apple Pay 昨天的表現打了個出人意料...
    愛範兒對話蘋果副總裁,她給 Apple Pay 昨天的表現打了個出人意料的分 「我打一千分。」
  • 愛範兒對話馬蜂窩爆料方乎睿數據:被起訴是意料之外 | 愛範兒
    乎睿數據目前僅有三名成員,成員都比較年輕,年齡在 1990 年上下。愛範兒對話乎睿數據1. 為什麼爆料馬蜂窩?事件起因是我們在 5 月一次點外賣吃壞了肚子,發現商家存在刷單刷屏嫌疑。於是決定著手研發鑑別真假點評的產品,順便參加深圳逐夢杯創新創業大賽。一開始,我們對每一個平臺都進行了數據篩查,扒了不只馬蜂窩一家,手裡擁有的數據量蠻大的。
  • 彰顯國際範兒!南街村「愛7面」獲SIAL CHINA中食展創新產品獎
    在為期三天的展會上,由南街村集團帶來的一款全新的高端鮮拌麵產品「愛7面」為各國來賓呈現了一場國際範兒十足的視覺及味覺盛宴,並憑藉其精緻的產品包裝和前沿的產品理念,獲得了「創新產品入圍獎」,再次印證了鮮拌麵這一品類巨大的市場潛力。
  • 劉洪彪、張旭光看「非文字」類書法:創新還很保守!
    時下,打著各種創新旗號的所謂書法創新琳琅滿目,曾翔的「吼書」,張強的「盲書」,邵巖的「射書」、王冬齡的「亂書」,種種「非文字」書法大行其道,看得網友眼花繚亂。網友認為,書法都被這些人帶壞了,搞得烏煙瘴氣。然而為何中書協「大咖」劉洪彪和張旭光卻說「書法創新還很保守」呢?
  • Nest:把蘋果基因帶到 Google | 愛範兒
    它高價收購了 Nest,把昔日的蘋果高管、iPod 之父 Tony Fadell 招至麾下。最近,Fastcodesign 對 Nest 進行了採訪,下面是一些有趣的片段。Nest 仍然是獨立運營的,但是,一些融合的痕跡已經開始顯露出來。在 Nest 提供免費午餐和其它 Google 風格的福利後,員工們開玩笑說,公司已經 Google 化了(Googlified)。
  • 愛範兒首屆糖會好產品嘉年華,周六見!
    它們獨一無二的甜蜜,讓人忍不住要分享,所以——8 月 3 日,愛範兒聯合一眾優秀品牌的美好產品,為這個盛夏準備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嘉年華。在這裡,你還會邂逅很多熱愛好產品愛到不想自拔的人,有專訪過蘋果 CEO Tim Cook 的媒體主編,有奠定了愛範兒美學風格的設計總監,還有得過黑藍小說獎的正經作家……我們期待與你相遇。去糖會沙龍,和有趣的人相遇在糖會,我們希望你與好產品相遇,更希望,你能在這裡認識心有靈犀的好朋友。遇見好產品的同時,當然少不了對好產品的思考與研討。
  • 國內女裝公司年銷售額徘徊在4億元~8億元之間
    國內女裝公司年銷售額徘徊在4億元~8億元之間 2014-11-12 08:50:45 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與男裝相比,國內女裝行業品牌數量眾多,女裝企業規模普遍偏小
  • 蘋果要創新,IPhone是累贅
    那個曾經手機創新等於蘋果iPhone的時代徹底遠去,但蘋果卻正在經歷iPhone時代的後遺症。而且,在創新路上,蘋果有些左右為難。根據國外Buy Shares的統計,自2015年到2020之間,蘋果服務的成長了超過160%,成為蘋果增長最快的部分,同時可穿戴設備的增長也超過了144%,緊隨其後。而同期的iPhone收入則下降了15.77%,一增一減,兩相比較,似乎為蘋果指明了方向。
  • 破除封閉保守思想 樹立開放創新意識
    原標題:破除封閉保守思想 樹立開放創新意識 破除封閉保守思想 樹立開放創新意識 ——八論紮實開展「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奮發作為、協同發展」大討論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沒有誰能在一個封閉的狀態裡自我發展,也沒有誰不創新卻能在競爭中勝出。順應這一大勢,破除封閉保守的思想,樹立開放創新的意識,就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
