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2》充滿了極具娛樂性的動作戲、冒險戲和角色。緊湊的劇情圍繞著一個強烈的情感內核,用喜劇的方式來呈現主角的苦惱,並探索她深陷困境時的空虛與孤獨。詼諧的配音演出和棒極了的逃脫戲使《海底2》成為一部以角色為重的電影,艾倫配音的多莉是如此的勇敢和可愛,它能遊進我們的內心。
故事發生在影片第一部結束後一年,總失憶的藍唐王魚多莉(Dory)跟小丑魚父子成了鄰居,生活上互相關照,相處融洽。有一天她隨尼莫(Nemo)去上學,路上遇到了舉家遷徙的蝠魟,勾起了她對家的嚮往。患上思鄉病卻不知道自己身世的多莉決定去尋找自己的父母。在小丑魚尼莫和他的父親馬林(Marlin)的幫助下,她從澳大利亞大堡礁來到了美國加州海岸,卻意外被海洋生物研究所捉走了。在那裡,她遇到了很多新朋友,有章魚、海獅、白鯨 。
該片除了章魚漢克,這片子裡幾乎所有角色都在以一種「村口老王家傻兒子二狗子」的方式在耍寶。無論是賴在石頭上曬太陽的海獅哥倆、攔路擁抱的海狗,還是視力不佳的鯊魚,大腦袋白鯨,都給人一種智商不高但憨態可掬的蠢萌感。 《海底總動員2》用充滿喜劇色彩的故事和橋段,將最本真的情感和人生經驗潤物無聲地渲染開來,無論什麼年齡層的觀眾,都能找到引發共鳴、觸碰心弦的元素。影片配樂和IMAX影院音效,給觀眾身臨其境之感。《海底總動員2》和前作相比,視覺效果更加驚豔除了依然有色彩斑斕的海底世界,海水裡的光照效果和海洋動植物更加豐富生動,影片主角所居住的珊瑚礁和冒險過程中經過的海藻森林,都美得令人驚嘆。
《海底總動員2》的主題比上一部有提升,該片主要教育孩子要接受自己的缺陷和獨特的一面,以前,多莉對自己短暫記憶的缺陷感到尷尬,這次她則做到把缺陷當成是超能力來看待,弱點同時也是優勢。該片中絢麗夢幻的海洋動植物,陽光散射的視覺效果相較前作,更加細膩自然。海底世界明亮靈動的色彩,出色的視效讓觀眾仿若身臨其境,而幽默的劇情也讓影廳內笑聲不斷。
主人公在經歷一個故事後獲得成長是電影的基本任務之一,但是在《海底總動員2:尋找多莉》中要表現這一點卻並非易事。多莉作為一個患有失憶症的主角,它總是不斷地迷失在短時記憶裡,沒有長久的、連貫的悲喜,它該怎樣變化,並獲得觀眾的情感共鳴呢? 對於這個問題,導演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感情切入點:他通過多莉在尋找家人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周而復始的迫切、迷茫、滿懷希望和若有所失,讓觀眾從上帝視角中獲得了悲憫情懷和同理心。一望無際的深海,一隻孤獨的小藍魚不斷重複著記憶裡的隻言片語,生怕錯過它就忘記了回家的路。但它還是忘了,於是又繼續在原地自言自語,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出現在這裡,甚至忘了自己的願望,只是茫然地遊著,仿佛之前的一切都不曾發生過。但是觀眾不會忘,他們一直替多莉積累著這些情緒。這些彌散著的憐惜就像海藻一樣在多莉身邊搖曳著,一條有缺陷的小魚,緊緊地牽動著觀眾的心。
這種動容來自對於對多莉命運的擔憂、對它與父母失散的同情,也來自於對多莉處境的感同身受。在成人世界裡,每個人可能都有像多莉一樣的時刻,孤零零地在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某一個選擇會讓他錯過什麼。正因為主人公的渾然不覺,這悲傷才更讓人難以釋懷。整個故事中,多莉最令人難過的不是深陷險境,不是求而不得,而是當它忘記了拼命想記住的事,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咧嘴笑起來的瞬間。 觀眾很容易想到,在真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和多莉類似的有各種問題的小孩,那些希望和絕望並存的日子是怎樣一天天度過的,是像多莉的媽媽一樣,一邊溫柔鼓勵著多莉,一邊在它看不見之處為它的未來憂慮地哭泣嗎?如果我們有一個這樣的小孩,或者我們自己就是這樣的小孩,那又會怎樣? 好在電影裡的悲傷在結尾轉化為了莫大的溫暖——多莉找到了父母。海底的貝殼牽引著多莉奔向家的方向,而貝殼的盡頭,它的父母一直在等待著她。縱使萬水千山的阻隔,愛卻是永遠的燈塔,指引著每個迷路的孩子。
父母深愛自己是每個人心底的渴望。我曾經見過許多人深夜痛哭的故事,他們猶疑著自己不夠被父母疼愛、從不曾被重視過,或者已經永失雙親。哪怕現在的他們已經足夠強大,但是卻仍然會因為這些而變得脆弱。與他們相比,多莉是幸福的。它有一對溫柔又堅定的父母,是它們讓多莉找到了自己的生活軌跡,讓它相信自己一直並將永遠被愛著。 從尋找愛到得到愛,從因失憶焦慮到接納缺陷並與它共處,這就是多莉的成長。在這部電影中,這種成長展現得非常巧妙——它用觀眾的體驗代替了多莉記憶中缺失的部分。即使多莉已經全然忘記了海底歷險,但是觀眾幫它收藏了這些記憶。他們在觀影過程中,隨著主人公體會到了種種歡喜憂愁,並在結尾得到充分釋放。
故事結束在小丑魚馬林與多莉的對話中。兩條魚並肩看著深海,並沒有如釋重負的欣喜。未來會更好嗎?不知道,因為多莉仍然會繼續被失憶困擾,而馬林也會繼續為兒子尼莫忙碌。這更像是我們真實的生活——問題疊著問題,永遠不會有真正擺脫壓力的一刻。但是在經歷各自的故事之後,它們重新找回了自己,從此不會再畏懼什麼了。
她不再是一個追隨者、幫助者,線索啟發者,而是一個發起者,追尋者,探索者,完整的生命從她身上衍生出,變成一個生動的形象。 多莉不會怨天尤人,她也不會在失敗之後抑鬱。我記得她在運輸車裡尋找父母無果後,失望地在一片水域的海草區遊弋,這裡看看,那裡看看,說「海草不錯」。一個失去一切也能不由自主觀賞景色的「人」,才是忠於生命的感覺,毫無修飾的形象。多莉是一個真實的生命,或許在故事中有點主角光環,但尋找父母的結果不妨礙她生命的完整,這就是 成功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