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位於河北滄縣農村的一條河溝旁,兩位釣友正在溝邊垂釣。按理說,釣魚不算什麼新鮮事,但其中一位釣友處理魚獲卻比較奇葩。
奇葩之處不是釣獲有多少、魚獲有多大,而是該釣友每次釣獲魚兒後,都先拿在手中分辨一下,然後做出不同的處理方法。
起初,包括筆者在內的人不明白,這是分辨啥?經過觀察了解後得知,原來這位釣友在給魚兒分公母。至於魚兒如何分辨公母,這位釣友說:一般肚子大的是母魚,肚子小的是公魚,因為這個季節,一般母魚肚子裡有魚籽才肚子大。
魚獲經過分辨公母后,對於母魚,這位釣友直接放入魚護中;而對於公魚,則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公魚都被扔進這位釣友旁邊的一個泥坑中。筆者注意到,這些被扔進泥坑中的公魚,已經在泥坑中翻滾成泥猴,直至曬死。
而且,這位釣友還介紹,這些公魚不會帶走,「就扔這」。而對於如此處置漁獲,該釣友不以為然,「這些小魚誰要、誰吃?」顯然,「釣大放小」這句釣魚人所遵循的「垂釣真諦」在他這已經失去意義。廣大網友怎麼看待這事?【文/圖|河北鄉土】