  • 愛範兒教你用 iPhone 7 Plus 拍刀銳奶化的糖水片
    這項功能早在 iOS 10.1 Beta 中登場,愛範兒(微信號:ifanr)也在文章《iPhone 7 Plus 虛化功能究竟怎樣?我們拍了一組樣片》測試過這個模式,並且通過一系列樣張分析這項功能的具體效果。
  • 被蘋果電池門刷屏了,別急,蘋果是這樣說的
    而中國消費者協會在 11 月 15 日給蘋果公司發函,要求其十個工作日內回復關於 iPhone 自動關機問題的詢問。據新浪科技引用央視的消息:針對蘋果iPhone 6、iPhone 6s 系列手機異常自動關機一事,上海市消保委已受理多起相關投訴,並已於上周就此事約談蘋果電腦貿易 (上海) 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
  • 蘋果雲端服務構建完成,即將運行? | 愛範兒
    自從蘋果的新數據中心開始動工,關於雲端版 iTunes 服務的傳言猜想就一直不斷。最近來自 Reuters 的報導指出,蘋果已 「完成」 了他的雲端音樂服務工程,比 Google 搶先一步達到了這個裡程碑,而 Google 原本領先於蘋果開始首先開發的雲端服務延遲。
  • 敘利亞孤兒:在土耳其徘徊於貧窮與法律之間
    原標題:敘利亞孤兒:在土耳其徘徊於貧窮與法律之間 中國網10月21日訊據卡達媒體10月19日報導,避難於土耳其的敘利亞孤兒正過著十分艱苦的生活,為了謀生,很多孩子選擇走向大街,有的孩子在街上撿垃圾,也有的孩子在街上賣頭巾和花。
  • 蘋果地圖緣何出師不利? | 愛範兒
    還記得蘋果在 WWDC 上表示放棄 Google Maps ,推出自家地圖時,人們還對此頗為期待。當時號稱的提供 3D 視圖、路況信息以及由 Siri 支持的語音導航,都讓人們有一種蘋果似乎已經準備好 「完勝」 Google Maps 的錯覺。可是事實卻並非如此。連日來,蘋果地圖一直處於風口浪尖。
  • 任正非談蘋果銷量下滑:很有錢卻太保守
    而對於外界所關心的終端問題,任正非罕見的評價了蘋果。對於蘋果iPhone銷量下滑,他認為,終端是人類文明社會最需要的一個顯示器,不會沒有前途,只是目前投入還不夠,還沒有完全能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機會點。「蘋果公司很有錢,但是太保守了;華為沒有錢,卻裝成有錢人一樣瘋狂投資。如果蘋果公司不敢投錢,就只能跟著我們,華為就會變得像蘋果公司一樣有錢。」
  • 很有蘋果範兒 評測惠普ENVY110一體機
    【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在IT產品設計中,「蘋果」早已成為一種風格的代名詞,金屬質感、弧線邊角、簡約操控,蘋果產品以其極具個性的外觀與功能設計得到了無數「果粉」與「非果粉」的喜歡,除了時尚且具有科技感的外觀之外,蘋果產品的豪華用料及精細做工在IT產品中也屬於上上乘之作,有人會說:這是賈伯斯追求完美的結果
  • | 愛範兒
    搜索微信公眾號愛範兒(微信號:ifanr), 後臺回復「攝影」,獲取 DxOMark 官方中文網站網址。過去一個月內,蘋果的 iPhone 8 Plus,三星的 Note8,Google 的 Pixel 2 以及華為的 Mate 10  Pro,都一個個刷新著 DxOMark 對手機拍照能力平分的數值。
  • 12星座女,誰最有女神範兒?
    這樣的女生從不欠缺個人魅力,自然有著十足的女神範兒。第三名:雙魚座雙魚座女生可以說是所有女生的典範。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說的就是雙魚座女生了。她們會撒嬌,會嬌嗔,開心的時候會笑,難過的時候會哭,就是鄰家妹妹一樣能讓人產生保護欲。這樣的女生,只會越來越有女神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